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陽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六中學
中學體育與健康是中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大致包含了三個維度,即“體育情感與品德”“健康知識與行為”“運動能力和習慣”。在課外訓練中,也應當以此為教學活動實施的重要指引,圍繞三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不斷促進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深入把握課外訓練教學活動的主要側重點,能夠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而能夠高質、高效地實現(xiàn)體育情感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掌握系統(tǒng)性的健康知識和鍛煉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形成終身體育、重點鍛煉的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包含三大方面的多重內容,涉及情感品德、知識結構、鍛煉能力以及行為習慣等等,這就為課外體育訓練提供了有效的指引。教師是否能夠在課外訓練中強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課外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三個側重點。第一,教師應當重視體育鍛煉的指導性活動,引導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運動計劃,且在運動中能夠積極運用已經掌握的技巧和體能知識實現(xiàn)科學運動、合理運動,進而促進學生體育運動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第二,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形成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加強對自身身體狀況的評估,不斷規(guī)范鍛煉的動作和行為,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任。同時,能夠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持續(xù)強化學生運動意識,且能夠發(fā)現(xiàn)運動過程的快樂和成就,進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運動活動中。第三,教師還應當側重鍛煉學生的智力和品德培養(yǎng),在運動中能夠形成運動思維,能夠在與同學的協(xié)作中形成良好的協(xié)作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步發(fā)展。
在學校體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課外體育活動是重要的內容之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對于學生的組織能力、運動習慣以及終身體育思想和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都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然而,在當前的教學實際中,還有許多學校沒有意識到課外訓練活動的價值,從而導致課外訓練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實效。
在素質教育過程中,重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只有智力教育、體育教育、藝術教育等同步發(fā)展,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然而,在部分學校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仍舊存在重智育、輕體育的傳統(tǒng)觀念,這就導致課外體育活動成為“口頭上”的課程。雖然在課余時間操場上的學生數(shù)量多,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主要以消磨時間為主,并沒有開展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活動。
課外訓練活動要增強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提高課程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才能夠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體能,還可以體會到再運動過程中帶來的快樂與成就。而實際上,許多中學生對課外訓練課程并不感興趣,一則由于學習壓力大,業(yè)余時間更傾向于休息、上網,二則在于課外體育訓練課程的實施形式相對單一,又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有部分學生的運動綜合能力相對較差,在體育活動中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會對訓練活動產生抵觸心理??傊?,多方面因素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出,學校應當全力抓好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積極組織校內體育比賽,能夠為學生提供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時間。但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習任務較重,體育運動總是需要讓行于其他學科。同時,在許多學校,沒有設計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形式,只有個別班級單獨組織簡單的體育比賽。在部分學校僅將課間操的10 分鐘作為課外體育活動,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相對較少,難以達到每天一小時的運動指標。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外訓練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和渠道,要解決當前課外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fā)揮課外體育訓練的教育價值,就需要學校和教師能夠從思想上轉變認識。重視課外體育訓練活動,加大資源投入,保障課時,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不斷增強課外訓練活動的質量和效率。能夠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開發(fā)系統(tǒng)性的訓練課程,增強課程本身的吸引力,將其建設成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形式。
課外訓練活動的開展需要依托于各方資源的投入,包括場地、師資、教學設施、課時等等。因此,在課外訓練教學改革中,首先應當從學校的層面得到重視,才能獲得全方位的支持,為課外體育訓練活動的實施奠定基礎。
首先,學校應當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對于學生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價值,通過籃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排球、跑步等課外訓練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運動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性格的養(yǎng)成,不斷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紀律意識。因此,學校應當正確處理升學與素質教育的關系,能夠將課外體育訓練活動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從而給課外訓練活動提供足夠的人力支持、物力支持,加強場地建設設施配備,充分保障學生的訓練安全。
與此同時,還應當從學校的層面建立體育活動指導小組,由組長監(jiān)督落實,充分發(fā)揮學校教研組、校團委等各個職能部門的協(xié)同意識,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從而確保每一天都能有一小時的鍛煉機會。強化體育教師業(yè)務培訓,不斷提高教師課外訓練的技能綜合素養(yǎng),促進課程教學的改革。
另外,還應當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能夠讓家長充分意識到學生參與課外訓練活動的重要價值。積極配合學校,讓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課外訓練活動中,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綜合發(fā)展。
課外訓練活動是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之一,能夠使學生擁有更充裕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場地,還能夠在更自由的運動氛圍下進行自主性的訓練。要充分發(fā)揮課外訓練的教學優(yōu)勢,就需要基于體育教學的目標,制定課內、課外相融合的訓練計劃,從而使課內課外活動相輔相成。因此,體育教師應當在遵循體育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設置完善的訓練計劃。
在課堂上,教師主要結合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展開講授、示范。在課后通過巡查、觀察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課外訓練中的綜合表現(xiàn)。通過手機、紙、筆等方式記錄,將其作為師生溝通的重要素材,讓學生能夠更全面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運動優(yōu)勢和不足,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活動。
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體育運動興趣愛好的關注,將其作為教學資源融入課程訓練活動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比如部分學生喜歡花樣籃球,就可以在籃球訓練課程中增加花樣籃球的訓練部分,以學期為單位,讓學生學會幾組有代表性的花樣動作。還可以將其編排成一個完整的體育節(jié)目,在籃球比賽時表演。這就能夠讓更多學生與“籃球”產生關聯(lián),增強對籃球運動的關注度。
另外,教師還應當基于課外訓練構建“體育訓練與體育比賽”相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通過課外訓練為學校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優(yōu)秀的運動隊伍。在此過程中,需要構建完善的體育競賽機制,比如在學校內定期舉辦多種形式的體育比賽,以此吸引學生參與到更多的運動訓練中,在不影響文化課程的基礎上,能夠更多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總之,課外訓練是體育比賽的基礎,而體育比賽的實施又是課外訓練的催化劑,兩者將不斷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提高,強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學校應當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立足與課堂教學、課外訓練兩個維度進行整合化設計,形成完善的體育課程計劃。
體育課外訓練活動是以戶外運動為主,需要有場地、器械等支持,在實施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不同學校的實際,打造出具有學校特色的訓練項目。為此,體育教師應當充分結合本區(qū)域內以及本校的文化特色,開展具有地方文化特點的訓練項目,不僅應當體現(xiàn)經濟性和娛樂性,同時還應當體現(xiàn)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例如可以從民俗運動中吸取靈感,在課外訓練中設置丟沙包、滾鐵環(huán)等趣味性訓練項目,讓整個訓練項目更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如果地方上有民俗表演活動,學校還可組織學生組成民俗運動表演隊,代表學校參與社會活動,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課外訓練活動成為學校的一張靚麗名片。
課外訓練的項目內容較多,球類運動、田徑運動都可以作為運動項目。相比之下,籃球運動、排球運動等能夠達到較好的全身運動,但操作性相對較難,對場地的要求較高。而田徑訓練則相對簡單,男生女生均適合,能夠鍛煉學生的身心素質。因此,在課外訓練中,教師應當側重于田徑項目,訓練學生的速度、力量、協(xié)調性和柔韌性,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反應速度,提高學生的體能,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在動靜結合的練習中,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綜合發(fā)展。另外,在訓練中還應當從多方面能力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將個人項目、團隊項目相融合。
在課外體育訓練過程中,學生的訓練狀態(tài)將受到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意志和信念等的影響,為此,教師應當增強體育訓練活動的趣味性、競爭性和公正性,能夠更符合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在活動形式的設置上,教師應當與時俱進,結合不同班級學生的興趣和運動能力,設計不同的興趣小組。同時,將同一興趣的學生分成水平相同的學習小組,在集體訓練和定期比賽中促進能力相當?shù)膶W生之間的競技,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使課外體育活動煥發(fā)生機。為此教師需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首先,組織豐富多彩的訓練項目。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運動興趣和愛好,教師可以在調研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課外訓練項目。同時,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等不同單位舉辦訓練競賽,使學生能夠在課外訓練中提升運動能力,形成競技意識,在比賽中努力拼搏,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增強參與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要對競賽進行科學規(guī)劃,不可過于頻繁,形勢不能過于單一,避免學生產生排斥心理。例如可以組織花樣籃球、快樂馬拉松、排球游戲等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運動氛圍中參與鍛煉,達到課外訓練的實效。
與此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開展的方式。除了常規(guī)的運動項目以外,還可以融入體育、舞蹈、跆拳道、瑜伽、花樣輪滑等多樣化項目,進而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選擇。且可增強訓練活動的趣味性,讓運動過程更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例如選擇趣味性的器材,在跑步中增加“輪胎障礙物”等,讓訓練過程更有趣,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另外,需要加強安全健康的指導。在課外訓練中,教師應當重視訓練的督導工作,幫助學生在課外訓練中克服困難,掌握運動的方法。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加強健康知識的教育,比如引導學生掌握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等,確保安全運動。為此,學??苫趯嶋H訓練助教隊伍,讓學生也參與到健康指導活動中。
總之,課外訓練活動是學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也是培養(yǎng)體育運動好苗子、培養(yǎng)體育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下,學校以及教師應當緊緊抓住“體育”與“健康”的課改契機,從五個方面著手:加大資源投入,為課外體育訓練提供全方面保障;完善教學體系,構建課內課外相融合的訓練計劃;改善教學策略,立足學生實際打造特色訓練項目;明確訓練重點,通過課外田徑訓練學生綜合素質;豐富活動形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在系統(tǒng)性的教改活動中,積極創(chuàng)造并優(yōu)化學校的課外訓練環(huán)境,打造系統(tǒng)性的課外訓練課程,不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