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觀海,曾國興,吳登鋒
(高州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廣東 茂名 5252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怯捎隗w內(nèi)脂質(zhì)代謝出現(xiàn)異常,沉著在動脈內(nèi)壁上,形成粥樣脂類物質(zhì),逐漸堆積形成斑塊,斑塊漸漸增多會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引發(fā)心律失常。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為急診科較為常見的急癥之一,是心臟病患者出現(xiàn)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zhì)量。利多卡因既是臨床常用的麻醉藥,又是抗心律失常藥物,其可抑制鈉通道,縮短動作電位時間,降低心率,促進患者康復[1-2]。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其可對患者心臟鉀、鈣、鈉離子通道進行抑制,減慢浦肯野纖維的傳導速度;同時,其可改善竇房結(jié)自律性,通過改變復極過程,延長用藥者的動作電位時間,有效治療心律失常[3]。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應(yīng)用胺碘酮治療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對患者心功能指標[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水平的影響,并探討治療前后心電圖指標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高州市人民醫(yī)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颊?0例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2、8例;年齡40~70歲,平均(58.52±4.16)歲;心室顫動10例,心室撲動4例,心動過速3例,單純室性期前收縮2例,頻發(fā)多源室性早搏1例。研究組(20例)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4、6例;年齡42~69歲,平均(59.05±5.17)歲;心室顫動10例,心室撲動6例,心動過速2例,單純室性期前收縮1例,頻發(fā)多源室性早搏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與《心血管內(nèi)科常見病的診斷與防治》[4]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符合者;經(jīng)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快速性心律失常者;患者有明顯的胸悶、氣短癥狀;近期未進行其他相關(guān)治療者等。排除標準:其他原因誘發(fā)的心律失常;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易過敏體質(zhì)等。高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經(jīng)審核批準此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曉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患者急診入院后采取常規(guī)急診搶救措施,包括心電監(jiān)護、吸氧、電擊除顫等,同時給予調(diào)節(jié)血脂、抗血栓、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治療[5]。在上述治療同時,對照組患者實施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浦津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2244,規(guī)格:5 mL∶0.1 g)治療,取20 mL葡萄糖注射液溶于50 mg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靜脈注射,1次/d。研究組患者實施鹽酸胺碘酮注射液(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108,規(guī)格:2 mL∶150 mg)治療,初始給藥劑量為150 mg鹽酸胺碘酮注射液,溶于2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注射,根據(jù)患者情況若效果不佳,每隔30 min追加1次150 mg胺碘酮,每天最大劑量不能超過1 200 mg。兩組患者均治療1周。
1.3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治療后參照《臨床心血管疾病診療學》[6]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經(jīng)心電圖檢查期前收縮減少90%以上評為顯效;患者部分臨床癥狀改善,經(jīng)心電圖檢查期前收縮減少50%~89%評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變化評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心電圖指標與血壓。治療前后采用心電圖機(上海光電醫(yī)用電子儀器有限公司,型號:ECG-2150)測定患者P-R間期、Q-T間期、HR,采用血壓計(江蘇魚躍醫(yī)療設(shè)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臺式Y(jié)E680A)測定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③心功能。LVEF、LVEDD、LVESD水平,采用全數(shù)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徐州貝爾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BLS-X3)檢測。④不良反應(yīng)。治療期間統(tǒng)計患者眩暈、心動過緩、胃腸道不適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yīng)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臨床療效,眩暈、心動過緩、胃腸道不適發(fā)生情況)以[ 例(%)]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使用S-W法檢驗計量資料(P-R間期、Q-T間期、SBP、DBP,HR、LVEDD、LVESD水平)數(shù)據(jù)是否服從正態(tài)分布,證實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患者心電圖指標與血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P-R間期、Q-T間期均顯著長于治療前,而SBP、DBP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P-R間期、Q-T間期較對照組顯著延長,SBP、DBP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指標與血壓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指標與血壓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SBP:收縮壓;DBP:舒張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P-R間期(ms) Q-T間期(ms) SBP(mmHg) DBP(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 139.04±13.81 148.05±12.52*31.05±8.41 36.58±8.01*135.52±2.52 125.41±3.01*92.10±2.88 84.50±3.57*研究組 20 140.08±14.09 156.28±10.07*31.89±7.80 45.49±9.19*136.08±3.04 114.07±2.46*91.04±3.01 75.01±2.49*t值 0.236 2.291 0.328 3.269 0.634 13.046 1.138 9.7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HR、LVEDD、LVESD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而LVEF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研究組HR、LVEDD、LVESD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LVEF水平較對照組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HR:心率;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
組別 例數(shù) HR(次/min) LVEF(%) LVEDD(mm) LVES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0 120.01±4.04 87.52±3.28*38.05±4.19*47.14±3.55*60.01±5.80 44.15±3.08*58.94±5.12 43.07±4.10*研究組 20 119.52±3.79 71.01±2.79*38.40±3.79*56.07±4.19*60.46±6.01 40.01±3.49*59.31±4.90 38.04±4.19*t值 0.396 17.147 0.277 7.272 0.241 3.978 0.233 3.83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yīng)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yīng)(眩暈、心動過緩、胃腸道不適)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yīng)比較[ 例(%)]
冠心病指脂質(zhì)在血管內(nèi)皮沉積,導致冠狀動脈狹窄,甚至完全堵塞,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功能障礙,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臨床表現(xiàn)為胸悶、心悸、心慌乏力等,通常是因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顫動、室上性心動過速引起,一旦室顫,會使患者死亡風險增加。利多卡因是目前治療各種心臟病并發(fā)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見藥物,其可抑制細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通過降低心肌細胞興奮性來延長動作電位時間和有效不應(yīng)期,降低心律失常的風險;臨床目前該藥常用于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但器質(zhì)性心臟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療效欠佳,且易出現(xiàn)胃腸不適等不良反應(yīng)[7]。
胺碘酮具有非競爭性的腎上腺素受體阻滯作用,能阻斷鈉、鉀、鈣通道,減慢傳導速度,還可以減慢室性心律和房室旁路的傳導,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并維持有效的心輸出量,且胺碘酮可抑制竇房結(jié)的自律性,改善心房顫動與心室顫動,從而降低心臟負荷[8-9]。心電圖可反映心肌電生理活動的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P-R間期代表心房到心室的傳導所需要的時間,如果P-R間期縮短就代表心房到心室的興奮傳導速度較快,患者會出現(xiàn)心率加快,Q-T間期是心室肌激動和恢復的時間,是心室肌電穩(wěn)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心室復極延遲會導致Q-T間期延長,增加心律失常的發(fā)生風險[10]?;颊呖诜返馔螅蓽p慢心肌傳導纖維的電位傳導速度,而電信號折返的激動現(xiàn)象逐漸消失,改變了竇房結(jié)的自律性,且對動作電位峰值、靜息膜電位無明顯影響[11-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P-R間期、Q-T間期較對照組顯著延長,而SBP、DBP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表明與利多卡因比,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筛纳苹颊咝碾妶D指標,擴張冠狀動脈周圍血管,降低血壓水平,療效顯著。
胺碘酮的負性肌力較小,能夠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血,使心速、控制室性心動過速減慢,進而改善心功能[13-1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HR、LVEDD、LVESD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而LVEF水平較對照組顯著升高;治療期間研究組患者眩暈、心動過緩、胃腸道不適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筛纳苹颊咝墓δ埽踩粤己?。
綜上,經(jīng)胺碘酮治療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電圖指標與心功能,升高患者臨床總有效率,促進患者康復,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不足之處是樣本量太少,且未對患者血流動力學進行研究,后期可增加樣本量后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