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蓮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qū)第一中學校
基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項目化閱讀最突出的一點是學生在做項目中學習,是學生在完成一個又一個的項目任務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情況如何,學習任務完成得如何,學習成果的質量如何,都離不開評價,評價表的設計不可或缺。
傳統(tǒng)的紙質測評更側重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考查,而項目學習更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20 年)》(以下簡稱《新課標》)對學習評價有明確的建議,建議評價要“著眼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全面把握學習任務群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采取更為科學合理、恰當的評價方式。
評價表縱橫交錯,評價維度廣,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有關知識、能力、素養(yǎng)等同時進行量與質的檢查、診斷,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和項目學習特點。
下面我以近年自己設計的多個項目化閱讀實踐案例中的評價表為例,就“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項目化閱讀評價表的設計與應用,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評價表一般由評價維度、評價內容、評價等級、評價主體等構成。評價維度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關,可以是單一維度的評價,也可以是多維度的評價;評價內容則與項目目標、項目任務、項目活動、項目成果等有關,可以是單一維度的不同內容的評價,也可以是多維度多方面內容的評價;評價等級可以是一般、良好、優(yōu)秀,可以是A、B、C、D 四個等級;評價主體可單一,可多元。這樣排列組合,根據需要設計評價表即可(見表1)
表1 ×××評價表
1.注重學生過程性評價
“任務群”下的項目化閱讀,是學生在任務群的引領下,自主閱讀大量文本,完成項目作品的語文實踐活動。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完成度、合作度等,都需要一個配套的評價表,教師也需要借助這一套評價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評價表的設計要突出對學生過程性的評價。
2.突出學生自主性評價
“任務群”下的項目化閱讀,是學生在評價表的引領下,自主或小組成員合作完成項目作品,其間,任務完成得怎么樣,學生可以根據評價表自主對照,看自己哪些方面完成得好,還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通過自我檢查,自我督促完善作品。所以,評價表的設計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評價。
1.基于《新課標》,制定項目化閱讀評價細則
《新課標》對評價有要求,對學業(yè)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有建議,研究這些要求和建議,有助于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
《新課標》有關評價要求和建議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著眼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全面把握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運用恰當的評價方式。
《新課標》給教學評價指出了方向、方式、評價內容等,教師可以圍繞這些要求和建議,制定具體可行的評價細則。比如,自我閱讀、梳理評價細則,小組交流、展示評價細則,成果分享評價細則……
項目化閱讀評價細則的設計,具體可細化為如下五個策略:
(1)整體化設計策略
整體化策略是基于整個項目化閱讀過程而言的,評價表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要體現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等語文實踐活動方面的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等多種功能。
比如,下面的表2 和表3 就是筆者對一次語文項目學習活動最終成果的整體評價標準的設計,該設計突出對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評價。
表2 “為魯迅正名”項目作品評價標準
表3 “為魯迅正名”口頭陳述評價標準
(2)多元化設計策略
多元化策略是基于評價主體而言的,參與評價的人員可以是學校相關人員,也可以是家庭、社會人員,也就是說,同學、教師、父母、學校領導或其他人、社區(qū)人員等都可以是評價主體。評價表的設計,要針對項目涉及的不同領域設計不同的評價主體,不同主體參與的評價表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分開設計,也可以整合設計。比如,我在進行“尋找《詩經》元素”項目學習活動時,就將參與評價的多元主體分開設計評價表,分別設計了“尋找《詩經》元素”自我評價表(該評價側重過程性評價,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基本的閱讀素養(yǎng))、“尋找《詩經》元素”小組評價表(該評價側重對學習過程中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評價)、“尋找《詩經》元素”家長評價表(該評價側重了解興趣)、“尋找《詩經》元素”教師評價表(該評價側重全面了解),對學生參與該項目的全過程從個人到小組、到家長、到教師有一個不同視角的全方位的評價。
(3)多樣化設計策略
多樣化策略是基于評價方式而言的,就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多樣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可以是整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也可以采用紙筆測試、現場觀察、對話交流、小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種評價方式。也就是說,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如果是自主閱讀,就設計一個自主閱讀評價表,或設計一個閱讀記錄表,對其閱讀過程做一個督促、檢查、鼓勵性評價;如果是展示交流,就設計一個與表達交流有關的評價表,對其展示的內容、展示的過程做一個較全面的診斷、反饋性評價。同時,分享、反思這樣的評價方式也要及時跟進。原因很簡單,在項目化閱讀過程中難免出現始料未及的情況,及時安排一次組與組之間的分享。在傾聽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其他組同學的優(yōu)點,反思自己的不足,彼此取長補短,無形之中已收到較好的評價效果。下面摘錄“探尋古代游記散文奧秘”項目學習案例中兩個組的分享片段:
3 組:我們組認為,老師推送的古代游記散文中選景方面多集中在山、水、樹木(藤蔓)中。寫山,如“高峰入云”“碧峰巉然孤起”“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水,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至于樹木(藤蔓),如“怪石奔秋間,賽藤枯古松”。雖然大多集中寫山、寫水、寫藤蔓,但不同作家筆下,特點不同。
5 組:請看我們組的思維導圖,從選景來看,有兩大類,一類是人文景觀,一類是自然景觀。另外,我們發(fā)現,寫景角度有動景,也有靜景。這是我們組關于選景方面的一些整理。
兩個組梳理角度不同,可以互相補充,彼此促進。分享促反思,反思促進步,見賢思齊,多樣的評價方式,一樣的評價效果:
(4)情境化設計策略
情境化設計策略是基于“語文學習任務群”而言的,就是在項目化閱讀過程中要根據真實的情境,設計評價表,“考查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參與程度、思維特征,以及溝通合作、解決問題、批判創(chuàng)新等能力,記錄學生真實、完整的任務群學習過程?!北热纾P者曾設計了如下情境化評價:
學校將組織“《鄉(xiāng)土中國》讀書報告會”,你作為學生代表,將在這次讀書會上交流分享閱讀這本書的感悟思考,為了更好地展示閱讀心得體會,你需要先制訂一個閱讀計劃。
學習支架:你可以閱讀《鄉(xiāng)土中國》“重版序言”“后記”和目錄,大致了解《鄉(xiāng)土中國》的寫作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關鍵概念等,結合課本閱讀指導確定閱讀計劃;計劃表可參考表4,也可自行設計。
(5)合作化設計策略
合作化設計策略是基于評價表的設計過程而言的,就是說評價表是師生共同設計的。設計要充分采取師生各方意見和建議,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這樣設計的評價表既合情合理,又能突出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作用,體現師生平等、合作彼此促進和激勵的作用。具體做法:師生可圍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成果等多方面一起探討。
2.基于項目化學習理念,設計項目化閱讀評價維度
項目化閱讀不同于傳統(tǒng)閱讀,是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完成一系列項目任務,所以,評價表的評價維度要緊扣項目目標、項目任務、項目成果等。
下面以我曾經做過的“古典詩詞里的傳統(tǒng)意象與中國文化”這一項目學習為例簡要說明。
本項目設計的目標之一是學生通過做中小組合作學習《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人教版)第二單元,探討古典詩詞里如月亮、江南、夢境等傳統(tǒng)意象中蘊含的中國文化,提升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與鑒賞品位,增強文化自信;培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凝聚力、責任感。為了引導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能夠自我監(jiān)督,特預設了評價表,從參與、合作、傾聽幾個維度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評價,比如,能否積極主動參與小組活動、能否認真完成組內分工任務、是否主動出謀劃策、是否主動承擔展示任務、能否傾聽同學分享……
本項目最主要的成果是每組錄制一個微視頻或微課講座,為了讓錄制的微視頻或微課講座更有質量,師生在對項目學習做規(guī)劃時可合作,不斷修改,預設兩個評價表,分別從內容、結構、表達以及文案、幻燈片、視頻、主講人等多個維度對與講座匹配的文案、視頻等做多元評價。
表4 閱讀《鄉(xiāng)土中國》計劃表
第一個評價表是關于古典詩歌中傳統(tǒng)意象與中國文化研究性文字的評價表,其中內容維度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優(yōu)秀、良好、一般,對應的評價內容分別是:能緊扣某個傳統(tǒng)意象,以課本詩歌為主,并結合課外相關詩篇詩句加以分析探究其內涵、意蘊(優(yōu)秀);能圍繞某個傳統(tǒng)意象,結合相關詩句加以分析探究其內涵(良好);基本能按照要求選擇相應詩歌詩句,對所選意象加以分析,探究其內涵(一般)。
我們可以看到,以上三個維度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緊扣”“圍繞”“基本按照”,這樣的設計可以將學生選擇內容、呈現內容的能力很好地區(qū)分開,也可以對學生這個方面的表現有一個較合理、全面的評價。
同理,結構維度的評價也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分別是結構嚴謹,有明確的過渡句、總結句等,思路非常清晰,層次非常清楚;結構較為完整,思路較為清晰,層次較為清楚;結構基本完整,思路基本清晰,層次基本清楚。
當然,表達維度的評價同樣分三個等級,同樣有較好的區(qū)分度,能收到較好的評價效果。
第二個評價表是關于古典詩歌里的傳統(tǒng)意象與中國文化微視頻的評價表,突出對該項目最終成果最基本的多個維度的評價。其中,每個維度以優(yōu)秀的層面加以要求,每個維度又細分多個小維度,以求對學生合作學習成果做多維度、多內容、多元主體的引導性評價,起到評價應有的作用。該評價表的評價維度和評價內容具體如下:
文案:語言簡潔準確,能抓住所選傳統(tǒng)意象結合詩句分析其豐富內涵,詳略得當。思路清晰,由課內到課外。
幻燈片:簡潔明了,插入的圖片和所選意象相得益彰,最好有創(chuàng)意。
視頻:畫面清晰,音量適中,觀感舒服。背景音樂和意境相吻合且適度。
主講人:普通話標準,情感把握到位,得體大方。
根據以上四個維度多個內容的評價標準,小組制作微課或微視頻,其他小組、教師、年級等則參與評價,引導學生完善項目作品。
綜上所述,無論是基于《新課標》,還是基于項目化學習理念,多維度、多元主體的評價表都需要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根據學習的具體知識、能力、素養(yǎng)與學情,靈活設計。評價表可以教師預設,可以師生協(xié)商完成,還可以學生合作設計;評價表可以隨著項目的進展而不斷修改、完善。一句話,教學中設計評價表,評價策略要靈活,評價方式要多樣,評價主題要多元,評價內容要全面,評價維度要豐富。
基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項目化閱讀過程中評價表是如何應用的呢?
基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項目化閱讀,是評價優(yōu)先,就是在項目化閱讀方案設計的同時就要設計一系列配套的閱讀評價表,由這些評價表引領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完善學習成果。也就是說,學生在項目化閱讀之初,就已經拿到相應的評價表,或針對學習過程中涉及的知識一起預設相應的評價表,學生個體或小組會在完成項目化閱讀任務之前,從相應的評價表中明確需要達到的更高閱讀的目標是什么,明確需要完成的閱讀任務的更高水準是什么,明確需要完成的閱讀成果的更優(yōu)質量是怎樣的。所以說,整個項目化閱讀過程中,評價引領著學生進行學習。
基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項目化閱讀過程中,評價表還會起到激勵作用。評價表應用于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進行閱讀與鑒賞、梳理與探究、表達與交流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對照評價表,一步步完成學習任務,逐步修補完善學習成果。也就是說,學生可以通過評價表中涉及的評價維度、評價內容、評價等級等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督促、自我發(fā)現、自我診斷等自我評價,也就是說,學生在評價表各個維度的激勵下對學習過程中自我表現的不足、學習成果的不足等進行自我完善。從這個角度來說,評價表對學生確實有激勵作用,且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
評價表應用于教學,從短期來看,是引領,是激勵;是督促,是檢測;是診斷,是評價……從長遠來看,是助力,助力學生自我發(fā)展、自我進步、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