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瑤
(北京戲劇藝術職業(yè)學院 北京 100068)
戲曲藝術的表演,有它自身成套的、固定的表演手段,我們稱之為戲曲表演的“程式性”。戲曲舞臺上人物的行動、亮相等都與日常生活中的姿態(tài)相近,戲曲演員在舞臺上表演的程式動作都是從人們的日常行動中提取出來的,再經(jīng)過加工、美化,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節(jié)奏感的形體動作??偟膩碚f,這些步驟、環(huán)節(jié)都是在故事情節(jié)的烘托下,依靠戲曲演員各方面的基本功所呈現(xiàn)出的一種表演藝術。而要練就一身扎實的基本功,就要對“四功五法”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正應了那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戲曲的美妙不僅僅源于它自身的歷史和文化,其魅力之所以能夠得到散發(fā)完全是因為戲曲演員對于功夫的重視,下面筆者就詳細進行分析。
筆者發(fā)現(xiàn)有關資料對于戲曲基本功的解釋是這樣的:“戲曲演員表演的方式和技巧都可以被稱為基本功?!睂τ趹蚯輪T來說,基本功不夠扎實是完全不能上臺的,這就和演員是否能夠抗住鏡頭對其進行放大一樣。說回正題,基本功包含了如:腰、腿、臺步、身段、毯子功、把子功等等。但是實際上對于戲曲演員來說,基本功所包含的就是他們在日后表演的過程中不能缺少的功底,也就是四功(唱、念、做、打)以及五法(手、眼、身、法、步)的日常練習和一些相關的基本訓練。
現(xiàn)階段,戲曲演員對于基本功的訓練主要以腿功、毯子功、把子功、身段功為主,下面筆者對這幾種主要的基本功進行簡單介紹:首先是腿功,所謂腿功,看名字就可得知,指演員腿的軟度、控制力等,腿功對于一個戲曲演員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也算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十分重要。
其次是毯子功,重點在于腰部的訓練和各種技巧,有前橋、后橋、虎跳、云里加關、小翻、前撲等。還有一些軟毯子技巧,如撲虎、旋撲虎等,對于一個戲曲演員來說,有了技巧的加持,就可以使其表演更加具有魅力。還有一些小技巧的訓練主要就是在毯子功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腿功有了一定的訓練后才能進行。小技巧也算是毯子功的一個組成部分,難度也比較小。筆者舉個例子,如:各種類型的翻身、飛腳等都屬于是小技巧,這些小技巧可以很好地渲染戲曲表演的氣氛。
再次是把子功,這也是戲曲演員所需要具備的基本功之一。把子功主要是在武打戲中進行展示的,目的是為了更加貼近真實的打斗。所謂的把子主要就是指手中所拿的武器,如刀、槍、棍等都是把子。把子除了指兵器外,還有徒手把子,這主要是在進行空手對打時才進行的,把子功需要雙方之間有默契,這就意味著把子功的訓練要更加困難。
身段功是戲曲表演的基礎,戲曲的程式表演、技術技巧表演都融入其中,戲曲演員在學習戲曲身段的時候,也都是通過最基礎的手腕、臂膀、水袖、折扇等組合動作進行練習。從中專學校一二年級的學生開始,往往是通過最基礎的身段組合訓練,達到協(xié)調(diào)四肢,學會在行動的過程中肩膀與腰的結(jié)合運用。解決了基本問題后,高年級的學生就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習氣息與動作的搭配與融合,使得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每一個邁步、轉(zhuǎn)身、抖袖、提袖都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這些動作的規(guī)范就是“圓”,圓是戲曲身韻訓練的一部分,戲曲演員需要對其規(guī)律進行掌握,這樣不僅可以對戲曲自身需要的技巧感進行提升,還能滿足技巧運用的要求,同時這也是戲曲舞臺對于藝術的美學追求。對于戲曲演員來說,不論是臺上的靜態(tài)亮相還是動態(tài)的身韻,都與圓聯(lián)系緊密,對于戲曲表演來說,任何動作都和圓相關,都是從圓開始的。
在武戲當中,需要考慮的是怎么在不說一字、不唱一句的情況下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出來,把觀眾帶入情景和環(huán)境中去,這需要依靠戲曲演員的基本功實現(xiàn)?!八墓Α敝械摹按蚬Α笔且婚T技術性極強的學問,武打的套路很多,都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不同情景中的戰(zhàn)斗場面。這些套路有的表現(xiàn)為陸地作戰(zhàn),有的展現(xiàn)為馬上的交鋒,甚至有的是為了表現(xiàn)出更加強烈的襲擊場景。就上述筆者描述的這些場景都是需要依靠演員的打功技術來展現(xiàn)的。在現(xiàn)代京劇《奇襲白虎團》中,戲曲演員扮演的是尖刀班戰(zhàn)士,這一角色可以說難度十分大,其高難度的翻、打、下高等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打斗的激烈場景。在舞臺上出演一出大戲,如果基本功不夠扎實,那么一上臺一翻身,自身的缺陷就會暴露出來,并且如果針對腿、腰的功夫訓練不到位的話,就無法將這一場景完全展現(xiàn)。
在文戲中,唱、念這一基本功,基本上就可決定一個人物了,甚至可以提前預知到整部戲的表現(xiàn)力。例如:在著名戲曲大師梅蘭芳的《竇娥冤》中,女主角竇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一般來說,青衣的唱腔旋律優(yōu)美,細膩婉轉(zhuǎn)。這些都是通過唱功把竇娥心中的委屈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戲曲屬于表演藝術的一種,對于表演者的要求是極其高的,身體的靈活度、體能等各方各面都有嚴格的標準。許多戲曲藝術家對于藝術的造詣都很深,并且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一段較長的藝術生涯,這主要就是得益于軟度的訓練。開軟度對于舞蹈生來說是十分常見的,對于戲曲演員來說也見怪不怪了。那么站在生理的角度來講,所謂的開軟度就是對韌帶進行拉伸練習,通過長時間的拉伸,使韌帶變得很開、很軟。開軟度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關節(jié)的靈活度進行訓練,加強自身肌肉的力量和彈性,進一步對身體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進行提高。開軟度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進行效果更好,因為這兩個階段,韌帶還沒太硬,如果錯過這兩個階段,開軟度就會十分的困難。開軟度的好處在于,可以更好地展示一系列技巧、武打動作,并且軟度較好的戲曲演員所展現(xiàn)出的美感也是比較立體的。戲曲既要有軟度,還要軟中有力,這個力主要指控制力。無論是腰還是腿,學生在開軟度的過程中,還要通過一些身體素質(zhì)練習,提高肌肉的控制力。
圓場功的好壞,只要一上臺立馬就顯現(xiàn)出來了。圓場是連接所有戲曲演員上場、下場、行動的腳下功夫。圓場功的練習首先是要雙腿夾緊,膝蓋夾緊并微微彎曲,兩只腳并攏,勾腳邁步,步子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小。旦角圓場的步伐以半個腳掌大小來學習,行走過程中腰部控制力量,不能出現(xiàn)上下顛簸或左右搖擺的情況,最后要達到“水上漂”的效果,就像是在水面上漂著一樣穩(wěn)定。如果演員可以對節(jié)奏進行更好地掌握,就可以把人物表現(xiàn)得更加通透、光彩照人、活靈活現(xiàn)。相反,掌握不好的話,在表演時身體的整個姿態(tài)都是搖搖晃晃的,跑起來也跌跌撞撞,十分影響舞臺整體的效果。
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的戲曲舞臺不需要繁復的裝飾和道具,一個轉(zhuǎn)身、一圈圓場就能表達時間的更迭,一桌二椅就能表達地點。鑼鼓、曲牌的運用配合演員在舞臺上的行動,根據(jù)人物的表演就能知道此時的場景是什么地方??偟膩碚f,戲曲表演的舞臺就是干干凈凈、簡簡單單,所出現(xiàn)的高潮等都是需要戲曲演員在結(jié)合劇情的前提下,依靠自身的功底去創(chuàng)造的。盡管如此,在這樣簡單的環(huán)境中依舊能夠給人們帶來激情和熱血,使觀眾感受到其強烈的震撼感。也就是說,戲曲舞臺所展現(xiàn)出來的表現(xiàn)力主要是通過演員體現(xiàn),也可以說是演員通過各種技術技巧和表演方式去展現(xiàn)和實施的,甚至可以說戲曲演員才是戲曲舞臺的“臺柱子”和根本所在。
戲曲講究“神形合一”,這是戲曲演員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演員把熟練的技術技巧融合到自身,然后將基本功與技巧進行結(jié)合,融合到一起,再結(jié)合劇情,根據(jù)人物進行角色塑造。這樣演員在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的時候,就可以十分迅速,游刃有余。演一出戲,要想觀眾沉浸其中,既要把戲演好,還要在符合劇情、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同時把技術技巧展示出來,這就要求戲曲演員把自己完完全全代入要扮演的人物當中,從人物性格出發(fā),結(jié)合所學的基本功,根據(jù)劇情的需要來展示技術技巧,讓觀眾認為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在其面前進行的一舉一動,一唱一和。一出戲能夠達到這種效果,就可以說是十分不錯的,足以說明一出好戲已經(jīng)誕生了。由此可見,良好的基本功才是呈現(xiàn)完美戲曲舞臺的根本要素,才是戲曲舞臺的精魂所在。同時,通過深入研究,更加突出基本功對于戲曲表演的重要性,并且重要性也不僅僅體現(xiàn)在舞臺這一個方面,還存在于演員形象的塑造等??偟膩碚f,基本功對于戲曲演員來說是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當然,基本功好的演員在行業(yè)的發(fā)展也會十分順利,相反,基本功不好的在行業(yè)中的發(fā)展就十分困難。
上文所述,本文站在戲曲表演的角度對戲曲演員所需要具備的基本功進行了簡單講解,以及這些基本功對于戲曲表演重要性的體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對于戲曲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藝術來說,想要展示其中的精髓,就需要戲曲演員日復一日地練習。通過分析,筆者也發(fā)現(xiàn)戲曲演員以及專業(yè)戲曲教師所擔的擔子都是十分沉重的,他們對傳承中國文化所作的貢獻是值得我們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