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市高淳區(qū)古柏幼兒園 邢麗麗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yè)的改革發(fā)展,對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加強美術教學實踐研究,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藝術的熏陶,還要為幼兒構建出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從而不斷增強幼兒美術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由于幼兒在年齡、個性和成長環(huán)境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每位幼兒的興趣愛好、認識水平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在設計與組織美術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幼兒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選擇的活動內容一定要遵循適合、適度的原則。對于小班美術教學來說,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教師應先選擇一些簡單的內容引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比如認識線條。可以帶領幼兒觀察班級環(huán)境,找一找哪里有線條,走出班級看一看,大自然中又有哪些線條。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建立初步的美術意識,激發(fā)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幼兒天生就對故事很感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以故事的形式進行美術活動導入,構建出自由、愉快的活動氛圍,進而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欲望,讓幼兒在活動中能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如在開展“海底世界”美術活動時,由于小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有限,教師就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為幼兒介紹海底世界的“寶貝”們,并融入相應的表情與動作,使幼兒在傾聽故事的同時,對海底世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后再讓幼兒繪畫自己最喜愛的“海底動物”。這樣的美術活動不僅能夠給幼兒帶來輕松、快樂,也能夠培養(yǎng)和鍛煉其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師也應該高效、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新穎、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更多的靈感與創(chuàng)意。比如在開展“偉大的媽媽”美術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整合視頻、音頻、圖片等教學素材,播放幼兒平時與媽媽互動的情境,還可以播放自然界中其他充滿母愛的瞬間,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對母愛的理解,進而更好地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作為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不僅要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還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創(chuàng)作材料,為幼兒多樣的美術體驗與嘗試創(chuàng)設條件。水粉、彩筆、油畫棒都是較為常見的創(chuàng)作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加入紙張、毛線根甚至自然界中的樹枝、落葉等材料一起創(chuàng)作,還可以鼓勵幼兒自由探索,讓美術活動更為豐富多樣。
興趣是幼兒積極主動參與美術活動的關鍵動力,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生成符合幼兒興趣特點的美術活動,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美術活動的開展方式,重視趣味性和游戲性。在活動開展前,教師應先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并選擇適合幼兒的方式來組織活動,可以通過融入生活體驗,創(chuàng)新游戲形式等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獲得更多的美術體驗與認知。
總之,教師應關注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增強幼兒美術學習的興趣和體驗,同時,還應正確認識并加強美術實踐教學研究,對以往教學模式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針對存在的問題要探索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與策略,重視新穎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chuàng)新運用,進而為幼兒構建出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豐富幼兒美術學習的經驗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