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陶, 丁小容, 李九群 , 楊宏宇 , 方 丹 , 李 梅, 王毅芬
(1. 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2. 護理部,3. 口腔醫(yī)學中心,廣東 深圳 518036)
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主要是指黏膜病變?yōu)轺[狀上皮的細胞癌,其可發(fā)生于牙齦、硬腭、舌體、頰黏膜、嘴唇等多種器官,是一種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1]。 全世界OSCC 的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伴隨著生活條件的改變,我國OSCC 患者在全世界的占比越來越大[2]。 相關研究表明,OSCC 致病因素與口腔衛(wèi)生情況差、長期吸煙、營養(yǎng)不良、長期異物刺激及黏膜病變有關[3]。 目前,手術是治療OSCC 的主要手段,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4]。 但是,術后相關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其中肺部感染(PI)為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者可發(fā)生呼吸窘迫綜合征或呼吸衰竭[5-6]。 當前關于OSCC術后并發(fā)PI 的研究較少, 大多集中在治療方法及影響因素等方面,缺乏可定量化預測的相關風險模型[7-8]。列線圖是一種由回歸模型演化而來的可視化平面模型,由一簇互不相交的線段將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展示在同一平面上,憑借著可視可讀、簡捷實用的優(yōu)勢,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預測臨床結局事件[9]。 基于此,本研究擬在單因素和logistic 回歸分析的基礎上建立OSCC 術后并發(fā)PI 的風險預測列線圖模型,旨在為臨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依據。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治療的130 例OSCC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末次隨訪時間止于2020 年3 月,根據PI 是否發(fā)生將其分為PI 組和非PI 組。 納入標準: ①符合口腔及口咽癌新版TNM 分期與 NCCN 診治指南中 OSCC 的診斷標準[10];②經我院病理檢查確診為OSCC;③均行原發(fā)灶根治切除手術治療,且無手術禁忌證;④患者精神情況較好,配合度較高;⑤患者無嚴重心臟、腦、肝臟等器質性病變。 排除標準:①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存在障礙;②臨床資料、病歷信息不全或丟失;③存在肺部感染史;④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⑤TNM分期為Ⅳ期。 患者及家屬均知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批準號:深醫(yī)倫審(2017)第(052)號]。
觀察指標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肺部疾病(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肺結核等)、血紅蛋白、血漿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高血壓、糖尿病、切口感染、手術時間、同期行頸部淋巴清掃術、同期行游離皮瓣移植術、術后抗生素應用、營養(yǎng)不良、心率、貧血、飲酒、吸煙、TNM 分期、氣管切開、鼻飼、吞咽功能。 其中,吞咽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為滿足以下條件中的1 項:①舌肌、面肌、咬肌、咽喉肌或軟腭運動障礙,但無舌肌萎縮及束顫;②病理腦干反射陽性,下頜反射亢進,咽反射存在,軟腭反射極弱或消失;③飲水嗆咳,咀嚼、發(fā)音及語言功能障礙。PI 的診斷標準為滿足以下條件中的1 項: ①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體溫升高、咳嗽,痰量增多且痰液呈黏性狀;②痰培養(yǎng)檢查呈陽性;③經X 線檢查表現為小病灶性、大病灶性或大葉性。
運用SPSS 22.0 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臨床信息資料以篩選危險因素,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n(%)表示,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運用單因素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篩選獨立危險因素, 應用rms程序包和R(R3.5.3)軟件包構建列線圖風險預測模型,同時利用caret 程序包行Bootstrap 法重復抽樣1 000 次做內部驗證, 采用rms 程序包計算一致性指數(C-index),采用 ROCR 及 rms 程序包制作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
本研究共納入130 例OSCC 患者, 經臨床診斷發(fā)現有21 例患者術后發(fā)生PI,發(fā)生率為16.15%。
經過比較,2 組性別、BMI、血紅蛋白、血漿白蛋白、LDL-C、HDL-C、高血壓、糖尿病、手術時間、同期行頸部淋巴清掃術、同期行游離皮瓣移植術、術后抗生素應用、心率、飲酒、TNM 分期、氣管切開、鼻飼及吞咽功能障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肺部疾病、吸煙、切口感染、營養(yǎng)不良、貧血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 1。
表1 2 組患者資料單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patient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以術后并發(fā)PI 發(fā)生情況為因變量, 以PI 組和非PI 組單因素分析得到的6 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危險因素(年齡>60 歲、肺部疾病、吸煙、切口感染、營養(yǎng)不良、貧血)為自變量,進行l(wèi)ogistic 二分類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齡>60 歲(OR=4.918;95%CI:1.969~12.284)、 肺部疾病 (OR=2.812;95%CI:0.986 ~8.025)、 吸 煙 (OR=3.241;95%CI:1.191 ~8.825)、切口感染(OR=2.689;95%CI:1.013~7.135)、營養(yǎng)不良 (OR=5.534;95%CI:1.684~18.187)、 貧血(OR=3.721; 95%CI:1.178~11.758) 是 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獨立危險因素。 詳見表2。
表2 2 組信息資料多因素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以單因素和logistic 多因素篩選得到的6 項獨立危險因素(年齡>60 歲、肺部疾病、吸煙、切口感染、營養(yǎng)不良、貧血),建立預測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列線圖模型(圖 1)。 C-index 指數為 0.863(95%CI:0.829~0.897),校準驗證曲線幾乎呈對角對應關系,C-index 可信度較高,見圖2。 納入數據重復抽樣1 000 次后采用校準曲線和ROC 曲線檢驗模型的預測精準程度,預測值幾乎等于實際結果,見圖3。因此,預測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列線圖模型的精準度和區(qū)分度較好, 可以為臨床治療OSCC 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圖1 預測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列線圖Figure 1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PI in OSCC
圖2 列線圖模型預測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驗證Figure 2 Validation of nomogram model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PI in OSCC
圖3 列線圖模型預測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ROC 曲線Figure 3 ROC curve of nomogram model in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PI in OSCC
OSCC 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癥之一, 已成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關注的焦點[11]。研究表明,大約90%的口腔惡性腫瘤是鱗狀細胞癌,其發(fā)病原因與吸煙、檳榔、 大氣污染及人乳頭狀瘤病毒等因素密切相關[12]。目前OSCC 的主要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但術后極易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如心律失常、應激性潰瘍及血壓升高等癥狀,尤其術后易并發(fā)PI[13]。 PI 主要是由于患者吸入胃內容物, 在胃酸刺激作用下造成的,正常人存在吞咽協(xié)同喉保護性反射,異物難以進入下呼吸道; 而當咽或氣管病變致使防御功能減弱時,異物可吸入氣管,從而引起PI[14]。近年來,OSCC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發(fā)生率逐步增加[15],但相關研究卻鮮有報道,尤其對于預測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的可視化數字模型尚未有研究,其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也缺乏詳細的報道。
Logistic 回歸作為一種非線性概率型的預測模型,能夠研究分類觀察結果和一些協(xié)變量之間的關系,臨床上一般會將其用來分析誘發(fā)疾病的高危因素[16]。本研究結果表明,年齡>60 歲、肺部疾病、吸煙、切口感染、營養(yǎng)不良、貧血是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獨立危險因素。 年老患者自身免疫力及抵抗力低,其自身受到感染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尤其OSCC 患者術后各項功能正處于恢復期, 喉部及支氣管吞咽保護性反射極易發(fā)生障礙,增加了術后發(fā)生PI 的可能性。 曹桂花等[17]的研究表明,高齡患者尤其是行外科手術的患者,術后極易發(fā)生PI,年齡越大,PI 發(fā)生率就越高。 若患者合并肺部其他疾病如肺部慢性炎癥、支氣管結構病變等,其肺部細胞或組織發(fā)生病變, 術后發(fā)生PI 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吸煙不僅是肺癌、肺炎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表明,吸煙也是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獨立危險因素。 吸煙會引起肺、氣管及支氣管發(fā)生結構改變,因此患者極易發(fā)生PI[18]。 OSCC 術后,若對切口護理不當,容易發(fā)生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進而感染氣管等部位,引起氣管功能減弱,致使胃內容物等相關物質進入肺部, 增加術后發(fā)生PI 的風險[19]。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機體免疫力較差,OSCC 患者術后合并營養(yǎng)不良會增加PI 發(fā)生的風險。田瑋等[20]的研究表明,貧血是OSCC 術后并發(fā)PI 的又一獨立危險因素,可能與患者抵抗力較弱有關,應進一步研究貧血增加術后PI 發(fā)生率的機制, 以便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術前患者應及時戒煙,吸煙會影響治療效果,導致病情加重,影響治療進度,也可能引起呼吸系統(tǒng)疾病[21]。呼吸功能訓練可以改善肺通氣,使異常的呼吸形態(tài)轉變?yōu)檎5暮粑螒B(tài),還可以增加胸廓的活動度。 尤其對于一些手術前的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可以幫助其提高咳嗽的有效性[22]。
PI 患者多伴有營養(yǎng)不良,致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因此,應進行營養(yǎng)干預,進而增加呼吸肌肌力和耐力,增強機體抵抗力。 術前糾正貧血能有效提高患者機體狀態(tài),提高患者身體功能,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術后患者呼吸功能弱,易于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而口腔護理則是預防PI 的關鍵。 飲食后及時清潔口腔、飯前漱口、飯后刷牙等均可以有效保持口腔衛(wèi)生。 另外,患者氣道可能受到一定損傷,且可能存在痰液無法正??瘸龅那闆r。 因此,對氣道進行及時清理有利于預防術后呼吸感染。
列線圖模型主要由賦分值、刻度線段、變量名稱3 個部分組成, 每項變量均有對應的賦分線段,變量的每個分類具有對應的得分值, 整體簡潔直觀,便于理解應用[23]。列線圖模型預測風險無須進行傳統(tǒng)數學模型的復雜運算,僅通過作輔助線和簡單的求和計算即可快速得到OSCC 術后并發(fā)PI 的風險。 本研究構建預測OSCC 的風險列線圖模型,結果顯示,年齡>60 歲為 45 分、有肺部疾病為 61 分、吸煙為73 分、 有切口感染為81 分、 有營養(yǎng)不良為100 分、有貧血為90 分。 為了避免模型的過度擬合和保證模型的準確性,本研究對構建的列線圖模型進行了多方面驗證,C-index 為 0.863(95%CI:0.829~0.897), 校正曲線與理想曲線走勢基本一致,ROC曲線下面積為 0.852(95%CI:0.834~0.871),表明該模型對OSCC 術后并發(fā)PI 的風險具有良好的預測效能。
綜上所述,年齡>60 歲、肺部疾病、吸煙、切口感染、營養(yǎng)不良、貧血是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建立的風險預測模型具有較高的精準度,臨床應用價值較好。 但本研究納入樣本較少,且數據均來自本院口腔頜面外科,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應納入多中心大量樣本以全面分析OSCC 患者術后并發(fā)PI 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