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動畫電影是一種特殊的視聽藝術形式,它有著強烈的本體特色,與由真人出演的電影有很大的區(qū)別。動畫電影通過夸張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幽默童趣的臺詞等元素來講故事,它的受眾由一開始的針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到后來逐漸擴大為全齡與合家收看,足見動畫電影的視聽魅力所在。近年來,我國引入了許多優(yōu)秀的海外動畫電影并進行普通話配音,如《頭腦特工隊》《超能陸戰(zhàn)隊》《瘋狂動物城》《冰雪奇緣》等,都擁有不俗的票房成績和口碑評價。《冰雪奇緣》一、二兩部的中國票房總額達到十億元人民幣,而《瘋狂動物城》在中國的總票房更是斬獲前所未有的15億元,成為中國影史上最賣座的動畫電影。
由于動畫電影的主要受眾依然是少年兒童(比如《瘋狂動物城》的觀看級別是PG級,Parents Guide,也就是建議家長陪伴觀看),以及陪伴受眾,所以在觀眾選擇收看版本時候國語版會更多被選擇,因為更加適合孩子們收看和理解。在搜索《瘋狂動物城》譯制版的網(wǎng)頁信息里,有許多評論來自知乎、百度知道、豆瓣、貼吧等平臺,大部分對國語版給出了好評,許多網(wǎng)民認為國語版更加適合孩子觀看,也有少數(shù)評論對譯制版抱有偏見,認為其抹殺了原音的臺詞魅力。因此,動畫電影的譯制工作承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研究必要性。
動畫電影是建立在“兒童認知和審美”的基礎之上的,盡管當前大多發(fā)展到全齡收看,但對于譯制的討論依然要回歸翻譯本體及其修辭重構的基礎上,也就是本文意在探討的有關“童趣”的語言特征到底是什么?對此的研究將影響未來動畫電影引進和國產(chǎn)動畫電影外譯的原則把握和策略選擇等關鍵問題上。
動畫電影的臺詞翻譯究竟應該講兒童的語言,還是成年人的語言?動畫電影中的角色范圍十分廣泛,從人類、動物、植物甚至被創(chuàng)造出的超級物種(如《超能陸戰(zhàn)隊》的大白,或者《僵尸新娘》中的鬼魂等),都可以成為電影中的角色。這些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各不相同,他們的語言特征也因“角色”而異,翻譯臺詞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對于文本的理解和解釋的過程,也就是中國傳媒大學麻爭旗教授所說的“二度編碼”的過程:真正的二度編碼是要超越譯者思維,進入人物的心理,去尋找“意義”,然后采取漢語思維的邏輯,重新組織語言,與漢語觀眾進行“對話”。動畫電影翻譯所追求的“童趣”的語言特征,是一種語言之美、藝術之美,既是源語言和電影角色的童趣也是譯入語,對于本文來說就是漢語言之童趣。這兩度過程中所追尋的童趣特征,筆者將通過喬治·斯坦納的闡釋主義視角來進行分析,試得出動畫電影翻譯的童趣之道。
闡釋學(Hermeneutics)源自德國,是指對于文本之意義的理解和解釋的理論或哲學。來自德國的翻譯理論家喬治·斯坦納則是現(xiàn)代闡釋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出的闡釋學分析的四個翻譯步驟包括:信任、侵入、吸收和補償。
信任——動畫電影的童趣本質(zhì)所在。斯坦納的闡釋學四步驟第一步就是信任,“強調(diào)的是翻譯活動的根本任務在于意義的再生”。也就是說譯者要相信文本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認同其可行性。對于動畫電影翻譯來說,首先是要信任源語言文本的童趣價值和意義。
童趣不等同于低幼或者幼稚,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指“兒童生活的情趣”,而清代文學家沈復作品《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中有一篇散文就叫做《童趣》:“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文中所寫正是沈復童年生活的有趣所在,開頭則點出了童趣的意義:童稚時,有物外之趣。因此童趣的概念始于兒童生活中的認知,但并非全然用兒童的理解能力來講故事,否則對于視聽語言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來說會造成巨大的局限。
比如作為PG級的《瘋狂動物城》,它不同于G級(大眾級)的普遍性,如《玩具總動員》,或者說《小豬佩奇》這樣針對于低幼人群的片子,它屬于“需要父母陪伴級別”,說明其劇情和臺詞有成人化的內(nèi)容,并且電影的所有角色都是擬人化的動物,所以這需要譯者信任這部電影作品,在面對陌生文本甚至帶有敵意的文本時,必須從潛意識里產(chǎn)生信任,并且從語篇的角度來傾向于原作思想。譯者信任《瘋狂動物城》中迪士尼文化與風格的表達,充分理解這個擬人化的動物城和該動畫電影的童趣幽默所在,為之后的闡釋步驟做準備。
侵入——動物也有兒童之趣。斯坦納說,“在翻譯時,我們破解代碼,理解就像解剖——割開外殼,讓內(nèi)核顯露”(Steiner,2001:314)。侵入(aggression)是一個充滿了沖突的階段,語言之間的沖突、文化之間的沖突、原作與譯者之間的沖突,沖突帶來的則是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侵入”。在黑格爾看來,所有的認知都具有侵犯性,而每一個預設都是對客觀世界的侵犯。這是一個充分發(fā)揮譯者主觀能動性的階段,也是對原文進行二度編碼的起始階段,譯者接收原作信息并開始信息整合編碼,對原作的主題、風格、語境進行重構設計。
《瘋狂動物城》片中元素擁有沖突與和諧共存之美。在電影人物的塑造上,狐尼克帶有狐貍的狡猾,心中卻隱藏著大愛;警局的接待警官豹子身材魁梧,內(nèi)心卻住著小公主;小綿羊副市長表面上溫柔善良,實際上卻是最大的反派;在劇情的情境設計上,有充滿東南亞風格的瑜伽語境,有致敬《教父》的黑色幽默語境等,這些元素都是譯者在“入侵”文本過程中要面臨的困難。回到童趣的語言特征上,在“信任”的基礎上譯者不妨將兒童審美之趣納入到動物城的主題和語境之中,進行侵入式理解,積極走入原作文本。
吸收——童趣的英譯漢問題。吸收(incorporation)是一個源語言和譯入語、譯者和原作在“侵入”之后的后矛盾階段,在“侵入”步驟之后,任何吸收和理解都會改變原作的結(jié)構,原作有可能會發(fā)生極大的變化甚至被改造,譯者將根據(jù)自身的語言文化背景素養(yǎng),對原作進行“編碼后”的全新表達?!拔铡边@個步驟就涉及到使用翻譯中的功能對等原則,以在譯語中實現(xiàn)最佳翻譯效果。根據(jù)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信息,首先是在意義方面,其次是在風格方面?!闭桥c闡釋學理論的“吸收”不謀而合,從詞匯對等到意義對等最終達到功能對等。
在《瘋狂動物城》里,由于動物的生物特性鮮明,所以除了精致的場景臺詞對于塑造角色和性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主角之一的狐貍尼克,他混跡街頭,說話風格慢條斯理,用詞更傾向于美式口語化和街頭風,是一個非常飽滿有趣的角色。要將這樣一個角色的臺詞在漢語語境下達到功能對等比較艱難,所以從“吸收”理論來看,必須從篇章布局,不僅僅只求詞匯和詞意的對等,通過追求功能對等,在不損失意義和真實的條件下達到翻譯目的。
補償——誰覺得有趣才是真的有趣?!靶湃巍敝?,翻譯傾向于原作,而“侵入”和“吸收”之后,又傾向于譯作。那么最后一步就是尋找平衡,通過“補償”的步驟把握一個“度”,既保留原作的優(yōu)點,又顧及到譯入語的文化環(huán)境,打破原作與譯作的對立和界限,使話語通過理解和闡釋來發(fā)揮它的指涉作用。
在翻譯中的“補償”經(jīng)常以腳注或者補充的形式出現(xiàn),但在影視劇翻譯中,如果說字幕翻譯還可以用這種補償方式,那么配音翻譯就無法進行額外補充,而且配音翻譯具有很強的場景性和瞬時性,如果要達到的“補償”或者說“平衡”的作用,只能通過對臺詞翻譯策略的選擇來實現(xiàn)。比如尼克與朱迪唇槍舌劍一番之后,朱迪不小心站在水泥里,尼克毫不在乎地說了句:“小心點,否則破碎的就不只是你的夢了,原文是Be careful now,or it won’t be just your dreams getting crushed?!边@句臺詞實際上映射了朱迪不僅夢想不會實現(xiàn),本人也會像現(xiàn)在困在水泥里一樣動彈不得。這句臺詞的理解要借助多模態(tài)理論進行分析,場景補充了臺詞的言外之意,但這對于孩子來說就有些復雜了。引申義是兒童認知的難點,也是電影翻譯真正要完成的終極任務。因此這里通過闡釋的方式來“補償”,就可以翻譯為“小心點吧,否則你的夢想和小命都得玩兒完?!奔确夏峥嘶觳涣叩耐わL格,又能為孩子所理解,也符合朱迪斗嘴失敗的語境。
斯坦納的翻譯四步驟是將翻譯的主體性推上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雖然在學界關于翻譯的主體一直存在爭議,究竟讀者是主體,還是譯者是主體,甚至于原作者是主體。在本文的討論范疇內(nèi),筆者更加偏向于譯者是主體,“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體現(xiàn)的一種自覺的人格意識及其在翻譯過程中的一種創(chuàng)造意識”。只有譯者把握了作品真正的內(nèi)涵和譯制過程的認知,才能夠發(fā)揮主觀創(chuàng)造力和“主觀叛逆”,通過翻譯去尋找真正的功能對等,在這個闡釋的過程中去探索動畫電影翻譯的“童趣”語言特征。
本文將選取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的兩個片段,通過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視角,采用質(zhì)化研究的個案分析法,試總結(jié)動畫電影翻譯過程中“童趣”的語言特征。
人物性格化。第一個選段發(fā)生在主人公兔子警官Judy Hopps剛從鄉(xiāng)下到動物城警察局報到的時候,遇到了警局前臺接待的豹警官,發(fā)生了一段簡短的對話,可以當做是朱迪進入警局工作的序曲,本段的主題可以設定為“初來乍到”。
從人物性格化的角度來看,朱迪是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角色,堅定而勇敢。她的語言風格比較利索簡潔,但由于是初來警局,也有一些局促存在,比如她兩度提醒豹警官。第一次是因為豹警官形容兔子可愛(cute),她認為不太禮貌;第二次是提醒它的脖子里藏著東西,如“you got a,there’s a,that”這樣的斷句,正是體現(xiàn)了朱迪當時言語的局促。因此,當“信賴”了朱迪的性格和場景的主題之后,you probably didn’t know這一句直接翻譯為“你可能不知道”就不符合語境,聽起來太主觀并缺乏禮貌。
警局的豹警官則是一名稍帶“娘娘腔”的警察,肥胖、愛吃甜食并且非常友善,這也是朱迪來到動物城后遇到第一個動物,它的這幾句臺詞頗具有代表性,將它的性格展現(xiàn)無遺。比如說當朱迪告訴它,管兔子叫“可愛”不太禮貌的時候,它立刻道歉并介紹了自己,用了一句“The guy everyone thinks is just a flabby,donut-loving cop stereotyping you.”被翻譯為“他們認為我只是個愛吃甜甜圈的胖子,個人偏見真?zhèn)?。”在翻譯這句話的時候,要進行修辭重構來實現(xiàn)意義的對等。在翻譯“stereotyping you”的時候,并未按照原意“我(豹警官)對你(朱迪)有偏見(夸兔子可愛,實際上是對食草動物的貶損)”來翻,而是譯成了“個人偏見真?zhèn)恕保钆溏R頭語言來分析:豹警官有些悲傷又飽含歉意地低下頭,補充說明了豹警官被個人偏見(大家說他是個胖子)傷害過,卻依然用了有色眼鏡去看朱迪(在動物城里,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階級地位依然有差別,這是故事的大背景,也是全篇的大主題),對原語進行了吸收表達,是闡釋非常重要的步驟。讓·李德爾是這樣解釋譯者重新表達的程序的,即“尋找最合適的表達形式”,也是對語境的有意識重構。
主題重構。第二段文本來自于《瘋狂動物城》的兩名主角兔子朱迪和狐貍尼克的首次交鋒,朱迪察覺到了尼克的“違法行為”,與他針鋒相對,在唇槍舌劍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處事風格。
尼克狐為了打擊朱迪,說“I was doing this since I was born.”直譯是“我從生下來就干這行”缺少味道,也無法反映出尼克的性格,國語版本翻譯為“我從小就這在兒混”就非常精彩,一個“混”字體現(xiàn)了尼克的狀態(tài),也對應了后面朱迪羞辱尼克是小混混。這句話精妙地體現(xiàn)了斯坦納闡釋學中的“補償”,因為“混”這個詞在原文中找不到任何對等詞匯,在譯者從傾向原文轉(zhuǎn)而回到傾向譯文的狀態(tài)時,需要一個補償或者說平衡,而這里的“在這兒混”則完成了翻譯的最終目標:效果對等。
在后面尼克狐對朱迪大加貶損的時候,提到了“sing Kumbayan”被翻譯為“唱理想歌”就非常生硬,不僅節(jié)奏怪異而且不符合語境,對觀眾的理解毫無幫助,屬于硬譯。實際上Kumbayan是一首美國非裔黑人的圣歌,歌頌的是民族團結(jié)一致,那么在這里的語境下,配合之前的臺詞“食草和食肉動物都很友愛”,可以通過“入侵”的步驟進行理解。這句話實際上想表達的是動物城里的居民很團結(jié)很友愛(現(xiàn)實中并非如此,帶有諷刺意味),那么在之后的“吸收表達”環(huán)節(jié),就可以翻譯為“團結(jié)就是力量”,通過歸化的翻譯手段將這句話修辭重構進行全新的表達,可以達到中國觀眾的笑點,也能讓觀眾理解這里尼克狐的諷刺語氣。在節(jié)奏對應上,“sing Kumbayan”是四個節(jié)奏,而“團結(jié)就是力量”是三個單位節(jié)奏,基本對應。
在尼克狐非??瘫〉囊惠喸捳Z攻擊之后朱迪進行了反擊,她說“no one tells me what I can or can’t be”,體現(xiàn)了朱迪性格中的強勢,以及“especially not some jerk who never had the guts to try to be anything more than a popsicle hustler.”被翻譯為“尤其是那種沒什么本事,只會用冰棍來搞敲詐,自作聰明的壞蛋小混混”,出現(xiàn)了增譯,就是“自作聰明”,而且敲詐這個詞對于兒童來說,有理解難度,整個句子風格不統(tǒng)一,犯了譯制原則的忌諱。這句話原語的語法比較復雜,翻譯難度較大,在風格統(tǒng)一、語境重構的基礎上,通過信任和“侵入”將內(nèi)容內(nèi)核厘清,然后吸收和補償之后,可以整理翻譯為“尤其是那種胸無大志,只會坑蒙拐騙的街頭小混混!”四字詞匯風格統(tǒng)一,街頭小混混是對尼克狐情況的準確概括,整個句子更加通順有力。
通過斯坦納闡釋學翻譯理論的研究視角,借助質(zhì)化研究的個案分析法,對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的片段進行了探討,通過歸納法試得出動畫電影中“童趣”的語言特征具體是什么。
風格統(tǒng)一。由于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有限,尤其是語言能力大多來自于模仿,那么語言風格的不統(tǒng)一,或者說過分跳脫,就會對原文所傳達的意思大打折扣,并增加兒童接受難度。并且從語言藝術的總體特點來看,兒童文學語言具有形象性、簡潔性、音樂性等特點。而語言風格的統(tǒng)一,就意味著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節(jié)奏感意味著擁有了音樂性,符合兒童語言的自然性,那么自然也符合童趣的語言特征。
風格統(tǒng)一的詞匯包括疊詞、四字詞(如成語)或五字詞六字短語等、指大詞、指小詞。如在《瘋狂動物城》中,身材魁梧但娘娘腔的豹警官管甜甜圈叫dickens,被翻譯為“小甜甜”,這種譯法就具備了指小詞和疊詞的特點,并且通過用詞和形象的反差萌來體現(xiàn)語言的童趣。
幽默化境。語言特征的“童趣”中的“趣”字與語言的幽默感有共通之處,但是幽默有高級幽默、低級幽默、冷幽默等分類,受到編劇水平與受眾品位等因素的制約,但童趣必然是兒童所能感知的有趣之處,沒有高低冷熱之分。幽默化境的內(nèi)容包括外號指代、修辭明喻、語氣詞具體化、用詞夸張化等。
比如尼克管朱迪叫小不點、小盲流,朱迪反稱尼克為小混混,這種外號指代可以體現(xiàn)出用語的童趣;暗喻這種修辭手段就無法呈現(xiàn)童趣的特征。盡管暗喻很多時候所表達的幽默很高級,但若遇到了這種高級的幽默,想要轉(zhuǎn)換為童趣,就需要通過吸收和補償將其轉(zhuǎn)化為明喻,坦白直接更易于讓兒童領略到笑點。
最后一點是用詞夸張,其實夸張是動畫電影本體的主要特征,無論角色是人類還是動物,動畫電影的場景和臺詞都充滿夸張的藝術感。因為動畫世界是完全原創(chuàng)的不存在的世界,必須與寫實類劇情類的電影區(qū)分開來,就要通過各種元素的夸張來營造童趣效果,比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著名的樹懶,他們的臺詞并不特殊,但因其夸張的語氣設計就變得十分有趣。
通過斯坦納的闡釋理論,筆者淺顯地得出了一部分動畫電影“童趣”語言特征,但實際上,闡釋理論也有它的局限性存在,比如過分強調(diào)譯者主動性,無法衡量譯者靠近譯文和靠近原文的距離,對篇章闡釋的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等。但在影視劇翻譯領域內(nèi),闡釋理論具有較高的實踐指導性,闡釋四步驟在譯者追求影視劇翻譯的文學性和藝術性方面能夠給予理論幫助。動畫電影是前景廣闊市場化極強的電影類型,更加是我國影視劇走出去不可或缺的文藝力量,它的譯制工作和探討必須放在更具有權威的層面進行探討,而它的語言特征研究依然就是星辰大海在前方,需要譯者在實踐的過程中繼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