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毅
飄窗一般以觀景休憩場所或贈送面積這兩類形式出現。合理利用飄窗空間,可美化居室環(huán)境、提升生活格調。但實際上由于飄窗自身存在種種弊端,反而成為居室裝飾裝修中的難題,其功能性改造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飄窗并非我國自創(chuàng),而是源于西方的bay window,也叫做oriel window(以下簡稱凸肚窗),底部由支架支撐。凸肚窗最常見于從上層突出,但有時也用于底層,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的教堂已經出現了和后來的等腰梯形飄窗外觀十分接近的陽臺,其形狀為半個八邊形。
例如,建于1225 年的德國紐倫堡圣塞巴爾杜斯教堂(圖1),教堂西立面可以看到凸肚窗的雛形。中世紀晚期的英格蘭鄉(xiāng)村別墅也有類似的建筑形式,如英格蘭北約克郡的Norton Conyers 莊園的1 層正面(圖2),可以看到凸肚窗的運用。此后的文藝復興直至新古典主義時期,凸肚窗都是建筑中常見的元素,在此不再贅述。
圖1 圣塞巴爾杜斯教堂的西立面(來源:網絡)
圖2 Norton Conyers 莊園的凸肚窗(來源:網絡)
到了新藝術運動時期,由于現代材料的運用和對復古風格的摒棄,凸肚窗出現了新形式。位于英國利物浦的Oriel Chambers(圖3)于1864 年落成,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金屬框架玻璃幕墻的建筑。與后來平整光滑的玻璃幕墻不同,該建筑通過設置整面墻的凸肚窗,最大限度增加光線進入,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設計。這種形式后來也出現在芝加哥學派的摩天大樓上。此時的凸肚窗不再像新藝術運動以前那樣只在建筑局部出現,而是在建筑立面上呈陣列式排布。
圖3 Oriel Chambers 凸肚窗玻璃幕墻(來源:網絡)
凸肚窗也在20 世紀初傳入了中國,上海市作為當時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口岸,可以看到較多實例,20 世紀20 年代至20 世紀30 年代的上海獨立式住宅便是其中的代表,很多建筑都完好保存至今。例如,南京西路2028 號,建筑南側1 層書房和2 層次臥室都有八邊形凸肚窗(圖4)。這些住宅的主人為彰顯自身財富,模仿西方古典建筑風格,因此這類建筑凸肚窗的形式與中世紀晚期教堂和鄉(xiāng)村別墅的實例更接近,布局上也同樣只在建筑局部點綴[1]。
圖4 南京西路2028號的凸肚窗(來源:曹煒著,《開埠后的上海住宅》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211.)
凸肚窗從中世紀晚期開始,歷經500多年的發(fā)展變化,各個時期的實例在外觀、結構上都有所不同。但有一個特征與今天的飄窗很不一樣,它們絕大部分凸出的并非是寬大的窗臺,而是從樓地面直接升起,其形式更像是一個小陽臺,類似于現代住宅中去掉窗臺的假飄窗和落地式飄窗。
中國式飄窗雖借用了西式凸肚窗之形,但其產生的原因卻與房地產行業(yè)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它最先出現于20 世紀70年代的香港,當時的香港政府規(guī)定深度500 mm 以內的窗臺無需算入建筑面積,這使成百上千帶有飄窗的高層住宅相繼落成[2]。
1998 年以來,隨著中國內地商品住宅取代福利分房,飄窗這一開窗形式開始大面積出現。根據《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GB/T 50353—2013)的規(guī)定,窗臺與室內地面高差小于0.45 m且結構凈高小于2.10 m 的飄窗不計算面積。早在2005 年版規(guī)范中,飄窗則是直接納入“不應計算面積”的項目,這使飄窗在當時成為了免費贈送的空間,設計飄窗的樓盤更能獲得購房者青睞。
假飄窗一般為只有一面玻璃的內飄窗,其窗臺非外墻結構,可以砸掉。這屬于開發(fā)商“偷面積”的做法,近年來已被相關部門叫停[3]。
飄窗按平面形狀主要可分為等腰梯形、長條形和轉角形3 類。其中,等腰梯形飄窗帶有明顯的西式凸肚窗特征,主要出現在2005 年以前采用歐陸風格的早期商品住宅中,近年來隨著現代簡約風格的流行,已很少使用;長條形飄窗是運用范圍最廣、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種,現在新建住宅中的飄窗一般采取這種形式;轉角形飄窗則主要應用于邊戶,是長條形飄窗的變體。
飄窗的窗臺高度主要有4 種,由低到高可分為落地式、低臺式、標準式和高臺式(見表1),其中標準式飄窗占到80%,后文討論的功能性改造也主要針對標準式飄窗。
表1 飄窗的窗臺高度
在一些老舊小區(qū)中,部分業(yè)主在裝修時為了擴大室內使用面積,會將陽臺或窗臺擴出去,形成飄窗。一般做法是以三角形支架支撐,頂板和底板用保溫材料填充,再覆蓋防水材料。這類自行搭建的飄窗破壞了原本的墻體結構,且無統(tǒng)一施工標準,無法保證安全性,各地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明確將其納入違建范圍。
飄窗的優(yōu)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作為免費贈送空間,對購房者來說相當實惠;二是飄窗延伸了房間進深的視覺終點,讓房間看上去更大。如果維護得當,將成為居室內別致的觀景。
飄窗的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有以下5點。第一,飄窗的窗下墻較低,限制了室內家具布局。例如,寫字臺、五斗柜等家具,若窗臺為普通的90 cm 高,則可沿窗下墻一側布置,一旦采用了飄窗,就很難沿該面墻體布置家具[4]。第二,挑出的飄窗頂板實際上相當于一塊水平遮陽板,不利于室內采光。特別是我國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的北向窗口,不適合采用飄窗。第三,飄窗增大了建筑窗墻比和體形系數,熱工性能差[5]。窗戶本就是建筑保溫隔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凸出的飄窗相比普通窗增加了4 個散熱面,降低的窗臺和兩側的外凸部分又增加了窗戶面積,這對建筑節(jié)能十分不利。第四,住戶裝修時為了美觀,會將飄窗護欄拆除,這形成了相當大的安全隱患,孩童甚至成年人攀爬或倚靠飄窗導致墜樓的事件時有發(fā)生[6]。第五,飄窗窗臺材質堅硬,不適合起居坐臥,絕大部分住宅中的飄窗最終成為雜物堆放處,與一開始的種種美好設想背道而馳。
(1)改為軟座(圖5)。要想坐得舒適,飄窗必須符合人體工學。首先需要在座面鋪上5 cm 左右的軟墊,使堅硬的墻體和大理石窗臺對人體具備一定承托性;其次是增設固定的靠背,并覆以軟包,一方面使背部得到支撐,另一方面增加倚靠在窗臺上的安全性;最后增設腳踏,由于飄窗窗臺高度比正常椅面高10 cm左右,再加上坐墊就更高了,會導致雙腳懸空,影響坐姿舒適度,因此需要以腳踏將座高降低到合理范圍。
圖5 飄窗改為軟座(來源:作者自繪)
(2)改為桌(圖6)。將窗臺加高改為書桌或者化妝臺也是常見的利用飄窗方法,新增加的桌面應延伸至窗臺內30 cm 左右,預留出腿部活動空間;同時在靠窗玻璃一側預留出15 cm 寬的窗簾空間。改造方式既可以將成品桌子的兩條腿鋸短搭在飄窗窗臺上,也可通過定制家具,將桌子與旁邊的柜子進行整體設計。
圖6 飄窗改為桌 (來源:作者自繪)
(3)改為床榻(圖7)。這種改造模式適用于面積極小卻又要同時滿足儲物和坐臥功能的臥室,將飄窗延伸出來與榻榻米結合,若飄窗的寬度大于2 m,則可作為床的一部分,榻榻米下部可用作收納空間。但這種利用模式有兩大缺點:一是榻榻米地臺內的收納空間只有外側比較方便拿取,內側的柜體一般做成上翻蓋收納,如需取用物品,需要移開所有雜物和床墊,便利性不足;二是榻榻米面板透氣性差,收納空間極易返潮發(fā)霉,床墊下也易積累濕氣??稍趦葌瓤罩靡欢▍^(qū)域作為通風區(qū),并安裝排氣扇除濕。
圖7 飄窗改為床榻(來源:作者自繪)
西式凸肚窗向中國式飄窗發(fā)展的歷程中,形態(tài)上雖然一脈相承,其設置的初衷卻由裝飾和觀景轉變?yōu)橐环N促銷的手段。盡管在實際使用中飄窗的定位略顯尷尬,但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特別是對于住宅中狹小的房間而言,它仍是一處難得的擴展空間。
飄窗的功能性改造,總體而言是使其承擔某一種家具的功能,為房間節(jié)省出1 ~2 m2的面積,以留出布置其他家具或活動所需要的空間。因此,改造時須明確需求,因地制宜,尤其要注重人體工學,才能有效利用飄窗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