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菲 王 蕾 劉 琇
(濰坊市中醫(yī)院新生兒科,山東 濰坊, 261041)
1新生兒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系指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可避免藥物刺激外周血管,保護靜脈,緩解疼痛感[1]。PICC是具有操作安全、置留時間較長、容易進行維護等特點的一種置管技術,通常應用在需長期靜脈滴注的患兒治療過程中,通過PICC置管可避免因多次穿刺導致損傷外周血管,提升臨床效果及護理質量[2-3]。在實際的臨床中,部分相關調查研究中發(fā)現,新生兒PICC置管期間易發(fā)生導管脫落、異位、堵塞等一些并發(fā)癥,會對PICC留置時間及患兒預后造成嚴重影響[4-5]。因此,如何優(yōu)質、有效、科學的解決新生兒PICC置管期間出現的問題,是解決或者降低PICC留置過程中產生并發(fā)癥風險的關鍵,風險護理思維導圖的護理模式在部分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和效果,如何具體的將風險護理思維導圖護理模式實施并且提升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是研究的主要方向[6-7]。為分析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對新生兒PICC置管的并發(fā)癥預防效果和家屬依從性、滿意度的影響,本文選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到濰坊市中醫(yī)院接受PICC置管治療的70例新生兒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到濰坊市中醫(yī)院接受PICC置管治療的70例新生兒臨床資料,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新生兒分成兩組,每組35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患兒出生時的體質量1.5~2.3 kg,平均體質量(1.72±0.32)kg;置管時間2.0~7.5 d,平均置管時間(4.17±1.12)d;研究組患兒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兒出生時的體質量1.5~2.2 kg,平均體質量(1.70±0.35)kg;置管時間2.0~7 d,平均置管時間(4.25±1.11)d。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濰坊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純杭议L了解本次的研究且簽署了家長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均為首次進行PICC置管;②所有患兒均滿足PICC置管的條件和實際需要;③所有患兒近期未使用過抗凝藥物、無凝血功能障礙者且無特殊疾??;④所有患兒無全身感染病變史、血小板降低的情況。
排除標準:①自身存在嚴重的感染者;②穿刺側已經留置了其他的導管者;③患兒系過敏體質、對研究中使用的相關藥物過敏者;④存在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病變者;⑤有血管畸形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應詳細給患兒家屬介紹PICC置管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告知其PICC置管時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且在操作過程中做好患兒的消毒、無菌操作,防止其發(fā)生感染。護理人員還需對患兒PICC導管的內置、外露長度進行記錄,定期監(jiān)測導管有沒有發(fā)生堵塞等。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干預。風險護理思維導圖的流程化、組織性、系統(tǒng)性更強,通過思維導圖可明確劃分護理內容的層次,以樹狀圖形式將整個的護理計劃呈現出來,清晰呈現出護理工作各級、各分支的關聯情況,并經過整理、標記、壓縮信息,盡可能簡化清晰的將思維導圖的信息有效化重點化的跟患者家屬進行講解和分析,促使患兒家屬更好地對疾病知識進行掌握并且理解,可以借助彩繪等多種模式加深記憶,進而增強家屬的配合度,減少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同時增加參與度和支持度,提升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①組建專業(yè)的護理隊伍,團隊組長由護士骨干或者技術專員來擔任,參與護理的所有組員都要經過崗前的嚴格培訓,培訓內容包含風險護理知識、技能培訓并且各項技能和知識培訓考核均合格才能進入團隊。②開展護理工作之前需由導圖設計組來統(tǒng)一設計風險護理導圖,設計的過程中根據患兒具體的情況,及其主要的癥狀作為導圖設計中心,在四周發(fā)散健康宣傳教育、導管的無菌護理、穿刺點的感染護理、飲食護理、用藥指引、靜脈血栓的防治、皮膚護理等分支,然后再以各個分支來發(fā)散多個二級的分支,對各個分支關系進行標記,并生成顏色不同、完整的樹狀圖,通過導圖的形式展示出具體的風險護理干預措施,以便護理人員對其隨時進行查閱。③完成思維導圖設計之后,應對科室內的護理人員統(tǒng)一進行培訓,為其詳細講解各個分支的內容,并根據分支內容進行模擬演練,積極鼓勵小組成員對患兒并發(fā)癥產生的因素進行討論,且聯系思維導圖標記的區(qū)域進行分析總結,為患兒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①觀察兩組患兒臨床效果:對PICC導管的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進行觀察記錄;②觀察兩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出血紅腫、導管堵塞、靜脈炎情況。發(fā)生率=(出血紅腫+導管堵塞+靜脈炎)例數/總例數×100%;③通過濰坊市中醫(y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評估兩組患兒家屬的臨床護理滿意度:100分為總分,大于90分代表非常滿意,75~90分代表滿意,小于75分代表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研究數據資料選擇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研究組患兒PICC導管的留置時間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PICC導管的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s,d)
表1 兩組患兒PICC導管的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s,d)
?
護理后,研究組患兒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置管情況比較 [n(%)]
護理后,研究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研究組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家屬滿意度比較 [n(%)]
在臨床中使用PICC置管能夠降低靜脈穿刺的次數,幫助患兒減輕痛苦,且可給患兒的臨床治療提供有效、安全的靜脈通路,降低多種穿刺的發(fā)生風險[8-9]。新生兒因組織器官沒有完全發(fā)育成熟,其心智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給予其長期置管易導致各項并發(fā)癥產生,會影響患兒的治療進程[10-11]。所以,需做好新生兒PICC置管的護理干預,以增強患兒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患兒PICC導管的留置時間比對照組患兒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可幫助患兒延長留置時間。究其原因,PICC當前普遍應用于重癥疾病臨床中,穿刺點在外周的淺表,有較高的穿刺成功率,且PICC穿刺不會對其肢體的活動造成限制,能避免反復穿刺造成的傷痛[12-13]。在新生兒PICC治療的過程中給予其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干預可幫助患兒改善臨床治療效果。思維導圖護理主要通過圖文的形式將相關信息呈現出來,使家屬更加容易對護理內容進行掌握,護理人員也可根據該模式提高護理質量、效率。同時,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患兒低(P<0.05),結果和笪亞紅等[1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并且,研究組患兒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應用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對新生兒PICC置管并發(fā)癥的預防效果較好,可減少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
應用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干預過程中,經過對患兒風險護理思維導圖進行查閱,能夠對患兒的具體病情直觀的進行評估,且對于異常的情況及時給予有效的干預措施,進而能夠降低并發(fā)癥的產生,確?;純旱闹委熜Ч?,改善預后[15-16]。風險護理思維導圖以現代的護理理念作為指導,將護理風險、護理思維導圖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系統(tǒng)化的服務,不僅可對患兒、家屬需求進行滿足,且能幫助患兒在最短的時間恢復健康[17-18]。此外,本研究結果還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滿意度94.29%優(yōu)于對照組77.14%,說明應用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在新生兒PICC置管中可提升家屬滿意度。因為新生兒肢體多動,易致使導管出現脫落的情況;有的醫(yī)護人員因操作不當同樣會致使導管脫落,所以采取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干預模式能增強對導管細節(jié)的管理,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性操作,防止產生各種風險因素,使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得到提升[19-21]。風險護理思維導圖的實施能夠幫助患兒減輕不適感,使患兒得到全面、優(yōu)質、科學的護理。對患兒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使其生理、心理等得到全面的護理,減少或者避免產生護理風險。取得患兒家屬的信任以及支持,從而給患兒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使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更加放心、滿意[22-23]。本次研究受到時間、樣本等因素影響,關于風險護理思維導圖對新生兒PICC置管遠期效果的影響,待臨床再研究補充。
總而言之,風險護理思維導圖應用在新生兒PICC置管中的護理效果較好,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率,給患兒提供有效、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使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提升,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