☉徐倩萍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課程總目標,其中涉及到知識和技能、數(shù)學的思考、解決問題、情感和態(tài)度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核心目標是解決問題。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編寫了“解決問題”專題模塊。解決問題并不是新生事物,從數(shù)學深度學習角度看,解決問題是學習、教學的核心概念。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數(shù)學教學目標。而要做到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自身的理念,明確新教材中“解決問題”專題教學的重要性,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問題情境,保證問題具有操作性、現(xiàn)實性、獲得性,指引學生親身經歷,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意識、知識、技能,進而有效提升學生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
針對小學生來講,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促使其更好地對日常生活中簡單問題進行解決,進而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數(shù)學,源自于生活,且又回歸于生活[1]。在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解決問題”專題中,內容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學生常常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對這些“問題解決策略”進行學習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生活經驗,在未來生活中若遇到該種問題,學生可以自行利用合理的策略解決問題。在學生成功解決問題后,可以產生愉快感,有助于學生保持學習興趣,也可以促使學生意識到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促使學生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
在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解決問題”專題中,解決問題后常常會強調所得結果的正確性,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檢查和反思,在學生利用策略解決問題后,需要其及時思考所得答案的正確性。而怎樣進行檢驗,是否有其他不同方法,需要學生及時回顧自身的解決問題過程,并利用語言概括性總結整個過程。這一回歸過程可以達到深度學習效果,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以往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大多利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很少進行主動思考,死記硬背數(shù)學知識,導致學生大多是紙上談兵,很難靈活利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嚴重影響教學效果[2]。而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解決問題”專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對解題技巧進行掌握,提升學生解題效率。教材和實踐知識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解決專業(yè)性問題、實際生活問題。在該過程中,這樣準確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對專業(yè)領域問題進行解決是非常關鍵的,也是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解決問題”專題教學的意義。通過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解決問題”專題教學,有助于學生遷移、舉一反三,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通過回溯反思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解題策略。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和其他教材不同,在三到六年級中均有“解決問題”相關章節(jié),該部分內容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程度,對于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但是,現(xiàn)階段,小學數(shù)學新教材“解決問題”專題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jié),很難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從當下小學生數(shù)學教學情況來看,在“解決問題”專題教學中,教師教學模式較為程式化,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式、邏輯能力。并且,教師在講解該部分內容時,大多是按部就班,前后知識聯(lián)結力相對較低,并且沒有充分尊重學生主動權,這會對學生學習效果造成一定影響。此外,在“解決問題”專題教學中,教師表現(xiàn)出的教學策略性不強,這會影響學生思維發(fā)展。而該專題教學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學以致用能力,且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鍛煉思維,但是因為部分教師沒有科學合理安排教學時間,以至于課堂混亂,難以保證學生思維連貫性。
數(shù)學和生活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在生活中時刻都離不開數(shù)學。在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中強調:需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知識中讓學生對數(shù)學進行學習和理解。策略的形成,以解決問題為基礎,而問題源自于生活,每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實際生活中都具有原型[3]。在策略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為一體的特點,盡量為學生構建熟悉的情境,對相關策略生活原型進行再現(xiàn),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策略意識進行喚醒。
例如,在講解“倒推”策略前,學生對倒回去推想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與生活經驗。如放學回家路上約用20 分鐘,回到家正好是五點半,學生可以推算出放學時間是幾點;又如,到商店買東西,花掉5.5 元,口袋中還有4.5 元,學生可以對原來有多少錢進行推算。但是該階段學生的思考還處在樸素的經驗階段,不會對解決問題時利用的策略進行主動關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小李上學與回家的路線等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設備,把生活原型呈現(xiàn)給學生。小李從家到學校,都需要經過哪些地方?放學了,他原路返回需要怎么走?通過多媒體設備,可以促使學生直觀、清晰地對往返路線情境進行觀察,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喚醒,還有助于指引學生利用倒回去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倒推策略意識。課中,在學生對倒推策略有了初步掌握后,教師可以把多個生活問題,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呈現(xiàn)。比如,對春游情境進行整合,設計春游時買水,一箱純凈水,喝了半箱又一瓶后,還剩11 瓶,問原來瓶數(shù)是多少?或者是倒著推想春游時行走路線、返程時對公交車各站乘客人數(shù)變化進行了解等。這些問題均可以利用倒推策略進行解決,促使學生通過生活原型,對已掌握的策略進行使用,經過多次練習后,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利用策略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策略意識。
“解決問題”專題的原意是計策與謀略,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怎樣使學生體驗策略使用獨特價值,是對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學習的重要內容。策略價值的突出,需要先指引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主動形成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需求,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沖突的問題情境,進而對策略價值進行突出。例如,在講解“列表”策略時,該策略是蘇教版教材中的第一個策略學習。該策略適用于信息復雜、信息之間關系模糊的問題中,利用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信息,易于觀察、理解問題條件,易于發(fā)現(xiàn)解題方法。但是,教材中的情境圖已經清晰、整齊地把信息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結合已掌握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可以輕易求出答案是30 元,基本上不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該種列表整理策略的價值很難被凸顯出來,想要指引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主動尋求該策略,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障礙,或者是創(chuàng)設沖突問題情境。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圖像編輯軟件,把教材情境圖合并,和原來的情境相比這時的情境中信息較多,配上人物對話錄音,呈現(xiàn)的信息較為雜亂。在雜亂的信息面前,學生就會想要整理清楚信息,且恰當篩選信息。這樣,不僅對教材編排意圖進行尊重,恰當?shù)匕牙}、相關信息進行呈現(xiàn),還可以促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列表策略的價值,提升學生數(shù)學能力和素養(yǎng)。
解決問題策略,是解決問題的計策和謀略,主要表現(xiàn)在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考和選擇運用上。策略和方法是不同的,策略無法直接從外部輸入,只能是在方法實施中經過體驗獲取,在解決問題中形成與積累。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究空間、時間,指引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該過程中解決問題,對策略的逐步形成進行經歷。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二課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利用三道類似的雞兔同籠問題,指引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對“假設”策略進行探究。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出示例題假設:全班有42 人到公園劃船,一共租了10 只船,每只大船可以坐5 人,每只小船可以坐3 人,需要租用大船、小船各幾只?并提出問題:可以進行哪些假設?你可以用什么辦法表示這個假設?可以自己先試一試,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成果。經過探究討論,有的學生利用畫圖的形式表示假設,有的學生利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假設,有的學生直接列式計算,有的學生把列式計算放入到表格總人數(shù)中。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展示臺,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且利用電子白板批注。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從直覺假設,到畫圖、列表策略驗證,再到理性思考,經歷了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并且,在解決問題中,學生綜合利用了畫圖、列表策略,有效幫助學生完善假設策略。此外,在例題后練一練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選擇科學的手段,調整假設后的數(shù)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對數(shù)學問題解決策略進行掌握,還可以體會探究樂趣,提升學習欲望。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利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且在解決問題中進行反思,可以有效提升策略水平。隨著對應用策略過程的回顧和反思,針對不同階段形成的策略,學生會有不同的認識,進而促使學生達到不同層次策略水平。策略水平,需要經歷模仿、拓展、靈活利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媒體的記憶功能,指引學生對課堂經歷過程進行回顧,進而形成反思策略,提升策略能力。
例如,在講解“畫圖”策略時,在例題教學后,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無限翻頁記憶功能,對整節(jié)課師生共同完成的圖示進行回顧,指引學生進行反思:為什么在解決問題前需要先畫圖?如何畫圖?然后對策略進行初步應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例題的延伸、發(fā)展,但是屬于只對其中一個條件的類型進行變化。該層次應用和反思,是以例題模仿為基礎,提升基礎層次策略水平。緊接著,設置的問題情境通過多次變化和拓展,需要學生具備更高的思維,隨著學生學習深入,利用策略也逐漸熟練和靈活,理解策略也逐漸深入。在拓展應用中,能夠促使學生清晰感悟解決抽象且可以圖像化的問題,可以利用簡單圖直觀對題意進行顯示,對數(shù)量關系進行有條理的表示。無論問題情境怎樣變化,學生學習的解決問題策略都是有用的,這時學生的策略水平已經處于一定高度,能夠實現(xiàn)靈活、綜合運用策略。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注重新教材“解決問題”專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整體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忽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嚴重影響到了教學效果?;诖耍趯嶋H教學中,教師需要摒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明確“解決問題”專題教學的意義和價值,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良好問題情境,指引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