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娜 吳瑩 王振宇
重度哮喘通常是指在過去1 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創(chuàng)議建議的第4 級或5 級哮喘藥物治療,才能夠維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療下仍表現為“未控制”的哮喘[1]。重度哮喘約占支氣管哮喘患者的5%,是重癥醫(yī)學科的常見疾病,是導致哮喘治療費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需采用機械通氣進行輔助通氣,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癥狀。隨著BiPAP 呼吸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目前已在臨床廣泛運用,通過無創(chuàng)性的通氣使治療的安全性得以提升[2]。本研究旨在探究BiPAP 呼吸機治療重度哮喘患者中的療效?,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在本院重癥醫(yī)學科進行診治的80 例重度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齡最大72 歲,最小45 歲,平均年齡(65.78±5.45)歲;病程最長25 個月,最短12 個月,平均病程(19.45±3.67)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最大71 歲,最小46 歲,平均年齡(65.27±5.34)歲;病程最長24 個月,最短12 個月,平均病程(19.23±3.41)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重度哮喘的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在入院時均有呼吸困難、喘息以及焦躁不安等癥狀[3]。排除標準:昏迷、既往有嚴重肺部功能性疾病史以及存在精神障礙等對本次研究不配合患者[4]。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guī)呼吸機輔助治療。選擇愛爾蘭 Respironics Ltd 無創(chuàng)呼吸機,S/T 模式。首先設置相應參數:吸氣壓力為8~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氣壓力為4~10 cm H2O,吸入氧濃度(FiO2)為30%~60%,設置通氣頻率為8~10 h/d。
1.2.2觀察組 患者給予BiPAP 呼吸機治療。選擇美國偉康 BiPAP Harmony 雙水平呼吸機[5],采用鼻面罩正壓通氣治療。設置相應參數:模式選擇為S/T,需維持吸氣壓力在10~15 cm H2O,呼氣壓力維持在3~6 cm H2O,將備用呼吸頻率設置在15~20 次/min,FiO2為35%~55%,間斷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12~14 h/d。在治療過程中需監(jiān)測生命體征以及血氧等情況。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第1、3、5 天的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FVC 以及FEV1/FVC。②比較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第1、3、5 天的肺功能指標比較治療第1 天,兩組患者FEV1、FVC 以及FEV1/FVC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3、5 天,觀察組患者FEV1、FVC 以及FEV1/FVC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第1、3、5 天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第1、3、5 天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時間比較,aP<0.05
2.2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標比較(,d)
表3 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標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發(fā)病人群以有氣道炎癥的中老年、有支氣管哮喘家族史以及長期過敏性體質者多見。當疾病發(fā)展成重癥,患者主要表現為氣短、大汗淋漓以及喘鳴音明顯等癥狀[6-8]。重度哮喘又稱致死性哮喘,是指支氣管哮喘劇烈發(fā)作,呈持續(xù)狀態(tài),用一般支氣管擴張藥治療1 h 仍不能緩解,和(或)有意識障礙、呼吸及循環(huán)衰竭、脫水、酸堿失衡的一種嚴重情況。由于患者的癥狀較為嚴重,常規(guī)藥物無法達到較好的療效,導致治療周期延長。目前BiPAP 呼吸機在臨床的使用逐漸廣泛,主要通過氣道正壓通氣輔助患者進行呼吸[9],并通過無創(chuàng)通氣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以降低呼吸肌消耗,進而改善肺通氣。同時BiPAP 呼吸機可對氣道進行擴張,以減少氣道阻力。與常規(guī)機械通氣治療相比,BiPAP 呼吸機具有無創(chuàng)性、療效明顯且安全性高的特點,將其運用于重度哮喘患者治療中,可有效緩解其癥狀,改善肺部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質得以提升[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第3 天,觀察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 分別為(2.23±0.43)L、(2.67±0.23)L、(65.34±0.17)%,對照組患者分別為(1.90±0.45)L、(2.56±0.34)L、(60.12±0.13)%;治療第5天,觀察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分別為(2.98±0.67)L、(3.89±0.65)L、(71.28±5.43)%,對照組患者分別為(2.04±0.79)L、(2.90±0.53)L、(65.31±5.34)%;治療第3、5 天,觀察組患者FEV1、FVC 以及FEV1/FVC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分別為(7.31±1.13)、(10.24±1.58)、(14.22±1.53)d,均短于對照組的(10.89±1.34)、(13.26±1.34)、(17.45±1.12)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BiPAP 呼吸機治療重度哮喘患者的療效明顯,通過雙向正壓通氣使氣道壓力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進而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以降低耗氧量,提高呼吸功能[11]。通過機械性的輔助氣道擴張,以降低氣道阻力,避免肺泡出現萎縮,進而提高血氣交換[12]。同時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同時用鼻面罩進行吸氧,其氧濃度隨著增加,對改善患者的氧分壓以及血氧均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BiPAP 呼吸機用于重度哮喘治療中療效顯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且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后期康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