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廣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人們經常引用的詩句。詩句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藝術地概括了人們常有的體驗,很容易得到共鳴。行走在路上,山環(huán)水繞中向前瞭望,感覺路似乎到了盡頭,可峰回路轉,道路還是向前延伸,新的景象出現(xiàn)在眼前,令人精神一振。詩句的意境深遠,豈止適用于旅行游覽,在工作和生活中,人們不時處于“疑無路”的心理狀態(tài),堅持下去,一番艱難困苦,終于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到達“又一村”,心情豁然開朗。相比觀賞美景之所感,事業(yè)、人生的體會更有價值。
工作按部就班,生活波瀾不驚,平淡的日子流水一般度過,這樣的時候當然有,但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困難和考驗隨時出現(xiàn),豈能總是安常處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寄情山水時“疑無路”,令人心曠神怡,事業(yè)人生的“疑無路”可就不輕松了。搞科學研究,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開啟新的征程,前面往往沒有現(xiàn)成的路,迷茫之中尋找一條路徑,也未必暢通,甚至發(fā)生失誤,似乎一場空忙,還得從頭再來,怎不令人心情焦灼萬分!
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研究之路備嘗艱辛。20世紀中期,研制抗瘧新藥成為世界性難題,1967年5月,我國緊急啟動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屠呦呦擔任科研組長。新藥哪里尋?無異于大海撈針。屠呦呦等人翻閱歷代醫(y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yī),從2000多種方藥中整理出含有640多種草藥的《抗瘧單驗方集》。屠呦呦發(fā)現(xiàn)中藥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瘧原蟲的成分,可在最初的動物實驗中,青蒿的效果并不突出,研究一度陷入僵局,前景一片茫然。屠呦呦再一次到經典醫(yī)籍中細細翻找線索,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的一段話令她眼前一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蓖肋线嫌纱艘庾R到問題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高溫破壞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另辟蹊徑采用低沸點溶劑進行實驗。在190次失敗之后,屠呦呦課題組終于發(fā)現(xiàn)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每一次失敗都似乎無路可走了,“上下而求索”終于取得成功!
出現(xiàn)“疑無路”境遇,說來也有必然性,隨隨便便怎能成功,事業(yè)有成者大都經歷過“灰暗”的時光。多番嘗試失敗,勝利的希望渺茫,路在何方?“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句的意境令人鼓舞,使人應對挫折和迷茫更為自信。遇到風險和困難,決不能喪失信心,沮喪泄氣。對困難和艱險有清醒意識和心理準備,就不會輕言放棄。
工作生活中陷入困頓,前路茫茫,人很容易為悲觀失望情緒所籠罩。注意克服消極情緒,看到成績,看到光明,提高前進的勇氣非常重要。不懈地探索,努力想辦法,柳暗花明的前景終會到來。雖然我們不能實現(xiàn)所有愿望,十分完美地達到設定的目標,但堅持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不懈探索,總會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
從“疑無路”到“又一村”,關鍵是向前走。前進包含著探索,探索著向前進,總會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工作生活中總會有新的境遇、新的矛盾,需要在實踐中認識,在行動中探索。很多奇景,走上前才可瞭望;很多事情,著手辦才看得更清楚。臨事少一點惶惑,少一點氣餒,多一點信心和勇氣,更有利于到達成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