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藥學院,福建福州,350101)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深刻變革?;旌鲜浇虒W通過在線音、視頻等手段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結合線下教師授課,逐漸發(fā)展成為新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1]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混合式教學的管理者和學習者帶來諸多新挑戰(zhàn)。[2]學習者的滿意度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3]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混合式教學的學生滿意度進行了相關研究,通過實證調查和元分析等研究方法,將混合教學與傳統(tǒng)課堂和在線課堂進行比較,研究結果普遍認為混合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者的滿意度,并改善了學習者的學習效果。[4]國內學者基于客戶滿意度模型建立了一個學習滿意度模型,包含七個潛在變量:平臺形象、學生期望、感知價值、感知質量、學生學習滿意度、學生抱怨、學生忠誠。[5]上述研究大多是關于滿意度的模型構建,這為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jù),但基于學生視角的混合式教學在高職專業(yè)課程中的滿意度研究較少,該領域研究不僅可以拓寬之前相關研究的研究視角,驗證并拓展相關理論,而且可以為高校設計學生滿意度提升路徑提供參考依據(jù),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自我效能感是“人們相信自己有能力通過自己的行動產(chǎn)生預期效果”。自我效能感因其對學習結果的顯著影響而得到廣泛研究。李瑩瑩等人認為自我效能感能影響學生在線學習的學習效果,并且是滿意度形成的重要前置變量。[6]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學習興趣,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能更有效地利用學習環(huán)境,并能更積極地沉浸在學習過程中。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H1):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顯著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感知質量。
假設2(H2):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顯著影響學生的情境興趣。
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選擇上更靈活,并且學習材料更豐富,可以通過文本、視頻、音頻等材料輔助學習。線上與線下結合,內容安排更全面、更合理。在混合式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者可以加快或減慢學習速度,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進度調整學習量,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課程,更容易搜集、提交所需信息。同時,線上和線下教學的結合可以讓教學互動更方便、更高效。有研究者指出,互動的便捷程度是學生對教學環(huán)境感知質量的重要內容。[7]當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法有了較高的質量感知后,會更愿意接受混合式教學法,并會直接影響其對混合式教學法的有用性感知。感知質量是感知有用性的重要前提。[8]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H3):學生對混合式教學課堂的感知質量可以顯著影響學生對課程的感知有用性。
20世紀70年代以來,興趣理論被廣泛用于描述和解釋學習過程和結果。[9]它討論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并將興趣分為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個體興趣是個體對特定活動的偏愛,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它是經(jīng)由個體與環(huán)境長期的相互作用而發(fā)展起來的。在教育語境中,個體興趣是指學生在課程開始前最初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個體興趣可以促進主體進行有意義的學習行為,形成持續(xù)學習的動力。[10]情境興趣是指一個人在特定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中對某事感興趣的心理狀態(tài)。[11]情境興趣有助于學生過濾龐雜信息,聚焦學習目的,充分利用學習環(huán)境,形成積極的學習感受。[12]本研究認為混合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與學生的情境興趣呈正相關。受到激勵且感興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和學習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更高的參與度。他們愿意更主動地學習課堂內容,能充分利用課程中的各種學習資源,并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13]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4(H4):學生的個體興趣可以顯著影響學生的情境興趣。
假設5(H5):學生的個體興趣可以顯著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感知有用性。
假設6(H6):學生的情境興趣可以正向影響混合式教學的感知有用性。
混合式教學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各種資源幫助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各種資源的充分利用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中思考和課后鞏固。Atack等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并認為線上的視頻對學習效果很有幫助,有助于學生理解專業(yè)課程中的概念和原理。[14]技術支持的在線教學與面對面教學相結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結果和感知滿意度都有顯著影響。[15]在線多媒體輔助教學材料與學習結果和滿意度呈正相關,因為其具有可視化與可重復使用的特點。結合了音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會使師生間的互動更活躍、高效,從而影響學習結果,進而影響學習滿意度。[16]Rabren等人也發(fā)現(xiàn),擁有良好學習成果的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更高,認為感知有用性是混合式教學中學生形成感知滿意度的最重要因素。[17]因此,本文假設:
假設7(H7):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感知有用性可以顯著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課堂的感知滿意度。
綜上所述,本文的混合式教學學生滿意度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主要由自我效能感、感知質量、個體興趣、情境興趣、感知有用性與感知滿意度六個變量構成。其中,自我效能感、感知質量、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感知有用性是混合式教學滿意度的前因變量,感知滿意度是結果變量。
為驗證上述研究假設與滿意度模型,本研究在Doo[18]和Rotgans[19]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科學設計混合式教學學生滿意度的調查問卷,題項包含學生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自我效能感、感知質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滿意度、個體興趣與情境興趣等,共計30個題項。本文的滿意度調查是征集學生對教師基于云班課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的高職藥學專業(yè)類課程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使用問卷星在線問卷服務平臺,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計分法,去除無效問卷后,共獲329份有效數(shù)據(jù)。
為了保證測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研究首先對模型的可靠性和收斂性進行檢驗。信度檢驗的目的是評估量表結果的可靠性,效度檢驗的目的是評估問卷題項能否真實有效地反映變量。效度檢驗主要包括聚合效度評估和區(qū)別效度評估。對聚合效度進行評估的主要方式是評估問項與對應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對區(qū)別效度進行評估主要是通過評估問卷題項和對應變量的相關度是否大于該問卷題項和其他變量的相關度。[20]
表1顯示了測量模型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Cronbach’sα系數(shù),表2顯示了測量模型的因子載荷、建構信度值(construct reliability,CR)和平均方差提取(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值。根據(jù)表1和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所有構項的因子載荷都大于0.7,建構信度值也都大于0.7,其中,五個構項的Cronbach’sα值也都大于0.8,只有感知有用性構項小于0.8,但其值大于0.75。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該模型的信度檢驗指標良好。如表2所示,在聚合效度的檢驗中,所有變量的AVE值都大于0.55,根據(jù)Fornell等人的判斷標準[21],如果構項的AVE值在0.5以上,則其模型的聚合效度達到了分析標準。通過比較各變量的AVE的平方根與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的大小可以檢測量表的區(qū)別效度。當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小于變量的AVE值的平方根時,則其區(qū)別效度符合分析標準。由表3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量表中各變量的AVE值的平方根全部大于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由此可見,量表的區(qū)別效度符合分析標準。
表1 測量模型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Cronbach’s α系數(shù)
表3 區(qū)別效度表
完成測量模型檢驗后,本研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SEM)方法對整體模型的系數(shù)與顯著性進行檢驗(SmartPLS軟件,v3.2.8),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從各路徑結果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對情境興趣、感知質量的影響顯著(p<0.001);感知質量對感知有用性的影響顯著(p<0.001);個體興趣對情境興趣、感知有用性的影響顯著(p<0.01);感知有用性對感知滿意度的影響顯著(p<0.001)。感知質量的決定系數(shù)為0.325;情境興趣的決定系數(shù)為0.414。感知有用性的決定系數(shù)為0.558;感知滿意度的決定系數(shù)為0.473。因此,假設1(H1)、假設2(H1)、假設3(H1)、假設4(H1)、假設5(H1)、假設6(H1)、假設7(H1)全部被數(shù)據(jù)檢驗結果證實。
表4 假設檢驗結果
本文通過PLS-SEM模型對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藥學專業(yè)類課程中感知滿意度的影響因素與路徑進行了驗證。實證分析表明,假設1至假設7均得到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的支持。
首先,學生的自我效能在混合式教學滿意度模型中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僅可以正向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感知質量,而且可以顯著影響學生的情境興趣。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自我效能感體現(xiàn)在學生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達到預期學習的信心,這種信心會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課堂的接受程度與主動參與的意愿,也會正向影響學生的感知質量。同時,自我效能高的學生也更容易對新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因此,也更容易受到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影響而產(chǎn)生情境興趣。此外,混合式教學法要想達到預期效果,還與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及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緊密相關,如果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與熟練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較弱,就會降低混合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建議學校在制訂各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也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熟練使用現(xiàn)代信息化工具的能力與信息檢索的能力,這不僅可以提高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還可以提高大學生在信息化時代的基礎素養(yǎng)。
其次,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感知質量也會對學生的感知有用性產(chǎn)生正向且顯著的影響。該結果顯示,為了提高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用性感知,教師應以學生為課堂活動設計的核心,為學生提供最新的、有用的及用戶體驗友好的內容,使課堂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元,提高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感知質量,并最終提高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精簡優(yōu)質的在線文本、音頻及視頻資料,并在課堂活動中做好相應鏈接,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每個學習階段都能夠高效地使用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習材料的層次性與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另外,教師在做教學活動設計時要以學習為中心,根據(jù)合適的教學內容知識點設計好課堂中的搶答、討論、測試、小組任務活動等,提高學生的互動參與感,進而提升混合式課堂教學中的互動質量,讓學生感知到混合式教學法可以真實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從而產(chǎn)生獲得感和成就感。
再次,個體興趣既可以正向影響學生的情境興趣,也會對感知有用性產(chǎn)生顯著的正向作用,證明了學生的個體興趣在混合式教學滿意度模型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學生個體興趣的參與,學生不容易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形成情境興趣,也不容易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產(chǎn)生有用性感知。因此,建議教師在開學第一課上通過課程思政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藥學類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意義及其重要性,讓學生自發(fā)地對專業(yè)課程產(chǎn)生學習興趣。
最后,學生的情境興趣可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感知有用性產(chǎn)生正面影響,進而顯著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堂的感知滿意度。因此,教師在進行混合式課程教學時應盡量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程中通過設計各種多元化的課堂活動提高教學的交互性與學生的實用性感知。另外,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與信息化平臺及時給予學生正向反饋,在作業(yè)、測試或匯報分享小組學習成果等活動中都可結合自評、組內互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與自主感。同時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需求進行動態(tài)分析,以便更好地改善教學設計和優(yōu)化教學活動,平衡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內容,讓學生享受混合式教學課堂的學習過程,形成高水平的情境興趣。
本文以某高職院校藥學類專業(yè)的329名學生為樣本,探討了高職藥學類專業(yè)課程混合式教學中影響學生滿意度的因素,并構建了混合式教學在高職專業(yè)課程中的滿意度模型。通過結構方程模型軟件SmartPLS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顯著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感知質量及學生的情境興趣;學生對混合式教學課堂的感知質量可以顯著影響學生對課程的感知有用性;個體興趣可以顯著影響學生的情境興趣及其對混合式教學的感知有用性;情境興趣可以正面影響混合式教學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可以顯著影響學生對混合式教學課堂的感知滿意度。本研究結果可為高校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如何設計學生滿意度提升路徑提供理論參考和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