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來娣
(江蘇鎮(zhèn)江揚中市聯(lián)合中心小學,江蘇 鎮(zhèn)江)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小學階段,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給學生灌輸一些理論知識,讓他們死記硬背,把課本上那些死氣沉沉的知識點記下來。而要真正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改變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就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尤其是在作文教學方面,教師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會犯一種錯誤,那就是忽視了學生的獨立創(chuàng)造能力,只讓他們應付考試。部編版教科書在教學中很重視語言因素的落實,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材內(nèi)容,優(yōu)化了傳統(tǒng)的教學取向,采用了人文和語言兩種元素。其中,語言因素包括語言知識、語言能力、學習方式和習慣,這些因素被分成若干個小部分;每個單元的語言元素都是兩方面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語言工具和人文主義的有機結合,體現(xiàn)了語言學習的綜合性。語文要素這個詞并不陌生,簡單而言,就是語文學什么、怎么學,包括的內(nèi)容有: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文素養(yǎng)。那么在習作單元中怎么落實語文要素呢?下面結合日常教學,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是新課標下的一個重大課題。這一點也很重要。寫作是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舞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單元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在進行單元練習的時候,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力。
就語文學科教學來說,特別是寫作這一模式,教師應該把它看作是一種長期的教學工作,寫作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蹴而就。通過練習,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之前積累一些好的詞組、句子、寫作材料,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整體的語言水平。因此,單元練習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教師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也可以促進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好的小學語文教師。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習作題目為《這兒真美》,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寫作手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寫作特點,學習作家的描寫方法,并運用于自己的作文中[1]。
通過觀察這一單元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語文要素為:(1)根據(jù)關鍵詞理解一段話的意思。(2)寫作時圍繞一個意思寫。由于學生年齡和學習能力有限,教師無法一下子在寫作教學中將其落實,可以將其分布在每一節(jié)課中[2]。具體來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勾畫段落中的關鍵字詞,猜測段落的含義;在學生學到方法后,讓他們進行仿寫。對每個單元板塊里的要素進行合理的分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關系著學生在理解寫作題目時的深淺程度,還關乎能否在教師引導下順利完成寫作。
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段落,安排這樣的學習任務:“閱讀這一段落,并勾畫出重點字詞?!睂W生結合前面學到的勾畫重點字詞的方法完成這一任務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一段落主要講的是什么?在學生說完之后,教師可以接著提問:“作者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進行寫作的呢?運用了哪些手法呢?”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學生可以掌握如何圍繞一個意思進行寫作的方法,在寫《這兒真美》的時候就可以抓住重點進行寫作,有效地將語文要素落實。根據(jù)這一實例展示,就可以簡單地了解到所謂的元素分布,就是將一個較為綜合難懂的語文元素通過幾個較為簡單的元素進行分解,進而可以使小學生慢慢理解和接受??傊?,要盡量合理地分布元素和注重各單元板塊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讓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寫作過程中遇到的較難理解的語文元素。
語文要素的落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全部完成的事,教師需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慢慢學習表達方法,嘗試運用這些表達方法,從而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呈現(xiàn)出良好的習作效果。教師的引導必須要有耐心,一步一步讓學生去理解和接受其中的語文元素,只有經(jīng)過長時間的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才可以慢慢將元素分解養(yǎng)成習慣,進而在以后的寫作和閱讀中才會輕松應對。
語文要素轉化為語言能力需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而不是胡亂的轉化和毫無規(guī)律的轉變。所以教師在落實語言要素的時候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多層次學習活動[3]。鑒于習作單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學大家的名作,遣詞造句及人物塑造方面都極其優(yōu)秀,其中大部分的語句值得反復咀嚼和品味,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精讀,爭取將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做到字字解析,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奧妙,同時讓學生將表達的方法學以致用。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基礎。所以教師要以語文要素為核心帶領學生細細品味文章,引導學生學習文學大家的寫作方法、表達手法,將學到的語言知識有效內(nèi)化。每篇文章中都有關鍵的點睛句,這些關鍵句中又包含著全文的關鍵詞。品析關鍵詞和關鍵句是閱讀每篇優(yōu)秀文章必須要做的事,而且可以反復品鑒。因為每篇優(yōu)秀的文章都可以做到全文呼應,前后結構緊湊,這些效果都是分布在全文中的關鍵詞和點睛句的作用。關鍵詞和關鍵句可以最大限度將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同時又恰到好處。而這些關鍵詞可以是動詞、名詞、形容詞等,而關鍵句可以是陳述句、疑問句、反問句等,這些詞句都可以在作者的巧妙利用下成為全文的點睛之筆,從而將全文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摔跤》時,要引導學生去品悟重點字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地閱讀課文并思考:通過閱讀這篇課文,你覺得小嘎子和胖墩兒分別是什么樣的人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在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回答小嘎子和胖墩兒的性格后,找出文章中的“猴兒似的”“一身牛勁兒”當作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文章中體現(xiàn)出小嘎子猴兒似的字句有?胖墩兒的呢?”引導學生再次細細地品讀文章,然后勾畫出描寫兩人動作的詞語,如描寫小嘎子的“蹦、拽、鉤……”,描寫胖墩兒的“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充分朗讀這些句子,從而讓學生掌握人物動作描寫的方法、特點。利用關鍵詞句表達情感的手法值得學生細細品鑒和學習。
學生自己寫完后就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校對,這是一種小小的閱讀,互相修正。首先要檢查一下同學的文章有沒有錯誤,然后看看有沒有什么地方不對,最后看看他們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他的哪個部分比較好。如果存在以上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在今后的課堂上及時地找到問題所在,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狀況制定出解決辦法。在這次的修訂中,這個模塊的練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水平,可謂是一箭雙雕。有些文章的情節(jié)很曲折,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將情節(jié)圖利用起來。
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兩莖燈草》時,在學生閱讀完后教師可以提問:“文章中有幾個人物?他們的形象分別是?”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情節(jié)圖,帶領學生去感受文章中的語言奧秘[4]。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刷子李》中有很多話外之音,只有將其領悟,才能深入理解文章,才能掌握文章的內(nèi)涵,才能將語文素養(yǎng)落實。
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將曹小三感覺到出乎意料的句子勾畫出來,然后讓學生試著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曹小三,在看到刷子李的操作后會有怎樣的想法,從而體會曹小三的心理變化。最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刷子李》但是作者卻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寫曹小三呢?”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明白作者這么寫的原因是為了從側面反映出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從而讓學生領悟到文章中的弦外之音,學習作者利用周圍人物的描寫反映出人物特點的方法,落實語文素養(yǎng)。
想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見識,同時可以讓學生積累優(yōu)秀的寫作素材,還可以學習優(yōu)秀文章中詞句的表達手法,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寫作離不開閱讀,閱讀也離不開寫作,兩者相輔相成。在習作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這種方式運用起來,借助其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寫作單元的文章中都有一定的空白點,教師可以借助其搭建寫作平臺,讓學生進行練寫。閱讀文本中存在的空白點,指的并不是作者的疏忽或者是無奈,恰巧是作者精心設計的內(nèi)容,是不忍心直接點破而采用的一種布局謀篇的寫作方式,那么這也就能夠成為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一個重要點,在閱讀的過程中空白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中最活躍以及最能動的一個關鍵要素,同時空白點也是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與拓展的關鍵要素,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升習作素養(yǎng)、寫作能力的過程中要充分、靈活去使用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
在《摔跤》一文的原著中,小嘎子和胖墩兒比了不止一次,學生學習到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凸顯其性格的方法后,教師可以播放相應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運用課文中學到的方法描寫第二次比賽的過程。寫完后進行相應的評價,然后將原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品讀。這樣一來,既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又有效地落實了語文要素,這樣教師就能夠借助文章中的空白點有效進行寫作內(nèi)容的設計、練習內(nèi)容的設計,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高效練習,發(fā)散學生思維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效仿進行寫作練習,又或者是讓學生去填補文章中的空白,這對學生的寫作也是一種更加高效的訓練與提升。
習作單元中提供的例文是學生寫作的指向標。在開展習作教學的時候,要將其利用好。在例文中有典型的案例,對學生的寫作練習有著指導、借鑒的重要意義,那么在寫作之前,教師就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等多樣化方式為學生講解例文中的內(nèi)容以及使用的方法、作用等,從而讓學生不論是在閱讀課堂中還是在寫作中都得到良好的引導,久而久之還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例文的使用,利用例文讓學生將自身的生活情感、生活體驗、生命意義等融入習作練習當中,讓學生在寫作練習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慢慢從借鑒逐漸轉變?yōu)樽约菏褂?,才能夠有效提升?/p>
如學生寫一次投籃的經(jīng)過時,無法具體描寫場中的人是怎么投籃,很難讓人感受到當時的緊張氣氛,教師可將教材中描寫人物動作的片段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閱讀、分析、學習文學大家的寫作手法,然后模仿作家的寫作方法寫作,對自己的習作內(nèi)容進行修改、增加,豐富自己的習作內(nèi)容,讓習作變得生動形象。通過例文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練習,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方法,結合例文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才能夠切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才是真正地做到了語文要素的落實。習作單元的教學并不只是教授知識,讓學生明白文章的內(nèi)涵是什么,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方法,讓學生將其運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上述提供了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將單元板塊的聯(lián)系重視起來,在精讀課文中讓學生學習表達的方法,在讀寫結合中夯實學生語文要素,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讀寫一體化教學,才能將語文要素落實,才能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不過在習作單元中落實語文要素的方法,遠不止上述提到的這幾種,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如此才可以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