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洪歡歡
摘 要:加強音樂節(jié)奏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力,促進學生更好成長和發(fā)展。因此,音樂節(jié)奏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是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重點把控的內容。但當前在教學過程中,音樂節(jié)奏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主體性凸顯不足等。對此,教師應借助游戲教學方法和生活器材等,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jié)奏教學;游戲法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32-0079-03
引 ?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音樂、美術等藝術方向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加強藝術教育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尤其是音樂方面的教學尤為重要。加強音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感知能力,而加強音樂節(jié)奏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感知音樂節(jié)奏,加深對音樂作品的了解。
一、小學音樂節(jié)奏教學的意義
(一)調動積極性
加強節(jié)奏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對音樂比較感興趣,且在幼兒園階段已經了解了簡單的音樂,因此,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但由于沒有系統學習過音樂樂理,且幼兒園階段所接觸的音樂作品相對較簡單,學生在學完音樂作品后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1]。教師開展節(jié)奏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分析和感受音樂作品,也能讓學生有更多挑戰(zhàn),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培養(yǎng)音樂感知力
加強音樂節(jié)奏教學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使其更好地理解音樂所傳遞的情感,真正從音樂中有所收獲。節(jié)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節(jié)奏的變化能夠有效營造音樂氛圍,傳遞音樂情感。因此,學生加強對音樂節(jié)奏的了解和掌握,能夠更好地認知和了解音樂作品,也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作品所傳遞出來的情感,感受到音樂作品的力量。這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當前這個時代,學生的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和未來的工作壓力會不斷增大,學生也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挫折,會出現心理較為脆弱、情緒較為低落的問題,而音樂將成為他們自我救贖、自我疏解情緒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因此,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讓學生能夠與音樂共情,更好地借助音樂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緩解自己的情緒,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2]。
(三)培養(yǎng)音樂想象力
加強音樂節(jié)奏訓練還能有效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學生加強對音樂節(jié)奏的了解,能夠更好地融入音樂作品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在音樂氛圍中肆意放飛自身的想象力。想象力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成為創(chuàng)新力的引導和前提。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和引導,能夠讓學生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擁有自我的想法和主見,敢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同時,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還能增強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也能有效增強學生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和發(fā)展。
二、小學音樂節(jié)奏教學策略
(一)激發(fā)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能夠對教師所講述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教學有更多的期待。例如,在教學《采菱》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采菱的相關場景,加深對這首歌曲的了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詳細講解作品的背景、蘊含的文化寓意、展現出的風格、所特有的特點等,通過這些內容的拓展,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歌曲的了解熱情,有效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推動學生更好成長和發(fā)展。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充分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增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體驗感和成就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借助游戲
要想有效提高音樂節(jié)奏教學質量,教師就應充分借助游戲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游戲法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手段,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在音樂節(jié)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游戲教學法能夠有效營造輕松的氛圍,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節(jié)奏接龍、節(jié)奏填空等相關游戲,這些游戲難度較小,學生能夠較為輕松地完成,同時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也能加深對節(jié)奏的了解,增強樂感和節(jié)奏感。但需要注意,在應用游戲教學方法時,教師應加強對游戲的篩選,充分考慮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個人素質和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參與到游戲教學過程中,避免游戲設計過難打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于較為內向的學生要積極給予鼓勵和引導,真正發(fā)揮游戲教學方法的作用和價值。
(三)借助生活素材
在音樂節(jié)奏教學中,教師還應善于利用生活素材,從生活中取材,拉近音樂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感受音樂,了解和認知音樂節(jié)奏,培養(yǎng)探索意識,學會感悟生活,體會生活。音樂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很多音樂作品都源于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生活的折射。因此,在音樂節(jié)奏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首先,教師應善于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節(jié)奏。比如,風聲、雷聲、雨聲都有其自然的節(jié)奏和韻律,也是學生生活過程中非常常見的自然現象。教師可讓學生靜心聽風聲、雷聲、雨聲,感受不同自然現象所呈現出的不同節(jié)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有效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師應善于借助生活器具展現節(jié)奏,加強節(jié)奏練習。比如,生活中常用的筷子、水盆、杯子都可以用來呈現節(jié)奏。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演練的方式,利用這些器具來呈現出不同的節(jié)奏,也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呈現不同的韻律。這既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節(jié)奏的理解和認知,又能有效調動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四)編寫校本教材
加強音樂節(jié)奏教學還應加強對校本教材的編撰。音樂教材對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合適的音樂教材能夠讓教學事半功倍,也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當前部分音樂教材的編排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不夠科學和合理,教師如果按照音樂教材按部就班開展教學,可能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和全面,難以構建知識體系,也不利于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了解和掌握。對此,學校必須加強對音樂校本教材的編撰,提高校本教材的科學性。首先,學校要組織教師進行充分的調研,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編撰音樂校本教材的內容。其次,學校應加強對《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了解和剖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劃分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合理設計校本教材內容。最后,學校要對校本教材的呈現形式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設計。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校本教材的不同呈現方式和構圖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校本教材的喜愛程度,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設計校本教材時,教師應優(yōu)化呈現方式,更要貼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價值取向。同時,為了更好地完善校本教材內容,學校還應加強對校本教材編撰教師的選拔,整合學校內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對校本教材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和編撰,有效提高教學的科學性。
(五)加強互動教學
在音樂節(jié)奏教學過程中,加強互動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和環(huán)境,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加深對音樂節(jié)奏的了解和認知。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及時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堂參與感,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其次,教師要有效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困難,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比如,教師可以給每小組布置同樣的任務,讓小組成員借助身邊的工具來呈現一段音樂旋律。小組成員需要開動腦筋,善于發(fā)掘和利用身邊的事物,也需要對旋律進行設計,對節(jié)奏進行把控,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互評的作用和價值,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這既能讓學生有效指出對方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又能提高評價質量,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和發(fā)展。
(六)借助樂器
在音樂節(jié)奏教學中,教師還應充分借助音樂器材,加強學生對節(jié)奏的感悟。音樂和樂器是相輔相成的,不同的樂器能夠呈現出音樂作品的不同形式,也能賦予音樂作品不同的意境,而音樂作品也需要借助樂器才能更好呈現。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講解音樂節(jié)奏相關內容和知識時,往往是通過口頭講述或視頻呈現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讓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有一定的了解,但很難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感受音樂作品情感的傳遞,進而影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了解和認知。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借助和利用音樂器材,讓學生能夠融入音樂場景中,加深對節(jié)奏的了解和感知。例如,在教學《中國功夫》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用吉他、古箏、鋼琴等樂器來對這首作品進行呈現,讓學生感受不同樂器所呈現出的作品的差異,感受到不同樂器音色的不同,加深對音樂的了解和感悟。此外,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動手演繹作品。不同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家庭狀況不同:有些學生的家庭條件較好,可以讓學生從小學習樂器,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樂器演奏能力也相對較強;有些學生的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學習樂器是他們難以負擔的支出,他們在學習音樂和演示音樂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因此,教師應多引入一些成本較低的樂器,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動手實踐,在演繹過程中加深對節(jié)奏的了解和認知。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筷子作為打擊樂器,呈現音樂作品,讓學生都能夠動手實踐,在實踐中加強感知,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結 ?語
小學音樂節(jié)奏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音樂節(jié)奏教學的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借助游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善于借助生活素材,拉近音樂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編寫音樂教材,提高教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及教學的針對性和完善性;加強互動教學,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同學之間的互動,善于借助樂器,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教師只有不斷加深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了解和感知,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更好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真正發(fā)揮音樂教育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蔡宜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節(jié)奏教學思考分析[J].小學生,2022(04):55-56.
趙倩倩.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jié)奏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2(10):149-151.
作者簡介:劉青(1987.10-),女,福建武夷山人,
任教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余慶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榮獲武夷山市“優(yōu)秀教師”稱號。
洪歡歡(1987.4-),女,福建沙縣人,任教于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丁蘭實驗學校,辦公室主任,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杭州市教壇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