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忠,朱大慶
(贛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江西 贛州 341000)
肺結核是我國高發(fā)的肺部慢性傳染疾病,傳染性強且致死率高,防治難度大。相關資料顯示,我國肺結核患者人數(shù)位居全球第三,耐多藥患者數(shù)位居全球第二[1]。肺結核患者通常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由于機體防御能力較弱,且長期使用大量激素和抗菌藥物,呼吸道侵入操作較多,因此,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發(fā)生率更高[2]。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后48 h或出院后48 h發(fā)生的肺炎,該疾病為醫(yī)院常見感染疾病,典型癥狀為胸痛、咳嗽,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3]。臨床治療該病以抗感染治療為主。但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醫(yī)院多藥耐藥菌感染的發(fā)生率逐漸升高,加重患者病情,進一步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為改善這一情況,需要了解引起多藥耐藥菌感染的因素并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诖耍狙芯窟x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肺結核合并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贛州市肺結核患者住院期間獲得性肺部多藥耐藥菌感染情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贛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肺結核合并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33~78歲,平均(49.65±5.98)歲。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肺結核臨床診斷標準(參照2012年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學術大會[4]相關內容),確診為肺結核;患者均符合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臨床診斷標準[5],入院時均未發(fā)生感染;痰培養(yǎng)細菌結果為陽性且同時為相同菌株次數(shù)2次以上;臨床資料完整;自愿參與并積極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合并其他感染者;心肺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基本資料收集。安排調查人員以面對面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基本情況,記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疾病類型、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治療史及吸煙史等,從病歷資料中了解其藥物敏感性實驗結果、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結果等。調查人員操作前均需經過專業(yè)培訓,提前了解調查的項目,調查完成后整理數(shù)據(jù),總結歸納,以便后期統(tǒng)計分析。
標本采集及鑒定。取患者清晨痰液標本,取樣前要求患者用清水漱口3次以上,待患者自然咳痰取樣,若無痰液,可借助鹽水霧化的方法刺激患者。樣本采集成功后需1 h內完成送檢工作。鑒定選擇儀器為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美國BD公司,型號:PHOENIX100),若病原菌對3種及以上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則判斷為多藥耐藥菌。病原菌通過瓊脂培養(yǎng)基(美國BD公司,Mueller-Hinton)完成培養(yǎng)。操作過程均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統(tǒng)計患者多藥耐藥菌菌群分布情況,患者感染多藥耐藥菌的常用結核耐藥情況,分析肺結核合并醫(yī)院獲得性肺部多藥耐藥菌感染影響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或率(%)表示,予以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予以t檢驗;采用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多藥耐藥菌感染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多藥耐藥菌菌群分布情況100例肺結核合并醫(y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共檢出多藥耐藥菌35株,檢出率為35.00%,其中革蘭氏陽性菌共11株,占比31.43%;革蘭氏陰性菌共24株,占比68.57%。
2.2 多藥耐藥菌菌群耐藥情況患者耐藥性最高藥物為異煙肼,其次為青霉素、頭孢他啶、氯霉素、氧氟沙星,見表1。
表1 多藥耐藥菌菌群耐藥情況
2.3 肺結核患者住院期間獲得性肺部多藥耐藥菌感染影響因素及感染率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吸煙史、合并腦血管疾病、合并慢性肺部疾病、使用兩種及以上抗菌藥物種類、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留置導尿管以及深靜脈置管患者多藥耐藥菌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肺結核患者住院期間獲得性肺部多藥耐藥菌感染影響因素及感染率[n(%)]
2.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使用兩種及以上抗菌藥物種類、機械通氣、深靜脈置管、吸煙史、合并腦血管疾病、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為肺結核患者住院期間獲得性肺部多藥耐藥菌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是臨床常見疾病,引起該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有細菌、病毒、衣原體和支原體,且以細菌感染為主,其中革蘭性陰性桿菌最為常見。隨著廣譜抗菌藥物使用越來越廣泛和頻繁,而侵入性治療操作也不斷增加,獲得性肺炎等醫(yī)院感染疾病的發(fā)生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威脅住院患者的身體健康。研究顯示,肺部多藥耐藥菌感染的發(fā)生率在全球范圍內均呈上升趨勢,主要是社區(qū)、醫(yī)院散發(fā)和交叉感染,甚至出現(xiàn)暴發(fā)流行[6]。目前,臨床治療獲得性肺炎以抗感染治療、呼吸支持治療為主,會根據(jù)患者病原菌種類及其抗藥情況采取合理治療方案。既往研究顯示,長期使用異煙肼或使用單一抗菌藥物治療會引起嚴重耐藥性的耐藥菌,可見多藥耐藥菌感染是造成抗結核治療效率低的重要原因[7-8]。
本研究共檢出35株多藥耐藥菌,檢出率為35.00%,提示大部分肺結核合并獲得性肺炎患者易發(fā)生多藥耐藥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耐藥性最高藥物為異煙肼,其次為青霉素、頭孢他啶、氯霉素、氧氟沙星。表明此類患者住院期間多藥耐藥菌感染為結核桿菌,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與多藥耐藥菌感染密切相關,主要是因為不合理使用藥物會使正常菌群失調,患者在抵抗能力較差時,多藥耐藥菌極易引起感染[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兩種及以上抗菌藥物種類、機械通氣、深靜脈置管、吸煙史、合并腦血管疾病、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為肺結核患者住院期間獲得性肺部多藥耐藥菌感染的影響因素。多種抗菌藥物同時使用雖然能達到更好的殺菌作用,但也易導致繼發(fā)耐藥菌,增加多藥耐藥菌感染率。機械通氣會直接損傷氣道黏膜,降低其纖毛運輸能力,增加口咽部細菌感染的風險。深靜脈置管會導致纖維蛋白積累在導管中,形成纖維蛋白鞘,對病原菌具有保護作用,此時病原菌可能進入體內引起感染[11-12]。合并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小丘腦會受到損傷,咳嗽反射較弱,進而易發(fā)生感染。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及長期吸煙患者肺部結構和功能受到損傷,更易發(fā)生多藥耐藥菌感染。
綜上所述,贛州市肺結核患者住院期間獲得性肺部多藥耐藥菌感染情況較為嚴重,耐藥率較高,使用兩種及以上抗菌藥物種類、機械通氣、深靜脈置管、腦血管疾病史均為其影響因素,臨床應針對以上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合理預防和治療,同時加強院內的感染監(jiān)測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