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高唐縣林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聊城 252700)
果樹葉片黃化干枯的問題時有發(fā)生,通過多次現(xiàn)場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果樹葉片黃化干枯的原因有很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樹種,不同品種之間有相似也有區(qū)別,可以分為以下4種情況:
常見的有缺鐵性的黃葉病,缺鋅引起的小葉病,缺鉀引起的葉片邊緣干枯,缺鎂引起的黃葉等,其中常見的,易發(fā)生的有缺鐵性黃葉,缺鎂和缺鉀引起的葉片發(fā)黃干枯。
癥狀。新梢幼葉葉片失綠發(fā)黃,但葉脈仍然綠色,呈現(xiàn)綠色網狀,缺鐵嚴重的幼葉變白,邊緣干枯,嚴重的呈新梢頂端枯死。蘋果、梨、桃等多種果樹普遍存在,以核果類較重。鹽堿地和土壤粘重的果園發(fā)生也較重。
原因分析。缺鐵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的因素有多種。果樹是多年生植物,其根系每年在固定位置和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如果土壤中養(yǎng)分供應不及時或者流失嚴重,極易導致缺素癥的發(fā)生。但有的土壤中并不缺鐵,而由于土壤和根系的問題造成缺鐵,例如鹽堿地,澆的水含鹽量高,pH值高,土壤板結透氣性差,不能及時排水,夏季高溫干旱等因素都有可能使果樹根系發(fā)育不良,造成鐵元素無法被有效地吸收。由于鐵元素在樹體中流動性差,所以缺鐵性黃葉病主要表現(xiàn)在幼葉和新梢上。
防治措施。預防和防治生理性病害一定要樹上和地下綜合防治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1)改良土壤是最根本的措施,可以結合秋季施基肥進行,基肥選擇土雜肥或者有機復混肥,盛果期果樹土雜肥每666.7 m2施2立方左右,再加上硫酸亞鐵或者檸檬酸鐵15 kg左右,混勻后施入,以樹兩側開溝施入為好。鹽堿地和土壤粘重的果園除了增施有機肥和硫酸亞鐵,還要以含鹽量低的水灌溉壓堿,建議安裝噴灌滴灌設施或者水肥一體化設施。(2)生長季結合地下施肥,樹上進行葉面施肥,作為缺鐵性黃葉病的補救應急措施,葉面施肥見效快,但是持效期短,可以每間隔20 d左右噴施一次。發(fā)芽前噴施1%的硫酸亞鐵,發(fā)芽后噴施黃腐酸二胺鐵200倍液或者0.3%硫酸亞鐵加上0.1%的尿素效果較好。(3)選擇抗黃化的品種和砧木,也可以減輕果樹的發(fā)病率。
癥狀。枝條基部老葉先發(fā)黃,葉脈間出現(xiàn)褐色斑點,葉片卷縮容易脫落,新梢生長細長,柔軟,但是幼葉綠色正常。
原因分析。該癥狀主要發(fā)生在砂質土和酸性土壤中,這類土壤中鎂元素和一些其他微量元素容易流失,造成缺鎂性黃葉病。再者如果氮元素施用量過多,也會減少鎂元素的吸收。
防治措施。改良砂質土要增施有機肥,酸性土壤在施基肥時加入石灰或者草木灰進行改良。生長季可用1~2%的硫酸鎂加0.3%的尿素進行葉面噴施,每隔15 d左右噴1遍,改善癥狀。其他的生理性缺素癥可以參考以上兩種生理病害的防治措施。
葉片黃化干枯的同時,出現(xiàn)各種大小不一,顏色不同的病斑或者干枯卷邊,穿孔落葉等癥狀,在真菌感染的病斑上后期會著生小黑點等分生孢子。
葉部病害大部分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包括褐斑病,黑斑病,灰斑病,圓斑病,斑點落葉病等。少數(shù)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如桃樹細菌性穿孔病,潰瘍病。還有病毒感染的葉部病害,花葉病,銀葉病等。以上葉部病害都是由病原體感染引起的,發(fā)病因素受到環(huán)境和管理技術水平的影響,高溫多雨潮濕的季節(jié)是病害高發(fā)期,真菌發(fā)育合適的溫度25 ℃左右,雨水利于病害迅速傳染擴大。果園管理粗放、郁閉不通風透光致樹勢衰弱,加重病害發(fā)生程度。再一原因是用藥防治上,抓不到關鍵時機,選擇農藥種類不對癥。
病毒性病害與品種和砧木密切相關,也與育苗苗圃有關。有的苗圃連年育苗,導致病毒積累,苗木出圃前已經感病,通過運輸和蟲害傳播到各處。
針對不同感染源采取不同的措施,應該從農業(yè)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著手。(1)精細管理,合理修剪,改善光照,通風透光,冬春季清理果園,減輕病蟲害基數(shù)。(2)從病害初發(fā)期開始早噴藥早預防,一般從5月初,落花后1周開始噴藥,要內吸性和保護性藥物交替施用,可以延長時效期。7、8月雨季要先噴施內吸性殺菌劑后再噴保護性、粘著力強的殺菌劑,如波爾多液等。雨后及時補噴內吸性殺菌劑。(3)對于病毒類葉部病害,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劑,但是可以從栽植的苗木預防,選擇抗病毒的品種和砧木,選擇無毒化處理過的苗木最好。(4)細菌類病害,可以選擇農用鏈霉素,井岡霉素等藥劑防治,與真菌類病害一同防治效果更好。
整株樹上出現(xiàn)葉片發(fā)黃干枯,或者局部整個枝條上葉片出現(xiàn)發(fā)黃干枯,一般是整個葉片都干枯發(fā)黃,沒有斑點,或者著生黑色或灰色小點,在排除生理性缺素癥的情況下,就要查看枝干上是否有腐爛或者干枯病皮。枝干病害主要有輪紋病,腐爛病,干腐病等。
輪紋病在樹干上癥狀主要以皮孔或者小的傷口為侵染部位,形成棕色或者黑褐色病斑,呈瘤狀突起,邊緣干裂,表皮粗糙。干腐病癥狀初期呈水漬狀褐變,沿主干擴展,后期病斑連成片。上面著生黑色小粒點,邊緣干裂。腐爛病多發(fā)生在樹勢弱的樹上,在剪鋸口,傷口處開始侵染,樹皮軟腐,撕開有酒糟味。
枝干病害大都由真菌感染引起,管理粗放,樹勢衰弱,剪鋸口保護不良以及極端惡劣天氣的影響,導致病害程度加重。
加強果樹管理合理修剪,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強壯樹勢是根本,已經感染的,可以進行刮除病皮、粗皮后涂抹藥劑防治,注意病斑要刮除干凈,涂抹高濃度的殺菌劑,如腐必治5倍液,農抗120,復方多菌靈5~10倍液等,視情況涂抹2~3次。
如果整株樹葉片出現(xiàn)干枯,發(fā)黃或者萎蔫現(xiàn)象,同時排除了生理性病害和枝干病害,就要考慮是否是根部發(fā)生病害。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根癌病,根結線蟲病等,可以扒出根系進行確認。
根腐病由真菌感染引起,根癌病由細菌感染引起,根結線蟲病由線蟲感染引起,針對不同的感染源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治。
(1)增施有機肥時,一定要用腐熟的土雜肥,避免病菌感染。(2)一旦發(fā)病,只能進行晾根,灌藥處理,真菌感染可以選擇藥劑復方多菌靈50倍液,硫酸銅50倍液,腐必治5倍液等灌根,細菌感染可以選擇農用鏈霉素等藥劑,根結線蟲病可以用線蟲凈處理土壤。(3)發(fā)病嚴重的樹上要葉面施肥補充營養(yǎng),防止死樹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