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華
作者單位:河北省圖書館
蔡元培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不在學校,學校之外還有許多機關,第一是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陣地,教育職能地位顯得尤為突出。列寧也曾說過:“圖書館和農村圖書室,將是在長時期里對群眾進行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和幾乎惟一的機關?!?/p>
在眾多社會教育機構中,公共圖書館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產(chǎn)物,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應當成為社會教育的核心載體和主導力量,成為當?shù)厣鐣逃囊I者和指向標,社會教育應當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使命。
基于公共圖書館與社會教育有明顯的相符特質,公共圖書館的使命與社會教育的目的也基本一致,在開展社會教育過程中,公共圖書館實際上扮演著“社會大學”的角色,是社會公眾接受繼續(xù)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基地。
首先,公共圖書館的本質屬性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基本服務均屬于公益免費性質;公共圖書館所推出的服務是面向所有人群開放,每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特別是對殘障人士無障礙服務開放;公共圖書館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參與,共同打造社會教育的良好氛圍,提供豐富的服務項目,這些服務性質充分體現(xiàn)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和特質。
其次,公共圖書館所具備的使命與社會教育的目的非常一致。公共圖書館履行的職責,就是向所有人提供繼續(xù)教育、終身教育的資源、場所和方法,這些社會形象充分證明了公共圖書館在社會教育體系中的核心作用。
如今,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學習行為的社會化和普遍化,要求學習行為的持續(xù)性和長久性,個人、企業(yè)、國家都需要不斷學習來適應激烈的競爭。在學習型社會里,公共圖書館是全體公民接受教育的理想殿堂和接受終身培訓的理想場所。
公共圖書館在社會教育中的角色決定了它所發(fā)揮的社會作用。即: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绷暯娇倳浽邳h的十九大報告中又強調,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薄耙獔远ㄎ幕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笨梢姡S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的需要從物質文化需求發(fā)展到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隨著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文化建設也要提升至更高層面,肩負更多的使命。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地區(qū)重要的文化基礎設施,是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地、是傳播文獻信息資源的樞紐。每個圖書館都擁有豐富館藏資源,可以向讀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可以通過對館藏的遴選、加工、集萃,向讀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圖書館就是通過提供各種文化服務引導和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進而發(fā)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文化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教育從單純專業(yè)知識技能向多領域、多學科擴大。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學習的目的不再局限于應付職業(yè)的要求,而是轉為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公共圖書館在文化素質教育服務中,充分利用其豐富的館藏資源、場地、設備,努力配合學校、家庭進行社會教育。受教育者可以根據(jù)自身年齡、職業(yè)、興趣愛好的需要,在公共圖書館有選擇地建立學習計劃,通過長期的、自由的選擇,利用公共資源進行自學,構造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擴大知識面。
社會發(fā)展增強了人們了解社會、學習知識的需求,健康高雅的文化追求是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也是公共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重要職責。人們可以通過外借圖書的方式品味知識精華,也可以采取到館查閱了解信息、參與展覽、講座、文化沙龍等多種活動,學習更多知識。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涵養(yǎng)身心、提升素質。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公共圖書館在學術研究、傳播文化、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傳統(tǒng)圖書館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chǎn)、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信息、開發(fā)智力資源四大職能。對于現(xiàn)代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而言,開展社會教育是其最根本的職能。傳遞科學信息、開發(fā)智力資源的職能,實質都是由教育職能所派生和演化而來。同時,在公共圖書館與傳統(tǒng)文化對接方面,社會教育職能也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功能,體現(xiàn)出不可替代性。教育和文化應該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從廣義上來講,文化可以涵蓋教育,而從狹義的文化來說,教育則是基礎。我們要傳承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需要的正是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發(fā)揮,圖書館作為“沒有圍墻的大學”,只有準確把握圖書館工作與教育的結合點,才能不斷拓展圖書館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空間。
能夠體現(xiàn)社會教育功能的社會機構眾多,但是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核心載體和主導力量,具有其他社會教育機構所沒有的特殊優(yōu)勢,在社會教育體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這些優(yōu)勢主要包括:
公共圖書館的職業(yè)性質決定了其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信譽度。平等、免費、無障礙、平民圖書館、市民大書房,保障大眾文化獲取的權力,提供市民終身學習的場所,這些都是公共圖書館有別于其他社會教育機構的有力條件;社會教育所覆蓋的群體包含社會各個階層、年齡、學歷等因素的不同人群,因此,公共圖書館所具備的諸如:沒有門檻、完全公益、資源豐富等信譽特征,為自身在社會教育領域樹立了特別的形象。
公共圖書館作為人類歷史文明的承載者,擁有豐富、系統(tǒng)的資源,在保存文獻典籍和文化遺產(chǎn),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社會職能。公共圖書館所蘊藏的文獻資料,無論是有形的文本,還是電子化的素材,在數(shù)量上是任何教育機構所無法比擬的,而且,這些資料涉及人類各個學科門類和生活領域,既有科普作品和入門讀物,也有一般的專業(yè)教材及高深的理論作品,既有學術性的論著,也有大量消遣類的書籍、期刊,因此,能滿足各個行業(yè),各種文化程度讀者的實際需要;圖書館在保存這些資料的同時,還會保持信息的動態(tài)更新,隨時引進最新的資料,可使讀者掌握最前沿、緊跟時代脈搏的資訊與學問。
公共圖書館服務延伸到哪里,社會教育的功能就能體現(xiàn)到哪里。隨著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日臻完善,覆蓋面的日趨擴大,依托于此的社會教育功能也將不斷拓展和普及。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實踐,注重廣度和深度的拓展和衍生,公共圖書館設施條件大為改善,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愈來愈多的市民能夠就近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所帶來的便捷服務和豐富的資源,特別在基層開展的形式豐富、主題鮮明、群眾廣泛參與的講座、展覽、培訓、閱讀推廣等內容為主線的社會教育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此外,隨著跨專業(yè)、跨地區(qū)、跨國界的公共圖書館聯(lián)盟的形成,信息資源全球共享的實現(xiàn),當前信息社會大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相對于其他社會教育機構,有著絕對的競爭優(yōu)勢。
公共圖書館早已被視為市民第三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民除去工作、家庭外,最愿意也最想去的場所之一?,F(xiàn)代公共圖書館的物理空間,大多擁有柔和的燈光,宜人的色調,寬敞的走廊,舒適的桌椅等優(yōu)美、靜怡、舒適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公共圖書館還設置諸如自習室、學術報告廳、會議廳、展覽廳、視聽室、研討室等空間,為民眾舉辦各類講座和展覽,讓他們自主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并積極引入現(xiàn)代化科技和設備,為學習環(huán)境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在用戶需求日漸多樣化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該加強個性化管理和服務,實施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個性化推送服務,針對不同年齡段、文化層的讀者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如面向兒童開展基礎教育活動、面向青少年開展文化素質拓展活動、面向中老年讀者開展特定主題的閱讀活動等,這也能體現(xiàn)出公共圖書館履行社會教育職能時的公平性,弘揚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
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知識在各行業(yè)中的作用愈發(fā)凸顯,公共圖書館是知識交流與傳播的重要媒介,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在資源建設與服務方面加強知識化與智能化管理手段。一方面,推動公共圖書館基礎閱讀設施和管理服務技術的智能化發(fā)展,采用先進技術手段和自動化辦公設備,提高圖書館整體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對用戶開展基本信息素養(yǎng)的培訓工作,提高用戶自身的信息獲取能力。
為提高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公共圖書館之間應該積極開展館際合作,促進館藏資源共享。這有利于豐富各個公共圖書館間的活動資源,拓展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如在線講堂、學術交流、科研教育錄像等等。
如今,我國國民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圖書館社會教育的任務應該是為公眾的自主學習和知識更新提供服務。在國家倡導全民閱讀的戰(zhàn)略背景下,圖書館教育活動應該以推廣社會閱讀為基石。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guī)定了公共圖書館的一項基本職能,即開展各類閱讀活動,為全民終身教育提供條件和支持。這說明以閱讀推廣為途徑的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已經(jīng)被提升到了法律層面。
公共圖書館需要通過舉辦精品文化活動的方式來傳播知識,使自身社會教育職能得到發(fā)揮。例如,河北省圖書館“冀圖講壇”公益講座,每年舉辦百余場不同主題的特色講座和培訓課程,內容會照顧到各年齡段人群對文化和知識的需要,不僅成為公共圖書館實現(xiàn)自身教育職能的重要途徑,而且有利于社會大眾通過公共圖書館來接受文化熏陶、汲取先進文化和知識精華,同時提高社會大眾整體閱讀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
“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是歷史和社會賦予的基本屬性,新時期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回歸,是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價值所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民的圖書館意識。”通過開展圖書館社會教育活動,既傳承和弘揚了民族文化,又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閱讀氛圍,同時還優(yōu)化、盤活了圖書館館藏資源,提高了圖書館員的服務意識和業(yè)務水平。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的一部分,開展社會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也隨著社會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作為圖書館員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更符合讀者需要的教育內容,更具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方法,為讀者提供新穎、多元的文化教育服務,讓更多的人受益于圖書館的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