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華安,張怡,王勝茂,張銀玉,朱夢燕
1 安徽天星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61
2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安徽合肥 230012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臨床上常見的糖尿?。―iabetes Mellitus,DM)慢性并發(fā)癥之一,也稱為多神經(jīng)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四肢遠端對稱性疼痛和感覺功能障礙,到后期會發(fā)生萎縮,最后可發(fā)展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殘因素[1]。其中大約1/3的患者最終會演變?yōu)橥葱蕴悄虿≈車窠?jīng)病變[2],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的運端受累,或伴有疼痛等多種感覺異常。其疼痛在夜晚尤為明顯,初期主要出現(xiàn)在雙下肢遠端,久之可累及近端的肢體。PDPN的疼痛主要是撕裂樣、燒灼樣、針扎樣、觸碰敏感性疼痛等,屬于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好發(fā)組織多位于外周神經(jīng)[3],除受自身遺傳因素影響外,其發(fā)病機制還包括代謝紊亂、血管損害、氧化應激損傷等影響患者的神經(jīng)及血管因素,最終導致神經(jīng)病變性壞死,嚴重影響病變神經(jīng)的敏感性與傳導速度。故而控制血糖、營養(yǎng)修復神經(jīng)及改善神經(jīng)傳導功能成為治療PDPN的基礎。本研究通過觀察芪歸糖痛寧顆粒對PDPN大鼠疼痛行為指標的影響,證實其能在大鼠PDPN的治療上具有有效作用,對臨床上治療PDPN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據(jù)。
1.1 實驗動物 適應性喂養(yǎng)150只體重200±20g的清潔級雄性健康大鼠, 1周后將150只大鼠采用隨機法,分為造模組(120只)與正常組(30只)兩組。
1.2 實驗藥物 鏈脲佐菌素(STZ,100mg,sigama);芪歸糖痛寧顆粒中藥配方顆粒由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提供。組成有黃芪、當歸、生地、葛根、延胡索、雞血藤。
2.1 大鼠模型準備與分組 正常組大鼠使用普通飼料喂養(yǎng),造模組大鼠使用高脂高糖飼料喂養(yǎng),喂養(yǎng)8周后,正常組大鼠尾靜脈注射檸檬酸鈉緩沖液(25mg/kg),造模組大鼠尾靜脈注射同等劑量2%鏈脈佐菌素-檸檬酸混合溶液(25mg/kg),1周后對造模組的大鼠進行血糖檢測,若血糖大于等于16.7mmol/L則為STZ誘導的DM大鼠模型。再使用普通飼料喂養(yǎng),四周后,對 DM大鼠痛覺進行測量,篩選出PDPN大鼠模型。成功造模PDPN大鼠142只,隨機分為四組,模型組共有大鼠30只,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各28只。
2.2 給藥劑量與方法 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分別予以芪歸糖痛寧中藥配方顆粒2.25g/(kg·d)、4.5g/(kg·d)、9.0g/(kg·d),經(jīng)生理鹽水配成混懸液,測量大鼠體重后進行10mL/kg的容積灌胃處理;模型組與正常組同時予以10mL/kg容積的生理鹽水進行灌胃處理,連續(xù)灌胃12周,每日一次。
2.3 實驗方法與指標檢測
2.3.1 一般狀況觀察及體重記錄 觀察大鼠日常行為變化,精神狀況,飲水量、進食量、排便排尿情況,皮毛光澤度,尾靜脈注射處是否出現(xiàn)了壞死、感染等一般情況。給藥過程中及給藥前每4周進行一次體重測量,做好記錄。
2.3.2 血糖監(jiān)測 給藥過程中及給藥前每4周用血糖儀測量大鼠尾尖血血糖值。
2.3.3 痛覺反應閾值監(jiān)測 將大鼠置于高架金屬網(wǎng)格內,自由活動15min后,適應后用標準化探針垂直刺激大鼠左肢后足底中部皮膚,觀察其有無快速縮足反應,若有的話則為陽性。從反應表達起連續(xù)觀察測量5次,記錄受力強度(g),通過公式計算出其痛覺反應閾值。
2.3.4 甩尾時間監(jiān)測 將大鼠尾部下1/3浸入水浴鍋中,溫度設置(52.5±0.5)℃,記錄尾巴從浸入水面到甩離水面所需的時間,排除甩尾時間大于20s及小于0.1s的數(shù)值。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數(shù)據(jù)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兩兩比較(方差不齊時采用t'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1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正常組大鼠的精神狀態(tài)良好,反應靈敏,毛發(fā)光亮,飲食飲水量正常,尿量排便量正常;模型組大鼠動作遲緩,反應遲鈍,毛發(fā)干枯無光澤污濁,表現(xiàn)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尿量與飲食飲水明顯增加,體重增加緩慢;芪歸糖痛寧顆粒治療組情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給藥前:各組大鼠體重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給藥4周時:模型組與芪歸糖痛寧顆粒組較正常組體重升高(P<0.01),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比模型組體重降低(P<0.05);給藥8周時:正常組與模型組體重無顯著性差異(P>0.05),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體重較模型組降低(P<0.05);給藥12周時:模型組較正常組體重降低(P<0.01),芪歸糖痛寧低、中、高劑量組體重較模型組降低(P<0.O5)。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體重監(jiān)測值(±s) g
表1 各組大鼠體重監(jiān)測值(±s) g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
同一時間點,模型組比正常組血糖明顯升高(P<0.01);給藥前,模型組與芪歸糖痛寧顆粒組血糖無顯著性差異(P>0.05);給藥4周時,模型組比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血糖明顯升高(P<0.01);給藥8周,模型組比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血糖升高(P<0.01);給藥12周時,模型組比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血糖升高(P<0.01)。見表2。
表2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血糖監(jiān)測值(±s) mmol/L
表2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血糖監(jiān)測值(±s) mmol/L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
給藥前,模型組與芪歸糖痛寧顆粒組痛覺反應閾值比正常組明顯升高(P<0.01),模型組與芪歸糖痛寧顆粒組痛覺反應閾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給藥4周時,模型組痛覺反應閾值較正常組明顯升高(P<0.01),芪歸糖痛寧顆粒組中、高劑量組5痛覺反應閾值較模型組明顯降低(P<0.01),芪歸糖痛寧顆粒組低劑量組與模型組痛覺反應閾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給藥8周時,模型組痛覺反應閾值較正常組明顯升高(P<0.01),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痛覺反應閾值較模型組明顯降低(P<0.01);給藥12周時,模型組5痛覺反應閾值較正常組明顯升高(P<0.01);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痛覺反應閾值較模型組明顯降低(P<0.01)。見表3。
表3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痛覺反應閾值監(jiān)測(±s) g
表3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痛覺反應閾值監(jiān)測(±s) g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
給藥前,正常組甩尾時間比模型組明顯縮短(P<0.01),模型組與芪歸糖痛寧顆粒組甩尾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給藥4周時,正常組與模型組甩尾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與模型組甩尾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給藥8周時,正常組與模型組甩尾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劑量組甩尾時間較模型組縮短(P<0.01),芪歸糖痛寧顆粒高劑量組與模型組甩尾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給藥12周時,正常組比模型組甩尾時間明顯縮短(P<0.01),芪歸糖痛寧顆粒低、中、高劑量組比模型組甩尾時間明顯縮短(P<0.01)。見表4。
表4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甩尾時間監(jiān)測(±s) s
表4 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甩尾時間監(jiān)測(±s) s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
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PDPN)是一種慢性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糖尿病會引起的周圍神經(jīng)改變,這種改變會引發(fā)慢性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PDPN患者常表現(xiàn)有明顯的感覺障礙,例如震動感、麻木感、感覺退化和自發(fā)性疼痛,其中自發(fā)性疼痛多見[4]。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研究與發(fā)展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PDPN的發(fā)病機制復雜,現(xiàn)代研究認為PDPN發(fā)病機制主要是代謝紊亂、遺傳因素、生活習慣與環(huán)境等[5]。其具體的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其病理因素為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及外周血管功能不全所導致的神經(jīng)性損傷。PDPN的治療藥物主要分為針對神經(jīng)病變發(fā)病機制和針對疼痛兩大種類[6],但這些藥物主要針對發(fā)病機制中某一環(huán)節(jié),難以實現(xiàn)多靶點、多方面綜合療效,且部分藥物存在劑量相關性不良反應及嚴格的禁忌,極大的限制了其應用范圍與臨床療效。因此,中藥復方顆粒可以有效地緩解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的疼痛,這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療效。
PDPN屬于中醫(yī)學“痹病”“消渴”“血痹”“痛痹”等范疇,根據(jù)其發(fā)病特點與DPN的關聯(lián)性,我們將其命名為“消渴病痛痹”[7]。其病因病機在于消渴日久,耗氣傷陰,陰損及陽,陽氣式微不能達于四末,即“陽不導氣”,而致痰濁阻滯,脈絡瘀阻,導致“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素問·舉痛論》云“經(jīng)脈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jīng)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惫识鴮τ赑DPN的治療我們提出以“溫潤通補”立法,即溫經(jīng)散寒,濡潤通陽,通絡止痛,補氣養(yǎng)陰”。芪歸糖痛寧顆粒由黃芪、當歸、生地、葛根、雞血藤、延胡索等中藥組成。黃芪能夠健脾益氣, 補脾胃之氣,氣行則血行,能夠化瘀通絡;當歸能夠補血行血,既能補血又能行血,化瘀而不傷血,此外當歸還能有止痛和潤腸通便的功效,黃芪與當歸同用,共為君藥。除此之外,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黃芪能夠提高紅細胞鈉泵,使得紅細胞對葡糖糖氨基酸攝取的增高,還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與血小板的附著力,能夠減少血栓形成,降低大鼠血糖;當歸中的有效成分能夠促進生成血紅蛋白與紅細胞,還能夠降低血小板聚集與降血脂。葛根能夠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生地能夠養(yǎng)陰生津,葛根與生地同用能夠養(yǎng)陰,共為臣藥。此外,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生地能夠縮短凝血時間;葛根能夠降低血糖以及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能夠抑制血栓形成。延胡索能夠活血行氣止痛;雞血藤補血行血,延胡索與雞血藤同用能夠活血化瘀而不傷血,又能止痛。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延胡索能夠鎮(zhèn)痛催眠;雞血藤能夠減少血小板的聚集,并且能夠鎮(zhèn)靜與抗炎??傊?,芪歸糖痛寧顆粒能夠益氣活血,養(yǎng)陰補血,化瘀止痛通絡,能夠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的疼痛、肢體麻木等癥狀[8,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芪歸糖痛寧顆??筛纳芇DPN大鼠痛覺減退等癥狀,反應了其能夠改善神經(jīng)傳導、修復受損神經(jīng),從而起到緩解疼痛、治療PDPN的作用。積極控制高血糖并使血糖趨于穩(wěn)定是預防和治療PDPN的重要措施。
本次研究顯示,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血糖、50%縮足反應閾值及甩尾時間均明顯升高;與模型組相比,芪歸糖痛寧顆粒組大鼠50%縮足反應閾值及甩尾時間均明顯降低,芪歸糖痛寧顆粒高劑量組的大鼠體重較模型組升高。表明PDPN大鼠體重可通過使用芪歸糖痛寧顆粒而增加,有效提高PDPN大鼠機械痛覺及熱痛覺的敏感程度,從而體現(xiàn)了芪歸糖痛寧顆粒具有改善神經(jīng)傳導功能、修復已受損害的神經(jīng)、緩解PDPN疼痛的作用。本次研究顯示,在給藥4周、8周、12周時芪歸糖痛寧組大鼠血糖較模型組都降低,說明芪歸糖痛寧能夠改善DM大鼠的血糖,因此能達到治療PDPN的效果,并且能夠修復PDPN大鼠受損神經(jīng)、改善痛覺敏感程度。
綜上所述,芪歸糖痛寧顆粒對緩解模型大鼠疼痛具有有效作用,芪歸糖痛寧顆粒對修復神經(jīng)傳導功能、修復神經(jīng)損傷的作用來源于湯劑本事的治療作用,也體現(xiàn)了中藥治療PDPN多途徑、多靶點、多方面的協(xié)同作用機制。芪歸糖痛寧顆粒治療PDPN的內在作用機制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挖掘、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