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朝莉
美術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熏陶學生良好品質,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學科之一。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教師能夠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美術知識,使學生在提升自身美術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收獲更多課本知識以外的東西。那么,如何實現主題活動教學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可以解決單課時的問題,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提升學生美術知識學習效果。以往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既講解理論知識,又組織實踐活動,還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及時運用。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學內容較多,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主題活動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以將相關聯的美術知識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美術知識,以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自身美術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主題活動的實施,提升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可以輔助教師培養(yǎng)學生美術素養(yǎng),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課本知識,提升自身美術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重知識輕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情況,灌輸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也使學生的美術學習出現機械化的情況,影響學生美術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主題活動教學模式的實施,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加強了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能夠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術知識與藝術內容,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美術學習的效果[1]。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其設計生活化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以往經驗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美術學習能力,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小學美術主題活動的實施,可以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美術知識,使學生意識到美術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并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主動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確定美術教學活動主題,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與創(chuàng)新,展示更多的美術資源,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繪畫方法與技巧,以此掌握美術繪畫的方法。在以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會采用演示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模仿課本中的繪畫作品或者教師繪畫作品。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出現抵觸心理,不愿意參與課本知識學習,認為在美術學習中無法獲得快樂與成就感。美術主題活動的開展,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就繪畫內容為學生設計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讓學生發(fā)現美術知識之間的關聯,使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tài)度。
主題活動的開展,改變了以往小學美術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對主題內容的探究,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同時能夠根據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與創(chuàng)新,以此滿足自身學習需求。與傳統(tǒng)被動式教學模式不同,主題式教學活動的實施,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擁有更多展示自我的學習空間與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學習美術知識。通過主題活動的實施,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意識,強化了課本知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美術知識與經驗,無形中提升了教學工作質量,保證了教育目標的實現。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逐漸增加,更加注重學生美術能力、學習熱情等的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確定學習主題,然后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與魅力,在實踐中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美術學習的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教學目標確定主題活動,圍繞課本知識實施教學行為,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做好鋪墊。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內動力,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課本知識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并因此建立正確的學習觀與價值觀。利用主題活動進行課本知識教學時,教師應做好教學資源整合工作,將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并思考如何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受益,提升美術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課本中有很多重復的內容,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將重復的內容集中化,避免出現重復學習的情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以“動物樂園”這一主題活動為例,在小學美術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動物的美術知識,如《動物裝飾畫》《動物面具》《動物明星》《鳥和家禽》等等。美術主題活動中,將與動物有關的知識整合在一起,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美術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動物的繪畫方法,并利用教師傳授的基礎知識進行繪畫,創(chuàng)造自己眼中的動物。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將基礎繪畫技巧與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動物的繪畫技法與方法。進行基礎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示范教學的方式,將動物的繪畫方法與技巧滲透在實踐中,讓學生認真觀看,結合以往的學習經驗,探究動物繪畫的方法,并說出自己對動物繪畫方法的理解。當學生對動物繪畫方法產生初步的認識后,則進行第二步驟教學,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第二,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利用不同的色彩與線條進行繪畫,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升繪畫能力,加深對美術基礎知識的理解[2]。當學生創(chuàng)作結束后,則引導其將自己的作品分享給其他人,并交流自己的繪畫思路。第三,教師總結,完成主題活動。當學生交流結束后,就學生學習情況、課本知識內容進行總結,完成學習任務。通過主題教學活動的實施,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在美術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提升,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意識到主題活動實施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將此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yǎng),以此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在主題活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設計與核心素養(yǎng)理念融為一體,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以水墨畫這一主題教學活動為例,教師設計教學方案時應體現出學生的層次性,根據學生美術學習基礎,設計有層次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基礎知識學習,真正地掌握水墨畫的繪畫方法與技巧。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圍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將水墨畫線條及干、濕、淡、濃的差異體現出來,讓學生了解水墨畫基本的下筆方法。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水墨畫繪畫的過程,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感受水墨畫與其他繪畫類型的差異,在學習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魅力。第二,整合教學資源,利用古詩詞熏染水墨畫內容,讓學生在古詩詞的熏陶下感受水墨畫的意境與美。第三,利用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實踐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教師講述的繪畫方法進行繪畫,利用美術繪畫展示自己對水墨畫知識的理解。在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一些與水墨畫有關的作品,或者創(chuàng)造思路,以此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獨具風格的美術作品[3]。在主題活動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藝術方面的熏陶,使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形成創(chuàng)造能力,以此提升美術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主題活動中,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主題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藝術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好的素質與品質。主題活動中,應積極響應現代教育的要求,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討論與分析,掌握美術作品中蘊含的知識技能,提升自身美術知識學習效果。
以中國建筑賞析這一主題活動為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我國古代建筑、現代建筑的視頻圖片分享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認真觀看,了解現代建筑與古代建筑之間的關聯,感受建筑中的藝術美。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建筑物的賞析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利用專業(yè)知識欣賞建筑物。當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后,則為其布置學習任務:第一,我國古代建筑有什么特點,是否與當地的文化、地理位置有關系?第二,現代建筑有什么特點,其中包含哪些藝術特點?第三,現代建筑與古代建筑有哪些關聯,從中你獲得哪些感悟?確定主題學習任務后,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主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課本中關于建筑設計方面的知識,并利用教師傳授的知識技巧完成任務,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通過學生對我國現代建筑與古代建筑的分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掌握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事物,借此提升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
在小學美術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動手實踐的內容,如《我設計的服飾》《我設計的車》《我造的小房子》《理想的居住環(huán)境》等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關于動手實踐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美術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效果。根據小學階段動手實踐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綜合性的實踐主題活動,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利用不同的色彩進行繪畫與創(chuàng)造,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此提升課本知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4]。
針對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美術知識與動手操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裝飾我們的居室”這一主題活動,讓學生利用前期的學習經驗與創(chuàng)作經驗,對沒有任何裝飾的房間進行完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房屋風格以視頻的方式體現出來,如歐美風、簡約風、古樸風等等,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設計自己理想中的房間。課堂上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個沒有任何裝飾的房間圖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喜好,根據視頻中呈現的室內設計風格,與小組成員一同討論如何利用美術知識設計符合自己想法的房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美術知識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主題活動的實施,可以轉變教學模式與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與技能,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做好教學資源的整合,設計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思維,為學生接下來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