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付宏勛,庫來運,喬歡波,王巖
(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山東,淄博 255049)
車輛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輪胎作為汽車與路面接觸的唯一部件,其穩(wěn)定性的好壞對于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性、操縱穩(wěn)定性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智能汽車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于車輛的主動安全性能越來越重視,催生了智能輪胎系統(tǒng)這一概念。智能輪胎系統(tǒng)是根據需要將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嵌入到輪胎內部,獲取不同的輪胎特征,實現(xiàn)對輪胎狀態(tài)、輪胎動力學特性以及道路信息的判斷,如胎壓、輪胎力、路面附著情況等。
利用智能輪胎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輪胎承載狀態(tài)的實時監(jiān)測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的重點方向,微機電系統(tǒng)(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加速度傳感器也憑借其體積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的優(yōu)勢得到廣泛應用。黃小靖等利用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搭建嵌入式無線智能輪胎系統(tǒng),以徑向加速度信號為特征,辨識輪胎接地印跡長度,并建立垂向載荷與接地印跡長度的關系,實現(xiàn)對輪胎垂向載荷的測量。趙健等利用三軸加速度信號的典型特征,通過BP神經網絡算法對輪胎力進行了估算。XU Nan等基于RPROP(Resilient Backpropagation)算法,使用加速度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和實測的輪胎力訓練神經網絡,實現(xiàn)了在不同驅動條件下輪胎力的預測。雖然加速度原理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加速度傳感器對路面噪聲較為敏感,會加大提取有效數據特征的難度,因此,后續(xù)研究工作中還需針對智能輪胎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作進一步的探究。
為此,本文設計了一款智能輪胎下沉量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通過輪胎內部溫度、氣壓及測距傳感器,實現(xiàn)對不同工況下輪胎下沉量的實時測量,并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將測量結果傳至上位機實時顯示,以此判斷輪胎在不同工況下的承載狀態(tài)。
輪胎下沉量的大小可直接反映輪胎的承載情況,輪胎等效下沉量計算公式為:
式中:為下沉量,mm;為徑向載荷,N;K為徑向剛度,N/mm。相關研究表明,輪胎的徑向剛度與輪胎充氣壓力具有直接聯(lián)系,當輪胎的充氣壓力一定、施加載荷較小時,輪胎徑向下沉量與載荷呈非線性增長趨勢;當載荷增加至一定數值,且該值小于普通乘用車整備質量作用下單條輪胎所承受的載荷時,輪胎徑向下沉量與載荷就會呈近似線性的增長趨勢,即K基本保持恒定。因此,當K處于基本恒定狀態(tài)時,利用傳感器技術實現(xiàn)對輪胎充氣壓力和下沉量的測量,通過式(1)即可實現(xiàn)對輪胎承載情況的實時監(jiān)測,保證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從目前智能輪胎系統(tǒng)開發(fā)中使用不同類型傳感器測量輪胎特定部位變形中得到的啟發(fā),提出設計一款智能輪胎下沉量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利用安裝在輪胎內部的測距、氣壓和溫度傳感器實時獲取的輪胎下沉量、充氣壓力及溫度,實現(xiàn)對輪胎承載狀態(tài)的判斷。輪胎下沉量測量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輪胎下沉量測量原理圖
由圖1可知,測距傳感器固定安裝在輪輞表面,當輪胎未充氣且未加載時,測距傳感器測得的數據為。將輪胎充氣并安裝在汽車上后,輪胎受胎壓和垂直載荷的影響發(fā)生變形。在輪胎滾動過程中,當測距傳感器測量點滾動至輪胎接地區(qū)域中心位置時,傳感器測得的數據為。此時對比前后測得的數據即可計算得到輪胎產生的下沉量為:
智能輪胎下沉量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硬件結構主要包括:電源模塊、測距模塊、胎壓測量模塊、溫度測量模塊、無線通信模塊以及上位機組成。系統(tǒng)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硬件結構
單片機處理模塊選用STM32F103最小系統(tǒng)板,搭載STM32F103ZET6芯片,主要用來實現(xiàn)對其他各個傳感器的集成控制,接收處理傳感器采集的數據。本設計所應用到的硬件資源有模擬數字轉換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集成電路總線(Inter-Integrated Circuit,IIC)、串口、USB轉串口接口、5 V、3.3 V電源輸入輸出接口、通用IO口。
本設計選用的測距模塊為VL53L0X激光測距傳感器,主要實現(xiàn)對輪胎下沉量的實時測量。該傳感器是基于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TOF)原理的激光測距傳感器,并且采用了第2代Flight Sense技術,通過測量光子從發(fā)射到被障礙物反射飛回的飛行時間,根據光速計算獲取距離,從而實現(xiàn)直接測距的功能。同樣,根據不同的測量需求,傳感器具有默認、高精度、長距離、高速4種測量模式,最高精度為±1 mm,且體積小,質量輕,整體滿足使用要求。此外,激光測距傳感器模塊自帶2.8 V超低壓差穩(wěn)壓芯片,可選用3.3 V/5 V電源為VL53L0X芯片供電,其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
圖3 激光測距傳感器模塊原理圖
胎壓測量模塊主要用來實現(xiàn)對輪胎內部充氣壓力的測量,選用了型號為RSCM17100KP501的氣壓傳感器。該傳感器的氣壓量程為0~500 kPa,能夠充分滿足使用要求,其內部包含了溫度補償、自動校準和差分放大等電路,可以直接輸出1個0.5~4.5 V的模擬電壓信號,該信號和氣壓測量值呈線性的對應關系,單片機處理模塊的ADC口讀取該電壓后便可計算獲取相應的壓力值。
溫度測量模塊主要用來監(jiān)測輪胎內部溫度。輪胎在正常運行過程中,最高溫度可以達到110℃,所以系統(tǒng)中的溫度傳感器須具有足夠大的量程,同時體積也要足夠小。DS18B20是美信公司出品的一款溫度傳感器,量程為-55~125℃,體積小質量輕,可以滿足設計要求,采用單總線方式輸出數字信號,與單片機通信簡單且抗干擾性高。
對于該系統(tǒng)而言,無線通訊模塊必須具有體積小、能耗低、傳輸速率滿足需求的特點,藍牙傳輸正好滿足這一要求。本設計中采用基于藍牙4.2協(xié)議標準的JDY-16藍牙模塊進行無線數據傳輸,該模塊可以將單片機處理后的數據按照藍牙4.2的BLE協(xié)議打包成數據幀,通過天線進行數據發(fā)送,實現(xiàn)與手機等上位機的無線通信。
電源模塊選用12 V鋰電池為整個系統(tǒng)供電。
本設計采用的單片機處理模塊為STM32,其開發(fā)軟件為Keil MDK5,編寫程序使用的語言為C語言。輪胎滾動過程中,整個系統(tǒng)需要激光測距傳感器進行連續(xù)數據測量并輸出數據,以保證準確地獲取表征輪胎下沉量的有效數據。相比之下,輪胎內部的充氣壓力和溫度的變化過程相對緩慢,無需進行連續(xù)測量和輸出。因此,整個系統(tǒng)以激光測距傳感器的數據采集輸出次數為基準循環(huán)工作,以提升系統(tǒng)工作效率。
智能輪胎下沉量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系統(tǒng)開始工作后,首先定義表征輸出測距數據次數的變量,單片機初始化后,激光傳感器進行初始化并配置測量模式,開始進行第1次測量并輸出測量數據。當輸出的測量數據次數小于100次時,系統(tǒng)會繼續(xù)進行測距循環(huán),直至輸出100次測距數據后,系統(tǒng)開始執(zhí)行1次溫度和氣壓測量并輸出相關數據,然后將被置0,整個系統(tǒng)進入下一個工作循環(huán)。
圖4 系統(tǒng)工作流程
對VL53L0X激光測距傳感器進行的編程,主要實現(xiàn)了通過IIC通訊獲取測量數據。
氣壓傳感器主要使用STM32的ADC功能進行數據的采集。本設計中使用具有AD轉換功能的PA1引腳作為電壓信號的輸入引腳,進行單次轉換的配置。軟件編程的詳細步驟為:
(1)PA1對應的ADC為ADC1、2、3,可以選擇其中任意一個進行AD轉換。本設計中開啟ADC1,使能ADC1的通道時鐘。
(2)設置分頻因子為6分頻。設置PA1為模擬通道輸出引腳,復位ADC1。
(3)初始化結構體。選擇ADC工作模式,設置為單通道模式單次轉換。選擇AD轉換的觸發(fā)信號為數據寄存器對齊格式。設置ADC采集通道數為1。
(4)開啟ADC1,然后復位校準寄存器。等待復位完成后開啟AD校準,等待校準完成。
(5)讀取ADC值。在上面的校準完成之后,ADC初始化完成。然后配置ADC通道轉換順序和時間,設置采樣周期為55.5。設置為轉換結束后開啟中斷,在中斷中讀取數據。開啟中斷后通過中斷函數返回數據,然后清除中斷標志。AD轉換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AD轉換流程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的設置,可以使用STM32的ADC1的1通道,將PA1引腳輸入的模擬電壓信號AD轉換為12位數字信號。測得電壓與數字信號的關系為:
式中:4 096為2的12次方,由數字信號的位數決定;3.3為單片機的工作電壓。測得電壓值之后,可計算得到氣壓,kPa。
式中:0.553為傳感器的基礎電壓,每個傳感器略有不同,需要單獨測量校準;125為轉換系數,是固定值;101為標準大氣壓值。
DS18B20數字化溫度傳感器測量數據直接以“一線總線”的數字方式傳輸,可以使用STM32單片機直接讀出被測溫度,并且可根據實際要求通過簡單的編程實現(xiàn)9~12位的數字值讀取。使用DS18B20時,需要單片機與其通訊時遵循非常嚴格的信號時序,以保證數據完整性,并且可以提高抗干擾的能力。溫度讀取過程如圖6所示。
圖6 溫度讀取流程
根據上述對系統(tǒng)硬件軟件的設計,搭建系統(tǒng)硬件系統(tǒng),測試系統(tǒng)功能的穩(wěn)定性。硬件系統(tǒng)實物連接圖及上位機數據顯示界面如圖7-8所示。
圖7 硬件系統(tǒng)實物連接圖
整個系統(tǒng)所用到的引腳及其對應功能,見表1。
表1 引腳連接關系及功能
圖8 上位機數據顯示
目前,整個系統(tǒng)尚未完成集成化設計,系統(tǒng)模塊線束較多,不便于安裝固定到輪胎內部輪輞表面,且系統(tǒng)的綜合性測試需要在多工況下進行,試驗過程復雜。為了能夠快速驗證系統(tǒng)功能的穩(wěn)定性,為下一步的集成化設計提供參考,在目前實驗室條件下,以間接測量的方式,首先對輪胎下沉量進行測量驗證。
將輪胎固定到靜態(tài)加載試驗機上。為了獲得相同的試驗效果,將1塊長方形塑料板粘在輪輞上,安裝時下表面與地面平行,當輪胎發(fā)生徑向變形時,塑料板到地面的距離會發(fā)生變化,變化量與輪胎下沉量相等。同時,將激光測距傳感器通過環(huán)氧樹脂AB膠粘貼固定在塑料板底部,保證測距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測量點以及輪胎中心在同一縱軸線上。具體安裝位置如圖9所示。
圖9 輪胎下沉量測量示意圖
在250 kPa標準充氣壓力作用下,通過控制加載試驗機徑向電機,直接給予輪胎不同的徑向位移量,即準確的輪胎下沉量,使輪胎發(fā)生徑向變形,同時讀取保存?zhèn)鞲衅鞑杉臄祿?。由于測距傳感器采集的頻率為50 Hz,且采集的數據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因此,以30個數據為一個數據組,對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作均值處理以獲取一個具體的下沉量,并與實際的下沉量進行對比分析,驗證傳感器測量精度。對比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輪胎下沉量測量結果驗證分析
由表2可知,由傳感器測得的下沉量與實測下沉量之間的誤差均保持在10%以內,表明該系統(tǒng)能夠滿足測距要求。
本文設計了一款智能輪胎下沉量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旨在實現(xiàn)對不同工況下輪胎下沉量的實時測量,以進一步實現(xiàn)對輪胎承載情況的實時監(jiān)測,保證車輛行駛安全性,主要結論如下:
(1)基于測距原理,以直接測距的方式利用激光測距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輪胎下沉量的變化,數據采集頻率快,且滿足高精度的需求。
(2)利用單片機模塊實現(xiàn)了對各個傳感器的集成控制,系統(tǒng)硬件設計結構簡單,工作原理復雜程度較低。
(3)系統(tǒng)各傳感器能夠穩(wěn)定有序采集所需數據,且各數據能夠有效地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傳至上位機顯示,效率及可視化程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