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任俊華2 馬立章 劉亞飛 張妙奇 周一甫
1.開封市中心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河南 開封 475000 2.開封市中心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河南 開封 475000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而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為IBS中的一種[1]。目前,匹維溴銨片多用于治療IBS-D患者,可改善腹痛癥狀,但可能引起腹部不適[2]。研究[3]表明,針刺可改善IBS-D患者排便情況,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旨在觀察西藥聯(lián)合健脾調神配穴法針刺治療IBS-D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期間103例IBS-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40.83±8.42)歲;體質量49~74 kg,平均體質量(62.17±7.14)kg;病程8~37個月,平均病程(22.47±9.25)月。觀察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41.24±8.23)歲;體質量49~74 kg,平均體質量(61.65±7.23)kg;病程6~36個月,平均病程(21.83±9.41)月。兩組在年齡、病程、體質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腸易激綜合征專家共識意見(2015年,上海)》[4]中IBS-D的西醫(yī)診斷標準,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腹痛或腹脹滿等腹部不適癥狀至少維持了半年,且近3個月內每個月患者至少有3 d持續(xù)有上述癥狀發(fā)作。并合并下列癥狀中的2項或以上: ①排便后腹部癥狀改善;② 排便頻率改變,每天至少3次以上;③糞便性狀或者外觀改變:可為塊狀便、硬便、松散便或稀水便。其中稀便或水樣便(糊狀、粘液)便>25%,硬結或塊狀便<25%;④便意急迫感;⑤排便不盡感等。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5]中相關中醫(yī)辨證標準。①主癥:腹痛即瀉,瀉后痛減,急躁易怒;②次癥:兩脅脹滿,納呆,身倦乏力;③舌脈:舌淡胖,苔薄白,或有齒痕,脈弦細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①經腹部CT、B超等檢查確診;②年齡23~57歲;③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等。
1.3.2 排除標準 ①嚴重懼針;②消化道手術史;③精神異常等。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給予服用匹維溴銨片治療??诜ゾS溴銨片(北京萬生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33036,規(guī)格:50 mg/片),1片/次,3次/日,口服時切勿咀嚼或掰碎藥片,宜在進餐時用水吞服,持續(xù)治療2個月。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健脾調神配穴法針刺治療。選取百會、印堂及雙側天樞、足三里、上巨虛、三陰交、太沖為針刺部位,并進行定位。囑患者取仰臥的體位,并對針刺部位及醫(yī)師施針手指進行常規(guī)消毒,選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天津億朋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津械注準20172270152,規(guī)格:0.30 mm×40 mm),百會穴以平刺的方式,針刺深度為18 mm左右;印堂穴將局部皮膚提捏起來,以向下平刺的方式,針刺深度為10 mm左右;天樞穴以直刺的方式,針刺深度為32 mm左右;足三里、上巨虛穴采用直刺的方式,針刺深度為26 mm左右;三陰交穴以直刺的方式,針刺深度為16 mm左右;太沖穴以直刺的方式,針刺深度約為13 mm。待各穴針刺得氣后行手法操作,其中太沖穴行瀉法操作,足三里、三陰交穴行補法操作,其它穴位行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后行針1次/10 min,留針0.5 h。隔日1次,治療3次/周,持續(xù)治療2個月。
1.5 觀察指標 ①癥狀改善效果: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癥狀改善效果。采用腸易激綜合征癥狀嚴重程度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6]評估癥狀改善程度,包括腹痛程度、腹痛頻率、腹脹程度、排便滿意度及生活干擾度5項,每項分數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改善程度越低;②實驗室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實驗室指標。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4 mL,3600 r/min離心11 min,分離血清,抽取適量血清、血漿標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測定血漿胃動素(motilin,MTL)及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③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c,HPA軸)相關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2個月后HPA軸相關因子水平。抽取適量血清標本,采用放射免疫試劑盒(天津阿斯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質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留取新鮮大便標本,取適量大便標本以生理鹽水1∶10稀釋,3200 r/min離心21 min,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合肥萊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A,SIgA)水平。
2.1 癥狀改善效果 兩組治療2個月后排便滿意度、腹脹程度、生活干擾、腹痛程度、腹痛頻率、IBS-SSS評分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實驗室指標 兩組治療2個月后MTL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BDNF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且觀察組升高更為明顯,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HPA軸相關因子水平 兩組治療2個月后CRF、ACTH、CORT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SIgA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效果比較 (分,
表2 實驗室指標比較
組別 MTL /pg/mL BDNF /μg/mL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51)628.97±103.65403.64±39.83#4.53±1.396.52±2.26#觀察組(n=52)631.52±97.26247.85±25.46#?4.49±1.489.23±3.42#?
表3 HPA軸相關因子水平治療前后比較
組別 CRF/ng/L ACTH/ng/L CORT/ng/L SIgA/μg/mL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51)583.46±231.92417.83±162.54#219.36±127.58161.63±61.35#1732.36±921.531526.83±567.32#14.62±5.8216.73±4.95#觀察組(n=52)579.52±245.68362.45±103.71#?223.25±118.94115.24±38.26#?1725.81±937.261085.74±263.22#?13.87±6.3519.31±6.52#?
臨床上,IBS-D患者主要表現(xiàn)出腹痛或腹部不適,有持續(xù)性或間歇性腹瀉,黏液性大便,腹脹癥狀白天較重,夜間后腹脹感減輕,部分患者出現(xiàn)胃燒灼感、惡心嘔吐等[7]。IBS-D多見于中青年人群,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并有家族聚集傾向[8]?,F(xiàn)常應用匹維溴銨片治療IBS-D患者,可改善其腹瀉、腹脹等癥狀,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瘙癢[9]。研究[10]表明,針刺療法可調節(jié)IBS-D患者腦腸肽水平,改善不良情緒。
因胃腸道功能紊亂、心理障礙、腸道感染等因素,IBS-D患者易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癥狀[11]。結果顯示兩組治療2個月后排便滿意度、腹脹程度、生活干擾、腹痛程度、腹痛頻率、IBS-SSS評分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表明健脾調神配穴法針刺可調節(jié)IBS-D患者癥狀、改善結果。匹維溴銨片為鈣離子通道拮抗類藥物中的一種,對肌肉過度收縮發(fā)揮拮抗作用,從而對腹痛、腹瀉等癥狀具有一定改善效果[12]。天樞穴歸屬于足陽明胃經,針刺該穴一方面可調節(jié)血管收縮功能,降低內臟敏感性,改善腹脹癥狀,另一方面對脊髓傳至大腦皮層的疼痛信號進行抑制,降低患者痛覺感知,減輕腹痛[13]。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針刺該穴增加胃腸黏膜供血,調節(jié)胃腸功能,避免因腸壁對水電解質的吸收異常引起的腹瀉的發(fā)生;足三里穴為足之三陰交會穴,針刺治療可調節(jié)神經免疫,利于胃腸功能障礙的改善,降低腹瀉、腹脹等發(fā)生,減輕IBS對生活的干擾[14]。
BDNF是神經營養(yǎng)因子中的一種,存在于神經系統(tǒng)中,對神經元的生長、修復和再生具有促進作用,可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胃腸道組織進行作用,發(fā)揮其高表達作用,緩解患者不良情緒[15]。匹維溴銨片對結腸平滑肌具有高度選擇作用,通過阻斷鈣離子進入腸壁平滑肌細胞,發(fā)揮解痙作用,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腹部不適,致使實驗室指標的改善程度不高[16]。上巨虛穴是大腸的下合穴,通過針刺該穴可促使刺激信號傳入腦干或延髓孤束核等中樞,并對其中的肽能神經進行調節(jié),改善腸道平滑肌機械運動的異常狀態(tài),進而調節(jié)MTL水平[17]。太沖穴歸屬于足厥陰肝經,針刺該穴可疏肝理氣,并激活大腦皮層及邊緣系統(tǒng),利于不良心理的調節(jié)[18]。印堂穴、百會穴歸屬于督脈,而督脈為“陽脈之海”,上巔入腦,腦為“髓?!薄霸裰保髟讬C體的精神活動,針刺二穴具有健腦調神,調和情志的作用,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側面說明了BDNF處于高表達狀態(tài),間接調節(jié)BDNF水平[19]。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治療2個月后MTL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BDNF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且觀察組升高更為明顯,表明健脾調神配穴法針刺治療IBS-D患者可改善其實驗室指標。
SIgA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淚液、尿液等,是機體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在腸道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方面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20]。慢性應激可引起HPA軸功能異常,致使CRF、ACTH等異常釋放[21]。研究顯示兩組治療2個月后CRF、ACTH、CORT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SIgA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且觀察組升高更為明顯,表明健脾調神配穴法針刺可調節(jié)IBS-D患者HPA軸相關因子水平。匹維溴銨具有消除腸腔平滑肌高反性的作用,但是用藥后僅在腸道局部起作用,對HPA軸相關因子水平改善效果不理想[22]。健脾調神配穴法針刺治療通過針刺百會穴,可改善精神狀態(tài),調解情志[23]。針刺太沖穴,可疏肝理氣,緩解緊張焦慮情緒,拮抗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對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tǒng)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降低藍斑放電頻率,拮抗藍斑內CRF受體與CRF的結合,降低CRF水平,減輕對垂體的刺激,降低ACTH分泌,減少CORT釋放[24]。針刺三陰交穴,可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增強腸黏膜屏障,提高腸道免疫功能,改善腸道炎癥狀態(tài),抑制CRF合成,拮抗HPA軸活化,調節(jié)HPA軸相關因子水平[25]。
綜上所述,西藥聯(lián)合健脾調神配穴法針刺治療IBS-D患者,通過改善腸道平滑肌機械運動的異常狀態(tài),以改善實驗室指標,調節(jié)癥狀改善結果,調控HPA軸相關因子水平,療效優(yōu)于匹維溴銨片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