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業(yè)法,徐華義,鄔海龍,周海芳,賴云鋒, 2
(1.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2.中國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實驗室(閩都創(chuàng)新實驗室),福建 福州 350108)
鐵電性宏觀表現(xiàn)為集體穩(wěn)定有序的偶極子,其極化方向在電場作用下可以進行180°翻轉.超薄鐵電材料在負電容晶體管、 非易失性鐵電存儲等需要大規(guī)模、 高密度集成的技術方面表現(xiàn)出巨大的應用潛力[1].然而,傳統(tǒng)鈣鈦礦鐵電材料(如: Pb(Zr, Ti)O3、 BaTiO3、 SrBi2Ta2O9等)具有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工藝不兼容、 可微縮性差、 可靠性低和含有害元素鉛等缺點,不適合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集成[2-5].HfO2作為近年來興起的超薄鐵電材料,其制造工藝與CMOS工藝高度兼容,響應速度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鐵電薄膜,具有較高的可集成潛力.
2011年,B?scke等[6]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摻雜元素Si使HfO2薄膜獲得鐵電性,其剩余極化強度(Pr)可達10 μC·cm-2.隨后的研究證明,通過摻雜其他元素(如Y[7]、 Sr[8]、 Gd[9]、 Al[10]、 Zr[11]等),也可以使HfO2獲得鐵電性.2012年,Müller等[11]發(fā)現(xiàn),Zr摻雜的HfO2,其特性明顯優(yōu)于其他元素摻雜的HfO2,表現(xiàn)出更高的Pr(約17 μC·cm-2)、 更好的耐擦寫特性和更低的退火溫度等.
原子層沉積是一種制備半導體超薄膜的方法,廣泛應用于高密度集成工藝中介質層的制備.本研究擬使用原子層沉積方法,制備不同厚度的Hf0.5Zr0.5O2(HZO)薄膜,并對其進行不同溫度退火處理.對所制備HZO薄膜晶相結構和鐵電性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揭示HZO薄膜晶相結構隨退火溫度變化的演變規(guī)律.
器件制備流程如圖1所示.首先,利用磁控濺射技術,在洗凈的Si/SiO2基底上濺射生長40 nm厚的TiN作為底電極.隨后,利用原子層沉積技術,以Hf[N(CH3)2]4、 Zr[N(CH3)2]4和去離子水分別作為Hf、 Zr和O的前驅體.在280 ℃條件下,在TiN底電極上分別生長8、 10和12 nm的HZO薄膜.使用光刻工藝,在其上制備面積為50 μm×50 μm的頂電極圖案后,再濺射生長40 nm的TiN和100 nm的W.最后,使用剝離工藝去除光刻膠,并在N2氛圍下,使用快速熱處理系統(tǒng),對樣品進行30 s不同溫度(450~650 ℃)的退火處理,溫度梯度為50 ℃.
鐵電性能測試使用美國Radiant公司生產的Multiferroic Ⅱ型鐵電測試儀進行.電滯回線的測量采用PUND脈沖測試,通過對瞬態(tài)電流積分得到Pr,測量頻率均為1 kHz.在電滯回線測量之前,施加足夠的脈沖循環(huán)(105次)使器件喚醒[12].采用小角掠射X射線衍射(GIXRD)分析薄膜的結晶特性.小的入射角度能顯著增加X射線在薄膜中的光程,從而使衍射峰加強,便于更好的分析薄膜的結晶特性.
圖2、 3分別是不同厚度HZO薄膜經(jīng)不同退火溫度處理后的電滯回線和2Pr統(tǒng)計圖.
當退火溫度為450 ℃時,HZO薄膜的鐵電性較差,這可能是由于退火溫度低,薄膜未能完全結晶所致.隨著退火溫度升高,2Pr均呈現(xiàn)先增大后降低的趨勢.當退火溫度增加到500 ℃時,8和10 nm樣品的2Pr就已經(jīng)達到最大值(分別為38.1和42.5 μC·cm-2),而12 nm樣品的2Pr在退火溫度為550 ℃時才出現(xiàn)最大值(39.8 μC·cm-2).上述結果說明,當HZO薄膜的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其達到最優(yōu)2Pr所需的退火溫度也會隨之增加.
圖4是所制備不同厚度HZO薄膜矯頑場強(Ec)的統(tǒng)計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膜厚對Ec有一定影響.12 nm的樣品有著較低的Ec(約±1.15 MV·cm-1),而8和10 nm樣品的Ec則較高(約±1.25 MV·cm-1).此外,退火溫度也會影響HZO薄膜的Ec值.隨著退火溫度升高,Ec普遍增大.這可能與界面層效應(如界面缺陷態(tài)、 鐵電疇釘扎和死層等)的影響有關,使得鐵電疇的翻轉難度增加.若Ec過高,則往往不利于實際應用[13].
通過施加不同寬度的寫入脈沖,對所制備的HZO薄膜鐵電器件響應速度進行測試[14].首先,施加一個足夠長(約1 ms)的預極化脈沖,使鐵電疇完全翻轉.隨后,施加兩個連續(xù)的正脈沖,用第一個脈沖激發(fā)的極化電流減去第二個脈沖激發(fā)的非極化電流,再積分得到飽和剩余極化強度Ps.接著,施加不同寬度的寫入脈沖(10 ns~100 μs),并用與之前相同的兩個連續(xù)正脈沖讀出此時的剩余極化強度ΔP,得到HZO器件在不同寫入脈沖寬度下的相對極化強度ΔP/Ps,如圖5所示.結果表明,HZO器件的響應速度可低至100 ns,但使其完全極化則需要約1 μs的寫入脈沖寬度.與傳統(tǒng)鐵電器件相比,HZO鐵電器件不僅結構更簡單而且響應速度更快[15-17].
HZO薄膜的鐵電性被認為與非中心對稱的正交相有關[11].由于薄膜往往以多晶的形式存在,因此HZO薄膜的晶相組成比例將影響其鐵電性.為解釋HZO鐵電性隨退火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對樣品進行GIXRD測試[18],結果如圖6所示.
當退火溫度為450 ℃時,衍射峰扁平,說明薄膜的結晶性較差,正交相的含量很低.因此,經(jīng)450 ℃退火處理的HZO薄膜鐵電性較差.隨著退火溫度升高至500~550 ℃,在30.4°出現(xiàn)明顯的正交相/四方相疊加衍射峰.當溫度進一步升高并超過600 ℃時,在54.5°出現(xiàn)單斜相衍射峰.薄膜的厚度越大,單斜相的衍射峰也越明顯.這是由于,當膜厚增加時,晶粒尺寸會逐漸增大到接近臨界晶粒尺寸,更容易產生能量狀態(tài)最低的單斜相[19].單斜相增多會導致薄膜漏電流增大[18],因而鐵電性能變差.此外,單斜相出現(xiàn)時,位于30.4°的衍射峰會減弱.
在HZO薄膜的XRD圖譜中,其正交相衍射峰往往和四方相衍射峰疊在一起,很難區(qū)分[20].為研究鐵電性與薄膜結晶特性之間的關系,對30.4°的衍射峰進行反卷積,將其分解為30.4°的正交相(111)、 30.8°的四方相(011)和31.6°的單斜相(111)衍射峰,如圖7(a)所示.圖7(b)為各樣品單斜相、 正交相和四方相的相對比例.隨著退火溫度升高,單斜相比例增加,四方相比例減少,但正交相比例沒有明顯變化.因此,HZO薄膜Pr的降低并不是由于正交相的減少,而是由于有更多的單斜相產生,導致薄膜漏電流增加,鐵電性降低.
本研究通過原子層沉積方法制備HZO超薄薄膜鐵電器件,器件的2Pr可達約40 μC·cm-2,Ec低至±1.15 MV·cm-1,且響應速度快(約100 ns).研究表明,HZO薄膜正交相與其鐵電性密切相關.退火溫度升高對HZO薄膜中正交相的含量影響較小,但是會使四方相轉變?yōu)閱涡毕?,導致其鐵電性降低.因此,如何進一步減少單斜相的產生是制備更高性能HZO鐵電薄膜所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