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栓, 田逸琦, 雷安民*
(1.天津津墾牧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yī)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隨著國內牛奶市場需求量的增加,現代化奶牛場的管理措施及疾病治療也在與時俱進。我國現代化奶牛場已經普及。從場房設施、場區(qū)環(huán)境、擠奶設備和工藝流程都已經和世界先進奶牛場接軌,奶牛體型、年單產、奶質都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奶業(yè)正在步入世界先進行列[1]。
飼養(yǎng)管理水平突飛猛進。優(yōu)質的牧草,如苜蓿、燕麥草和帶穗玉米青貯等成為奶牛養(yǎng)殖的常規(guī)飼料[2]。專業(yè)化奶牛養(yǎng)殖集團公司配備有專屬的功能齊全的飼料場,可使精飼料的安全性、營養(yǎng)全價性得到有力保障,并且形成了擠奶廳、TMR(全日糧飼料攪拌機)制作[3-4]、產房等功能區(qū)統一先進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與此同時,奶牛生活環(huán)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夏季用電扇、噴淋和水簾組成的立體式降溫系統,極大減少了奶牛的熱應激。臥床上鋪滿干燥的糞沫墊料,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使奶牛產奶量得到有效提高。冬季飲水槽安裝電加熱系統,使奶牛飲水可保持在10 ℃左右[5]。
但是,現代化奶牛場同樣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飼料的營養(yǎng)水平跟不上奶牛的產奶需要,尤其會影響產奶凈能。奶牛產后100 d的體重損失在60 kg以上,體重的快速下降直接導致了產后奶牛體質衰弱且易滑倒,營養(yǎng)物質的大量流失使得奶牛不自然發(fā)情、乳房炎發(fā)病率也隨之上升,甚至被迫淘汰。這給奶牛養(yǎng)殖帶來不小的資源浪費及經濟損失。
作者根據奶牛養(yǎng)殖30多年的經驗,在奶牛配種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奶牛產前產后繁殖精細化管理措施。本文對奶牛產后100 d的護理工作進行了介紹,詳細闡明“奶牛繁殖性能監(jiān)控表”的使用方法,并對奶牛產后常見繁殖疾病,例如;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持久黃體和黃體囊腫、卵巢靜止等給出具體治療措施。
繁殖工作需從奶牛產犢的當天抓起。產房狀況的監(jiān)督管理不應只是獸醫(yī)監(jiān)管的重點,還應是授精員的日常工作之一。二者職能的相互配合及協調在奶牛繁育工作中尤為重要。
根據預產期,應在產前7~15 d將產畜送入產房,以便讓產畜熟悉環(huán)境。每天都應檢查母畜的健康狀況,注意其分娩預兆,做好相關記錄。為此設計相關記錄表格。如表1所示。
表1中“健康狀況”一欄左側的所有項目,需要在奶牛進入產房時就要完成統計。這些項目在產房每日產犢記錄表上都應有所記載。要重點監(jiān)控胎衣不下、助產人數、難產情況和患病的奶牛。
表1 奶牛繁殖性能監(jiān)控記錄表 年 月啟用
對于患病奶牛而言,即使在產房生活期間被治愈,也有可能在進入擠奶廳后,再次出現相關繁殖性疾病,因此這類奶牛是產后20~30 d重點觀察和治療對象。如果治療不及時,在產犢后180 d內很難懷孕,“半年以上不孕牛”將很快超過總體奶牛的10%。這會為之后的繁殖工作帶來很多障礙和經濟損失。
胎衣不下是奶牛產后常見癥狀。常見的治療措施通常是抗生素輸液治療法,待胎衣腐敗后自行脫落。授精員可以做的輔助治療措施有以下兩點:一是向子宮內灌注10%鹽水1 000 mL,目的是為了加速胎衣的收縮和脫落;二是在產后2 h以內,肌注苯甲酸雌二醇20 mL、縮宮素100 IU。
母牛懷孕時,體內雌激素含量很高。產犢后,體內雌激素含量急速下降。而縮宮素需要在雌激素的協同作用下才能起作用。某些治療失敗的病例,多是對母牛產犢后胎衣排出缺乏正確的判斷,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如果耽誤治療時間超過2 h,母牛體內雌激素含量下降過多,即使肌注外源性雌激素,也不能使縮宮素起效果。
母牛產犢后,如果胎衣露出陰門一半以上,胎衣依靠自身重力可以順利排出。如果胎衣露出陰門不足一半或者全部都沒有露出來,應立即肌注以上兩種激素,會達到很好的作用效果。激素的應用宜早不宜晚,子宮復原很快,可以快速調出產房,進入擠奶廳擠奶。及時的激素治療可為母牛產后100 d內再次懷孕打下良好的基礎。
凡是胎衣不下的母牛,治愈后調出產房進擠奶廳時,宜肌肉注射維生素ADE 10 mL或者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50 mL,都是為了促使子宮盡快復原。
奶牛產犢后60 d內會出現第1次自然發(fā)情。這段時間是產后奶牛的禁配期。一般分為以下2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后7~30 d。
擠奶廳會專門安排一個過渡牛圈,用來承接產房調出的牛,產后牛將在這里飼喂15~20 d左右。過渡圈的主要作用是:①調整母牛飼喂配方。使得母牛能夠順利完成瘤胃消化機能由干奶期間低精料、高粗料型向高產階段的高精料、低粗料型的逐漸轉換。這一時期飼喂標準是執(zhí)行產后牛的飼料配方,均為優(yōu)質的精飼料和粗飼料,不得添加啤酒糟等副料,飼料成本也最高;②檢測亞臨床酮病。目的在于及早發(fā)現產后母牛的營養(yǎng)失衡狀況;③產房的緩沖圈。產犢高峰時,產房的牛欄位不夠,體質健康的牛,可以在過渡圈飼養(yǎng),擠奶工作由擠奶廳完成,飼養(yǎng)管理依舊由產房負責。
對于過渡圈中的產后母牛,配種員應做好以下兩項工作:①認真觀察奶牛惡露排泄狀況,確定子宮恢復是“好”還是“一般”,填寫表1中“子宮情況”一欄(此處可添加一些直檢的感官經驗)。②在產后20~30 d,所有奶牛子宮灌注恰當的治療子宮內膜炎的藥物。每天子宮灌注牛頭數不得超過全場總泌乳牛頭數的1%,一般控制在0.6%~0.7%。如果本月產后牛不多,可以隔天灌注。灌注后認真填寫表1中“治療情況”一欄,填寫內容主要有藥物名稱、灌注劑量、子宮異常情況等。
奶牛產后20~30 d全覆蓋子宮投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重要作用:
(1)及早發(fā)現和治療隱形子宮內膜炎,提高奶牛配種受孕率。
奶牛產后子宮恢復能力非常強大,20 d左右就可以恢復到產前正常狀態(tài)。直檢時無論是子宮的大小、彈性還是收縮性都很好,但是子宮投藥后,輸精槍套管外經常能帶出來膿性粘稠狀或者顆粒狀炎癥分泌物。這樣的炎癥很難識別,如果治療不及時,往往會轉化為隱形子宮內膜炎,延后奶牛初次發(fā)情時間,降低發(fā)情期受胎率和配種一次受孕率[7,9]。長期的乏情還會引起奶牛卵巢靜止、持久黃體等疾病。患卵巢靜止、持久黃體的牛,經治療發(fā)情后,子宮粘液往往帶有黃豆粒大小的膿性炎癥顆粒,不能配種,需重新從治療子宮內膜炎開始。
(2)促進子宮內膜脫落,奶牛盡快恢復發(fā)情周期。
奶牛產后體內的泌乳激素很高,尤其是高產奶牛,壓制了生殖激素如雌激素在血液中的正常水平。隨著泌乳高峰的到來,這種壓制尤為明顯。奶牛外在表現為產后長期乏情,卵巢上即無黃體也無卵泡,處于靜止狀態(tài),子宮體積變小,彈性小,子宮角變細,子宮收縮(子宮彈性)消失。
產后20~30 d子宮灌注合適的藥物,可以促使子宮內膜的功能層脫落,基底層再生,長出新的功能層,從而刺激下丘腦—腦垂體—卵巢軸激素正常分泌,保證在產奶高峰到來之前奶牛性周期恢復。
第二階段,產后30~60 d。
奶牛性周期恢復后,一般在產后60 d內會出現1次明顯的發(fā)情。這次發(fā)情禁配,此階段需要通過直腸或B超檢查,重點檢查卵泡發(fā)育狀況、子宮粘液狀況等。如一切正常,則等待產后60~80 d的第2次發(fā)情。如子宮粘液混濁、水樣兒、不成形或者含有膿性顆粒,則需要在發(fā)情7 d以后進行第2次子宮灌藥。同時完善表1中“治療情況”、“初情日期”兩欄。
奶牛產后60~100 d之間的這兩次發(fā)情,配種受孕率最高,其中第1次配種受孕率在70%以上,經過第2次配種就能完成85%的受孕率。剩下15%的牛按繁殖障礙治療,一般能治好并配種7.5%,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每月的半年以上不孕牛能控制在10%以下,配種1頭牛平均精液消耗1.8~2支,全年成母??偸芴ヂ誓芡瓿?2.5%以上。
作為奶牛場的授精員,要把60%的工作精力用在奶牛產后60 d以內的繁殖性能監(jiān)控和治療上,預防工作前移,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為原則,最大程度地避免子宮內膜炎、卵巢靜止、卵巢囊腫、黃體囊腫、持久黃體等繁殖疾病的發(fā)生。按照全年數據統計,奶牛場的總藥物費用下降,精液總消耗量下降,精液的使用效率提高。
奶牛產后60 d是奶牛繁育性能恢復的關鍵時期,如果護理措施不到位,極有可能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和流產。做好這段時間的護理工作,使奶牛子宮和卵巢盡快恢復最佳狀態(tài),便可最大程度地避免下次懷孕時胚胎早期死亡和流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1的內容需長期記錄,奶牛確診懷孕后畫對勾。每月根據表1的數據制定治療計劃和配種計劃。治療計劃可細化到每一天。
奶牛子宮內膜炎是子宮黏膜發(fā)生的粘液性或膿性炎癥反應,該病是導致奶牛繁殖障礙的重要因素。大多數奶牛子宮內膜炎是由于環(huán)境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該病是奶牛養(yǎng)殖過程中多見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導致個別奶牛不育,降低奶牛群的整體繁殖性能[8]。子宮內膜炎多出現于產后2周以內甚至更長時間,通常在陰道內可檢測到膿性子宮分泌物,或子宮頸直徑大于7.5 cm。獸醫(yī)能夠準確診斷子宮內膜炎很重要,建議使用一種以上方法進行診斷[10]。在實際生產中,通常對診斷患有子宮內膜炎的母畜進行子宮灌注百福他25 mL、澳富龍25 mL、宮得康1支、碘制劑適量。并配合鹽酸林可霉素50 mL加50 mL生理鹽水治療。
在奶牛養(yǎng)殖中,卵巢囊腫對奶牛生產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激素分泌異常和疾病等是引起卵泡囊腫的主要原因。卵泡囊腫主要是由于未排卵的卵泡的上皮發(fā)生變性,卵泡壁結締組織出現增生,卵細胞發(fā)生死亡,卵泡液增多或者不被吸收而引起。有時可見兩側卵巢上的卵泡交替發(fā)生,在對一側卵泡進行促排或者被擠破時,幾天之后另一側卵巢上的卵泡也開始出現囊腫。通常是4~6胎、處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多發(fā),特征癥狀是持續(xù)發(fā)情或者無規(guī)律的頻繁發(fā)情,有時甚至導致慕雄狂,影響泌乳、妊娠、產仔,導致生產性能降低。
一般來說卵泡囊腫分為普通卵泡囊腫,表現為一側卵巢上卵泡大,一般有2~3個卵泡。另一種是惡性卵泡囊腫,表現為兩側卵巢上同時有很多卵泡,最大卵泡有鵪鶉蛋那么大。根據癥狀不同適當改變治療措施。對于普通卵泡囊腫可肌注HCG 1萬~1.2萬IU,1次即可。對于惡性卵泡囊腫可肌注促排三號400 IU、黃體酮150 mg。依照以上劑量,每日肌注2次,連打4~7 d。
持久黃體和黃體囊腫是影響奶牛繁殖力的主要疾病之一,母牛在排卵(未受精)后,黃體超過正常時間而不消失,經過一定時間間隔(10~14 d)檢查,在卵巢的同一部位摸到同樣顯著突出的黃體,質地一般較硬,持久黃體持續(xù)分泌助孕素,抑制卵泡的發(fā)育,致使母牛久不發(fā)情而導致不孕,前列腺素及其類似物是治療持久黃體和黃體囊腫的首選藥[12],一次性肌注前列腺素(PG)2支即可。持久黃體和黃體囊腫一般都伴有子宮內膜炎,需同時子宮灌注藥物。
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奶牛外在表現為產后長期乏情,卵巢上即無黃體也無卵泡;子宮體積變小,彈性小,子宮角變細,子宮收縮消失。排除老齡母牛的因素,長期飼料單一,含蛋白質及能量不足,缺少鈣和維生素;產后子宮復原不全和高產奶牛;有時運動、陽光不足等因素均易發(fā)生卵巢靜止。一般情況下,肌注HCG 1萬~1.2萬IU。9~11 d后母牛發(fā)情,卵巢上有成熟的卵泡,可直接配種。發(fā)情時若子宮粘液有白色膿性顆粒,可在配種前1 h子宮灌注青霉素160萬IU、鏈霉素100萬IU、生理鹽水100 mL。此方法在產后150 d左右應用效果顯著,應用過早無效。有時子宮按摩也可以使少數牛發(fā)情。
奶牛場繁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在奶牛場的繁育工作中一定是預防優(yōu)(重)于治療。做好精細化的奶牛繁育監(jiān)控尤為重要[13-15]。對奶牛產后首月清子宮,消疾患,使子宮盡快回復正常狀態(tài)(7~30 d恢復子宮健康);清宮之后可激活卵巢,使奶?;謴驼5陌l(fā)情周期,并通過直檢對奶牛的發(fā)情周期和卵巢狀況了然于心(30~60 d備情期);奶牛產后經過2個月左右的調整和休養(yǎng)生息后,在發(fā)情的最佳時間點進行配種(60~100 d配種期)。對于配種人員而言要熟練人工授精技術,避免因技術因素造成的配種失誤。重點關注患產科病的奶牛,這些牛是影響整個牛群效益的關鍵,相關疾病包含子宮內膜炎、卵泡囊腫、黃體囊腫以及卵巢靜止等。有效治愈疾患是提高牛場效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