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唐 輝 王 義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
湖湘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著其獨特的育人優(yōu)勢,而“立德樹人”理念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把“立德樹人”觀念根植于湖湘文化土壤中是湖南學校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臅r代新人的重要支撐。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主要體現在:湖湘文化育人功能與“立德樹人”理念具有趨同性,湖湘文化與“立德樹人”教育內容具有一致性,湖湘文化與“立德樹人”載體具有同一性。清楚地認識湖湘文化與“立德樹人”的內在聯系,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弘揚湖湘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立德樹人”理念的落實,同時湖湘文化與“立德樹人”的內在聯系也是它們之間實現融合的理論依據。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學校的立身之本,學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育德先育魂,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德育的內在靈魂。地方文化是由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環(huán)境的差別而形成的,如湖湘文化、巴蜀文化、齊魯文化、江浙文化等,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機融合。鑒于以上情況,湖湘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和研究湖湘文化與“立德樹人”內在聯系,挖掘湖湘精神,是湖南學校有效展開“立德樹人”工作,以及促進“立德樹人”理念與湖湘文化融合的重要路徑。
推動“立德樹人”工作的實行,需要以文化人,發(fā)揮其育人功能。湖湘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支,在學校培養(yǎng)人才方面發(fā)揮著價值引領的作用,以及凝聚激勵功能、行為規(guī)范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與“立德樹人”理念具有趨同性。
湖湘文化有深刻的精神內涵,其育人功能的發(fā)揮主要體現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湖湘文化作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其文化的親切感強,更容易被學生吸收,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價值認同。湖湘文化經過歷史的洗禮和錘煉,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內涵,其心憂天下、濟世安邦、經世致用、敢為人先等基本精神在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擁有堅定理想信念,以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因此,湖湘文化可以通過吸收、轉化、創(chuàng)新,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工作提供可靠的價值引導作用。
立德樹人的“德”蘊含了社會主義理想、共產主義理想、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以及集體意識等內容。湖湘文化歷經先秦文化的熏陶,南宋理學家的開拓,明清士大夫的豐富和完善,體現出了獨特的精神力量,最終形成的具有湖南鄉(xiāng)土氣息的凝聚力——憂國憂民、敢為人先、自強不息的民族責任感在湖湘大地上進一步煥發(fā)出來。湖湘文化可以體現出民族凝聚激勵功能,是“立德樹人”在湖南地方落實的重要支撐,而落實“立德樹人”所表現出來的教育合力是湖湘文化凝聚激勵功能的重要體現。
文化育人目標在于規(guī)范和約束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湖湘文化有其道德文化理念,作為衡量人行為的一個標尺,具有道德約束作用。如湖湘學子經世致用的樸實學風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另外,湖湘文化所蘊含的“吃得苦、霸得蠻、舍得死、耐得煩”的精神與培養(yǎng)學生“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干一行愛一行”的工匠精神不謀而合。湖湘文化所體現的為人處世之道,在培養(yǎng)人的綜合素養(yǎng)方面起到了規(guī)范作用。這和立德樹人之“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具有趨同性。
湖湘文化育人功能為育人環(huán)境營造了濃厚的湖湘文化氣息,其具有的文化氣息更符合湖湘人的性格特質,而湖湘人性格特質的形成得益于湖湘文化的傳統(tǒng),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行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利用湖湘文化知識教育,讓學生在毫無感知的狀態(tài)下被熏陶和感染;在課外,湖南的名勝古跡、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藝術等這些都是湖湘文化的載體,承載了豐富的湖湘文化資源。作為本地學子在參觀和體驗中更容易受到湖湘文化情感上的陶冶。營造湖湘文化課內和課外的育人環(huán)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品質,完善人格,陶冶心靈,更有利于學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湖湘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道德內涵,是湖湘人的精神來源,是湖南學校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寶貴資源,符合培育湖湘人的特質,且與立德樹人教育的內容具有一致性。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靈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是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和任務。世界觀教育以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為主要內容,強調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應該堅持以人為本。人生觀教育關注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注重引導人樹立正確的人生目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是立德樹人思想內涵的深刻體現。湖湘文化所蘊含的“舍生取義”精神,是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勇于獻身的人生價值觀的根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周敦頤、胡宏等湖湘人把繼承儒學中的“道統(tǒng)”思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一個民族、國家在精神追求上的集中體現,有利于人們形成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因此,立德樹人與湖湘文化在“三觀”教育上具有一致性。
立德樹人中的“立德”需要厚植愛國主義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構成“立德樹人”的精神支柱。湖湘文化作為湘楚大地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源泉之一。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湖湘文化中,并且在歷史上有著鮮明的體現。例如,屈原《離騷》中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體現了其憂國憂民的思想。又如,明末清初,清兵南下,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聯合好友管嗣裘,以及南岳僧人性翰等人,在衡山舉義兵,阻擊清軍南下,而后敗退肇慶,失敗后,王夫之為寄托家國仇恨,寫出了“六經責我開生面”的凜然大義和崇高氣節(jié),發(fā)誓終生不作清貴族統(tǒng)治下的臣民,表現出他強烈的愛國之情。
湖湘志士自古就有天下興亡為己任的理想信念。近代中國湖湘志士為實現國家獨立、人民解放、民族振興而奮勇直前,探索救國救民之路,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篇章。從魏源成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左宗棠奮勇抗擊沙俄,到黃興“打響廣州起義第一槍”,無一不是為了國家而做出的努力,他們把個人命運同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如今,我們生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革命先烈的人生信念和理想抱負仍然值得繼承和弘揚。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立德樹人就是讓青少年把個人夢和中國夢聯系起來,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奮斗。
立德樹人的實現,需要深化改革,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符合時代潮流。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立德樹人的精神支撐。而湖湘文化所蘊含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是指導湖南立德樹人工作,實現改革創(chuàng)新的內容。湖湘文化自形成以來,一直在圖變求新,不拘泥于傳統(tǒng),敢于創(chuàng)新。屈原的《離騷》和《九歌》敢于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開一代先鋒;周敦頤作為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以一人之意識經緯成一學說”,開創(chuàng)道學的先河,其學義備受推崇,有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
教育與湖湘文化存在載體上的同一性,載體上的同一性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和傳承湖湘文化的主要手段。名勝古跡、文化場館、文化典籍、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藝術是湖湘文化與立德樹人搭建橋梁的主要載體。
名勝古跡,是指風景優(yōu)美和有歷史遺跡的著名地方。湖南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湖湘文化之地,名勝古跡不在少數,如岳麓書院、岳陽樓、南岳衡山、炎帝陵等,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名勝古跡領悟博大精深的湖湘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無疑成為傳統(tǒng)文化傳承最直觀的載體,是進行德育的重要場所。而對“立德樹人”這一思想理念的灌輸,需要不斷挖掘教育資源。湖南許多名勝古跡已經發(fā)展成為具有特色教育的基地,特別是湖南作為革命圣地,紅色資源非常豐富,是培育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重要的德育載體。
文化場館是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文化場館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夠彌補立德樹人德育資源的不足,尤其是博物館,它是集文物收藏、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等于一體的公眾性社會文化機構。博物館擁有豐富的德育資源,它收藏的資源是可考的、科學的,是教師課堂德育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依據。學生和社會人士通過參觀博物館和參加講座獲取的德育思想更加有效、透徹。例如,“湖南省博物館”每月都開展講座,而且參觀人數每天可達到上萬人次,擴大了教育對象,加深了以文育人的思想體驗。而其他文化場館,如湖南科技館、長沙簡牘博物館等也是對青少年進行德育的重要場所。
中國文化典籍依托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數量龐大,內容豐富。這些典籍,是后人獲取思想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載體。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時,我們應該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是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這些文化典籍蘊含了崇仁愛、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守誠信等思想和敬業(yè)樂群、自強不息、敬老愛親、見義勇為、扶正揚善等傳統(tǒng)美德,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典籍中,湖湘文化精神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湖南學校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的力量源泉。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德育價值,是維系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載體。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湖湘有著特有的民俗節(jié)日文化,湖湘人非常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逢佳節(jié),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湖湘人會齊聚一堂,共同慶祝。湖南汨羅,是屈原投江的地方,每年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吃粽子,并舉行隆重的劃龍舟比賽來悼念屈原。因此,近代出現了不少湖湘愛國人士和將領,這與湖湘?zhèn)鹘y(tǒng)節(jié)日所蘊含的節(jié)日習俗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今天,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湖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德育價值,為立德樹人提供有效的德育資源。
湖湘大地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藝術資源,并形成了當地的特色,如花鼓戲、銅官窯瓷器、菊花石雕、湘繡、瀏陽文廟祭孔音樂等。這些傳統(tǒng)藝術承載著優(yōu)秀的文化資源,體現了湖湘人勇于開拓、精益求精等精神。其中,銅官窯瓷器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大量的瓷器通過海路運送到其他國家,其官窯品質打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中國瓷器的“彩瓷時代”,體現了湖湘人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因此,湖湘?zhèn)鹘y(tǒng)藝術成為立德樹人德育資源的重要載體。
綜上所述,湖湘文化與立德樹人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認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學校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的根本。因此,充分挖掘湖湘文化的精髓,并將其融入立德樹人工作中,不僅有利于傳承湖湘文化,還為湖南學校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臅r代新人提供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