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振 亳州市利辛縣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
孩子從出生到1 周歲之間為嬰兒期,不僅生長發(fā)育速度極快,而且各器官發(fā)育并不完全,容易罹患疾病。作為父母,特別是第一次經(jīng)歷生育過程的新手爸媽來說,若是對嬰兒的身體機能不熟悉,很可能手忙腳亂。因此,家長很有必要學習相關知識,掌握嬰兒的生長發(fā)育特點,正確養(yǎng)育,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嬰兒剛出生后,皮膚還沒有發(fā)育完全,無論功能還是解剖結構,都與成年人存在很大差別。嬰兒皮膚的具體特點是:特別嬌嫩、敏感,易受刺激與感染,因此需要悉心護理。
嬰兒皮膚的新陳代謝較為活躍,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較強,皮脂分泌旺盛,多見于頭頂部(前囟門處)、眉毛、鼻梁、外耳道以及耳后根部等處。如不定期為嬰兒進行清洗,分泌的油脂混合灰塵、皮膚碎屑后長期殘留,可能會導致皮膚瘙癢。有的嬰兒甚至會因瘙癢難耐抓破皮膚。
護膚方法:家長可每天為嬰兒洗1 次澡,每次洗澡的時長控制在5 ~10 分鐘。夏季天氣炎熱,如嬰兒出汗較多,可為其早晚各洗1 次澡。洗澡次數(shù)如超過1 次,建議只用清水清洗。冬季天氣較寒冷時,應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為嬰兒洗澡。為嬰兒沐浴可僅以溫水清洗,或選用酸堿度適宜的嬰兒專用洗護用品進行清洗。
嬰兒的皮膚角質層薄,真皮層所含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較少,皮膚厚度僅為成年人的1/10,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損,也容易因細菌侵襲造成感染。再加上嬰兒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善,抵抗力較弱,容易出現(xiàn)濕疹、丘疹、水皰等皮膚問題。
護膚方法:為嬰兒洗澡后,應立即為其擦干體表的水分,涂抹質地溫和的嬰兒潤膚露等護膚產(chǎn)品,令皮膚表面保持水油平衡。尤其是在干燥的秋冬季節(jié),環(huán)境空氣濕度較低,不涂抹護膚產(chǎn)品很可能導致嬰兒的皮膚過分干燥,引起瘙癢,甚至是皮膚病。此外,開空調(diào)取暖或室內(nèi)有暖氣等采暖設備,也會令皮膚干燥的現(xiàn)象更加明顯。建議為嬰兒穿著符合《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chǎn)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GB 31701-2015)》A 類標準的貼身衣物,以防甲醛等有害物質傷害嬰兒的皮膚和呼吸系統(tǒng)。嬰兒的衣物要用弱堿性產(chǎn)品進行清洗,清洗后應曝曬晾干。梅雨季節(jié),衣物不容易晾干,可使用空調(diào)或除濕機進行除濕,或使用烘干機烘干衣物。避免衣物潮濕引發(fā)皮膚問題。
嬰兒的皮膚保溫能力和散熱能力均不如成年人,非常容易中暑或著涼。此外,由于嬰兒皮膚的血管、汗腺還處在發(fā)育的過程中,環(huán)境溫度過高很容易引發(fā)熱痱(即痱子)。
護膚方法:家長切勿給嬰兒穿得太多,應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為嬰兒及時添減衣物。天氣炎熱時,可用柔軟干燥的毛巾擦拭嬰兒的皮膚褶皺處,如脖頸處、腋窩處、大腿根部等,令這些部位保持干燥涼爽,以免出現(xiàn)熱痱。
嬰兒的皮膚薄、血管豐富,有較強的吸收和通透能力,部分有害物質會通過皮膚被機體所吸收,造成中毒。同時,嬰兒皮膚黑色素較少,色素層較薄,非常容易被紫外線灼傷。
護膚方法:家長不可隨意給嬰兒涂抹藥膏,尤其是含有激素類的藥膏,以免引發(fā)過敏等不良反應。避免將嬰兒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不要帶嬰兒在12 ~14 點紫外線強烈時外出。如果外出,可為嬰兒穿長袖衣褲、戴帽子,進行物理防曬。
嬰兒出生后,其眼部結構已經(jīng)成形,但并不擁有健全的視覺功能。嬰兒的眼球與成人相比較小,6月齡嬰兒的眼球只有成人的2/3 大,且眼軸距離短。新生兒具有生理性遠視,即看不清近處但看得見遠處的東西。除明顯畸形外,新生兒視覺異常一般較難發(fā)現(xiàn)。
護眼方法:應根據(jù)醫(yī)生建議帶嬰兒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嬰幼兒視力檢查的方法包括選擇觀看法、視動性眼球震顫法、遮蓋試驗、跟隨反射、視覺誘發(fā)電位等。對于新生兒,醫(yī)生會檢查其有沒有追隨光反應,看瞳孔對光有沒有反應。對于3 個月大的嬰兒,可以觀察其有沒有集合注視手指的能力。也就是把一個手指放在眼前,向其眼前移動時,觀察嬰兒的兩只眼睛會不會同時跟隨手指移動。
新生兒的眼球小,視黃斑區(qū)細胞少,眼肌的調(diào)節(jié)功能還未完善,所以視覺不敏銳,看不到五彩繽紛的顏色——他們的世界是黑白的。此時,嬰兒有視覺感應功能,瞳孔對光有反應,可短暫注視15 ~20 厘米距離內(nèi)的物品。
護眼方法:嬰兒6 個月大以前,可在其床周圍放一些黑白的圖案,讓嬰兒進行追視。如果在床頭放置帶顏色的物件,可以紅色為主,不宜出現(xiàn)較多顏色。
4 ~12 個月齡時,嬰兒進入了彩色的世界,其視覺神經(jīng)對彩色的事物非常敏感。
護眼方法:家長可培養(yǎng)嬰兒的色彩感知度,將嬰兒的生活空間盡量布置得多彩一些,如將一些彩色圖片貼在墻上,為嬰兒換上顏色柔和的彩色床單和被罩,在嬰兒視線內(nèi)放置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書籍等。家庭成員和嬰兒的衣服可適當多些色彩的改變,但要以柔和的顏色為主。在6月齡后,嬰兒會轉動頭部追視色彩時,家長應向嬰兒描述顏色,加深其對顏色的認知能力。
嬰兒開始添加輔食后,家長可為孩子選擇如南瓜、紅薯、胡蘿卜、西紅柿、菠菜、韭菜、雞蛋等富含葉黃素的護眼食物。葉黃素能夠為視神經(jīng)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助力視力發(fā)育。
嬰兒主要通過辨別說話者說話的聲音、語調(diào)來鍛煉聽覺記憶。不同月齡的嬰兒,對于聲音的敏銳度不同。同時,嬰兒對噪聲非常敏感。
人類的胚胎在三四周大時,就開始發(fā)育聽力系統(tǒng)了。胚胎期第4 ~8 周是所有器官開始發(fā)育的關鍵期,此時母親若使用藥物、感染病毒或接觸有毒物質,如煙酒、放射線、重金屬、塑化劑等都可能造成胎兒耳朵發(fā)育異常,甚至是停止發(fā)育。嬰兒出生時只有耳蝸發(fā)育已達成人大小,耳朵的其他部分仍需進一步發(fā)育生長。嬰兒的耳咽管(中耳內(nèi)與咽部相通的管道)短且平??蓪е律虾粑栏腥镜牟《尽⒓毦?,非常容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引發(fā)中耳炎。
護耳方法:新生兒生后3 ~5 天要進行聽力篩查,及時診斷是否存在聽力問題。家長在日常護理中可多觀察嬰兒對周圍聲音的反應。在為嬰兒清洗面部和洗澡時,要注意避免水流進嬰兒耳朵,以免造成細菌感染。
嬰兒喜歡聽人講話,特別是對媽媽的聲音情有獨鐘。這是因為,媽媽往往是嬰兒出生后接觸的第一個人,也是接觸最多的人,嬰兒對媽媽的聲音更熟悉。當媽媽發(fā)出聲音時,嬰兒會馬上將頭部轉向媽媽。有學術研究發(fā)現(xiàn),新生嬰兒在出生后3 天就會產(chǎn)生喜歡媽媽聲音的動作——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平靜或開心。
護耳方法:媽媽照護嬰兒時,可多柔聲呼喚嬰兒,有助于嬰兒建立起與媽媽的親密聯(lián)系。家庭其他成員在照料嬰兒時,也可以多用低音量、柔和的話語和寶寶進行溝通,表達自己對他/她的喜愛,告訴他/她最近發(fā)生的有意思的事情,讓嬰兒感覺安全、快樂。
通常情況下,嬰兒都不喜歡尖銳的聲音。當出現(xiàn)這種聲音時,嬰兒的頭會朝反方向扭轉。
護耳方法:避免讓嬰兒聽機器噪音、施工噪音,以防損傷嬰兒的聽力。讓嬰兒多聽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聲音,例如流水的聲音、掃地的聲音、輕聲關門、開門的聲音、風聲、雨聲等??山?jīng)常播放舒緩的音樂。如果方便,可在室內(nèi)掛上風鈴。風吹風鈴的聲音比較動聽,可使嬰兒心情愉悅。
家長可盡量用左手抱嬰兒,以便其貼近心臟。聽心臟跳動的聲音,有助于消除嬰兒的恐懼感。當嬰兒在床上玩耍時,可以在床上放上不同音質的發(fā)聲玩具,以便刺激聽力細胞的發(fā)育。也可以讓嬰兒聽取各種物體,如木盒、紙盒、書本、球、椅子、鉛筆等落地的聲音。
★嬰兒到12月齡(1 歲)時,可以按照成年人的指令拿東西,會指認五官,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能夠翻書,可以手握筆涂畫,蓋瓶蓋,用手勢表示需要;會移開障礙物找玩具,能指認身體的2 ~3個部位,模仿大人做家務;穿衣時會主動配合,可以熟練地用擺手表示再見或用拍手表示歡迎。而實現(xiàn)這些,需要家人在嬰兒成長的過程中給與其全方位的呵護、照料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