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陳長浩
1宿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精神科,安徽宿州 234000;2宿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睡眠障礙科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精神疾病。全球疾病負擔評估機構(GBD)研究顯示,抑郁癥是除殘疾外第二大影響工作的負擔源[1-2]。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預測,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第二大殺手[3]。目前抑郁癥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故選擇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藥物至關重要。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是抗抑郁藥物的主流,其中氟伏沙明成為指南推薦用藥之一[4]。氨磺必利屬于苯甲酰胺類的衍生物,可選擇性的與邊緣系統(tǒng)受體相結合,小劑量時還可阻斷突觸前多巴胺能受體,促進多巴胺分泌,對精神分裂癥及抑郁癥均能夠產生較好療效[5-6]。目前,有文獻報道了SSRIs聯(lián)合小劑量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強迫癥效果顯著[7-8],但對于抑郁癥的治療研究報道不多。2018年6月—2021年5月,我們觀察氟伏沙明聯(lián)合小劑量氨磺必利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和安全性?,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經(jīng)宿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號:SZEYLL202003),選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第10版(ICD-10)抑郁發(fā)作診斷標準;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17項版本(HAMD-17)評分≥17分;③年齡18~60歲;④2周內未服用過抗抑郁藥物;⑤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軀體及腦器質性疾??;②有精神類藥物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質濫用;③存在雙相情感障礙;④存在嚴重自傷、自殺行為、木僵;⑤處于妊娠及哺乳期;⑥合并內分泌疾病及肝腎功能糖脂代謝異常;⑦同期參加其他研究。共收集符合條件患者136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8例。研究組男33例、女35例,年齡(33.4±8.9)歲,病程(3.1±1.5)年,HAMD-17評分(26.8±1.9)分。對照組男32例、女36例,年齡(33.1±8.8)歲,病程(3.7±1.2)年,HAMD-17評分(25.6±2.2)分。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單一使用氯伏沙明(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58921)治療。用法用量:1~2次/天,起始用藥劑量為50 mg/d;在治療過程中依據(jù)不同患者的實際病情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最大用藥劑量不超過200 mg/d。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氨磺必利治療(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0)。用法用量:1~2次/天,起始用藥劑量為50 mg/d;在治療過程中依據(jù)不同患者的實際病情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最大用藥劑量不超過200 mg/d。療程為8周。治療期間,兩組不聯(lián)用其他抗抑郁藥、情感穩(wěn)定劑及電休克等治療,可酌情使用對癥治療藥物。
1.3 療效及安全性評價方法
1.3.1 抑郁程度分別在兩組治療前及治療第4周末、第8周末,采用HAMD-17評分量化評估患者抑郁程度;得分越低,提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輕。
1.3.2 臨床療效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第8周末行HAMD-17評分,根據(jù)HAMD-17評分減分率評價臨床療效。HAMD-17評分減分率≥75%為痊愈、50%~<75%為顯著進步、25%~<50%為進步、<25%為無效??傆行?(痊愈+顯著進步+進步)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3 安全性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第8周末,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血脂及肝功能,以此評價藥物安全性。血糖指標為空腹血糖(FPG),血脂指標包含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膽固醇(HDL-C),肝功能包含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直接膽紅素(DBIL)及總膽紅素(TBI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2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K-S法檢驗,且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時點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HAMD-17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各時點HAMD-17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同時點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17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17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同時點比較,bP<0.05。
?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臨床治愈26例、明顯進步29例、進步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1%;對照組臨床治愈12例、明顯進步24例、進步2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6.8%;研究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6.152,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比較研究組、對照組治療前FPG分別為(5.9±0.5)、(5.8±0.6)mmol/L,治療第8周末FPG分別為(6.1±0.9)、(6.1±0.7)mmol/L,兩組治療前與治療第8周末FPG、同時點FP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治療前與治療第8周末血脂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點血糖、血脂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比較(mmol/L,±s)
表2 兩組血脂比較(mmol/L,±s)
?
2.4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兩組治療前與治療第8周末肝功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同時點肝功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s)
?
近年來,抑郁癥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目前,其發(fā)病原因異常復雜,尚無統(tǒng)一定論,主要誘因包括遺傳、基礎疾病、生活壓力等;若有抑郁癥家族史,抑郁癥的發(fā)生風險可顯著升高;隨著人群生活和(或)工作上壓力增加,若長時間得不到排解會影響到其身心健康,進而增加抑郁癥發(fā)病風險。目前,抑郁癥患者主要療法為藥物治療。早期選擇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的藥物可使抑郁癥患者未來治療中獲的更高的臨床痊愈,減少自殺風險[9-10]。在抗抑郁藥中,氟伏沙明作為SSRIs類藥物以治療有效率高、安全性好、耐受性好等優(yōu)勢,備受臨床青睞[11]。抑郁癥可能與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有某種關聯(lián),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作為增效劑是臨床治療重度抑郁癥的方法之一。因此,在采用氟伏沙明治療抑郁癥的同時,聯(lián)合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往往會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療效[12]。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外學者使用苯甲酰胺類抗精神病藥物在治療抑郁癥領域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氨磺必利屬苯甲酰胺類抗精神病藥物之一。本研究將小劑量氨磺必利與氟伏沙明聯(lián)合使用以治療抑郁癥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氨磺必利大多用于精神分裂癥狀陰性患者的臨床治療,可使患者精神處于亢奮狀態(tài),激發(fā)潛能并激活萎縮組織細胞;同時,氨磺必利為多巴胺受體拮抗劑的一種,小劑量氨磺必利服用后即可選擇性結合對中腦—皮質中路突觸前膜多巴胺受體,并對其產生拮抗作用,使得突觸抑制問題降低,從而促進多巴胺分泌,進一步改善前額皮質中多巴胺的活動水平,提升多巴胺的傳遞效率;小劑量氨磺必利還可促進多巴胺的再攝取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的攝取,使得突觸間隙遞質的濃度提高,并提升去甲腎上腺素釋放量,有助于進一步改善多巴胺神經(jīng)功能。因此,其不僅具有較好的抗抑郁效果,還可更好地調節(jié)神經(jīng)免疫系統(tǒng),改善抑郁癥狀[13]。近年來,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抗抑郁藥聯(lián)合氨磺必利兩種藥物之間互相協(xié)同,通過不同的作用途徑來發(fā)揮抗抑郁作用,從而顯著提高抑郁癥的治療效果[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治療后不同時點下的抑郁程度HAMD評分均比對照組低,進一步說明氟伏沙明聯(lián)合小劑量氨磺必利治療抑郁癥比單一使用氟伏沙明治療效果更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程度。
抑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糖、脂代謝異常有密切聯(lián)系,抑郁癥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癥發(fā)生風險較高[16-17],可能與其存在共同的神經(jīng)內分泌調節(jié)異常有關;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在抑郁癥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發(fā)生相關糖、脂代謝和肝功能異常報道層出不窮,主要原因為抗抑郁藥物引發(fā)的一系列代謝障礙,容易增加肝臟代謝負擔而導致肝功能異常,從而進一步降低藥物療效或引起患者不良預后[18]。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治療后相關血糖指標、血脂指標及肝功能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無顯著差異。這提示氟伏沙明聯(lián)合使用小劑量氨磺必利不會對抑郁癥患者的糖代謝、脂代謝及肝功能產生影響,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均較為良好。
綜上所述,給予抑郁癥患者氟伏沙明聯(lián)合小劑量氨磺必利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水平,更顯著地降低患者的抑郁量表評分,且不會對患者的糖、脂代謝及肝功能產生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