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莉
(江漢大學 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0)
視唱練耳教學,屬于音樂教學體系中的一種最為基本的技能訓練,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樂感以及音樂視聽能力,借助一系列的訓練手段促使學生更好地領悟音樂以及表現音樂。通常視唱練耳主要從讀譜、記譜以及分析三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音準、音高以及節(jié)拍等多種音樂基本要素。其中,音準屬于視唱練耳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高其音樂能力的關鍵內容。
音準主要指音高的準確性?,F階段音準的含義仍然非常抽象,所以大多數人都將其看作歌唱以及樂器演奏過程中發(fā)出的音高,而且必須是滿足一定律制的音高。除此之外,由于聽覺器官屬于人體唯一可以感知音準的途徑,所以不同的人對于音準的感知能力以及感知水平也會有所差異,這就要求在實際的視唱練耳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開展更為科學系統(tǒng)的音準訓練工作。
一是較強的相對性。世界上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國家以及民族,每個國家或者民族都會有屬于自身的音樂文化,而不同的音樂文化對音準的要求也會有所差異,這也就促使音準具備較強的相對性特點,在實際學習或者接觸不同民族和國家的音樂時,應該保持一種包容的心態(tài)去理解和欣賞。除此之外,因為音樂可以代表一種民族的文化,而在這些音樂當中音準則能夠代表音樂的文化所在,這就要求一個人在實際進行音樂表達的過程中,必須要以音準為基礎和前提,不斷加強自身對音準相對性特點的理解和認知,并且借助大量的音準訓練來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
二是較強的絕對性。音準絕對性特點主要指每一個樂音都具備著較為獨特的振動頻率和相應的音高標準。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開展視唱練耳音準教學時,要能夠充分結合音樂當中的音律以及音準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此強化音樂音調的容錯率,從而加強現代音樂的節(jié)奏感,使學生可以準確理解和掌握音準的絕對性,提高自身對音準的把握能力。
影響視唱練耳教學中音準的因素有很多,大體上能夠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學生個體的差異。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以及嗓音條件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實際開展音準訓練的過程中,不同學生對音準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力。
二是部分學生未能掌握正確用法、氣息不穩(wěn)以及其他生理因素等,除此之外,心理因素也能對音準提升產生重要影響。例如,一個缺乏自信的學生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往往怯于發(fā)聲,這就會導致音準不準,難以獲取良好的提升效果。
三是音準聽覺問題。在實際開展視唱練耳教學時最為常用的一個基礎方法便是模仿教學,一般都是模仿鋼琴的音高,以此來體現精確的音準。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無法完全準確有效地模仿音高,同時也難以有效判斷自身模仿的音高是否準確。
四是音準記憶問題。通過實踐教學,一些學生可以非常準確地模仿鋼琴的音高,但是如果脫離了鋼琴,在開展單獨演唱活動時,其音準便會出現不夠準確的問題。
一是開展標準音練習。標準音主要指鋼琴小字一組當中的“A”,在實際開展視唱練耳教學時需落實音準校對。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針對標準音開展學習以及模仿活動,指導學生借助標準音進行準確演唱。教師通過開展有效以及科學的標準音訓練,可以快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準感知能力,促使其建立起音準概念,從而有效糾正或者完善自身的發(fā)音信息。
二是加強音程練習。音程主要指音與音之間的距離,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兩種,即旋律音程以及和聲音程。旋律音程主要指音與音之間前后發(fā)音情況下的音程;和聲音程主要指兩個音在同時發(fā)音情況下的音程。通常音程訓練的第一步便是開展旋律音程的模唱,也就是說,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彈奏音程,同時學生對其開展模唱訓練。在實際模唱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先模唱大小二度以及大小三度等音程關系相對較近的內容,這些內容比較常用同時比較易于記憶及模仿。除此之外,針對一些距離相對較遠的音程,音樂教師需要借助歌曲旋律演奏等相應方式來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對音程音高方面的記憶,然后在學生熟練掌握之后,再開展音程構唱訓練。構唱主要指結合定音唱出一些指定的音程結構,以此來訓練以及培養(yǎng)學生對音高的記憶度以及熟練度。在實際開展構唱訓練活動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利用聽覺來監(jiān)聽音準,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記憶判斷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從距離相對較近的大小二度以及大小三度音程開展練習,這樣便于學生記憶以及模仿。針對一些距離相對較遠的音程,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運用搭橋的方式來有效找準音高。
三是注重加強音階練習。音階屬于旋律的基礎,同時也屬于學生調式調性感覺構建的一個基礎環(huán)節(jié)。對于一個專業(yè)的音樂人員來說,唯有構建正確的調式調性,才可以準確分辨以及判斷出自身在實際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中,調式主要指以某一具備較強穩(wěn)定感的中心音為基礎,將多種不同音高的樂音切實依照一定的音程關系逐步構建而成的一個有機體系。
從概念上來看,音階主要指結合音高次序有序排列相應的主音,例如,自然大小調以及旋律大小調等。在實際開展音階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自然大小調開始,對于這種起步訓練來說,其最為適用同時也有著較強的便利性,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需要借助模唱以及構唱等方式開展針對性訓練。
四是單聲部旋律練習。單聲部旋律訓練主要指視唱練習。通常情況下,視唱當中的旋律音程具備較強的變化性,一個樂者唯有基于自身較為良好的音高以及調性感才可以快速反應并且精準地發(fā)出音高。在實際開展單聲部旋律訓練過程中,學習者一定要具備相應的樂理知識以及調性感或者節(jié)奏感,同時還要有良好的音高感。在此訓練活動當中,教師應注意一定要以基本的無升降調式作為主要訓練基礎。
通常情況下,視唱能夠分為固定唱名法以及首調唱名法等,前者主要指唱名固定不變,所以唱名都代表實際音高。后者主要指調式音集能夠采用任意音,借助主音的變化來對音與音之間的關系變化產生直接影響。在這個過程中,音高是相對的。兩種方法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缺點,所以,為了提高訓練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將兩種方法交叉使用。
一是在變化中開展訓練。在實際開展音準教學時,教師需要適當增加“變化性”,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變化以及組合當中有效開展各種節(jié)奏訓練,如此不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各種各樣的節(jié)奏變化,逐漸形成良好的樂感,并且還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進一步發(fā)現以及調節(jié)自身的音準問題。
二是結合音樂開展訓練。在實際開展節(jié)奏訓練時,教師需要有目的性地選擇一些相關音樂開展配合性練習。這樣可以基于學生對節(jié)奏的基本掌握,借助音樂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節(jié)奏感。通過音樂的有效配合,學生能夠在簡單的視唱過程中摸索節(jié)奏以及音準的正確表達方式,同時讓節(jié)奏以及音準實現有效契合。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訓練過程中需要遵循由簡入繁的原則,這樣不但可以遵循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有助于維持學生學習的活力,促使其發(fā)揮學習主動性。
綜上所述,音準訓練屬于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有目的性以及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對音準的把握能力。對此,教師應切實結合學生特征,選用科學合理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推動自身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