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市武進區(qū)崔橋小學(213103)金立成
地方文化資源指一定地域范圍內的文化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名勝古跡、民俗風情、民間藝術以及名人逸事等。老房子屬于地方名勝古跡一類,是體現(xiàn)一個地方特色建筑文化的載體。不同地域的老房子在歷史文化、造型結構和審美價值等方面獨具特色,因此,可將老房子作為小學美術教學資源的延伸與補充。選擇地方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作為教學內容,將美術課堂搬到室外,組織學生觀察老房子在用材、結構、功能和外觀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優(yōu)缺點,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然而,老房子年代久遠,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教師在將其作為教學資源時要做到因勢利導,在充分了解老房子的資源優(yōu)勢的基礎上,采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讓地方文化資源助力小學美術教學。下面以《老房子》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筆者在將地方文化資源融入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轉變教學策略后對課堂的重構。
在教學《老房子》一課時,筆者主要從地域角度出發(fā)選擇素材資源,將不同地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作為教學素材呈現(xiàn)在課堂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部分老房子的造型、設計和功能等方面的認識存在偏差,且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用簡單的美術語言來描述老房子的特點,學習效率低。課后,筆者進行反思總結,認為將老房子轉化為教學資源存在以下困境。
雖然筆者選擇了國內較為典型的老房子作為教學素材,如福建土樓、陜北窯洞、云南吊腳樓等建筑,但是很多學生對這些老房子很陌生,甚至不知道在國內還有這樣的老房子。在沒有基礎知識的支撐下,學生只能依據各地老房子的圖片,從形狀和顏色這兩個方面來介紹老房子,導致課堂效率低。因此,在選擇老房子作為教學素材時,教師應考慮學生對老房子的熟悉程度。
在與學生交流老房子的相關細節(jié)時,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簡單概括出老房子的造型和門、窗、墻等外觀細節(jié),但大部分學生對老房子的功能、環(huán)境以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表述相對較少??梢?,倘若選為教學素材的老房子脫離學生的認知范疇,學生沒有相應的知識經驗積累,就難以進行表述。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要組織學生收集相關資料,了解相關的老房子的歷史、造型和功能等方面的內容,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部分學生不能體會老房子的藝術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當前大部分學生居住的樓房在外觀、用材和結構等方面與老房子大相徑庭,使學生難以在認知層面上產生共識;第二,部分學生所了解的老房子與教師選為教學素材的老房子在建成時間、居住環(huán)境、房屋結構、外觀特點等方面相差甚遠,難以讓學生產生共鳴;第三,部分學生缺少一定的體驗經歷,對地方老房子只有形象上的概念認識,沒有深入了解地方老房子背后的歷史文化,無法激發(fā)對老房子的情感認同。
老房子在外觀、結構和裝飾等方面具有地域特色,其不僅是個性化的特色建筑,還是該地域歷史文化底蘊的體現(xiàn)。將老房子作為小學美術課的教學資源,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各地老房子的特點,還能激發(fā)學生對地方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對地方文化的保護和宣傳意識。
首先,老房子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實地觀察、長輩告知和同伴介紹等途徑,了解老房子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位置和審美價值。其次,老房子能喚醒學生的認知。學生在欣賞老房子時,能夠從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從整體到局部對老房子進行了解。最后,老房子能觸動學生的情感。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老房子后,會產生對家鄉(xiāng)和老房子的熱愛之情。
將地方文化資源運用于美術課堂教學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活躍度。筆者以先前的教學經驗為參考,對《老房子》一課的課堂教學進行重構。
筆者收集整理出常州近二十處較為典型的老房子,包括以青果巷、大馬園巷、勝利巷為代表的市區(qū)小巷子式老房子;以孟河老街、楊橋老街、塘橋老街為代表的鄉(xiāng)鎮(zhèn)老街式老房子;以沙張古村、雞鳴村為代表的村落式老房子等。這些老房子都保留著從明清至今不同時期的建筑特色。筆者根據學生對這些老房子的熟悉度,選擇崔橋老街和青果巷兩處老房子作為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參觀這兩處老房子,要求他們收集相關背景資料。學生對老街上的房子比較熟悉,素材資源的收集和整理也較為方便,極大地縮短了課前準備的時間。
為了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筆者將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下的崔橋老街和青果巷的照片印在活動宣傳板上,并將其布置在教室內供學生欣賞。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讓學生在進入課堂后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對地方老房子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下分享交流,進行沉浸式學習。
(1)設計“老房子學習單”
筆者針對老房子的教學要點,設計了“老房子學習單”,讓學生借助“老房子學習單”,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進而從不同的角度收集老房子的資料。
例如,筆者從兩個方面入手,設計了《我喜歡______的老房子》學習單(如表1),讓學生從美術的角度去觀察、收集、整理和歸納老房子的特點。一是著眼于視覺方面,要求學生拍攝并選擇兩三張老房子的照片,貼在學習單上。這一任務能讓學生從主體、構圖和色彩等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老房子的美。二是從美術學科的角度出發(fā),要求學生從老房子的建造年代、位置及環(huán)境、主要用材及結構、外觀特點、門窗墻的特點、現(xiàn)在的功能六個方面來收集自己喜歡的老房子的資料。
表1 《我喜歡的 老房子》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逐步了解了老房子的歷史文化、造型特征和審美價值,并利用“老房子學習單”整理相關資料后全面了解了老房子的特點,從而能在交流分享中清晰流暢地介紹老房子。
(2)開展老房子尋美之旅
筆者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崔橋老街或青果巷中的一處老房子,開展尋美之旅,用手機或相機記錄下老房子的美。有的學生從老房子的正面、側面等角度拍攝一座老房子或群落式老房子,有的學生從俯視、平視和仰視等角度拍攝老房子的整體與局部的特點……在老房子尋美之旅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3)分享老房子藝術之美
在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生借助“老房子學習單”展示所拍攝的老房子的照片,并結合學習單內容從老房子的建造年代、位置及環(huán)境、主要用材及結構、外觀特點、門窗墻的特點以及老房子現(xiàn)在的功能六個方面來介紹老房子。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拓寬了學生的美術欣賞思維,提高了他們的美術語言表達能力。
(1)以撕紙創(chuàng)作表現(xiàn)老房子的結構之美
通過分享交流,學生基本了解了老房子的特點和結構。接著,筆者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觀察老房子的屋頂、墻、門、窗等結構塊面的大小變化,讓學生利用綜合材料創(chuàng)作老房子藝術作品。
例如,筆者利用黑白卡紙、炭筆、珠光筆和膠水等材料,通過撕紙、組合、添畫等步驟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老房子撕紙作品。第一步,筆者利用黑色卡紙撕出不同大小的“人”字形的“屋頂”,引導學生觀察“人”字形的“撇”和“捺”的粗細、距離的變化,以此來表現(xiàn)屋頂?shù)牟煌嵌群蛪K面大小。第二步,筆者用白色卡紙撕出“墻面”。為了提高撕紙的成效,筆者引導學生把卡紙先折一下,再沿著折痕撕,這樣紙的邊緣就比較粗糙,正好能夠表現(xiàn)出老房子墻面斑駁的質感。第三步,筆者將“黑瓦”和“白墻”粘貼在一起,組合成老房子的外形。第四步,筆者根據屋頂“黑瓦”的形狀,用白色珠光筆畫出“黑瓦”的走向和層疊的美感,再用炭筆在“白墻”上畫出輕重粗細的線條,表現(xiàn)出老房子門和窗厚重的質感。學生在筆者的帶領下,嘗試創(chuàng)作老房子撕紙作品。這樣的動手創(chuàng)作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他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地方老房子的藝術美。
(2)小組合作表現(xiàn)老房子的主題之美
在學生完成了各自的老房子撕紙作品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主題式美術創(chuàng)作,將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作以小組為單位組合起來,將一幅幅老房子撕紙作品合并成為一幅完整的美術作品。
首先,筆者組織學生欣賞吳冠中筆下的江南水鄉(xiāng)作品,分析其基本構圖形式、房屋組合方法和不同環(huán)境下老房子的意境美。其次,以師生合作的方式開展老房子主題創(chuàng)作:第一步,師生共商構圖形式;第二步,學生對畫面進行布置,調整老房子的位置和前后遮擋關系;第三步,學生確定主題并添畫相關的背景素材,教師進行適當補充;第四步,師生共同完成作品《春天里的老房子》。最后,筆者組織學生回顧整個師生合作的過程,引導學生明確在小組合作前要確定主題、確定構圖、合理布局和適當添畫。在學生合作時,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和分工合作。與之前單一的撕紙創(chuàng)作相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主題式美術創(chuàng)作更具審美價值,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部分小組的主題式美術創(chuàng)作作品如圖1。
圖1
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體驗到美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
地方老房子學習評價主要從學生完成的“老房子學習單”、分享交流老房子的成效、撕紙創(chuàng)作、小組合作主題式美術創(chuàng)作四個方面展開。首先,對學生課前收集老房子的資料并完成學習單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價,肯定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其次,在分享交流地方老房子的相關信息時,可圍繞學生對地方老房子照片的拍攝和選擇、學習單完成的質量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給予評價。再次,在學生撕紙創(chuàng)作方面,可圍繞學生掌握撕紙創(chuàng)作的基本情況和作品的效果進行評價。最后,在學生小組合作主題式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圍繞學生的團隊合作、交流溝通和作品呈現(xiàn)等方面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學生運用學習單收集、整理、歸納和總結老房子的相關資料,能夠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運用“老房子學習單”來介紹地方老房子的特點時,他們的美術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皆有所發(fā)展;撕紙創(chuàng)作和小組合作主題式美術創(chuàng)作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梢姡瑢⒗戏孔幼鳛閷W習資源,通過適當?shù)慕虒W策略引入美術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地方文化資源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