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妍,李家正,呂興棟,李楊,蔣文廣
(1.長江科學院 材料與結(jié)構(gòu)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10;2.水利部水工程安全與病害防治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湖北 武 漢430010)
高延性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ECC)是經(jīng)系統(tǒng)設計,在拉伸和剪切荷載下呈現(xiàn)高延展性的一種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1-2]。ECC材料拉伸延性極高,纖維體積摻量為2%時,多裂縫平穩(wěn)展開,其應變能力是普通混凝土的幾百倍(單軸拉伸荷載下最大應變大于3%)[3]。其結(jié)構(gòu)除了具有抗坍塌能力,還具有高抗損傷能力,遭受地震等破壞后的殘余裂縫寬度很小。同時,ECC在限制干燥收縮的條件下,裂縫寬度控制在30μm左右,可有效減少氯化物和硫酸鹽等侵蝕性介質(zhì)對混凝土的破壞,從而提高結(jié)構(gòu)的耐久性[4]。PVA纖維與鋼纖維復合,可降低ECC材料在高溫作用下拉伸強度與拉伸韌性的衰減速率[5]。因此,ECC的抗裂性強、安全性良好、耐久性超高。
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家及地區(qū),ECC大量應用于邊坡加固、橋面修復、橋梁連接板及高層建筑連梁等領(lǐng)域[1,6]。近年來,國內(nèi)在建筑工程及道路施工領(lǐng)域也有所應用,但目前ECC材料在水工建筑物中的應用較少。開裂一直是水工混凝土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壩壩基廊道、堆石壩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心墻等易裂易損部位,如能將高延性ECC材料用于水工建筑物,部分或全部替代水工混凝土應用于抗裂需求的關(guān)鍵部位,既可以擴展ECC的適用范圍,又有助于解決水工建筑物的開裂及滲漏問題,是非常值得探討的研究方向。
傳統(tǒng)ECC材料中水泥用量過高、石英砂的粒徑要控制在100μm以內(nèi)[4,7],其經(jīng)濟成本較高,無法滿足水利水電工程低成本、大宗量的應用需求,因此,需配制利用當?shù)卦牧?、技術(shù)經(jīng)濟成本適中的水工ECC材料。水工ECC是基于傳統(tǒng)ECC概念,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對原材料、生產(chǎn)拌合、澆筑施工及功能需求特點進行適應性調(diào)整,通過擴大原材料選擇范圍、采用現(xiàn)場人工砂并提高其最大粒徑、優(yōu)化制備工藝等措施,降低ECC制備難度及經(jīng)濟成本,形成具有水工特色的ECC技術(shù)。本文開展不同人工砂最大粒徑對水工ECC材料力學及變形性能的影響研究,旨在保持ECC高延性和變形能力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并確定人工砂最大粒徑,以降低材料加工及制備成本,配制適用于水工建筑的中等強度、低彈性模量、高延伸率與良好耐久性的水工ECC材料,為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與長期耐久提供技術(shù)參考。
水泥:峨勝P·O42.5水泥,主要技術(shù)性能見表1,密度3.2 g/cm3,比表面積334 m2/kg,安定性合格,符合GB 175—2020《通用硅酸鹽水泥》的要求。
表1 水泥的主要技術(shù)性能
粉煤灰:金唐F類Ⅰ級,主要技術(shù)性能見表2,符合DL/T 5055—2007《水工混凝土摻用粉煤灰技術(shù)規(guī)范》的要求。
表2 粉煤灰的主要技術(shù)性能
PVA纖維:安徽皖維公司產(chǎn),主要技術(shù)性能見表3,符合GB/T 21120—2018《水泥混凝土和砂漿用合成纖維》中防裂抗裂纖維HF的要求。
表3 PVA纖維的主要技術(shù)性能
減水劑:蘇博特PCA高性能減水劑,減水率30%,符合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劑》的要求。
增稠劑:羥丙基甲級纖維素類,黏度200 Pa·s。
人工砂:取自某水電工程現(xiàn)場,巖性為黑云母石英片巖,原狀砂的主要技術(shù)性能見表4,符合DL/T 5144—2015《水工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的要求。
表4 人工砂的主要技術(shù)性能
按照最大粒徑控制,將原狀砂篩分加工為不同最大粒徑,包括5.0 mm(原狀砂)、2.5 mm、1.25 mm、0.63 mm、0.315 mm及0.16 mm,共6組,外觀照片見圖1,粒徑分布見表5,用于制備不同粒徑人工砂的水工ECC試樣,并進行性能對比。
表5 人工砂的粒徑分布
水工ECC的室內(nèi)拌合采用強制式攪拌機,轉(zhuǎn)速約60 r/min。具體拌合工藝為:水泥、粉煤灰與砂先干拌1 min,然后加水(外加劑預先溶于水)濕拌2~3 min,最后添加PVA纖維,全料攪拌3~5 min,總攪拌時間為6~8 min。
水工ECC拌合物的坍落度、擴展度與含氣量參照DL/T 5150—2017《水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進行測試。凝結(jié)時間參照GB/T 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jié)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進行測試,但僅測試不加PVA纖維的漿液拌合物,以避免PVA纖維對試針的影響。按照JC/T 2461—2018《高延性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方法》的規(guī)定,分別進行水工ECC的立方體抗壓強度(試件尺寸為100 mm×100 mm×100 mm)、劈裂抗拉強度(試件尺寸為00 mm×100 mm×100 mm)、靜力抗壓彈性模量(試件尺寸為100 mm×100 mm×300 mm)、直接拉伸性能測試,試驗照片見圖2。
不同人工砂最大粒徑的水工ECC配合比及拌合物性能結(jié)果見表6。
表6 水工ECC的試驗配合比及拌合物性能
由表6可見,統(tǒng)一水膠比0.35、PVA纖維體積摻量2%、粉煤灰摻量50%時,為保持統(tǒng)一的ECC拌合物性能,人工砂最大粒徑每降低1個粒級,單位用水量需增加5 kg/m3。這是因為,人工砂越細,其填充了纖維與基材之間的空隙,使孔隙率降低,自由水的含量相對降低,纖維對ECC的流動性產(chǎn)生抑制作用,致使拌合物流動度降低[8-9]。因此,通過增加單方用水量,從而達到相對一致的坍落度與擴展度。水工ECC拌合物的坍落度為210~225 mm,擴展度為390~415 mm,流動性與粘聚性良好,無泌水現(xiàn)象,PVA纖維分散均勻。
6組漿液的初凝時間在10:45~13:29,終凝時間在11:35~14:20,初凝和終凝時間間隔約1 h。采用不同最大粒徑人工砂時,漿液的凝結(jié)時間有差異,各組間最多相差2 h45 min。保持原材料品種與配合比參數(shù)一致,人工砂越細,單位用水量增加,因此膠凝材料用量增多,致使?jié){液拌合物的凝結(jié)時間逐漸縮短。
采用不同最大粒徑人工砂制備的水工ECC試件,標準養(yǎng)護7 d、28 d與90 d齡期后,抗壓、劈裂抗拉強度及拉壓比結(jié)果見表7。
表7 不同粒徑人工砂水工ECC的抗壓、劈裂抗拉強度及拉壓比
由表7可見,隨著齡期的延長,水工ECC的抗壓與劈裂抗拉強度均逐漸提高。水膠比為0.35時,水工ECC的28 d抗壓強度滿足C25的配制強度要求(31.6 MPa)。本試驗采用大摻量的粉煤灰礦物摻合料(50%),因此試件的早期強度較低,但隨著齡期的延長,粉煤灰二次水化產(chǎn)物越來越多,細化了孔隙結(jié)構(gòu)并降低孔隙率,使基體越來越密實,進而提高了水工ECC的后期強度[10]。水膠比是影響水泥基材料力學強度的主要因素,而相同水膠比下,人工砂最大粒徑越小,水工ECC的抗壓強度和劈裂抗拉強度均略有提高,且拉壓比整體呈上升趨勢,表明材料的脆性降低、韌性有所提高。這是因為人工砂越細,有助于改善材料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均勻性,易于PVA纖維的均勻分散,提高水工ECC的整體密實。
水工ECC的28 d靜壓彈性模量和泊松比見表8。
彈性模量為單向應力狀態(tài)下應力與應變的比值,由表8可見,C25強度等級時,水工ECC的靜壓彈性模量平均值為20 GPa,明顯低于普通水工混凝土(約為30 GPa)。降低人工砂最大粒徑,水工ECC的彈性模量略有提高,這是因為其抗壓強度提高了,二者呈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泊松比為單向受壓時橫向應變與縱向應變之比值,水工ECC的泊松比平均值為0.29,高于同強度等級普通水工混凝土(約為0.22)[11]。因此,水工ECC的彈性模量低、泊松比高,表明了其韌性、變形能力及抗裂性能顯著優(yōu)于普通水工混凝土。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3個人工砂最大粒徑,進行水工ECC單軸拉伸性能試驗,結(jié)果見表9,應力-應變曲線見圖3。
表9 水工ECC試件單軸拉伸性能結(jié)果
PVA纖維在水泥基材料中主要發(fā)揮了增韌作用[12-13]。由圖3可以看出,通過添加體積摻量2%的纖維,水工ECC材料表現(xiàn)出顯著的應變硬化現(xiàn)象,且人工砂越細規(guī)律性越好,這種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具有很強塑性的金屬及合金材料中。首先曲線呈現(xiàn)彈性階段[14-15],在試件產(chǎn)生初裂縫前是直線發(fā)展的;然后,進入多裂縫開裂階段,試件產(chǎn)生初裂縫后,載荷通過PVA纖維傳遞到鄰近的基體,此時PVA纖維發(fā)揮橋聯(lián)作用,標距段產(chǎn)生多條細密微裂縫,應力-應變曲線不斷低幅波動,但總體趨勢平穩(wěn)直至試件最終破壞。如果試件在開裂以后應力波動幅度較小,可取試件初裂應力為極限抗拉強度。
同時,水工ECC試件的直接拉伸性能顯著受人工砂最大粒徑的影響,其差異性明顯大于抗壓強度與劈拉強度。人工砂最大粒徑分別為5.0、1.25、0.315 mm時,水工ECC試件的極限延伸率分別可達到1.00%、2.14%、2.51%。人工砂越細,極限抗拉強度越高,極限延伸率也顯著增大。研究結(jié)果與已有文獻的規(guī)律基本相符,有研究表明[8],采用最大粒徑0.3 mm的級配砂比最大粒徑為0.6 mm和1.18 mm級配砂所配制出的ECC材料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應變硬化和多點開裂,且極限拉應變可達5.8%左右。纖維摻入基體并攪拌的過程中,人工砂粒徑越大,引入的空氣越多,使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孔隙而形成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幾率增大,試件在受力過程中,薄弱界面處出現(xiàn)應力集中,從而降低了試件的承載力。因此,采用粒徑小的細砂,更能有效發(fā)揮纖維在水工ECC中的阻裂增韌效果,從而提高其直接抗拉性能。
(1)固定其他條件,人工砂最大粒徑分別為5.0、2.5、1.25、0.63、0.315、0.16 mm時,每降低1個粒級,水工ECC的用水量需增加5 kg/m3,以滿足其良好的流動性、粘聚性與纖維分散性要求。人工砂越細,水工ECC的凝結(jié)時間越短。
(2)水膠比為0.35時,試驗的水工ECC抗壓強度均滿足C25配制強度要求;隨著人工砂最大粒徑的降低,水工ECC的抗壓強度和劈拉強度略有提高,拉壓比增大,表明材料的脆性降低、韌性提高。
(3)水工ECC的28 d靜壓彈性模量平均值為20 GPa,泊松比平均值為0.29,明顯低于普通水工混凝土。人工砂越細,水工ECC的彈性模量隨強度的提高略有增加。
(4)水工ECC拉伸時表現(xiàn)出顯著的應變硬化現(xiàn)象,人工砂越細,極限抗拉強度和極限延伸率明顯增加。人工砂最大粒徑分別為5.0、1.25、0.315 mm時,水工ECC的極限延伸率分別可達到1.00%、2.14%、2.51%。
(5)綜合試驗結(jié)果,推薦人工砂最大粒徑為1.25 mm,以制備低彈模、高韌性且長期耐久的水工ECC材料,達到良好施工性能、C25強度等級、不低于2%極限延伸率的技術(shù)要求,可用于壩基廊道、堆石壩面板或心墻等抗裂關(guān)鍵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