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邁皋橋中心小學 汪元貴 陶 潔
師:世界上有很多奇怪的現(xiàn)象,昨天老師看到這樣一個視頻,大家一起來看看。(觀看《屋頂錯覺》視頻)
師:是不是很神奇?為什么球不會掉下來呢?請同學們大膽猜想一下。
生1:上面有膠帶,黏住了。
生2:因為屋頂是平的。
生3:屋頂上可能裝有磁鐵。
生4:屋頂是兩塊板折成90度放置的,當球滾過去的時候,被另一塊板擋住了。
……
師: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們繼續(xù)觀看。
生:老師,為什么同一個物體,我們看到的樣子總是在變化呢?是我的眼睛有問題嗎?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哦,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走進今天的數(shù)學學習。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評析:用短視頻《屋頂錯覺》開場,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真奇妙,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初步感知觀察同樣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會是不一樣的樣子,為新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教師用演示文稿出示學校大門內(nèi)外兩張照片(見圖1)。
圖1
師:這是我們學校大門的照片,你們知道我是站在哪里拍攝的嗎?為什么?
生:左邊的圖片是站在學校外面拍到的,右邊的圖片是站在學校里面拍到的。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生:站在外面往里拍才可以看到學校的名字,站在學校里面往外拍,看不到學校的名字,可以看到學校外面的馬路。
師:你真會觀察,站在學校外面和站在學校里面看到的樣子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剛開始觀看的那個視頻一樣,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樣子是不一樣的。(板書:不同位置,看到的樣子不同)
師(小結):通過分析,我們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是不一樣的。如果從多個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又會是什么情況呢?請我們的好朋友——小熊出場。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學校、教室等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發(fā)揮想象,判斷照片是從哪拍到的。學生在感知“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樣子可能不一樣”的同時,會用語言描述加以解釋,使思維得以外顯。
1.確定觀察者的位置
師:我們每個小組的課桌面上都貼有1、2、3、4這四個數(shù)字(1和3相對,2和4相對),它們分別代表1號位、2號位、3號位和4號位,如果你的面前是數(shù)字1,就說明你在1號位置,依此類推。1號位小朋友請起立,2號位小朋友向老師揮揮手,3號位小朋友和你對面的小朋友握握手,4號位小朋友請把小熊面向1號位小朋友放好。大家都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我們的活動就開始了。(見圖2)
圖2
評析:以往教學這個內(nèi)容時,讓學生調(diào)換座位觀察物體匯報時,某些學生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樣子的物體,總是表述不清楚。多次試教后,筆者對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修改:把小組四人的位置用1至4號位來命名。這樣,學生無論怎么轉(zhuǎn)動,只要說:“我是( )號位,看到的樣子是( )”,就可以說得清晰,聽得更清晰,每個學生在匯報時,大家一起被匯報者帶入相應的位置。這樣,匯報者看到的樣子就“立”在每一個學生面前了。
2.學習觀察物體的方法
(1)指定位置觀察
師: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這只小熊是有要求的,請看大屏,誰來讀讀?
要求: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睛平視小熊;②仔細觀察面前的小熊,把小手變成取景框,將你看到的記在腦子里,然后從信封里找到相應的照片,匯報時貼在黑板上。
(學生活動)
師:請1號位小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我看到了小熊的臉、肚子、嘴巴、鼻子、眼睛。
師:當1號位小朋友面向小熊時,2號位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2:一樣,我坐在小熊的右邊,看到了小熊的右手、右耳、右腿。
師:3號位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呢?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部,還有一個小尾巴。
……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學會了在一個固定位置觀察物體。如果我們換一換位置,你還能正確找出相應的照片嗎?
師:剛才每個同學都順時針換了三個位置觀察小熊,對比一下,每次換位置后,看到的和先前看到的樣子一樣嗎?小組里說一說。
生1:我原來坐在1號位置,當我換到2號位置時,我看到了小熊的右邊,當我換到3號位置時,我就坐在了小熊的后面。
師:認真聆聽的同學最美麗,剛才這個同學在分享時,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在不住地點頭稱贊,說明你們在換到不同位置時和他看到的是一樣的,是這樣嗎?我們給他掌聲。
(2)固定位置推想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會了觀察物體,并且都明白了在不同位置看到的樣子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坐在一個位置不動,你能推想出你的對面能看到什么樣子嗎?
生:如果推想對面看到的樣子,只要明白相對的人看到的樣子是相反的道理,如果我在前面看到小熊的臉,我的對面看到的就是小熊的背部;如果我在小熊的左邊,看到小熊的嘴巴朝左,我的對面看到的就是小熊的嘴巴向右。
師:相對的兩面比較容易推想,只要明白相對的人觀察同一物體時,看到的樣子是相反的,就能正確推斷出在對面位置看到的樣子。如果我們坐在一個固定位置,推想其他三個位置看到的樣子,你們會嗎?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師放慢話語引領:我坐在1號位、2號位、3號位、4號位)
師:慢慢睜開眼睛,回想我們剛才“看”到的樣子,都記到腦子里了嗎?我們試一試。
(3)嘗試脫離實物推想
師:請各組小組長收好小熊,大家不看小熊來推想它的樣子,我說幾號位,大家就快速推想出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并將對應的照片舉起來進行驗證。
師:1號位。
生:前面。
師:3號位。
生:后面。
師:2號位。
生:右面。
師:4號位。
生:左面。
師:大家在舉照片時,我發(fā)現(xiàn)1號位和3號位將照片舉得特別快,而且沒有人出錯,但是,在推想2號位和4號位時,部分同學還是有困難的,幸虧錯誤的同學都能快速做出調(diào)整。怎樣能快速找到不同位置拍到的相應照片而且不出錯呢?我們接著研究。
評析:觀察物體的方法不僅要用眼看,還要學會用腦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讓學生坐在指定的位置上觀察實物并找出相應照片,讓平面圖形初步“立”起來;第二步要求學生在某一固定位置推想其他三個位置所看到的物體,讓平面圖形真正“立”起來;第三步,教師嘗試讓學生脫離實物,推想教師所報的位置看到的物體,讓平面圖形深度“立”起來。當學生舉起2號位和4號位的小熊照片時,有些學生出現(xiàn)了左右不分的情況,認知沖突自然呈現(xiàn)。
教師用演示文稿出示左右兩張圖片(見圖3)。
圖3
師:這是在2號位和4號位拍到的,看到這兩張照片,你能快速判斷它們分別是在小熊的哪邊拍的嗎?小組里先說一說,然后分享。
(小組活動)
師:誰先匯報?
組1:左圖是在小熊的右面拍到的,右圖是在小熊的左面拍到的。以我們小組的小熊為例,我在小熊的右面,只能拍到小熊的右手、右耳朵、右眼,如果我站在小熊的左邊,就只能拍到小熊的左手、左耳和左眼了。
組2:第一組說的沒錯,但是如果用左右手、左右耳、左右眼來判斷的話,有些同學還是不清楚,因為左右手、左右耳、左右眼長得都一樣,是小熊左邊和右邊共同的特征,所以,這種判斷方法還容易出錯。
師:仔細觀察,左右兩邊是不是有不同的地方呢?
組3:我們組通過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在小熊左右兩邊觀察時,小熊的嘴巴朝向是不同的,站在小熊右邊看,小熊嘴巴向右邊,站在小熊左邊看,小熊嘴巴向左邊,大家看我們組這個方法好用嗎?(大家立刻用此方法驗證)
組4:第三小組的方法真的很好用,你只要記住,小熊嘴巴朝左,就是在小熊左邊看到的,小熊嘴巴朝右,就是在小熊右邊看到的。
師:根據(jù)小熊嘴巴的朝向來判斷左右,真是一個好方法,看來學習數(shù)學還是要講究方法的。我們觀察物體時,不僅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腦子去推想。你們能抓住主要特征來判別,真了不起。
評析:辨別小熊左右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一個難點,筆者摒棄之前教師講、學生聽的做法,采取了“個人思考—組內(nèi)交流—全班分享”的教學方式。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四個小組的匯報結果可以見證這一改革的初步成效,學生不僅有自己的思考,還能對別人的想法加以評判。當一個人的思考引發(fā)另一個人的思考時,學生的高階思維就得到提升了。
(演示文稿出示圖4)
圖4
師:這是我們班的四個小朋友為了檢驗這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對玩具猴進行了觀察,仔細觀察他們所在的位置,你能推想出四位小朋友各拍下了哪張照片嗎?在小組里輪流說一說各自的想法。
(學生活動,師巡視指導)
師:這四張照片中,你認為哪些是比較好判斷的?是誰拍到的?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1:我認為第一張和第三張比較好判斷,第一張是小青拍到的,因為他是站在小猴前面拍的。第三張是小玲拍到的,她是站在小猴后面拍的。這兩張照片一前一后,特征非常明顯。
生2:我覺得小梅拍的也比較好判斷,因為小梅站在小猴的左邊,她的位置就相當于我們所在的位置,所以,小梅拍到的就是第四張照片。
生3:小明拍到的照片可以有多種判斷方法。第一種:小明和小梅在相反的位置上拍小猴,拍到的小猴的照片也是相反的,小梅拍到左邊,小明拍到右邊,所以小明拍到的是第二張(位置相反,照片也相反)。第二種:可以用推理的方法,前、后、左邊的照片都選出來了,剩下那個一定是小明拍的(排除法)。第三種:還可以把自己當成小明,用推想的方法得知小明拍到的是小猴的右邊,也就是第二張照片(置身其中推想法)。
評析:以上的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觀察物體的方法后,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的。為了讓學生思維更清晰地呈現(xiàn),教師設計追問:“你是怎么判斷的?”當學生分享多種方法推斷別人看到的樣子時,想象力欠缺的學生也學會了這些推想方法,從而實現(xiàn)了學生教學生的學習方式。
師:你真會思考,能用多種方法解釋說明你的想法,給他掌聲。
(1)從這幅圖中你能看懂什么?三張照片分別是誰看到的?(見圖5)
圖5
生:在這幅圖中,三個小朋友站在三個不同位置觀察小汽車,①號照片是男孩看到的,他在汽車的前面;②號照片是扎兩個辮子(穿褲子)的女孩看到的,她在汽車的后面;③號照片是汽車的右側面,是扎一個辮子(穿裙子)的女孩看到的。
師:如果男孩站到汽車的左邊,大家想象一下,他看到的汽車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想象說理)
(2)通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觀察物體時,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前面研究的都是一個物體,如果是兩個物體組合起來,你還會觀察嗎? A、B、C、D這四張照片分別是幾號小朋友看到的?(見圖6)先觀察再判斷,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學生活動后匯報)
圖6
師:書本上獲得的知識還是有限的,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布魯克林的超級腦洞——視錯覺實驗大合輯(邊看邊猜想)。
評析:呈現(xiàn)的兩道習題在不同程度上都能鍛煉學生的推理與想象能力,力求讓平面圖形“立”在學生的腦袋里。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體現(xiàn)思維過程,讓思維看得見。最后,通過欣賞布魯克林的超級腦洞,給學生以無限遐想,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數(shù)學的學習熱情。
師: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同一個物體從不同位置上看,樣子可能都不一樣,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希望小朋友們能利用你們學到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去揭秘這些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