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玲,祁 鵬
(1.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重慶 墊江 408300;2.重慶市長壽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1220)
腦梗死作為神經系統(tǒng)危急重癥之一,致死、致殘率較高[1]。發(fā)生腦梗死后其免疫功能抑制,機體處于高炎癥狀態(tài),發(fā)生感染的機率明顯增加,其中最常見的為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嚴重時則可危及生命[2]。腦梗死后患者神志、肢體功能、吞咽及自主咳痰功能會不同程度受損,因此導致其相關并發(fā)生增加,并且對其治療效果差,預后不佳,而中醫(yī)護理對免疫力低下及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及相關并發(fā)癥預防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可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本研究用中醫(yī)護理方法對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效果較好,現總結如下。
共80例,均為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平均(73.73±4.34)歲,高血壓病16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癥9例,GCS評分(8.21±1.12)分。研究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平均(74.34±4.60)歲,糖尿病7例、高血壓病14例、高脂血癥10例,GCS評分(8.52±1.21)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因突發(fā)頭暈、頭痛或言語障礙或吞咽功能障礙或肢體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遂至醫(yī)院就診,完善顱腦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為急性期腦梗死;②或者既往腦梗死患者再發(fā)出現新的腦梗死征象;③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不符合診斷標準,年齡小于47歲或大于80歲,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內分泌系統(tǒng)及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病,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嚴重感染,入院考慮大面積腦梗死或混合型卒中,伴或不伴嚴重意識障礙、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有精神異常及不能配合服藥,依從性差,不能配合藥物治療,6個月內參與其他臨床試驗。
兩組均給與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用藥,遵醫(yī)囑對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等情況進行監(jiān)測與記錄,遵醫(yī)囑對住院患者進行口腔、會陰部及吸痰護理等,依據病情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
研究組中醫(yī)四診獲取主要臨床癥狀、體征、舌象、脈象、情志變化、排泄物情況,運用中醫(yī)診斷學進行臨床辨證分型,制定符合中醫(yī)理論的護理方案。根據四季變化,調整患者的日常護理,以做到順應四時,平衡陰陽。①穴位貼敷:將白芥子、香附、丹參、延胡索等中藥研成粉狀,并用凡士林調成糊狀,大小為2cm×2cm,并固定5cm×5cm的防過敏膠布上制備成為貼劑。選取主穴有:肝俞、脾俞、腎俞、肺俞、足三里、中極等穴位,必要時依據患者病情辨證選取配穴。取穴后每次貼藥4h~5h,每天1次,上午10時貼敷,連續(xù)治療6天,暫停1天,若存在灼熱難忍則需立即除去藥物。療程貫穿患者住院周期內。②循經叩背護理:沿脊柱和脊柱雙側足太陽膀胱經、督脈進行由下至上的叩擊和拍打,動作輕柔緩慢,頻率為60次/min,每日2次,每次15min。③情志護理:用中醫(yī)“五行生克法”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思想進行情志護理,如移情易性、以情共情等,指導患者學習自我調整情緒,穩(wěn)定心理,避免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的影響。對于脾氣暴躁、易怒、易激動患者進行情緒的安撫,告知患者暴躁的情緒容易導致血壓的不穩(wěn)定,使病情進行性加重,易損傷肝氣,使肝氣郁結、肝氣犯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不利于病情恢復,囑家屬對患者進行情緒引導,同時輔以舒暢、輕柔的音樂以緩解舒緩情緒。對悲觀、抑郁患者,囑家屬與其多進行語言交流,多交談愉快輕松的話題開導患者,護理定期查房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感染指標:①住院期間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情況:肺部感染診斷標準參考《內科學》[4],住院48h后出現咳嗽、咳痰、膿痰,發(fā)熱及肺實變體征或可聞及濕啰音,血常規(guī)WBC超過10×109/L,或者低于4×109/L,伴細胞核左移?;颊叱霈F上述指征中至少1項,且胸部CT出現斑片狀浸潤性陰影,則可確定診斷為肺部感染。②泌尿系感染情況:住院48h后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發(fā)熱、腰痛等癥狀之一,同時完善標準尿常規(guī)檢查提示存在白細胞,或者標準尿培養(yǎng)出病原菌則可診斷泌尿系感染。
意識狀態(tài)及神經功能評估:入院后0天、5天、10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及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改善情況來評估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和神經功能。GCS評分最高15分,分值越高表明意識狀態(tài)越好; NIHSS評分最高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經功能損傷越明顯。
平均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的比較記錄住院時間及住院所用費用情況。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相關感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感染比較 例(%)
兩組意識狀態(tài)及神經功能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意識狀態(tài)及神經功能比較 (分,±s)
表2 兩組意識狀態(tài)及神經功能比較 (分,±s)
注:與本組第5天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 GCS評分NIHSS評分第0天 第5天 第10天 第0天 第5天 第10天對照組 40 8.21±1.12 8.53±1.14 11.2±1.13* 16.26±3.57 16.01±3.21 10.71±2.17*研究組 40 8.52±1.21 8.61±1.22 13.5±1.31*△ 15.98±3.29 15.82±2.87 8.12±2.24*△
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比較 (±s)
表3 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及住院總費用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住院時間(天) 住院費用(萬元)對照組 40 25.38±5.12 1.85±0.47研究組 40 18.86±5.35△ 1.22±0.15△
住院期間兩組三大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等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對照組2例出現輕微大便性狀改變,研究組2例出現惡心不適,后自行好轉,不影響研究。
急性腦梗死屬中醫(yī)“中風”范疇。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勞倦內傷等引起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為基本病機[7];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稟賦不足,年老正衰,臟腑功能失調,內傷虛損,加之情志過極,導致內傷勞倦致氣血內虛、血脈不暢,或因氣候驟變、情志不遂、過食肥甘等因素誘發(fā),以致氣血逆亂,痰熱內生,擾于腦竅,竄犯經絡而發(fā)中風[8]。
中醫(yī)護理是指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結合了辨證施護和整體護理理念、結合現代知識和中醫(yī)傳統(tǒng)技能,依據患者的病情制訂個體化護理方案;較單純現代護理具有特殊優(yōu)勢,同時能夠提高治療、護理的效果[9]。
依據急性腦梗死臨床特點,應用中醫(yī)循經叩背護理,輕叩患者督脈及太陽經脈,是兩經脈氣血通暢入腦營養(yǎng)腦髓,使腦髓得氣血充分濡養(yǎng)而促進功能恢復;同時聯(lián)合中醫(yī)穴位貼敷健脾益氣養(yǎng)血、疏肝行氣、潛鎮(zhèn)暴亢之肝陽,針對體質虛弱患者兼以扶助正氣、調節(jié)虛弱體質,使其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yī)情志護理結合中醫(yī)心理學及中醫(yī)情志理論指導,采用辨證思想,以情勝情法、轉移情志、開導等方法進行個體化護理,使患者情志舒暢,達到促進疾病恢復的效果。
早期及時予以中醫(yī)護理可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住院期間相關感染并發(fā)癥,尤其降低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優(yōu)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