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雪紅 林素蘭 孫緣緣
(泉州市第三醫(yī)院,泉州,362000)
精神科疾病的治療過程普遍較長,住院患者一般病情較為嚴重,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思維、情感障礙,患者反應遲鈍、自我保護能力差,加之抗精神類藥物的使用,患者的平衡感和行為控制能力較弱[1]。有研究報道,精神科不良事件中,受藥物因素、癥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精神科患者在沒有家屬陪護的因素影響下,跌倒事件的發(fā)生居于首位[2-3]。跌倒的發(fā)生不僅給本人及家庭帶來痛苦和負擔,還會影響患者預后,易引起醫(yī)療糾紛,因此,預防患者跌倒已成為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的重要內容[4]。集束化護理是為了提高護理質量,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問題所制定的聯(lián)合護理措施,且護理措施均有證可循[5-7]。本研究選取泉州市第三醫(yī)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睡眠障礙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集束化護理應用于預防精神分裂癥睡眠障礙患者跌倒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泉州市第三醫(yī)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睡眠障礙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例。觀察組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3±26.5)歲;對照組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1±24.3)歲。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1)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其他輔助診斷顯示滿足精神分裂癥睡眠障礙患者診斷標準;2)患者家屬知曉本研究且自愿加入后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未合并其他疾病。
1.3 排除標準 1)依從性較差且不能對其進行隨訪者;2)不能自主進行活動的患者。
1.4 干預方法
1.4.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預防跌倒的護理干預 患者入院時立刻進行跌倒風險評估,簽署跌倒風險告知書,防跌患者列入護士交接班內容,為患者安排有床欄的病床,日常物品放在患者隨手可及處,方便患者取用。床旁懸掛防跌標識,防跌倒患者需要佩戴綠色腕帶,與常規(guī)佩戴藍色腕帶的患者區(qū)分開來,作為醒目標識。保持地面清潔干燥,發(fā)現有水跡及時處理,衛(wèi)生沐浴間均鋪設防滑墊,門口有注意防滑倒標識。老年體弱患者床旁提供便器,上下床時給予扶持,保證安全。向患者講解如何預防跌倒的措施,做好預防跌倒知識宣教,如起床需遵循“三部曲”,即起床前平躺30 s,床上坐起30 s,床旁站立30 s等。
1.4.2 觀察組給予集束化護理干預 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包括護士長、責任組組長、經管醫(yī)生、責任護士。成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及參考中華護理學會團標《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預防風險評估及預防》的內容,確定預防跌倒集束化護理措施,結合醫(yī)院實際情況制定安全執(zhí)行制度,并不斷搜集護理人員相關意見,確保護理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可行性等,保障集束化護理質量[8-9]。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進行系統(tǒng)預防跌倒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采用預防住院患者跌倒集束化護理核查表。責任組組長或護士長每周對集束化護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jiān)督質控。1)風險評估時機:調整風險評估時機,除了入院患者的常規(guī)評估外,對于轉科患者,也應進行跌倒風險評估,還有在住院期間患者出現病情變化、使用高跌倒風險藥物、患者發(fā)生跌倒后、跌倒高風險患者出院前,都應再次評估。評估時全院統(tǒng)一標準,使用前全員進行培訓。進行評估時,先使用跌倒風險臨床判定法進行評估,當患者不符合臨床判定法中任何條目時,可使用Morse跌倒風險評估量表進行評估,區(qū)分判定跌倒低風險、跌倒中風險、跌倒高風險,根據風險級別采取預防措施。2)篩查使用高跌倒風險藥物的患者:使用精神科藥物不良反應評估表篩查使用高跌倒風險藥物的患者,告知患者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在藥效期內限制患者活動,同時和經管醫(yī)生溝通,減少使用或及早停用高跌倒風險藥物,個別抗精神病藥有明顯的體位性低血壓不良反應,對于服用該類藥物的患者,在提示板上標識床號,提醒工作人員注意觀察。3)預防跌倒標識管理方面:自行設計綠色背心馬甲衣作為防跌倒患者標識,所有有跌倒風險的患者均需穿上這款綠色的背心馬甲作為警示標識,一目了然,全院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知曉穿綠色背心馬甲衣患者有跌倒風險,此類患者到其他部門檢查、治療及康復訓練時,護送隊人員及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會對這類患者重點關注。跌倒高風險患者外出檢查時,要求使用輪椅運送,轉運時應使用安全帶,靜態(tài)時應鎖住輪鎖。4)患者床位管理:經跌倒風險評估為高風險患者,調整其床位,安排至靠近護士站隔壁的一級病室,保證患者在工作人員視線范圍之內,日間負責一級病室的責護負責看護,夜間要求值班護士重點關注,同時進行信息化管理,一級病室有安裝監(jiān)控錄像,患者起床時監(jiān)控畫面會有人像閃動,提示值班護士該患者已離開床位,保證值班護士能在最快的時間到達患者床邊給予幫助。由于我科使用的是醫(yī)院自制不銹鋼床,向院部要求將不銹鋼床的高度在標準的基礎上下降十公分,同時增設床欄,專供有跌倒墜床風險的老年患者使用。5)環(huán)境管理:向院部申請要求在沐浴間墻壁四周及衛(wèi)生間增設扶手,對于年老體弱有跌倒高風險的患者沐浴時提供座椅,沐浴時要求有工作人員在旁看護和協(xié)助;精神科患者實行集體進餐制,防跌患者進餐時集中安排在同一餐桌,提供有靠背的餐椅,專人看護下進餐。6)患者康復訓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組織患者到康復科活動,我院康復科有室內館和室外館,室內館有各種健身器材,室外館可以行日光浴及其他康復活動訓練。每日下午安排患者在科室進行有氧訓練,方式多樣,有五行健身操、快走、呼吸訓練等,每次30~45 min左右,減少患者白天臥床時間,有利于夜間入眠。對年老體弱身體、步態(tài)不穩(wěn)的患者,由責護協(xié)助患者進行腿部肌力、平衡及步態(tài)功能訓練改善步態(tài)不穩(wěn),減少跌倒風險的因素。7)落實交班制度:跌倒高風險患者APN三班進行床邊交接,交接時,除了常規(guī)交接病情,還應檢查患者防跌標識是否齊全,以及跌倒風險因素等。8)每日固定時間播放防跌倒視頻:根據病室環(huán)境,科室安排護士自編自導拍攝防跌宣傳小視頻,考慮到文化水平差異,采用本地話和普通話2個版本,每日至少播放1次,內容包括如何預防跌倒及跌倒后如何自救;每個月科室召開1次患者座談會,護士長主持,經管醫(yī)生、責護共同參與,除了對常見疾病知識的宣教外,重點對預防跌倒知識進行宣教,同時組織患者到衛(wèi)生間、病室,由工作人員現場演示如何上下床,如何正確使用扶手等,形象生動,讓患者印象更為深刻。9)改進健康小講課的方式:除了集體授課,還包括小組討論及責護一對一的個體化宣教,采用PPT授課、現場示范及提供健康小處方等;或利用情景模擬方式,安排患者現身說法,多種方式提高患者對預防跌倒知識的知曉率。每個月護士長利用健康教育知曉率調查表抽查患者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知識掌握較好的患者,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鼓勵,如獎勵零食,安排患者當班長、學習委員、發(fā)放獎狀等,提高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的意識。10)跌倒風險評估級別為高風險的患者,根據《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預防風險評估及預防》護理團標建議,電話聯(lián)系家屬,要求家屬來院,專人24 h陪護,減少患者跌倒風險;如家屬無法來院陪護,建議家屬聘請護工協(xié)助看護。11)責護對本組跌倒高風險患者重點關注,結合案例重點宣教,同時針對患者心理特點進行心理護理,使其正確認識預防跌倒的重要性,增加患者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
1.5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患者對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采用自制的預防跌倒知識調查表,共包括4個維度和20個條目。具體包括環(huán)境因素5個條目,藥物5個條目,求助意識6個條目,心理情緒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得分范圍27~13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防跌倒意識越好。量表于患者入院時和入院1個月后各測量1次;2)比較2組患者跌倒發(fā)生率。
2.1 2組患者跌倒防范意識評分比較 住院1個月后,2組患者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剛住院時,觀察組患者在環(huán)境因素、藥物、求助意識、心理情緒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跌倒防范意識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跌倒發(fā)生情況比較 開展集束化護理后,患者的跌倒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開展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集束化護理前后患者跌倒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目前,我國有關預防跌倒的研究多著重于患者和家屬對預防跌倒知識的健康教育、跌倒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以及預防跌倒的工作模式和實踐指南的研究[10-11],而關于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跌倒控制過程中的作用報道較少。精神分裂癥睡眠障礙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藥物增加了跌倒風險,危及患者的安全。集束化護理首先需要循證基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護理措施的集合,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醫(yī)療和護理服務,獲得最佳臨床結局,確保護理的預見性、針對性、高效性[12]。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集束化護理,更強調措施的整體性,從護理人員的培訓、優(yōu)化環(huán)境、標識管理、患者康復訓練、信息化平臺的支持著手,運用多樣化的健康宣教方法,用多媒體集體授課、小組討論、一對一個體化交流,發(fā)放宣傳手冊,心理指導等,觀察組的跌倒防范意識、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觀察組患者的防跌倒意識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的跌倒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取得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將集束化護理措施應用于預防精神分裂癥睡眠障礙患者跌倒的護理中效果明顯,可提高患者的防跌倒意識,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發(fā)生率,因此,可進一步擴大臨床運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