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林 楊梅 馮顯紅 李小林 章革民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種嗜肝、正鏈RNA病毒[1],HCV感染是肝臟相關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大約85%的感染者可發(fā)展為慢性感染,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有超過7 100萬慢性感染HCV者,每年約有39萬人死于HCV相關的肝臟并發(fā)癥[2]。慢性HCV感染會引起肝臟炎癥,而炎癥往往會刺激肝纖維化。纖維化是傷口愈合的結果,是通過維持纖維發(fā)生和纖維溶解之間的平衡而使受損組織再生的連續(xù)過程[3-4]。炎癥反應導致靜止的肝星狀細胞激活并轉分化為肌成纖維細胞,可作為不同成分的細胞外基質(ECM)的主要來源,以替代受損組織,在纖維形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7]。ECM過度沉積可導致瘢痕形成,肝纖維化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在病程早期,HCV感染消退后可以通過纖維溶解來逆轉[8]。
過量酒精攝入仍然是當今世界上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等[9]。有研究顯示,58%的過度飲酒(男性每天60 g以上)者可在20年后發(fā)生肝硬化,而不飲酒者肝硬化患病率僅為10%[10]。另外,HCV感染者長期飲酒也會導致肝細胞癌的風險增加和死亡率上升[11]。另外,有研究表明,無論HCV感染持續(xù)時間的長短,50歲后HCV相關肝硬化的進展速度增加[12]。此外,還存在酒精、男性和HBV/HIV與HCV合并感染等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誘導因素[13]。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探索50歲以上HCV感染患者不同酒精攝入量對肝功能和肝纖維化的影響。
收集新洲區(qū)人民醫(yī)院住院的HCV感染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通過CAGE問卷調查,對提示有飲酒相關疾病患者詳細詢問飲酒種類、日飲酒量和飲酒時間,計算患者酒精攝入量。酒精攝入量換算方法如下:酒精(g)=酒精飲品(mL)×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選取50歲以上HCV感染且飲酒10年以上的患者,酒精日攝入量20~60 g為輕度酒精攝入患者,酒精日攝入量>60 g為重度酒精攝入患者,患者人口學資料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標準;②患者年齡在50~75歲,;③飲酒超過10年;④患者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非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②肝臟手術病史;③惡性腫瘤患者;④心腦血管和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史。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采集空腹靜脈血,收集5 mL血液后,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生化指標AST、ALT,總膽紅素(TBil)和γ-谷氨酰轉肽酶(γ-GT),以及肝纖維化指標層粘連蛋白(LN)、III型前膠原(PC-III)、IV型膠原(IV-C)、透明質酸酶(HA)的水平。
在患者排除肝穿刺禁忌證后,行肝穿刺活檢術,取出完整肝組織,多聚甲醛固定后送病理科。采用Metavir評分系統(tǒng)進行肝纖維化分期,F(xiàn)0即無纖維化;F1即匯管區(qū)纖維性增大,但無纖維間隔形成;F2匯管區(qū)纖維性增大,少部分纖維間隔形成;F3即多數(shù)纖維間隔形成,但未見硬化結節(jié);F4即大部分纖維間隔形成,見硬化結節(jié)。F0~F1為非顯著性纖維化,F(xiàn)2~F4為顯著性纖維化。
84例丙型肝炎患者的人口學特征在輕度和重度酒精攝入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HCV感染患者的人口學特征
在HCV感染患者中,輕度酒精攝入組和重度酒精攝入組的ALT、AST、TBil和γ-G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生化指標比較
在HCV感染患者中,輕度酒精攝入組和重度酒精攝入組的肝纖維化指標LN、PC-III、IV-C和H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酒精是誘導病毒性肝炎進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過比較不同酒精攝取量的患者,發(fā)現(xiàn)HCV感染患者酒精攝入量增多可導致肝功能進一步下降,同時肝纖維化指標升高。表明酒精對HCV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損害和肝纖維化進展存在劑量依賴性。
肝臟是乙醇代謝的主要部位,乙醇通過乙醇脫氫酶 (ADH) 和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tǒng)(MEOS),即細胞色素P4502E1 (CYP2E1)代謝為乙醛。此外,CYP2E1還能產生高度不穩(wěn)定的有害因子即自由基。自由基包括超氧化物(O2)、過氧化氫(H2O2)和羥基自由基(OH),過量的氧自由基會引起氧化應激,從而攻擊重要的細胞成分、細胞壁的脂肪和蛋白質成分以及細胞核,這些活性氧(ROS)可能有助于脂肪肝和纖維化的進展[14-15]。
有研究表明,大量飲酒(50 g/d以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對干擾素治療幾乎不敏感。酒精還會降低HCV感染患者對抗病毒治療的反應性,只有7%的重度飲酒HCV感染患者對干擾素(IFN)治療有反應[16]。目前,尚不清楚酒精濫用是否會影響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的結果,也有報道NS5B突變可能使HCV感染患者對索氟布韋(Sofosbuvir)的耐藥性增加[17]。此外,酒精濫用的HCV患者的反應率甚至可能低于一般人群,因為慢性酒精暴露增加了HCV的準物種復雜性,使病毒對DAA不敏感。此外,DAA治療的成功也是基于阻斷HCV復制來恢復固有免疫,這主要是通過激活IFN敏感的抗病毒基因來恢復固有免疫[18]。IFN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IFN本身不提供直接抗病毒活性,但它們激活干擾素敏感基因(ISGs),進而誘導具有抗病毒特性的蛋白質/信號轉導因子。此外,IFN在激活效應免疫細胞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介導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相互聯(lián)系,同時IFN還能調節(jié)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釋放,誘導細胞免疫細胞成熟,減緩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19]。
先天免疫有助于清除殘留的病毒,這些病毒可能在DAA治療后仍然少量存在。然而,在酗酒患者中,不僅HCV會抑制免疫反應,酒精暴露也會抑制免疫反應,而且不能通過DAA治療完全恢復,從而提高HCV感染患者病情惡化或再次感染的可能性,飲酒已經被列為DAA治療HCV感染的禁忌[20]。結合本研究,HCV感染患者酒精攝入可加重肝功能損害,同時肝纖維化進展程度更大,結合文獻研究即酒精可顯著降低DDA抗病毒的療效。因此,根據患者飲酒量來探索治療HCV感染患者的新方案尤為重要,這將是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