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銀萍
(靈璧縣實驗小學 安徽宿州 234299)
近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開展,教育工作者們發(fā)現(xiàn)基于學生年齡和發(fā)展特點,游戲學習法是適合6~-8歲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方式?;诖?,越來越多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工作者將目光聚焦到游戲化教學。
筆者對學習內容和學習對象進行分析,設計游戲情境和游戲任務,結合游戲化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知識。學生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積累活動經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shù)的組成,是一年級教學的難點。在小學教學中采用游戲化教學模式,能夠讓教師以更為輕松的姿態(tài)進行教學,也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為輕松。因此,在當前理解數(shù)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地借助不同游戲的設置,使教學得以順利展開,構建高質量的數(shù)學課堂。
小學生初學計算都喜歡掰著手指頭計算。這種計算方式既幫助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正所謂“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而兩個或多個學生一起參與,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通過互相伸出手指頭,在游戲中掌握了數(shù)的組成。
學習9的組成時,教師先出示九宮圖(如圖1),說明游戲任務:涂一個格子,還剩幾格?各列一道加、減法算式。比如涂了一格,還剩8格,加法算式:1+8=9,減法算式:9-1=8。教師可依次涂格,也可跳躍涂格,教師涂,學生算,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
圖1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把組織權交給學生。同桌兩人為一組,發(fā)給每組一張九點圖(如圖2),一位同學用彩紙遮蓋若干個點,另一位同學根據顯示點數(shù),算一算蓋住了幾個點。
圖2
心、腦、眼并用,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生在有對也有錯、有說也有笑的游戲中,加深了對數(shù)的認識。
在教學“5”的組成時,我讓同桌兩人共用一個計數(shù)器,一生撥珠,另一生說數(shù)的組成。
圖3
如一個學生撥珠(如圖3),另一個學生說道:“4和1組成5或5分成4和1?!睋艹霾煌M合,說出不同數(shù)字。在變換中學生除了認數(shù),同時也自然而然地說出了加減算式,培養(yǎng)了“心專、手疾、眼快”的識數(shù)能力。
在教學“8”的組成時,教師先出示情境圖(一棵結滿桃子的桃樹),又安排兩個學生扮演兩只小猴。“小猴”看見桃樹上的桃子高興地說:“好大的桃子呀,我們把桃子摘下來吧!”教師這時出示分桃圖(如圖4)?!靶『铩笨吹阶雷由?個鮮紅的桃子,垂涎欲滴,為難地說:“現(xiàn)在摘了8個桃子,怎樣分呢?一人吃幾個呢?真讓人為難。”由游戲表演引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圖4
這時我安排同桌兩人為一組,用小棒或圓片教具表示桃子,讓他們玩分桃子游戲?!?個都歸我”“那我一個也沒有,只能用0個表示”“我7個”“我1個”……學生在分一分游戲中進一步感受到了8所有的組成,為下一步學習8的加減法做好了鋪墊。
教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生活中的大數(shù)”時,我讓學生利用附頁2模型圖,做模塊換數(shù)游戲。學生甲操作表示百的模塊若干,學生乙操作表示十的模塊若干。甲拿出表示百的模塊若干個,乙拿出表示十的模塊若干個,進行等數(shù)交換。熟悉方法后再進階,改用表示百、千的模塊進行游戲(如圖5)。在反復練習中學生加深了對大、小數(shù)之間進率的理解。
圖5
我還組織學生開展說與擺模型游戲。一個學生說一個數(shù),另一個學生用模型擺出。比如一個學生說出一千二百零一,另一個學生擺出一個表示千的模型圖、兩個表示百的模型圖、一個表示一的模型圖(如圖6)。學生交換角色,繼續(xù)游戲。在說與擺的游戲中,學生了解了大數(shù)的組成,加深對大數(shù)的認識。
圖6
對于智力還處于較低水平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不管怎么玩都是學習手段和形式,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變枯燥的說教為快樂輕松的學習。這就是教學技巧的意義。
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把枯燥復雜的數(shù)學算理轉化成輕松趣味的游戲,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習得知識,確保算理教學順利開展。在采用游戲化算理教學模式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特點設置不同的游戲,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得到成長。所謂算理,就是讓學生從理性上了解計算的道理。
“有多少點子”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材設置的一個內容,是為了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后,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意義。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種玩法——殊途同數(shù)。第一個游戲是讓學生仿照下圖(如圖7),同桌合作做游戲。學生甲用兩張紙遮擋點子,學生乙除了說出加法算式外更要說出乘法算式。左圖中用加法計算是2+2+2=6,用乘法計算是2×3=6或3×2=6。右圖中用加法是4+4+4+4+4=20或5+5+5+5=20,用乘法計算是4×5=20或5×4=20。學生在游戲中變換不同的點子圖,說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通過游戲加深了對乘法的認識,明確了乘法算理,達到了由淺入深、由舊到新、由加法向乘法自然過渡的教學目的。
圖7
第二個游戲是一個學生說出乘法算式如4×7,另一個學生用紙遮擋,露出符合算式的不同點子圖(如圖8)。學生對每一個乘法算式,都用兩種不同的點子圖表示,加深其對乘法的理解。
圖8
在整個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算理意識。學生在游戲中感受算理,明確應該怎樣去計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條理意識。教師在此基礎上更加快速地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奧運開幕”一課時,教師指導學生在認識鐘面、了解時針分針基礎上認識鐘表,讀出鐘面時間。讀出鐘面時間是教學難點,有較大一部分學生不能準確讀出鐘面時間。為此,我設計了“我撥你說”和“我說你撥”兩個游戲活動(如圖9)。
游戲“我撥你說”:利用學具鐘面,座位前后4人為一組,一個學生在桌面上撥動時針和分針,固定后,其余學生根據指針讀出時間,出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相互交流讀法。不斷撥出新的時間,交流讀法。然后,交換角色繼續(xù)游戲。
圖9
游戲“我說你撥”:學生兩兩結合,一個學生說出一個時間,另一個學生根據說出的時間,撥動鐘面時針和分針,撥好后再讀出時間,看是不是說出的時間。學生互換角色,繼續(xù)游戲。對于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只看不說。如3點43分,在撥時針時,教師提問:“時針是不是正好指向3?時針是離3近一些還是離4近一些呢?”學生通過爭論統(tǒng)一認識,在互動游戲中認識鐘表,突破教學難點。
學生在不斷交換角色、輪番操作,以及動腦、動手、動嘴中學會了讀時間,在游戲中突破了教學重點。
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必須具有靈活的數(shù)學思維,能夠在課堂上結合數(shù)學知識展開積極的思考。因此,結合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建探究型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構建數(shù)學思維,更好地理解知識,尋求答案。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數(shù)學好玩”欄目的設置,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使其體會數(shù)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一年級上冊“一起玩游戲”中“堆一堆”內容時,我給每個小組準備了3個長方體、3個正方體、3個圓柱體、1個球體實物(如圖10),讓學生自主進行建筑設計。
圖10
上課時,先明確游戲要求:10個物體都要用上;堆出的作品要對稱;小組全員參與;堆得又快又高又穩(wěn)的小組獲勝。面對各種教具,學生早已按捺不住自己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有的拿長方體,有的拿正方體……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球放在下面好看??!”“方的放下面穩(wěn)當?!薄按蟮姆旁谙旅娓€(wěn)?!薄皥A柱體在中間顯得高。”學生興致高昂,七手八腳擺弄著。待各小組都完成后評選出優(yōu)勝作品加以表揚,并請代表交流經驗,說一說怎樣才能堆得既高又穩(wěn)。學生通過游戲活動,探索根據不同物體的形狀確定其在堆砌過程中的位置。在“花樣百出”“為所欲為”的游戲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拓展了思維和想象力。
眾所周知的24點游戲,也是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渠道,在趣數(shù)課堂上我常用這個游戲開發(fā)學生的思維。24點游戲的規(guī)則是給定四個1~9之間的數(shù)字,將這四個數(shù)字進行加減乘除運算使得數(shù)為24,且每個數(shù)字只能用一次。教師先通過一組數(shù)字,向學生示范這個游戲的玩法,易于學生理解游戲規(guī)則。24點游戲需要學生不斷進行嘗試和思考,才能得出各種解題組合,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解題能力,養(yǎng)成樂于思考的好習慣。
通過數(shù)學游戲,學生了解到數(shù)學并不是一成不變地背公式和解題,數(shù)學也可以充滿趣味性。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在游戲活動中建立靈敏的邏輯思維。
計算是小學數(shù)學中一項重要的基礎知識,貫穿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全過程,可以說計算是數(shù)學的靈魂。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其智力的發(fā)展,影響其學習成績。培養(yǎng)計算能力的過程中,要調動其多種感官參與計算訓練,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堅持不懈。單純的計算練習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一般會產生厭倦的情緒,教學中設計不同的游戲來代替以往的單一的計算練習,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
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乘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這一課時,我根據乘車的教學情景,設計了一個“乘車”游戲。游戲前,教師先準備一些司機頭飾和口算卡片,把它們分發(fā)給班級中的每個小朋友,拿到口算題卡的是“乘客”,拿到頭飾的是“司機”。每個司機頭飾上面都會寫有10以內任意一個數(shù)字,拿到口算題卡的同學要先算出卡片得數(shù),然后根據卡片得數(shù)去乘坐不同的“汽車”?!八緳C”負責檢票,也就是核對“乘客”卡片得數(shù)和他所帶的頭飾上的數(shù)字是否一致,上錯車的會被請下車。全部檢票完畢,“汽車”啟動。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1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練習。當然教師也會參與到游戲中。這樣的游戲使師生關系融洽,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高效地達到練習1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目的。
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最開始學習的都是不同的數(shù)字,在認識了不同的數(shù)字之后,學生才能進行數(shù)字運算學習。在數(shù)學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夠嫻熟地運用數(shù)字,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數(shù)學游戲。
在如今“掃碼”付款時代,不少孩子對人民幣很陌生。所以對于人民幣知識的學習,一些孩子總是犯迷糊。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利用小游戲輕松地讓學生掌握人民幣知識。孩子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貼一張紙,上面分別寫著1角、2角、5角、是1元。教師唱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些錢……”孩子們手拉手順時針轉圈,一起問:“撿到多少錢?”教師說:“撿到1元錢?!焙⒆觽儎t根據自己身上所貼的錢數(shù),快速地自由結合成1元錢。沒有組成1元錢的孩子被淘汰。以此類推,繼續(xù)游戲。這個小游戲,既加深了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效果比單純地讓學生背誦1元=10角、10角=1元這樣的等量換算更好。
另外,在利用人民幣購物教學中,我把教室分成4個“趣角”,并在4個“趣角”布置不同的超市,分別是文具超市、玩具超市、零食超市、服裝超市,讓學生分角色拿著“錢”去喜歡的“超市”購物。學生在扮演客人和售貨員交易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元、角、分”的知識。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設計各種各樣的游戲進行教學是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的首選,能讓學生體驗到在游戲中學會知識的快樂。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們要玩轉各類活動,啟發(fā)學生心智,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shù)學變得趣味盎然,使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發(fā)揮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