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鑫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燒傷整形科,江蘇 蘇州 215000)
腋臭(bromhidrosis)俗稱狐臭,是由腋窩異常發(fā)達、大汗腺產生的分泌物被細菌分解而產生的難聞氣味。該病高發(fā)于青春期女性群體,夏季尤其典型,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產生嚴重不良影響,也會對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1]。臨床對腋臭的治療方法較多,可采用手術療法、物理療法、藥物療法等,手術能徹底清除大汗腺,但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大,但切口處易出現瘢痕;物理療法包括射頻、激光、微波等方法,但普遍對大汗腺的選擇性、針對性不強,需反復多次治療;藥物療法則難以根治[2]。小切口修剪法是目前治療腋臭的首選手段,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可得到改善,但臨床實踐中因手術處理不佳、護理不到位等易出現皮瓣壞死、異味殘留等問題,影響了術后恢復。因此,進一步尋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腋臭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射頻技術不斷進步,給腋臭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契機?;诖耍狙芯窟x取2021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腋臭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旨在明確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治療腋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10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燒傷整形科收治的60例腋臭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男6例,女24例;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27.74±4.87)歲;有家族史26例,無家族史4例;嚴重程度分級:重度5例,中度11例,輕度14例。對照組男7例,女23例;年齡18~47歲,平均年齡(27.92±4.61)歲;有家族史25例,無家族史5例;嚴重程度分級:重度6例,中度11例,輕度13例。兩組性別、年齡、有無家族史及嚴重程度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確診為腋臭;②自愿接受治療,完成全程治療;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未成年人,經期女性,孕婦或哺乳期女性;②傳染病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者,腋窩處局部感染未治愈者;③瘢痕體質者。
1.3 方法
1.3.1 儀器與試劑 儀器: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點陣治療儀(以色列InMode盈美特醫(yī)療公司,型號:INVASIX),工作頻率1 MHz,最大輸出功率75 W。試劑包括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暉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1021071,規(guī)格:20 ml∶0.4g)、0.9%氯化鈉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6626,規(guī)格:100 ml∶5 g)、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23023237,規(guī)格:1 ml∶1 mg)。腫脹麻醉液配置方法:生理鹽水100 ml+2%利多卡因10 ml+腎上腺素0.1 ml。
1.3.2 術前準備 兩組在術前均完善各項檢查,排除手術禁忌,常規(guī)給予腋窩備皮,用數碼相機拍攝腋窩照片,將照片存檔,方便與術后進行對比。兩組患者均取仰臥位,雙上肢放于支架上,外展90°,沿腋毛邊緣2 cm處標記治療范圍。
1.3.3 對照組 接受小切口修剪法治療:①常規(guī)消毒鋪巾,將配置好的腫脹麻醉液注射于雙側腋窩,每側用藥量30~50 ml,麻醉起效后,剝離區(qū)均勻腫脹隆起;②用手術刀在腋窩皺襞沿皮膚張力線做2 cm切口,按照術前標記范圍用組織剪銳性分離皮下脂肪層,修剪破壞皮下脂肪層,用組織鉗夾住切口中點皮緣下方的皮下組織并提起,用食指頂起反轉皮瓣,用組織剪緊貼真皮,剪除毛囊根部的脂肪顆粒、毛乳頭;針對不能直視、切口遠端難以反轉的部位,以食指壓迫皮瓣行盲剪,修剪完成后用腋臭刮勺反復搔刮清除殘余汗腺組織,僅留下少量皮下脂肪,透過切口可見平坦的皮瓣內面,以手觸摸無脂肪球、腺體附著感;③術畢,用剩余的麻醉液沖洗皮下腔隙,徹底止血皮瓣內面出血點,在腋窩下方開2 mm孔進行引流,從兩側向中間用紗布卷滾動擠壓,促使殘留液體流出,用3.0可吸收線縫合切口,加壓8字包扎,上肢90°外展,肩關節(jié)制動,術后48 h內拔出引流條。
1.3.4 觀察組 接受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治療:①常規(guī)消毒鋪巾,將配置好的腫脹麻醉液注射于雙側腋窩,每側用藥量小于20 ml,麻醉起效后,將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點陣治療儀功率設置為20 W,射頻脈寬2000 ms,微針刺入深入4.5~5.0 mm,根據皮下組織厚度而定,操作者右手持手柄貼在皮膚上,微針自動刺入并釋放射頻能量,釋放時間0.1 s,微針退出皮膚,完成1次治療;②沿術前標記范圍對該處毛囊進行治療,相鄰毛囊、腋毛邊緣外2 cm的區(qū)域,移動微針,以1~2 mm間距進行皮下灼燒,不留間隙,避免重疊,破壞大汗腺,同時避開真皮血管網,直到術區(qū)內可見均勻點狀出血點;③術畢,采用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面,外敷無菌紗布、滅菌輔料,包扎。
1.4 觀察指標 術后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腋臭視覺模擬(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評分、臨床療效、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復發(fā)情況。
1.4.1 腋臭VAS評分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腋臭程度,其中0分:無氣味;1分:輕微氣味,20 cm外聞不到氣味;2分:輕微稍重氣味,21~40 cm可聞到氣味;3分:較重氣味,41~50 cm可聞到氣味;4分:氣味重但不影響社交,51~100 cm可聞到氣味;5分氣味重且影響社交,100 cm外可聞到氣味[3]。
1.4.2 臨床療效 根據治療前后腋臭VAS評分計算腋臭改善率來評估臨床療程,改善率=(術前VAS評分-術后VAS評分)/術前VAS評分。痊愈:改善率≥75%;顯效:改善率為50%~74%;有效:改善率為25%~49%;無效:改善率<25%??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3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出現紅腫、表皮損傷、皮膚裂開、瘢痕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腋臭VAS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腋臭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治療后腋臭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腋臭V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腋臭VA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P治療前3.84±0.573.86±0.550.4220.857治療后0.62±0.22*0.59±0.12*1.0040.432 n 3030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腋臭的病理學表現為大汗腺數量、密度、體積較多,頂泌汗腺排出的分泌物被細菌分解而產生異味,成分包括類固醇、不飽和脂肪酸等。針對腋臭的治療,手術是較為徹底的根治方法,但術后長時間制動、手術瘢痕會對患者帶來不利影響,也是影響患者手術意愿的重要因素[4,5]。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療腋臭是在腋下炎皮膚皺劈行小切囗,在直視下修剪附著于真皮的大汗腺、腺體、毛囊及皮下脂肪等組織,同時最大限度保護了真皮下的血管網,為術后創(chuàng)傷修復的傷口愈合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6,7]。但是小切口皮下修剪法術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疤痕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較高,不利于患者預后。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治療是一種新型射頻治療技術,可通過插入式微針釋放射頻電波,電流在相鄰微針間通過,對頂泌汗腺、汗腺導管組織、臨近毛囊等進行點對點清除[8]。因其熱量釋放集中在微針頂部,對表皮的熱效應較弱,不會損傷表皮組織,因此不會遺留明顯瘢痕,患者接受度較高[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腋臭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但兩組治療后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①大汗腺位于真皮下層,分布不均勻,微針治療時因缺少體表固定標志而無法完全破壞、清除大汗腺;②各個大汗腺的密度、深度不一,且大汗腺之間存在組織間隙,可能產生無效治療[11,12];③微針釋放電流的時間約為0.1 s,有可能未完全灼燒破壞汗腺組織[13]。鑒于兩組間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治療可達到與小切口修剪治療同等的療效,因此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治療是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治療腋臭,可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分析原因為:①手術切除必然遺留瘢痕,且存在游離皮瓣愈合不良的風險,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治療屬于微創(chuàng)療法,術后不會遺留疤痕[14];②手術切除范圍廣,游離皮瓣時可能損傷皮下血管,引起出血或血腫;③微針療法對皮下組織的損傷極小,更利于皮瓣愈合[15,16]。
綜上所述,微創(chuàng)立體射頻微針治療腋臭的效果確切,可達到與小切口修剪治療同等的療效,但其術后外觀良好、并發(fā)癥少,且不會增加復發(fā)率,是可供選擇的腋臭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