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
你們好嗎?
不知不覺,十月來臨。作物經歷了春生夏長,進入秋收的環(huán)節(jié)。農人們一邊辛苦忙碌,一邊盤點收成,感慨今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皶r間是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最公正的記錄者?!边@句話,不僅適用于秋收的農人們,也適用于我們每一個人,適用于我們偉大的祖國。
這句話出自第9期上半月“獨家策劃”《中國這十年》。為了喜迎國慶,喜迎黨的二十大,我們推出了這組重磅策劃稿件,講述新時代中國極具里程碑意義的非凡十年,講述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是如何改變的,以及如今的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的自信與力量從何而來。讀者秦風說:“文章信息量很大,但作者處理得特別好,既保證了高站位,同時又有極強的可讀性,有筋有骨,有血有肉,讀來蕩氣回腸?!?/p>
時代在變化,人也在變化。第9期下半月“獨唱團”《老師的角色》關注的則是新時代中國發(fā)展歷程中,老師這個特殊群體的轉變。這組策劃勾起了很多人對于老師的深情回憶,讀者李越說:“這組策劃在教師節(jié)推出,很有意義。我曾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得到某位師長的幫助和引導,一生為之改變,所以看到有關老師的故事,便忍不住熱淚盈眶?!?/p>
讀者朱小平喜歡王躍文老師的《陶醉于鄉(xiāng)村寫作》,讀后感嘆“故鄉(xiāng)是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源泉”;讀者鄒隆振認為《縣城里的陪讀媽媽》非常好,因為奶奶也曾為他陪讀,所以他特別能感同身受;讀者周美鳳認為《女法醫(yī)吳瑕的解謎之旅》讓她感受到了普通人對工作的熱愛;讀者完欣認為《張榮橋:為人類認知宇宙貢獻中國力量》非常好,“呈現了一種樸素的理想主義”;讀者陳澄則認為《會傾聽比會表達更珍貴》很接地氣,因為“會傾聽、愿意傾聽,真的是一種特別美好的能力,這篇文章很打動我”。
閱讀你們的來信和評刊意見,真的令人心曠神怡。其實,這種閱讀也是一種“傾聽”。我們愿意“傾聽”,也在努力做“會傾聽”的編者,期望與你們的心聲同頻共振。很多讀者對我們表達了喜歡和善意,也勉勵我們繼續(xù)努力,老讀者郭思哲說:“我特別喜歡《時代郵刊》,總能看到很多我想不到的選題,希望你們能一如既往,繼續(xù)保持?!?/p>
我們一定會的。
祝大家秋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