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竹,方首镕
(1.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博奧口腔門診部,河南 鄭州 450000;2.山東省慢性病醫(yī)院/山東省康復中心,山東 青島 266000)
牙周炎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其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時患者牙齒松動、移位乃至脫落,牙齦出血,牙周組織出現(xiàn)紅腫疼痛現(xiàn)象,給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1-2]。相關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牙周炎的風險明顯高于非糖尿病者,一旦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牙周炎,其病變損害更嚴重,病情進展更迅速[3]。多數(shù)研究證實,牙周基礎治療對改善糖尿病伴牙周炎糖代謝方面的積極作用,雖然牙周基礎治療結合抗生素治療可取得一定療效,但病情易反復,且副作用較大[4]。中醫(yī)輔助治療牙周炎具有較顯著的療效[5]。本研究用牙周基礎治療結合甘露飲治療糖尿病伴牙周炎療效較好,總結如下。
共120例,采取電腦數(shù)字表隨機抽取分組法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27~75歲,平均(43.63±7.53)歲;病程2~24個月,平均(12.35±3.62)個月。觀察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26~77歲,平均(44.26±7.85)歲;病程3~26個月,平均(12.64±3.76)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①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6]。即具有糖尿病癥狀(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空腹血糖在7.0 mmol/L及以上,餐后血糖在11.1 mmol/L及以上者。②符合《牙周病學》中關于牙周炎的相關診斷標準[5]。即患者出現(xiàn)口臭、牙齦出血,乃至牙周膿血,出現(xiàn)牙周袋,牙齒附著能力喪失,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齒敏感、炎癥癥狀及牙齒移位松動現(xiàn)象。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牙齒松動、牙齦腫痛、咽痛反復、口渴咽干、肢體沉重、頭暈眼花、五心煩熱、盜汗,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浮數(shù)。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未經過系統(tǒng)牙周治療;③全口余留牙大于等于20顆;④糖尿病病情穩(wěn)定,服藥控制,無嚴重并發(fā)癥;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②合并精神疾病;③除牙周炎外,合并身體其他部位活動性炎癥;④治療依從性較差。
兩組均給予皮下注射人胰島素(通化東寶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20092)進行血糖控制,同時注意適量運動。另給予牙周基礎治療,根據(jù)牙周情況,進行齦上潔治術及齦下刮治術,將牙結石、牙菌斑及牙周炎肉芽組織清除,并平整根面,將不能保留的患牙拔除,術后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
觀察組加用甘露飲治療。生地黃、黃芩、熟地黃各15g,天冬、石斛、麥冬各10g,枇杷葉、茵陳、枳殼各8g,炙甘草6g。牙齦膿腫者加天花粉、桔梗各10g,牙齦出血者加槐花、白茅根各10g,牙齦腫痛者加茯苓、澤瀉各12g,牙齦熱脹感明顯者加生梔子、黃連各8g。日1劑,水煎至200mL,分早晚服用。連續(xù)治療1個月為一療程,共2個療程。
牙周指數(shù)指標[8]。牙齒舌側的云中、近中、中央一級頰側的遠中、近中、中央等部位進行檢測記錄,觀察并記錄牙周探診深度(PD)值:和袋底至齦緣的距離,附著水平(AL)值:袋底至釉牙骨質界的距離。菌斑指數(shù)(PLI):觀察探針輕劃后的牙面的菌斑情況(齦緣區(qū)無菌斑為0分、齦緣區(qū)的牙面有薄菌斑為1分、在齦緣或鄰面有中等量菌斑為2分、齦溝內或齦緣區(qū)及鄰面有大量軟垢為3分)。對患者齦溝,通過鈍頭的牙周探針進行出血情況探測,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牙齦外觀正常,齦溝后不出血為0分;牙齦呈輕度炎癥,齦溝后不出血為1分;牙齦有顏色改變,齦溝輕探后出血微2分;牙齦有顏色改變,輕度水腫,探齦溝時出血為3分;牙齦中度炎癥,腫脹明顯,齦溝出血為4分;牙齦腫脹明顯,有潰瘍,齦溝自動出血為5分)。
血清炎癥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血清TNF-α、IL-8、hs-CRP水平進行測定,相關試劑盒由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糖代謝指標:測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水平;采用AH-600型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藍怡(湖南)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量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
中醫(yī)證候積分:主癥為牙齒松動、牙齦腫痛,按無、輕、中及重度,對應記為0、2、4、6分;次癥為咽痛反復、口渴咽干、肢體沉重、頭暈眼花、五心煩熱、盜汗,小便黃赤,按無、輕、中及重度,對應記為0、1、2、3分;舌苔、脈象,按正常、好轉及異常,對應記為0、1、2分。
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顯效:癥狀消失,牙齦外觀恢復正常,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及以上。有效:牙周炎主要癥狀明顯改善,牙齦外觀逐漸恢復,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牙周炎主要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低于3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指數(shù)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指數(shù)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牙周指數(shù)比較 (±s)
注:a為觀察組組內比較,b為對照組組內比較,c為兩組治療前組間比較,d為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
組別 例 時間 SBI PD(mm)AL(mm) PLI觀察組 60治療前2.83±0.65 5.62±0.68 5.31±0.71 2.78±0.54治療后0.85±0.23 2.18±0.45 3.62±0.45 0.75±0.19 ta 22.244 32.678 15.573 27.468 Pa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60治療前2.85±0.62 5.58±0.64 5.33±0.62 2.81±0.56治療后1.72±0.43 3.83±0.52 4.28±0.53 1.24±0.35 tb 11.601 16.438 9.971 18.415 Pb 0.000 0.000 0.000 0.000 tc 0.172 0.332 0.164 0.299 Pc 0.864 0.740 0.870 0.765 td 13.819 18.586 7.353 9.531 Pd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水平比較 (±s)
注:a為觀察組組內比較,b為對照組組內比較,c為兩組治療前組間比較,d為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
組別 例 時間 TNF-α(mg/L) IL-8(mg/L) hs-CRP(mg/L)觀察組 60治療前 16.86±2.63 13.15±1.16 3.89±0.54治療后 6.58±1.05 6.65±0.72 1.57±0.32 ta 28.119 36.878 28.630 Pa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60治療前 16.61±2.48 13.19±1.25 3.83±0.48治療后 11.53±1.85 9.68±0.83 2.38±0.45 tb 12.718 18.120 17.071 Pb 0.000 0.000 0.000 tc 0.536 0.182 0.643 Pc 0.593 0.856 0.521 td 18.025 21.360 11.363 Pd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比較 (±s)
注:a為觀察組組內比較,b為對照組組內比較,c為兩組治療前組間比較,d為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
組別 例 時間 FBG(mmol/L)PBG(mmol/L)HbAlC(%)觀察組 60治療前 8.86±0.63 12.33±1.14 8.68±0.56治療后 5.78±0.35 9.53±0.84 5.67±0.42 ta 33.104 15.316 33.308 Pa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60治療前 8.82±0.58 12.28±1.25 8.73±0.57治療后 6.85±0.64 10.56±1.03 6.94±0.48 tb 17.667 8.226 18.607 Pb 0.000 0.000 0.000 tc 0.362 0.229 0.485 Pc 0.718 0.819 0.629 td 11.362 6.003 15.424 Pd 0.000 0.000 0.000
牙周炎早期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牙周組織紅腫、疼痛、牙齦出血,后期其患者牙齒松動、移位、缺損及脫落等[10]。牙周炎與糖尿病有著密切關系,是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之一,并與糖尿病相互作用,促進病情發(fā)展。
糖尿病屬中醫(yī)“消渴”范疇。以腎虛為本,陰虛燥熱為標。牙周炎屬中醫(yī)“牙宣”范疇。濕熱內阻,精氣虧虛,氣血不足,血行不暢,瘀血阻滯,導致牙根宣露,牙齒松動;陰虛火旺,灼于牙齦,導致牙齦疼痛、腫脹、滲血溢膿[11]。
糖尿病伴牙周炎應以滋陰降火、清熱化濕為治療原則[12]。甘露飲方中熟地黃封填骨髓、補益真陰,生地黃養(yǎng)陰生津、清熱涼血,麥冬潤肺清心、養(yǎng)陰生津,石斛生津止渴、益氣養(yǎng)陰,天冬養(yǎng)陰潤燥、清熱生津,枇杷葉宣暢氣機、清熱排濕,枳殼理氣寬中、健脾開胃,黃芩、茵陳清熱利濕,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共用,可起到養(yǎng)陰生津、清利濕熱功效。藥理研究證實,地黃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的作用,可有效提高牙周軟組織的抗感染力,減少牙菌斑聚集,緩解炎癥程度。另外地黃中有效成分也具有降血糖的功效。麥冬和天冬中有效成分可促進胰島細胞功能的恢復,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糖代謝紊亂。
牙周基礎治療聯(lián)合甘露飲治療糖尿病伴牙周炎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