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向世界發(fā)出“打開門做生意”的強烈信號。隨著“國際金融科技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以及停辦3年的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等大型國際活動的陸續(xù)展開,大批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商業(yè)翹楚在這幾天陸續(xù)抵達香港,“東方之珠”再次張開懷抱迎接新朋故友。正如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我們正告訴世界,香港回來了,商業(yè)回來了,歡迎你們來到香港?!?/p>
中共二十大勝利閉幕不到半個月,香港的系列大型國際活動就火熱登場。其中的重頭戲“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于1日正式開幕,超過200位來自全球約120家金融機構的國際和地區(qū)負責人將圍繞“駕馭市場的不確定性”這一主題交流意見及分享經驗,其中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團、瑞銀集團等超過40家機構由集團董事長或行政總裁代表。峰會還特設內地政策環(huán)節(jié),分享中國金融監(jiān)管機構的觀點,二十大帶來的確定性和穩(wěn)定性,將通過香港迅速向外輻射。而香港所扮演的中國與世界“超級聯系人”角色,其作用也愈發(fā)凸顯。
毋庸置疑,與會者是帶著對香港明天會更好的信心和期待來的。金融峰會及金融科技周,將成為香港“由治及興” 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然而這卻是一些人不愿意看到的,他們一直在千方百計搞破壞。華盛頓一些政客露骨地批評參會的國際金融高管,道德綁架甚至公開威脅,煽動人們“杯葛”香港金融峰會;一些境外輿論故意放大有個別金融高管出于客觀原因無法出席的消息,聲稱金融峰會“將失去光彩”。雖然他們還是像以前那樣十分賣力阻撓,但峰會仍然如期成功召開,就是對他們最強有力的回答,照出了他們的狹隘、丑陋和無力。
在香港過去的發(fā)展歷程中,類似場景多次出現。的確有人就是不希望香港好,盼著香港亂,但他們對香港的影響力正在快速萎縮。從香港金融峰會上可以看出,華盛頓政客以泛政治化干擾金融業(yè)界正常交流的行徑是不得人心的。幾個美國國會議員阻止不了國際金融機構、跨國企業(yè)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對香港的投資,也動搖不了他們從專業(yè)角度出發(fā)看好香港的整體判斷。
在這次“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的籌辦過程中,有一個細節(jié)很能說明問題。金融峰會會議討論原本只設定了一天的時間,然而有不少與會者紛紛向主辦方“提意見”,認為時間太短,意猶未盡。香港方面因此做出相關調整,由金管局聯同金融學院在會議第二天增辦一場“國際投資對話”研討會,邀請多位重量級人物分享如何應對觀戰(zhàn)及抓住機遇。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們還原出與美西方輿論敘事截然不同的事情真實面貌。
需要強調的是,金融峰會不僅是香港的大事,也是國際性的大事。世界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全球金融風險高漲,在這個當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開放的心態(tài)廣邀全世界的金融界人士來港交流,實際上是搭建了一個實現世界性頭腦風暴的公共平臺,為全球經濟紓困和金融穩(wěn)定做出貢獻。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嚴峻的全球性挑成,所有人都需要摒棄冷戰(zhàn)思維和意識形態(tài)偏見。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提升香港、澳門在國際金融、貿易、貌運航空、創(chuàng)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qū)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中央對香港開放的支持態(tài)度是堅定而明確的,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區(qū)位優(yōu)勢,隨著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更加凸現出來,香港金融峰會就是一種證明。香港已經從新起點出發(fā),而那些陰陽怪氣的人,就讓他們遠遠地在背后自怨自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