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姝彤 荊雯
(渤海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 錦州 121013)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良好的身體素質的追求愿望越來越強烈。在“十四五”時期體育高質量發(fā)展與“健康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背景下,近年來全民身體素質水平呈現逐漸向好的趨勢,同時在教育政策的持續(xù)助推下,形式多樣、蘊含價值的運動項目不斷地出現在學校體育的視野與范圍之中,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啦啦操是一項活力四射的運動項目,其雛形形成于部落時期,是原始時期人們在打獵或出征等特殊場合振奮人心、提升隊伍氣勢與表達身體語言的一種運動形式。由于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啦啦操積極向上的運動特質被保存了下來,并與其他運動項目不斷地融合,直到今日發(fā)展成為了一種具有多元文化價值的運動項目。國家體育總局蹦床技巧協(xié)會對啦啦操涵義的界定為:啦啦操是在音樂的伴奏下,以手持輕器械或者徒手的技術技巧或舞蹈動作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以團隊的形式出現,是在賽場為戰(zhàn)隊加油助威、調節(jié)緊張的比賽氣氛,展現團結向上的合作精神,體現活力四射的精神風貌,是一項具有觀賞性、競技性、表演性等特點的運動項目。并且,啦啦操像足球、籃球、排球一樣,是一項具有獨立學科性特征的體育運動項目。作為一項新興運動,啦啦操自2002年引入我國后廣泛地受到了青少年群體的追捧與喜愛。蘊含著激情與活力的運動精神的啦啦操運動,推動著練習者積極與樂觀的心態(tài)的提升,項目蘊涵的本質功能符合與遵循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又能夠滿足青少年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并能夠正向地潛移默化影響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這也是如今學校體育大力發(fā)展啦啦操運動的重要原因。
相較于其他運動項目而言,啦啦操具有非對抗性、低風險性等特點,而進行強度適中、低難度系數的運動鍛煉,可以很大程度上發(fā)展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水平。在啦啦操訓練中,首先要求練習者必須具有一定的素質基礎,而處于中小學階段的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各不相同。因此,首先教師會在教學中安排一定的輕負荷力量訓練,通過發(fā)展其心肺能力提高整體身體素質水平,讓肌肉在其身體發(fā)育時期得到初步激活與鍛煉,為青少年下一階段成長發(fā)育與進行其他運動鍛煉奠定穩(wěn)固的身體素質基礎;另一方面,啦啦操是一項集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快節(jié)奏的音樂以及“快、準、狠”的動作發(fā)力特征深刻詮釋了啦啦操運動本質的美學涵義。在音樂節(jié)奏加快的同時動作速度也會相應提升,因此就需要練習者通過反復的動作練習使音樂與動作相匹配,并發(fā)揮其動作應有的美感。由于在快速、連貫的動作練習要求下,練習者頭腦與身體的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都會有所提升,而這種速度素質與靈敏素質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青少年階段的素質發(fā)展要求,同時這種靈敏與速度能力也會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地被喚起,在陷入危險、面臨緊急情況時發(fā)揮練習所形成的身體素質能力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與此同時,進行啦啦操練習可以很大程度地發(fā)展青少年協(xié)調、柔韌與平衡能力。例如,在啦啦操練習中四肢與軀干的共同作用下,能夠發(fā)展青少年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通過踢腿、下蹲等拉伸動作,能夠將青少年時期柔韌素質得以保持與發(fā)展;通過運動中難度的練習與身體的控制,能夠養(yǎng)成控制身體的意識,進而鍛煉前庭器官在空間的感覺,發(fā)展平衡素質能力。因此,青少年在其發(fā)育時期進行啦啦操練習與鍛煉,可以在身體未發(fā)育成熟前發(fā)展、提升與鞏固多項素質能力,這對于實現青少年身體素質“根基”的穩(wěn)扎穩(wěn)打、提升我國青少年群體的身體素質水平意義非凡。
由于青少年群體尚未發(fā)育成熟,心理上極易出現偏激、沖動等不良情緒反應。啦啦操作為一項積極向上的運動項目,通過表現積極暗示的動作、洋溢快樂的笑容,展現青少年應有的活力與動感,通過團隊熱烈的吶喊與極具感染力的團隊氛圍,使青少年接觸啦啦操隱性功能特質、傳達自信信號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塑造著自身優(yōu)秀的品質;另一方面,因啦啦操以獨特的團體形式出現,所以在日常訓練與比賽中團隊間就要形成團結與默契的品質,動作不僅要整齊劃一,口號服裝也要協(xié)調統(tǒng)一,每個人要在意識中構建“一個整體”的概念與意識,以達到成套或配合動作的完成,同時啦啦操內生的團結與合作特質會驅使學生之間自覺地相互幫助、言語安慰,使團隊間的友誼關系進一步得到增強,實現團隊間共同進步、共同克服困難的目標。
校園啦啦操基礎設施包括獨立的啦啦操教室、符合國家標準的啦啦操地墊、把桿、鏡子、花球等。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校園得以發(fā)展啦啦操的前提,而當今許多學校并不具備這樣的設施條件,寬敞明亮的教室本身也是少數,大多選擇借用學校操場或舞蹈教室來進行啦啦操運動的練習。同時,在校園課余興趣開展的背景下,許多學校場地設施表現出占用頻繁與緊張的現象,加上有些學校對于校園啦啦操的擁護程度不高,僅把啦啦操運動當作青少年的“業(yè)余愛好”來發(fā)展,進而加劇阻礙了校園啦啦操發(fā)展的進程。而導致校園啦啦操基礎設施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資金的投入不足。雖然在教育部“一校一體一操”、“雙減”等政策推行下,校園啦啦操呈現欣欣向榮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資金落實不到位、撥款較少的問題,是致使校園啦啦操場地設施及器材配備仍顯羸弱的重要原因。
專業(yè)師資的匱乏是牽制中小學啦啦操運動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啦啦操教師的薪資水平較低,由于受城市發(fā)達程度影響,特大城市、一線城市教師薪資水平較高,培訓機構與私立學校的福利待遇更是可觀,但啦啦操教師的就業(yè)崗位相對有限,并不能滿足教師就業(yè)需要,因而就形成了發(fā)達城市師資飽和、其他地區(qū)師資匱乏的局面,再加上欠發(fā)達地區(qū)工資水平較低、崗位稀缺,一些專業(yè)啦啦操教師只得被迫選擇轉型或創(chuàng)業(yè)來滿足生存需要,因此造成了當今師資缺口過大的局面。
自2015年“一校一體一操”教育政策推行以來,啦啦操在全國多所學?;馃崤d起,甚至成為了每個學生的必修運動項目,又進一步呈現出由課余體育向競技體育方向發(fā)展的態(tài)勢。我國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曾提到:“要從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啦啦操的培養(yǎng)和普及推廣,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為國家后備人才增添力量?!闭怯捎谇捌诮逃叩闹С郑瑸椤笆奈濉睍r期中小學校園啦啦操的發(fā)展提供了更為有利與廣闊的空間?!绑w教融合”實施背景下要求學生掌握1-2項運動項目,而啦啦操作為一項活力四射的運動項目,從生理與心理層面正向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發(fā)育,在青少年體育活動更加多元深入的前提下,與培養(yǎng)國家體育后備人才的基礎上,發(fā)展校園啦啦操對青少年養(yǎng)成鍛煉習慣、塑造終身體育意識,乃至提升全民體質水平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十四五”時期全面邁向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與背景下,需要大力堅實與發(fā)展體育后備人才梯隊,牢固體育人才根基,通過形式多樣的運動項目發(fā)展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鼓勵青少年參加體育競賽,并借此通過自下而上的階梯式人才運輸方式挖掘與培養(yǎng)體育人才,為加快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體育強國與體育大國做出貢獻。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令學生青睞,也是師生閑暇生活必須存在的內容。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更有利于建設正向積極的社會風貌。在新時代的要求下,“立德樹人”已成為教育領域重要的課題,校園文化建設的任務也顯示出更加迫切的需求。啦啦操是一項極具價值的運動,綜合地表現在教育、體育以及欣賞的價值之中,并進一步在精神層面與身體層面發(fā)揮著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一方面,啦啦操在構建校園文化的精神層面表現于培養(yǎng)青少年齊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的優(yōu)良品質,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國意識與精神,塑造積極向上的性格,并宣傳品德好、學習好、氣質好、技術好的“四好啦啦操運動員”育人宗旨,向外界傳達積極向上的氣質風貌;另一方面,校園作為培育國家未來希望的主要場域,需要更加豐富的、令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在體育強國的背景下,啦啦操運動通過生理與心理的協(xié)調發(fā)展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在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元素的同時,形成“強健體魄”的體育鍛煉思維,培養(yǎng)“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帶動身邊的同伴、家人進行鍛煉,對于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乃至社會體育文化建設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啦啦操的專業(yè)性,場地、設施規(guī)定較為嚴格,需要相對較好的木質地板才得以開展教學,但大多數學校與家庭不具備專業(yè)啦啦操練習的條件,若在水泥地、瓷磚等不具有減震保護性的場地長時間練習,將會對青少年骨骼發(fā)育造成傷害,也會給啦啦操的開展施加困難;另一方面,啦啦操運動需要健康的身體素質基礎,又要求練習者具有青春的形象、健康的體魄與健美的體形。囿于當今線上居家學習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無法實現隨意外出鍛煉,身體與精神的惰性與散漫會很大程度上牽制著青少年運動的意愿,阻礙著身體素質的發(fā)展,繼而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會相應降低。
青少年對于啦啦操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校園啦啦操未來的發(fā)展走向。而大眾對于啦啦操的認知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的認知判斷。提到啦啦操運動,由于其本質的團隊屬性,大多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點綴球賽場域的“啦啦隊”的形式,并對啦啦操的功能認知仍停留在為其他比賽烘托氣氛的“附屬”層面,殊不知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求變,啦啦操已成為一項獨立的比賽項目,并在全國各大城市開展得如火如荼。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期間,國際奧委會決定把啦啦操運動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這也表明了啦啦操不只為其他項目發(fā)光發(fā)熱,更為重要的是,啦啦操作為一項競技項目獨立存在,而不屬于任何運動的附屬品,但是大眾仍對啦啦操存在“附屬性”的認知,認為啦啦操只作為其他運動項目衍生的消遣與欣賞項目,并不在意啦啦操本質的特征,這種認知會在社會、家長等角色的作用下,無形之中傳給青少年。同時,由于啦啦操運動屬于體育與舞蹈的結合體,許多帶有抒情、柔美的動作會使青少年對啦啦操運動產生一種限制性別的刻板認知——他們認為啦啦操運動是一項屬于女生的運動。正是這樣的刻板認知,許多男生在參與啦啦操運動時不免擔心同伴投來異樣的眼光,從而選擇放棄參加啦啦操運動。教師應在思想根源上糾正與樹立正確青少年對啦啦操運動的認識,介紹啦啦操運動的文化起源,讓學生從內心打消對啦啦操的刻板認知,并快樂、健康地進行啦啦操運動的學習。
表1 中小學階段校園啦啦操發(fā)展的SWOT矩陣
牽制校園啦啦操發(fā)展的首要問題是資金的投入。上級部門首先要加強對校園啦啦操發(fā)展的重視程度,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政策方針,擁護“一校一體一操”、“雙減”等政策的實施,增加啦啦操課程的課時,將教育撥款合理分配到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之中。首先,在啦啦操教師薪資水平上要有所保障,避免專業(yè)師資外流;其次,加大場地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讓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有一個專業(yè)且舒適的訓練環(huán)境;最后,學校要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增加校園啦啦操藝術節(jié)、啦啦操狂歡節(jié)、校園啦啦操比賽等文化活動的開展次數,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要以宣傳啦啦操文化為切入點,利用多媒體、電視、網絡等形式在課余時間進行啦啦操知識的普及,并增加啦啦操課程的學時,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機會與時間對啦啦操運動進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建立青少年對啦啦操的學習興趣,讓青少年切身體驗啦啦操項目的魅力。并且,要樹立正確的項目認知,通過校園文化墻、圖書角的宣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啦啦操運動的概念認知,轉變學生對啦啦操運動的性別偏見,教師也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明晰啦啦操的宗旨,讓學生理解啦啦操運動的美學特征及內生價值,通過啦啦操運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實現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和諧發(fā)展。
教師能力不足不利于青少年進行專業(yè)的啦啦操學習。啦啦操項目對技能的專業(yè)程度要求較高,因此學校必須通過引進專業(yè)人才的形式來滿足啦啦操在中小學階段普及推廣的要求。政府需要發(fā)揮宏觀調控作用,幫助學校引進專業(yè)人才師資,通過社會招聘渠道挖掘人才,吸引專業(yè)人才的同時也要避免人才外流。同時,要提升體育教師全面與專業(yè)的能力,其他專項體育教師也要廣泛接觸與學習啦啦操專業(yè)知識,積極地參加啦啦操培訓活動,學習與啦啦操專業(yè)相關技能,全面提升體育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以推動我國校園啦啦操的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