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祥
(河南大學 河南 開封 475001)
技術是指人類制造某種產(chǎn)品,應用某種工藝或提供某種服務的系統(tǒng)知識。聲樂技術則是指聲樂表演者通過發(fā)聲機體的協(xié)調工作發(fā)出悅耳動聽的樂音的能力。
1.正確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要用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讓氣息托住聲音,也就是聲樂學習者經(jīng)常說的“讓聲音搭上氣”。唱歌需要氣息支撐,就像蓋房子要打地基一樣,氣息的地基打得牢,聲音才能更穩(wěn)更結實,在處理歌曲細節(jié)的時候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2.準確的起音
我們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老師經(jīng)常會教導“要想在唱之前”,不要已經(jīng)張開嘴巴唱了還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起音可以理解為歌唱之前歌唱狀態(tài)的調整。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在歌唱之初就進入積極的歌唱狀態(tài),才能獲得柔和、圓潤的聲音。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確呼吸、穩(wěn)定喉頭、集中思想、閉合聲帶,并在心理上做好準備。
3.聲音的連貫性
我們在聽別人演唱時會有這樣一種體會,即演唱者的聲音條件、發(fā)聲方法都沒有大的問題,但是,他的演唱就是打動不了人,其原因就是,演唱者在聲音的連貫性上處理得不到位。
聲音的連貫性包括:發(fā)聲位置的連貫、音色音質的連貫、腔體的連貫。所有這些連貫都是為了保證音色、音質的一致,使音與音之間的連接更平滑勻凈,以達到對音量、音高的自如控制。
4.聲音的靈活性
聲音的靈活性即聲音的流動性,靈活的聲音需要有充分打開的腔體和強有力的氣息作支撐。掌握這一技術的要點在于,要注重訓練氣息的靈活性,還要拓展音域、打開喉嚨、放低喉頭,使氣息在通暢的腔體里自由流動。演唱者如果想鍛煉聲音的控制能力和氣息的流動性,可以多練習快速音階、三度音程快速小跳以及八度大跳,同時,要重點進行有歌唱位置、有腔體、有音色的弱音練習,練習的時候聲音要飽滿而準確。
5.支點與共鳴
支點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很多專家都有自己的觀點。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提出,“根據(jù)位置與用法的不同,可以把支點分為十類,目前,我們課堂上主要使用的有前中支點、前中上支點、前中下支點、后中支點、后中上支點、后中下支點、下支點幾類”,通常,支點的使用要根據(jù)所演唱作品的風格來確定。歌唱的共鳴是指在各個共鳴腔充分打開的情況下,氣息作用于聲帶產(chǎn)生的聲音在共鳴腔里產(chǎn)生的泛音。無論如何劃分支點,支點與共鳴都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要達到音色統(tǒng)一動人、富有力度,共鳴的位置以及支點的使用必須要穩(wěn)定、準確。
6.吐字和語言
歌唱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聲樂表演藝術要求歌者在演唱過程中的每個元音都要清晰準確地發(fā)聲,元音的轉換要圓潤、流暢,民族聲樂作品的演唱更是如此。對此,有一個很好的處理方法是,演唱者在演唱之前按照正常的語言習慣先朗誦歌詞,然后再把朗誦歌詞的狀態(tài)帶入歌唱中,這就是聲樂演唱者經(jīng)常所說的“要像說話一樣去歌唱”。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歌曲意思,讓聽眾聽明白唱的是什么。
總之,練就扎實的聲樂技術是完美演繹一部聲樂作品的必要條件,沒有良好的聲樂技術作支撐,聲樂作品的音樂性和文化內(nèi)涵就無法得到充分體現(xiàn)。
1.節(jié)奏和節(jié)拍(音樂的骨骼)
不同的節(jié)奏節(jié)拍表達的音樂情緒不一樣。2拍子的特點是節(jié)奏強弱交替,中速時莊嚴雄壯,快速時多表現(xiàn)歡快的場面。3 拍子的音樂多數(shù)是圓舞曲,讓人在聆聽時有種想要翩翩起舞的沖動。4 拍子是二拍子的復合,卻淡化了第二個重拍,使歌曲更有抒情性。通常,一部聲樂作品只會使用一種節(jié)拍,一些使用了混合拍子的聲樂作品要求演唱者要具備很好的樂感和節(jié)拍判斷能力,這樣才能完整連貫地表達音樂??梢姡莆展?jié)奏節(jié)拍的特點對于聲樂表演者準確表達音樂內(nèi)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音高和音域
每個人的音域特點不一樣,歌唱者對音樂作品的選擇和對一首作品音域的把握要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圍之內(nèi),不能因為攀比而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在聲樂作品演唱過程中,如果要演唱的作品是自己目前的音域達不到的,演唱者可采取升調或降調的方式來解決。
3.音樂表情的處理
音樂表情包括:力度、速度、休止、裝飾音等。音樂表情的處理要根據(jù)作品的特點來進行,不可隨心所欲任意發(fā)揮,這不僅和音樂作品本身的特性有關,也要考慮到作品所蘊含的文化背景。例如,面對一首凄美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如果演奏者不仔細推敲而按照地方民歌小調的感覺去演唱,就會顯得不合時宜。再比如,很多古詩詞藝術歌曲為了表達古樸雅致的感覺,會適時使用一些潤腔,地方民歌的演唱也會使用一些潤腔,地方民歌的潤腔主要根據(jù)地方方言的發(fā)音特點或者吸收地方戲的元素進行變化。不同風格的歌曲在音樂表情的處理上有不同方法,歌唱者要具體作品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歌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通過音色的調整、潤腔的加入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準確而完美地展示作品的內(nèi)涵與風格,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
聲樂表演作為二度創(chuàng)作的主要手段,賦予聲樂作品以活的音樂生命,豐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感。它的創(chuàng)造性不僅在于忠實地再現(xiàn)原作,也在于通過再現(xiàn)對原作進行豐富和補充,它為表演者提供了感性表達的空間。在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歌唱者要注意兩點:一是理性的分析。演唱者要認真讀譜和把握作品風格,以獲得較為準確的感受和體驗;二是感性的表達。演唱者要真情投入,將自己的感想和感情融入聲樂作品演唱中,使作品有血有肉有感染力。
這里所說的文化和普遍意義上的文化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和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并獲得人們普遍認可和使用的符號(以文字為主、以圖像為輔)與聲音(語言為主,音韻、音符為輔)的體系總和。用更簡練的文字則可概括為:文化是語言和文字的總和?,F(xiàn)代社會人們經(jīng)常會說這樣一句話:“有知識沒文化”,這里的文化通常是指個人修養(yǎng),聲樂表演藝術的高級階段所講的文化就是文化修養(yǎng)。
理解聲樂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是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做的案頭工作。演唱者可以進行田野采風,搜集與所要演唱的聲樂作品相關的文獻,準確把握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手法及特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心中有譜,才能更好地在演唱過程中將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表達出來。因此,演唱者要詳細了解以下幾點:
1.詞作者
演唱者要了解詞作者生平以及詞作者的創(chuàng)作特點??梢源罅块喿x搜集詞作者相關作品,從作者以往的作品中吸取營養(yǎng),服務于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作。要了解作品出處,搞清楚作品到底是原創(chuàng)還是引用,搞清楚整部作品的邏輯關系。
2.曲作者
演唱者要了解曲作者生平以及曲作者的創(chuàng)作特點。搜集曲作者以往的音樂作品,整理出曲作者的譜曲特點,以及其他人在演繹他的作品時使用的各種音樂表情符號,總結利弊,并在自己二度創(chuàng)作時進行借鑒。
1.聲音要有文化內(nèi)涵
筆者的聲樂導師曾經(jīng)說過,“聲樂表演一定要做到理性分析與感性表達的完美統(tǒng)一,不能嘴上說著知道怎么處理,一到演唱實踐中就原形畢露。不能為了追求高音就嗷嗷亂喊,這是沒修養(yǎng)的唱法。要想在唱之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笨偨Y導師的話,筆者認為,所謂的想在唱之前就是指,演唱者的歌唱狀態(tài)是否提前按要求準備好了,是否對要演唱的作品做足了案頭工作,是否能恰當?shù)貙⒆髌返奈幕瘍?nèi)涵表達出來。
2.動作要有文化內(nèi)涵
舞臺動作指戲曲中的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勢;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臺步;法,指以上幾種技術的規(guī)格和方法。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鈕驃先生曾說:“前輩藝術家曾說過,‘手為勢、眼為靈、身為主、法為源、步為根?!逼渲?,“法”是指戲曲表演不能背離的規(guī)矩和法度,它是演員在舞臺上展現(xiàn)戲曲表演意境和神韻的技法。
無論是美聲唱法還是中國民族唱法,都需要舞臺表演,只是美聲唱法在舞臺上的動作相對簡單。而中國民族作品由于風格繁多,在舞臺表演方面的要求更嚴格。演唱者可以根據(jù)作品的風格特點借鑒中國戲曲的手、眼、身、法、步,使舞臺上的表演更加得體。
3.造型服飾和妝容要有文化內(nèi)涵
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人們通常會著淡妝以示對別人的尊重,同樣的,在聲樂表演中,演唱者同樣要重視妝容造型和服飾的得體性,要根據(jù)作品的風格確定妝容造型和服飾風格,這也是聲樂表演藝術在美學方面的基本要求。
聲樂表演的三個階段是臺階式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達到聲樂表演的高級階段,演唱者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從初級階段開始做起,夯實聲樂表演的基礎能力,讓自己的演唱在體現(xiàn)歌曲的音樂性的同時,展現(xiàn)更高級的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