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敏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大關鍵。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各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群文閱讀模式是展開閱讀教學的一種方式,具有顯著優(yōu)勢。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多元文本進行系統(tǒng)化閱讀,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積累語文知識。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閱讀能力提升的大好時機,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為學生準備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將課內(nèi)外的優(yōu)秀閱讀作品進行有機結合,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為其創(chuàng)設最佳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這樣才能將群文閱讀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持續(xù)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過多干預學生的課堂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受到固有教學理念的影響,將講授法作為閱讀課教學的主要方式,留給學生開展課堂閱讀的時間很少。在一堂語文課中,教師的講解與提問占去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壓縮了學生在課堂上開展閱讀練習的時間,導致學生缺乏閱讀體驗感,使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下降。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更重視閱讀技巧及解題方法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未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2.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提高不顯著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一般采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思考,大部分學生會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程序回答問題并展開閱讀課程的學習。在此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雖然引導了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思考方向,但同時也局限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會帶著教師的提問進行閱讀,但很少關注問題以外的方面,一篇好的閱讀范文絕不局限于幾個問題的解答,而是需要學生運用開放性思維進行深入研讀的。因此,在許多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思維意識和主動思維能力并未得到顯著提高。
3.未將閱讀課堂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的感受,使其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啟示、得到啟發(fā),從而掌握閱讀技巧,提升自身閱讀能力,為后續(xù)的語文閱讀學習奠定基礎。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許多教師將閱讀教學局限在某一篇文章及文章細節(jié)上,僅僅就課文進行講解和賞析,未能將課文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忽視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文學作品取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將閱讀課堂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才能讓學生深入生活,更好地感受閱讀的魅力。
二、小學語文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拓展閱讀方式,它是指教師在一定時間內(nèi)指導學生閱讀多篇主題、內(nèi)容或題材相關聯(lián)的文章。文章的精讀及方法的引領是群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的關鍵,群文閱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遷移、拓展及整合知識,達到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獲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涵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群文閱讀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程的構建中。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學生有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想要學習的主題和內(nèi)容,以此激發(fā)其對閱讀課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語文鑒賞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小學語文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科學整合群文材料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整體內(nèi)容的編排與結構的設計是科學且嚴謹?shù)摹=處熢陂_展群文閱讀教學前,應先研讀語文教材,明確教學方向。一方面,教師需了解每一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及章節(jié)之間的結構安排;另一方面,教師應仔細研讀每一篇課文,將那些在內(nèi)容情感等方面相似的文章整合起來,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守株待免》與《陶罐和鐵罐》兩篇課文在內(nèi)容和結構方面都十分相似,教師就可以將這兩個寓言故事類的課文整合起來,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在趣味故事的閱讀中感悟人生道理,激發(fā)其對寓言故事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面。
教師應當先擬定標準整合文章,再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不同主題將眾多課文分成寫景類、寫人類、寫物類等多種類型,也可以根據(jù)文學載體將課文分成說明文、散文、詩歌及小說等類別。此外,教師還可以從作者的維度入手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組織學生閱讀同一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文章。
2.積極尋找課外閱讀材料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有豐富的閱讀意義和教學價值,但是群文閱讀教學不能全部依賴教材,也需要拓展課外閱讀材料。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立足教材,掌握單元的整體主題,通過廣泛閱讀和深入研究,用課外閱讀材料輔助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將課內(nèi)外的閱讀材料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尋找課外教材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閱讀課教學完成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和所學內(nèi)容主題或題材相近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空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3.合理運用思維導圖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及思維導圖教學方法的運用。簡潔是思維導圖最明顯的優(yōu)勢,它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代替大段的文字描述,可以使閱讀教材中文章的層次更加清晰。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要注意把握文章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引導學生捋順每節(jié)課、每篇課文及文章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結合文章體裁與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將相似的文章進行整合。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文本結構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帶領學生按照邏輯框架熟悉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和文本內(nèi)部的邏輯。此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使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不管選擇哪一種閱讀方式,教師都需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閱讀的能力,更是為了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教師應當在幫助學生提升閱讀反思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及認讀能力的基礎上,側重培養(yǎng)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提取閱讀篇章信息的速度和能力,并指導學生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和潤色,使其轉化為自己的觀點,通過群文閱讀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