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王新淞
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信息迅速發(fā)展、傳播,其傳播平臺也多種多樣。主流信息傳播平臺從傳統(tǒng)媒體,如:電視節(jié)目、雜志和報紙逐漸變成了微信視頻號、抖音、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如圖1)。因此,在社交媒體迅速發(fā)展與普遍使用的新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電視新聞節(jié)目迎來了許多新機遇,而民生新聞發(fā)展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zhàn)。在當前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怎樣將民生新聞的傳播工作完成得更好,以至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是值得思慮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充分闡揚新媒體時代下,社交媒體在電視民生新聞傳播中的用處,滿足群眾對民生新聞中內容與信息的所求,進而提升群眾對民生新聞的重視程度是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核心與重心,本文就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進行了分析。
圖1:新媒體圖示范例
民生新聞是“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即是關注報道群眾日常身邊的事情、人物,采訪民眾,搜集信息以及新聞制作有意義且有價值的、最新的電視新聞。在電視民生新聞的報道過程中,應當充足體現出三點:民生、民情、民意。而電視民生新聞內容則要以體現群眾生活為主、關注群眾的喜怒哀樂。
傳統(tǒng)的電視民生新聞大多只是對當下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單一的播報,缺少相應的分析,無法使得群眾的問題、疑難雜癥得到相應解決。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及發(fā)展,民生新聞工作者的角色也由“宣傳者”逐漸向傾聽角色轉變。
經過對群眾進行的綜合調查后,再結合線下電視民生新聞傳播情況的分析結果,可以發(fā)現民生新聞的觀看人數驟降,群眾想要聽取民生新聞的意愿跟早年相比較低。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的播報方式過于傳統(tǒng)且單一,而在新媒體時代,群眾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的要求就更高,所以電視民生新聞需要更多的提升交流性與互動性。而在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的內容方面,則較為膚淺與片面,不能及時反映出群眾百姓的日常生活,無法真正從群眾角度出發(fā)去理解、體現民生。
當下,新媒體平臺信息更迭交替速度飛快,就目前而言,新媒體對于傳統(tǒng)電視媒體的沖擊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電視民生新聞原先極具優(yōu)勢的主流地位。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的主要任務即是充分掌握新聞熱點的傳播動向,及時使電視民生新聞的生動性以及實效性得到體現。在線下的新媒體視野當中,電視民生新聞的觀眾觀看積極性低,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也較弱。電視民生新聞要想爭取更強的話語權,必須加快提升進步的步伐,對于電視民生新聞弱點的抓取要快、準、狠,增強問題處理的有效性以及及時性,讓群眾在新媒體時代下對電視民生新聞的依賴性、信任度顯著提升,對電視民生新聞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市場競爭力。
綜合新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的傳播情況,能夠發(fā)現當前愿意觀看民生新聞的群眾數量較少,民生新聞的傳播因此就缺少了生長變化及改進的能源。觀看群眾是民生新聞改進優(yōu)化的動力,更是推動民生新聞發(fā)展的關鍵力量。觀看群眾數量小,民生新聞缺乏優(yōu)化進步的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民生新聞難以找到調整的方向與方針,傳播質量與范圍自然也會低。而民生新聞一旦收獲觀眾好評,則會傳播迅速,進而在觀看數量上也會得到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也會在默轉潛移下得到有質的提升與優(yōu)化。(如圖2)
圖2:民生新聞節(jié)目概念圖
在當下,許多新媒體平臺以不斷更新的播報、宣傳形式收獲了大批觀眾,同時也給傳統(tǒng)電視媒體的傳播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大部分群眾會將新媒體方式的新聞傳播看作是比電視新聞更加易于接受、理解,更加能夠滿足現下快節(jié)奏生活的新聞傳播方式。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趨勢下,直接地引發(fā)了電視民生新聞的收看量下降,也讓很多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情緒沮喪,對待工作出現了不嚴格,不自我約束的工作態(tài)度,投入在電視民生新聞當中的制作力、創(chuàng)作力皆有所下降。
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對待工作與自我不嚴格的態(tài)度會引發(fā)的問題重大,直接關系到民生新聞質量。因此,即使是愿意、愛好觀看電視民生新聞的觀眾,也會因為電視民生新聞制作質量的下降導致觀看興趣以及積極性降低。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在進行采訪、編輯、搜尋新話題時,需注意對待工作客觀保持冷靜。對新聞時事不能抱有不理性態(tài)度,不以公正的立場分析新聞時事現象。受種種因素的影響,部分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有的時候難以將其兼顧,有的時候容易摻雜個人情感,導致新聞最終呈現出的成品不夠嚴謹客觀。要在新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對于新聞工作者的態(tài)度必須及時地優(yōu)化、改進。
在當下的新媒體時代中,電視民生新聞的主體地位已經產生了變化,已經適應了新媒體時代快節(jié)奏媒體傳播方式的群眾對于電視民生新聞就產生了更高的需求,在觀看電視民生新聞的過程中更加需要互動與內容的進一步溝通。而電視民生新聞的狀況仍然沒有做到形式、內容上與時俱進,無法滿足當下群眾對電視民生新聞的需要。電視民生新聞在內容上目前存在的缺陷是內容不夠有深度,無法滿足群眾對民生新聞的求知度。電視民生新聞不但要真實、準確,也要貼近群眾日常生活。但當下電視民生新聞尚且存在新聞內容上觀點與思想的維持,在民生上體現的不夠到位。
近幾年,電視民生新聞已經度過了興旺的發(fā)展期,漸漸步入了瓶頸期。電視民生新聞現下普遍存在著題材瑣碎化、形式單一化、內容相同化等一系列問題。觀看群眾對民生新聞的要求逐漸從曾經的傾聽簡單播報進化成了對民生新聞需求更多的互動與吸引力。只有發(fā)展電視民生新聞更加創(chuàng)新的形式才能讓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得到顯著地提升,而這種互動形式需要將電視民生新聞與新媒體相結合,借助新媒體平臺填補電視民生新聞的缺點。
例:電視民生新聞也可以使用互聯網,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相關播出預告以及內容,讓群眾不只能在固定時間觀看民生新聞,而是只要有意愿就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到相關訊息。在電視民生新聞的題材搜尋當中,可大量發(fā)掘本土特點特色,搜集本土群眾喜聞樂道的新聞,逐步立足于本土資源。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親和力,讓群眾多種多樣、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與新聞需求得到滿足。要重點凸顯群眾意愿取向,把時事、經濟等新聞以不同角度切入,將新聞題材通俗化,既能體現有深度有思想有內容的人文關懷,也可潛移默化引導群眾擁有更加理性的思考方式(圖3)。也可以讓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參與到與群眾的互動中,用高效的互動及時了解到電視民生新聞待改進、未改進的種種問題,加快電視民生新聞的更新速度以及數量,以起到變更進化傳統(tǒng)模式的電視民生新聞播報。
圖3:各角度新聞切入概念圖
從全局角度來分析,電視民生新聞和新媒體的合作還需加強。應將電視民生新聞和新媒體平臺的融合作為工作開展的重點發(fā)展策略之一。換句話說,即是在電視民生新聞今后的發(fā)展中積極將各方媒體資源渠道進行融合及優(yōu)化。若想新媒體和電視民生新聞融合的更好更強,首先可以在電視民生新聞與新媒體融合后,將每期電視民生新聞節(jié)目上傳至新媒體平臺,方便觀看群眾搜索查看,這樣既能夠讓電視民生新聞的滯后問題不攻自破,也能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大與觀看群眾互動的力度。其次,電視民生新聞從整理、采集新聞信息至電視民生新聞播出的全過程中,可以與新媒體平臺進行融合,借助新媒體平臺將電視民生新聞從準備工作到最終播出的全部生產過程分享、搬運至互聯網,借此整合大量媒體資源,進而增強新媒體和電視民生新聞融合。
能夠切實從民生角度出發(fā),且新聞具有深刻意義的思想性,貼合百姓日常是電視民生新聞內容必須具備的條件。具有思想性的電視民生新聞,是能夠讓群眾產生共識的。要讓群眾產生共識,電視民生新聞所播出的內容就應該是群眾真正關心的,特別是對國家新出臺的政策、各地最新大事件、國家經濟發(fā)展情況等問題,需要及時的進行分析,采取播報。而在上述問題的基礎上,也可通過新媒體平臺了解到當下群眾最渴望了解的時事,對甄選出的群眾文化需求問題,適當讓群眾參與電視民生新聞制作,而具體參與到制作過程里的群眾則會一定程度的拉動周邊群眾、居民對電視民生新聞的關注度。在上述措施下,群眾對電視民生新聞的關注度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也會有提升與改善。融合群眾看法進行民生新聞制作播報,以此增強電視民生新聞的可看性、娛樂性時,也要注意保證各方咨詢的真實度以及觀念的正向和準確度。
除上述幾種提升電視民生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措施,還可以從民生新聞的制作與采訪著手??梢栽囅耄裆侣劦膬群吮揪蛻且匀罕娙粘I钆c其話題、新聞為主,因此可以挑選貼合群眾日常生活的題材,如若電視民生新聞中播放的是與群眾日常生活相差較遠的題材,群眾無法用心觀看,對電視民生新聞的興趣則愈加下降。再者,選用趣味性低的話題也難以激發(fā)群眾的觀看欲,這樣一來群眾對電視民生新聞的反饋、互動意愿也會降低。綜上所述,當下的電視民生新聞需要加強內部結構的有效構建,要想實現電視民生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提高,就必須讓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決策領導者將工作進行及時的調整優(yōu)化。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也應不斷提高對民生新聞的敏感度,篩選出真正對群眾有吸引力的新聞話題。在電視民生新聞題材選定之后,也要對該新聞稿進行2-3遍或3遍以上的審核,確保該條民生新聞的語句通順,邏輯表達以及其數據或其他重點信息的簡明概要以及真實性、準確性??傮w來說,在綜合以上所述多方面、多種類措施的作用中,可助力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其快速發(fā)展。
新媒體在當前處境下,對電視民生新聞的影響深遠。新媒體時代下,更多的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應從中尋覓到更廣闊的發(fā)展思路,轉變舊觀念,整改電視民生新聞質量因內部原因存在的障礙。新聞報道內容也要切實落到群眾的日常需求以及群眾的主要焦點,拓展多元化傳播途徑,借勢新媒體平臺的快節(jié)奏、高效率提升群眾的參與度,豐富、擴充電視民生新聞內容,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競爭力。并且,要注重電視民生新聞與群眾間的互動、交流與影響,針對群眾訴求的相關民生新聞內容加以個性化服務,將民生新聞的資源、數據信息加以優(yōu)化與多方位整合,才能夠在新媒體時代下幫助電視民生新聞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