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宏
作為在“夾縫中生長,被遮蔽的一代”的70年代作家,艾瑪用自己扎實的文字功底,將自身對現(xiàn)實的細致感受容納進文中,并賦予其散文化的特征,使其在現(xiàn)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筆。她的個人風格可以從這幾方面來了解:一是從文學性方面看,其以大量“留白”的語言感染讀者。艾瑪?shù)恼Z言、敘述節(jié)制,有極大張力,其語言質感日常、簡潔,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作家自己的“用心”。此外,她的小說視野開闊,取材集中且有特色。并在人物塑造上別有用心,賦予人物完整的家庭背景、成長、性格和各自不同的命運,同時又將他們的命運緊緊相連,并對每個個體都給予同樣的尊重和憐憫,是成功的人物塑造典型。二是艾瑪作品的強烈現(xiàn)實主義特征和透露出的真實性,她探求人“生存”命題下的真實,探究道德與法律的碰撞之后的矛盾的“真實”,以及為達成真實感運用的細節(jié)與整體之中的“互文”手法,比如《菊花枕》中用“茶壺”來描述生死主題。三是鄉(xiāng)土性,艾瑪作為一個鄉(xiāng)土作家其作品主要是從城鄉(xiāng)角度表現(xiàn)人在城市化進程夾縫中的生命狀態(tài),從鄉(xiāng)野到小鎮(zhèn),再到城鎮(zhèn),有的人“創(chuàng)業(yè)成功”,有的人卻墜入“出走-回鄉(xiāng)”的循環(huán)。艾瑪用她獨特的創(chuàng)作筆觸、城鄉(xiāng)觀照視角與鄉(xiāng)土情懷給我們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經驗。
艾瑪曾說過:“小說是用來描述我們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從而探索一種更好的生活的可能性?!卑斝≌f在語言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擅長“留白”,少字多意,將十句、百句的內容盡可能的容納進一句之中。如她的《四記錄》:“袁寶十三歲那年,城市像條骯臟的巨大的舌頭,從河對岸一下伸到了小市村。菜地被扒了,糞坑被填了,滿村的果樹也幾乎被砍光了——它們大都生長得不是地方,那些地方要修馬路,要蓋樓房?!睂τ诿枋龀鞘谢M程,她獨取城市最明顯的特征,物欲橫流、肆無忌憚,并且具象化為“骯臟的大舌頭”。她要訴說什么,都藏匿在文字中,并且令讀者心領神會。艾瑪也感嘆過: “每個字似乎都有疼痛感”,文字在人之間流通,承載著人們共同的思緒情感,這樣文學才能生動起來,艾瑪抓住了文字最直接的感受,用最日常的語言塑形,用只言片語就能準確無遺的描述出生活中最細微的情感?!扒傩欣镩_著冷氣,木蓮頓覺神清氣爽,滿腦門的汗立馬就收了”,這一“收”字,千言萬語,盡納其中。
艾瑪?shù)念}材選擇也別有風骨,她一直用純文學的堅守來表達對文學的熱情和對生活的敬畏。從“涔水鎮(zhèn)”系列小說,到《四季錄》犯罪小說,去描述一系列社會敏感事件,正所謂新聞的終結是文學的開始。透過各種社會生活現(xiàn)象去探究背后的人性,拷問人物命運,這是艾瑪一系列作品的用心所在。艾瑪是一位有責任擔當?shù)淖骷?,同時也是一位理性、內斂的法學博士,她關注人的尊嚴及情與法的關系,這些都為她的小說贏得了內在的張力。
在人物塑造上,艾瑪偏好底層人物,袁寶、受害的妓女、王小金都是個個鮮活的形象;同時為他們鋪寫詳細的家庭背景、成長故事、性格特征以及他們不同的命運。每一個人的命運又是緊密相連的,在善惡、生死面前,作者對他們同樣重視。瑣碎的人事雕繪的絲毫不嫌枯燥,彰顯了艾瑪自身強大的寫作功底。在《訴與何人》中,少女小宇早戀、被迫援交,走投無路走上犯罪殺害男友。法學信仰者Z受不了內心譴責求助于法律反而適得其反。律師M的父親雖是戰(zhàn)爭中的英雄,但在生活上卻是一個實在的弱者,連訴苦的對象都沒有。艾瑪在這些人間的隔膜溝壑、無處可尋的悲涼中暗暗尋找著人的救贖的可能。艾瑪在文學中探索著自身的真理,她去嘗試不同的文學樣式和風格,對當代人自身的“罪過”、個人與家庭、社會的聯(lián)系進行思考、質問,去探求形而上層面的“真實”。
透過艾瑪日常又敏銳的文字,進入她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述,讀者能刷新對生活的感受力。艾瑪筆下力透紙背的“真實”刷新著我們的閱讀經驗。她探討關于人生存問題的真實,《路上的涔水鎮(zhèn)》中的世界是一個鄉(xiāng)土與城鎮(zhèn)混合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生存有著別樣的窘迫,“因為疾病,因為債務,或者僅僅因為歉收,因為家庭瑣事,絕望很容易就將他們裹挾而去”,辛勤勞動的結果脆弱而單薄,這相對田園詩文的參照無疑是血淋淋的“真實”。《浮生記》中,曾經的大谷少年已經老去,新一代的鄉(xiāng)土少年轉行殺豬,堂哥也子承父業(yè)繼續(xù)老一輩的礦工生活,人們的生活熔煉出刀一般的剛強和觀音樣的慈悲,這樣的鄉(xiāng)土世界,熔煉著生命的靜默和亙古未變的人性的堅韌?!缎∶襁€鄉(xiāng)》中,小民去城市里闖蕩五年后回鄉(xiāng),在他眼里,城市是與家鄉(xiāng)那種熟人社會不同的殘酷世界,工地、工廠、被人傷害、打架斗毆,都是城市給予的未知數(shù),但城市的優(yōu)越生活依舊吸引著鄉(xiāng)村少年們邁向城市。關于生存問題,艾瑪關注的時空的轉移、身份的變換、鄉(xiāng)土到城市的生存空間跨越,無論是通過求學來轉變,如《白日夢》里的何長江,還是單純的打工仔小民。即便成為了高校教授,身上仍然帶著鄉(xiāng)村生活的影子,這些落后的脆弱是他們追求真理、跨越現(xiàn)實差距的動力。
艾瑪作為一個法學博士,理性、內斂,對于法的思考烙印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就引申出了“情與法”的矛盾,追求道德與法律關系背后的真實。《訴與何人》講訴了各種訴求無門的故事,少女殺害男友,法學理想主義者信仰的崩塌,律師的英雄父親晚年的落寞背影。在對個人與家庭、社會關系的討論中追尋正義的真實,是艾瑪犯罪小說一直肩負的使命。那么,這種真實感如何營造?艾瑪在小說中通過互文的手法,來描述這種真實,精確而細膩。在《失語》中,父親被年輕兒子的歪理懟得啞口無言,患上了“失語癥”。這種失語,實際上是城市化進程里洶涌的現(xiàn)實對人們帶來的三觀上的影響的混亂,這種混亂的源頭卻又難以尋找。在《菊花枕》中,父親的茶壺藏著父親對生與死的思考,對母親的愛。艾瑪用這種互文引導我們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實,去發(fā)現(xiàn)那些珍貴的回響。
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社會主要是由親情人倫構成,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商品經濟入侵,“滿足物質享受和內心欲望仍然重要,但人們已經對精神上的失落感到悲哀”,曾經的故鄉(xiāng)已面目全非。作為“70”后作家之一的艾瑪見證了這一過程,故鄉(xiāng)鄉(xiāng)土的無法重返、城市家園的無法融入,這種兩難境地是她寫作的動因?!堵飞系匿顾?zhèn)》主要是講和婚姻有關的故事,以主角法律援助律師的身份傾聽底層人民的婚姻痛苦。下崗女工受不了丈夫的過分行為如愿離婚,但也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主角回憶起幾十年前,在故鄉(xiāng)涔水鎮(zhèn)發(fā)生的一樁婚外情案,鄉(xiāng)下人梁裁縫因與軍屬偷情而喪命。這兩個跨度多年的事件提醒作者自己與故鄉(xiāng)深刻的聯(lián)系:“我常常會產生一種錯覺,仿佛涔水鎮(zhèn)也像我一樣長了兩條腿,多年來一直在一條塵土飛揚的路上疾步前行,動不動就會與我不期而遇?!痹诨貞浌枢l(xiāng)的過程中,作者也在尋找自身成長的軌跡,為筆下角色追根溯源。鄉(xiāng)里人梁裁縫因家貧和吃“商品糧”的供銷社職工李蘭珍結婚,婚后,他每天熬夜做活也敵不過票證制度下城鎮(zhèn)戶口的優(yōu)越感。城鎮(zhèn)戶口優(yōu)越感的顯現(xiàn),在小鎮(zhèn)這個熟人社會是通過街上人的閑話傳達出來的:“她們坐在裁縫鋪邊上的街道邊扯白話,偶爾一兩句是關于他的,一兩句,就足以讓他羞憤交加,為他的肯做,為他的鄉(xiāng)下人身份。”一再被傷自尊的裁縫后來因婚外戀喪命,似乎原本在注定中?!缎姷牧绿臁分?,小強年輕時因為一些混混行為被槍斃,弟弟崔木元堅決反對所長濫用權力,義無反顧去城市攻讀法學來為哥哥尋找正義。艾瑪在她的小說中持續(xù)表現(xiàn)著鄉(xiāng)與城的不同,人物進城、返鄉(xiāng)的不同場景,是為了讓人物完成農村—城市之間的空間、時間的轉移和身份轉變,艾瑪?shù)泥l(xiāng)土情懷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的文人,大多具有憂民情懷?!?0后”作家艾瑪成長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鄉(xiāng)村與城市的中間地帶,她帶有天生的冷靜清醒的認知和理性的批判精神。艾瑪作為“70”后的作家,一直關注著不可阻擋的城市化進程中鄉(xiāng)村的“空心”化、城鄉(xiāng)變遷中鄉(xiāng)村個體的生命體驗,以歷史理性正視鄉(xiāng)土中國的裂變,批判審視當下的鄉(xiāng)村倫理道德,表現(xiàn)作家對當下鄉(xiāng)土中國的憂患意識。
初讀艾瑪?shù)男≌f,便能體會到她語言的留白魅力、取材的針對性、人物塑造的豐盈。再細細品味,便會深刻體味其現(xiàn)實主義手法和對“生存”“情法”等問題的逼視。艾瑪作為“70后”作家的一員,有著濃重的鄉(xiāng)土情懷。她對自己故鄉(xiāng)的回憶、尋根問淵,對“涔水鎮(zhèn)”的回望和彩繪令人過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