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悅怡
(長春財經學院 金融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民辦高校輔導員既擔負著教育學生的職責,也擔負著管理學生生活的責任,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共同開展育人活動,既可以完善教學活動的育人功能,又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從多方面受到影響,從生活管理與教育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價值觀念與道德觀念等。民辦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按照協(xié)同育人理念對人才進行培養(yǎng),也符合新課改教學改革要求,對教學改革發(fā)展也更加有利。
民辦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根據(jù)協(xié)同育人理念開展育人計劃時,雙方不僅要達到理念上的共識,還需要將教學資源進行分享,以此保證教學與管理之間的平衡,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工作質量提升。這一育人理念可以完善思政課教師的教學,也可以提高輔導員管理方式,促使雙方工作能力的提升。
對于教學,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觀念,并且教師教學觀念會對教學方式產生直接影響,教學方式又決定著學生學習效果。民辦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xié)同育人,可以讓雙方形成共同教學理念,達成理念共識,這對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質量提升等都十分重要[1]。輔導員的育人理念是通過管理學生讓學生樹立正確觀念,思政課教師的育人理念是通過教育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觀念,這兩個理念從本質上看是相同的。理念相同,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才可以更好地合作,在教學中朝著同一個目標施教。理念共識達成后,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使得就變成一個統(tǒng)一體,雙方會就育人問題進行研討,考慮問題也會變得更加全面,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相互監(jiān)督、相互約束,一定程度上會提高育人效果。首先,在民辦高校輔導員與思想政治教師共同育人時,雙方要絕對信任自己的伙伴,要能夠與伙伴一起研究、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與輔導員之間要相互認可,這樣雙方才可以在彼此欣賞、共同進步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目標。
教學資源指的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信息資源,輔導員的管理資源是管理學生的經驗,如果可以將教育與管理這兩項資源進行有效結合,可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產生重要作用。教學資源共享一直是教學改革中關注度比較高的一項內容,即讓教師主動將自己的教學資源分享給其他教育學者,其他教育學者在接受到不同教學資源時,可以通過分解、整合的方式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這是極為重要的過程。資源共享可以使教學資源優(yōu)化,可以為教師有效教學奠定良好基礎[2]。首先,雖然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所負責的育人領域不同,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育人目標,如果可以將思政教學與學生管理相結合,讓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交流、共享育人經驗,就能夠大大提升雙方的育人能力,把輔導員的育人及管理手段應用在思政課堂上,將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內容用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培養(yǎng)中,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為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與整合,可以將教學資源中的精華部分凝練出來,這對教師教學和輔導員培養(yǎng)學生的有效性具有指導和促進作用。
民辦高校教學不僅要從社會發(fā)展、學生發(fā)展、市場需求等多個方面開展教育活動,還需要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滿足時代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超高的綜合素質,輔導員與教師既要是知識傳授人員,還要是學生觀念樹立、發(fā)展等方面的參與人員。在協(xié)同育人理念下,要求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共同教學,不僅可以為雙方創(chuàng)造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可以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提高教師隊伍建設質量[3]。在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xié)同育人過程中,教師與輔導員也會對彼此的工作性質、內容等有所了解,從而逐漸形成相互匹配的育人思維,讓協(xié)同育人理念更好地貫徹到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維與行為等。
良好合作關系的建立可以將合作效益最大化,民辦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在協(xié)同育人理念推動下開展合作教學,首先要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才可以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相關調查顯示,民辦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合作意識比較弱,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工作狀態(tài),這不僅對協(xié)同育人理念價值的發(fā)揮產生不良影響,對教學發(fā)展、學生培養(yǎng)等也有影響[4]。比如輔導員一直將管理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責,大部分輔導員認為,在其對學生管理時,學生不犯錯誤就表明自己工作完成得很好;思政課教師認為,自己的職責是傳授理論知識,并沒有管理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等職責,這就讓管、教出現(xiàn)分解問題。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這一思想的存在,實際上表現(xiàn)出雙方合作意識較差、雙方都沒能看到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之間的關系的問題。
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實際上屬于不同工作領域,輔導員更加關注學生生活,思政課教師更加注重學生教育,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在協(xié)同育人時,很難找到隱形連接點,這就導致雙方在相互合作中,一直都找不到共同合作的方式[5]。部分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缺少直接接觸的機會,只是在個別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想到溝通和交流,除此之外很難發(fā)掘出其他的連接點,這就導致兩個不同的教育主體在工作中難以融合,既發(fā)揮不出各自優(yōu)勢也發(fā)揮不出整體優(yōu)勢。
如果在民辦高校開展協(xié)同育人教學活動時,能夠為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建立一個相互溝通、資源共享、相互學習的平臺,不僅可以幫助協(xié)同育人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也可以幫助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更加了解彼此的工作。但是,在當前大部分民辦高校,并未建立協(xié)同育人平臺,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相互溝通只能通過會議研究、私下研究等方式進行,而且這些方式大多是流于表面,沒有進行深入的探索。在高校長期教學中,一直都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講解上,很少開展教師實踐活動,而輔導員更在乎學生管理工作,很少在學習理論知識這方面下大功夫。對于新教學理念的實施,輔導員與教師都缺少相關經驗,導致協(xié)同育人理念一直無法切實發(fā)揮作用,這都需要民辦高校建立協(xié)同育人的交流平臺。
有效的評價方式可以成為促進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相互了解的另一座橋梁。輔導員與思政教師在協(xié)同育人中是相互合作的關系,但是雙方想要把相互合作的效果最優(yōu)化,就需要在明確雙方教學責任、了解雙方育人任務的同時,對雙方教育教學進行有效評價,這樣才可以讓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在相互了解的情況下,通過相互評價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弱勢,進而彌補教學與管理中的不足,為后期更好的合作教學以及活動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在當前,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xié)同育人過程中,并沒有二者相互評價的環(huán)節(jié)。
想要將兩支屬性不同的教學隊伍融合在一起,發(fā)揮出各自優(yōu)勢,實現(xiàn)教學目標、促進教學改革發(fā)展,就需要明確當前協(xié)同育人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jù)問題不斷完善教育與管理方案。
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與輔導員在工作中都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基于此,在協(xié)同育人理念開展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可以與輔導員根據(jù)傳統(tǒng)理念找到教學與管理中的共同點,并將這一共同點作為協(xié)同育人教學的目標。
首先,相關管理人員可以將協(xié)同育人簡單化,幫助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更好地理解這一教學理念,使兩支教學隊伍明確教學目標,而后再研究如何開展協(xié)同育人方案。其次,在思政課教師講解思政知識時,教師要根據(jù)思政教學特點、學生發(fā)展特點、生活等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以為思政教學與學生管理創(chuàng)造機會,也可以促進教學與管理質量的提升。最后,民辦高校要建立一個單獨的部門,為雙方了解彼此工作創(chuàng)造機會。在新部門建立時,還需要有一位領導者來挖掘思政教學優(yōu)勢與輔導員管理優(yōu)勢,為輔導員與教師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根據(jù)教學變化不斷改變教學流程,既可以使兩支隊伍更好地融合,也可以促進協(xié)同育人教學的開展。比如學??梢晕螌W校內校級領導人作為這一部門領導人,主要負責為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設定小部分課程內容,監(jiān)督教師與輔導員是否按照要求授課、管理學生等。在這一小組內,還需要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幫助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建立互聯(lián)網連接平臺,實現(xiàn)資源共享與利用。
在高校聘請思政課教師時,大部分民辦高校對思政課教師要求都比較高。比如教師要是重點師范大學畢業(yè),需要的是思政專業(yè)人才,必須擁有超高的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等。這些要求的存在,實際上是可以促進思政教學質量提升的,對協(xié)同育人教學活動開展也有幫助。但是,在高校選擇輔導員時,其實際用人要求并不高。比如對于要任職的輔導員,并沒有專業(yè)學習要求,也沒有工作能力的具體要求,只要輔導員具有政治素養(yǎng)、能夠處理好學生相關事務即可。這就導致兩支隊伍在建設上存在一定差距,無形中對協(xié)同育人效果產生影響。為了更好地貫徹協(xié)同育人理念,提升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合作能力,就不能忽視人才隊伍綜合素質提升工作。
首先,在輔導員素質提升時,高校可以為輔導員開設政治學習課程,不斷加深輔導員對思政課程的了解,對其管理方式進行影響。其次,在對思政課教師隊伍進行建設時,高??梢砸蠼處煾鶕?jù)學生校內生活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與輔導員可以一起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讓雙方更好地了解學生需求,也可以了解彼此工作內容。最后,為了保證協(xié)同育人教學活動的更好開展,也可以組織一些座談會或者是研討會,要求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針對學生管理、教學等問題進行討論,如此一來,既可以促進這一教學理念更好地落實,也可以提升雙方合作教學意識。
為了使民辦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更好地貫徹協(xié)同育人理念,根據(jù)相關要求開展教學活動,為各項教育活動開展提供保證,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度約束,對教師教學、輔導員管理工作開展等進行監(jiān)督。在這一體系建立過程中,不僅要包含輔導員全部工作,還需要包含思政課教師教學任務與目標等,這樣可以讓管理制度變得更加有效,也可以促進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發(fā)揮。民辦高校也要將資源共享、會議研究、共同活動開展等加入這一體系中。
首先,為了保證這一管理制度不對教師與輔導員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民辦高校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例會、班會等方式拉近雙方關系。其次,為了提升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相互合作的積極性,可以設立獎勵機制,并為獎勵機制設定不同層級,借助教學任務完成率適當獎勵,這樣既能夠加強雙方合作意識,也可以提升合作質量。最后,民辦高校也可以設定考核機制,并將考核結果加入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績效考核中,以此促進兩支隊伍學習能力、隊伍綜合素質提升。如民辦高校可以為思政課教師出一些與輔導員工作相關的考試習題,可以為輔導員出一些如何將思政教學與管理相結合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對雙方工作能力提升有幫助,對協(xié)同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有利。
評價機制的建立,可以幫助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更好地開展協(xié)同育人工作,可以將各自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并在評價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不足之處。在評價內容上,民辦高??梢詫⒔處?、輔導員與學生都作為評價主體,而后根據(jù)層級劃分的方式進行評價。分層評價指的是先由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評價,對雙方教學、管理進行評價,而后是學生對教師、輔導員進行評價,最后是校級領導人與這一部門管理者對教師、學生、輔導員進行評價,這樣既可以保證評價的全面性,也可以從不同方面看到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成果。
高校可以將思政課教師教學方式、內容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在對思政課教師教學方式進行評價時,可以對教師是否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舉辦方式等進行評價。高??梢詫⑤o導員管理方式、管理過程中政治思想滲透、價值觀引導等定為評價內容;將學生表現(xiàn)作為主要評價項目,在評價時,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如為學生播放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時事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評價學生的維度。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表達對這一時事的看法,以此了解學生價值觀念等。在學生對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進行評價時,領導人員可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評價,在調查問卷中設計幾個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日常工作、領導能力等相關問題。為了保證評價真實有效,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這一方式可以是互聯(lián)網評價,可以為學生設定一個開放評價平臺,學生可以隨時登錄這一平臺進行評價,也可以定期評價。
在評價制度建立過程中,學校領導人員要保證制度可以跟隨思政課教師、學生、輔導員的變化而變化,要保證評價具有時效性與全面性,并在不斷完善評價體系過程中提升評價質量,優(yōu)化協(xié)同育人工作質量。
總而言之,民辦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開展協(xié)同育人教學,不僅可以將思想政治教學作用發(fā)揮到極致,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也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更好地領悟政治教學的核心,這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以及未來發(fā)展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