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消化性潰瘍屬于常見的內(nèi)科疾病之一,近幾年隨著人們飲食方式的改變,其發(fā)病率也變得越來越高。對于消化性潰瘍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2]。據(jù)相關(guān)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所有消化性潰瘍患者中,>20%的患者是以上消化道出血作為其首發(fā)癥狀,而在這類群體中又有約10%的患者為急性大量出血,這類患者即使馬上接受科學(xué)合理的治療,其3 年內(nèi)的上消化道出血復(fù)發(fā)率也依舊高達30%[3,4]。目前對于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通常通過給予抑酸藥物進行治療,常見藥物有奧美拉唑[5,6]。但是由于不同劑量的奧美拉唑所帶來的潰瘍愈合效果以及止血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如何合理選擇奧美拉唑的使用劑量,不僅關(guān)乎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還會對患者預(yù)后帶來一定影響[7,8]。本文正是基于此,對本院在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98例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了分組研究,以進一步探析不同劑量奧美拉唑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98例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9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3∶26;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潰瘍患者比例為25∶24;年齡最大70 歲,最小35 歲,平均年齡(55.42±6.81)歲。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5∶24;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潰瘍患者比例為23∶26;年齡最大72 歲,最小33 歲,平均年齡(55.47±7.5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時間均<12 h,且均符合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相關(guān)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guī)基礎(chǔ)性治療,包括營養(yǎng)支持、禁食、補充血容量等。研究組患者采用大劑量奧美拉唑(安徽省先鋒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744)治療:選擇40 mg 奧美拉唑加入到1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2 次/d。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劑量奧美拉唑治療:選擇40 mg奧美拉唑加入到100 ml 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1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潰瘍愈合情況。療效判定標準:如果患者治療24 h 之內(nèi)停止出血即可判定為治療顯效;如果患者治療72 h 之內(nèi)停止出血即可判定為治療有效;如果患者治療>72 h 還未停止出血即可判定為治療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潰瘍愈合判定標準:若患者潰瘍?nèi)肯?即可判定為愈合;若患者潰瘍面積比治療前縮小>1/2 即可判定為好轉(zhuǎn);若達不到上述標準即可判定為無效。潰瘍愈合總有效率=愈合率+好轉(zhuǎn)率。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治療顯效20例(40.82%),有效18例(36.73%),無效11例(22.45%),治療總有效率為77.55%;研究組治療顯效37例(75.51%),有效9例(18.37%),無效3例(6.12%),治療總有效率為93.88%。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治療后潰瘍愈合情況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潰瘍愈合17例(34.69%),好轉(zhuǎn)20例(40.82%),無效12例(24.49%),潰瘍愈合總有效率為75.51%;研究組潰瘍愈合30例(61.22%),好轉(zhuǎn)15例(30.61%),無效4例(8.16%),潰瘍愈合總有效率為91.84%。研究組潰瘍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潰瘍愈合情況比較[n(%)]
在消化內(nèi)科中消化性潰瘍是其常見的一種疾病,嘔血、休克以及腹痛是其常見的臨床癥狀,同時患者還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惡心嘔吐以及反酸等癥狀,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將容易導(dǎo)致患者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嚴重還可導(dǎo)致胃穿孔或者是十二指腸穿孔等,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9,10]。對于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主要以止血以及抗休克治療為主[11,12]。
奧美拉唑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胃酸分泌抑制劑之一,也是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療藥物。該藥不僅可以對胃蛋白酶的轉(zhuǎn)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時還可以對患者胃液酸堿度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13,14]。已有多項研究指出,奧美拉唑能夠有效恢復(fù)血小板活性功能,不僅有利于潰瘍愈合,同時還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15,16]。但是對于奧美拉唑的使用劑量目前臨床還存在一定爭議,有學(xué)者指出,大劑量的奧美拉唑無論是止血效果還是治療效果都要明顯高于小劑量的奧美拉唑。本次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88%、潰瘍愈合總有效率91.84%均高于對照組的77.55%、75.5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提示大劑量奧美拉唑可為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帶來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還說明相較于小劑量的奧美拉唑,大劑量奧美拉唑可進一步促進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潰瘍的愈合,對患者病情康復(fù)更為有利,和多研究結(jié)果一致[17,18],足以說明大劑量奧美拉唑在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yīng)用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為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潰瘍愈合,建議選擇大劑量奧美拉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