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藿葛止瀉湯治療慢性腹瀉臨床觀察

    2022-10-11 01:52:40曾雪榕黃志雄黃志鋒
    光明中醫(yī) 2022年19期
    關(guān)鍵詞:白術(shù)散脾虛病機

    曾雪榕 黃志雄 黃 昇 黃志鋒

    慢性腹瀉為臨床中常見病、多發(fā)病,以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稀薄,病程超過3~6周或反復發(fā)作為主要特征[1]??捎赡c道感染性疾病、腸道非感染性炎癥、全身性疾病及藥物因素等引起,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慢性腸道感染性疾病、炎癥性腸病、腸功能紊亂、腸道惡性腫瘤及內(nèi)分泌代謝疾病等。中國慢性腹瀉的發(fā)病率為3%~5%[2]。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不良的工作生活習慣,也導致慢性腹瀉在亞健康人群中亦屬常見和多發(fā)。慢性腹瀉屬于中醫(yī)學 “泄瀉”之“久瀉”范疇。中醫(yī)藥治療該病有其自身優(yōu)勢。筆者從虛滯論治慢性腹瀉,自擬方藿葛止瀉湯治療該病,療效滿意,現(xiàn)總結(jié)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莆田市第一醫(yī)院中醫(yī)科、消化內(nèi)科門診及住院部慢性腹瀉患者112 例,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6例。其中治療組中男36例,女20 例;平均年齡45.2歲;平均病程(8.30±2.15 )個月。對照組中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齡43.6歲;平均病程(8.83±2.33)個月。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慢性腹瀉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nèi)科學》[3],中醫(yī)診斷及證候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

    1.3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腹瀉診斷標準;年齡18~65歲;無精神病史;排除胃腸道器質(zhì)性病變、惡性腫瘤、慢性血吸蟲病、慢性阿米巴痢疾、寄生蟲病;無心、腦、肝、內(nèi)分泌、免疫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换颊呒捌浼覍僖押炇鹬橥鈺?。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口服治療。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S20060010),1.5 g/次,3次/d。治療組:予煎服中藥湯劑藿葛止瀉湯,方藥組成為:藿香10 g,木香6 g,葛根15 g,黨參15 g,炒白術(shù)10 g,茯苓10 g,甘草3 g,補骨脂10 g,神曲10 g,焦山楂10 g,炒麥芽15 g。加減:久瀉腸滑,氣虛下陷,出現(xiàn)脫肛或肛門不閉,可予黨參加量,并加黃芪、訶子、赤石脂補益收脫;腎陽虛明顯者,加煨肉豆蔻、益智仁;陰傷口渴者,加烏梅、山藥;腹痛則瀉,加陳皮、白芍;兼有熱象者,見苔黃,大便味臭,加鬼針草、黃連。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汁300 ml,早晚分服。2組患者基礎(chǔ)性治療如補液、糾正電解質(zhì)酸堿紊亂等相同。囑其注意清淡、易消化飲食,適當運動鍛煉。2周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斷療效。

    1.4.2 觀察指標觀察2組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血常規(guī)、糞常規(guī)、生化全套及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將癥狀大便泄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腰膝酸軟分級量化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為 0、1、2、4分。記錄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 周中醫(yī)癥狀評分。

    1.4.3 療效判定標準疾病療效判定標準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痊愈:大便次數(shù)、量及性狀恢復正常,伴隨癥狀及體征消失。顯效:大便次數(shù)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僅1次,伴隨癥狀及體征總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0%以上。有效:大便次數(shù)和質(zhì)有好轉(zhuǎn),伴隨癥狀及體征總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5%。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 結(jié)果

    2.1 臨床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8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79%,2組在療效上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癥狀改善情況2組治療后大便泄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腰膝酸軟癥狀評分均較前下降,和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分,

    2.3 不良反應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嚴重感染、貧血及血白細胞明顯降低等不良反應。

    3 討論

    慢性腹瀉病情復雜,遷延纏綿不愈,稍有受寒或飲食不慎則復發(fā),已成為臨床疑難雜癥之一?,F(xiàn)代醫(yī)學治療此病主要針對病因治療,若病因不明則予對癥支持處理。中醫(yī)學稱之為“久瀉”。所謂暴瀉多實,久瀉多虛,乃以脾虛為本,久病及腎,脾腎密切相關(guān),常見脾腎虧虛證候。然濕邪為泄瀉的關(guān)鍵致病因素,久瀉仍不可忘其濕邪作祟,濕滯中焦,阻礙氣機,致虛更虛,導致疾病病情復雜,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實為虛實夾雜之證。

    《素問·臟氣法時論》云:“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虛則腹?jié)M腸鳴,飧泄食不化”。金元李東垣《脾胃論》曰:“形體勞役則脾病,病脾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泄瀉;脾既病,則其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大抵脾胃虛弱,陽氣不能生長,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藏之氣不生”。 脾胃為倉廩之官,水谷之海,處于中焦,腐熟水谷,布化精微,化氣生血,滋養(yǎng)五臟六腑,升清降濁,是人體一身氣機升降的樞紐?,F(xiàn)代人們常起居失宜,早行霧露,涉水淋雨,汗衣濕履,夏季喜用空調(diào),易于外感濕邪;或恣飲酒漿,貪食生冷、肥甘厚膩之品,濕邪內(nèi)生,動傷脾胃之氣,導致脾胃虛弱,健運無權(quán),中樞氣機失調(diào),不能受納水谷及運化精微,出現(xiàn)清氣下陷,濕滯大腸而發(fā)為泄瀉。正如《景岳全書·泄瀉》所言:“若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實,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污下降而瀉痢作矣……脾強者,滯去即愈……脾弱者,因虛所以易瀉,因瀉所以愈虛,蓋關(guān)門不固,則氣隨瀉去”。久瀉患者病程長,病情反復,脾虛證候尤為明顯,多伴有倦怠嗜臥、氣短懶言,面色萎黃,納谷不馨,腹軟喜按,舌淡,苔白,脈沉細等癥狀。脾氣虛日久涉陽,則出現(xiàn)脾陽虛證候,可見腹瀉纏綿不愈,伴肢冷畏寒,或感寒則癥狀加重。因此久瀉以脾虛為本,為疾病的關(guān)鍵病機所在。針對其脾虛病機,醫(yī)家多選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6-8]。

    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又為萬物之母,而腎為先天之本,主氣化,司二便。腎不僅主小便,大便之能開能閉者,亦為腎之操權(quán)也。時下年輕人常因熬夜、房室不節(jié),過早損耗腎氣;而年老體衰、久病患者亦腎陽不足,腎不暖脾,腎陽不能助脾腐熟水谷,脾虛益甚,關(guān)門失守,亦可發(fā)為泄瀉。久瀉者起病緩、病程長,遷延不愈,必傷及腎,更易加重腹瀉,甚則命門火衰,陰寒凝滯,發(fā)為五更瀉。腹瀉多發(fā)生于黎明之前,腹部作痛,下利清谷,瀉后方安,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癥狀?!毒霸廊珪ば篂a》言:“腎為胃關(guān),開竅于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獨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當陽氣未復,陰氣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泄不止也”。可見脾腎休戚相關(guān),影響慢性腹瀉的發(fā)病、進展和預后?;谄⒛I相關(guān)理論,有醫(yī)家以益火補土論治泄瀉[9],或以溫中健脾、溫腎止瀉治之[10]。

    泄瀉之為病,與濕邪關(guān)系最是密切。因脾臟喜燥而惡濕,外感或內(nèi)生之濕邪,均易困阻脾陽,黏滯氣機,脾失運化,導致清濁不分,水谷雜下而利,出現(xiàn)大便溏稀,或便下不爽,伴腹痛、腹脹,舌苔白膩,其脈濡或滑?!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费裕骸皾袷t濡瀉”,濕邪是泄瀉的關(guān)鍵致病因素。而久瀉必傷脾,脾虛更易生濕。因此久瀉乃虛實夾雜之證,在泄瀉的致病過程中,脾虛為本,脾腎密切相關(guān),濕滯為標,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當從虛滯論治慢性腹瀉,標本兼治,以健脾補腎、化濕行滯為要,方可獲良效。蓋脾土旺,則能運化水谷,上歸于肺,下輸膀胱,無濕氣可留;腎氣壯,則脾土溫而中焦自治。

    藿葛止瀉湯由七味白術(shù)散化裁而來。七味白術(shù)散記載于北宋醫(yī)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因小兒稚陰稚陽之體,脾常不足,常因調(diào)護失宜,損傷脾胃,易發(fā)為泄瀉,七味白術(shù)散扶正補虛,健脾和胃祛濕,契合病機,成為兒科治療泄瀉的名方。然成年人多因不良生活習慣、工作壓力大、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調(diào),導致脾胃虛弱,兼夾濕滯,亦適宜選用七味白術(shù)散以治療脾胃疾病。有實驗研究證實七味白術(shù)散可清除感染乳鼠腸道中的人類輪狀病毒(HRV),改善HRV感染乳鼠小腸黏膜上皮細胞病變[11]。藿葛止瀉湯中四君子湯益氣健脾,為治療氣虛總方,從本而治。藿香、木香辛苦溫,芳香化濕,行氣和中,針對其濕滯病機。大抵脾胃之氣,上升則為生長之令,下降則為收藏之令,泄瀉日久,脾胃之氣下陷,應宜佐升發(fā)之藥,以升舉下陷清陽,使清升濁降,故以葛根鼓舞胃氣,升清而止瀉?!侗静菡x》謂葛根:“最能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補骨脂辛苦溫, 能壯腎陽, 補命門之火,長于溫脾止瀉,合白術(shù)和胃氣,使得“氣自歸元”。清朝黃元御《玉楸藥解》中論及補骨脂:“溫脾暖腎,消水化食,治膝冷腰疼,療腸滑腎泄……溫暖水土,消化飲食,升達肝脾,收斂滑泄、遺精帶下、溺多便滑諸證,甚有功效”。飲食自倍,脾胃損傷,泄瀉者多伴有納差、食積之候,故以炒三仙消食化積,改善食欲,亦防食復。諸藥合用,藥性平和,融補、運、升、降為一體,使補而不滯,溫而不燥,升降相因,補消并施,脾腎同調(diào),共奏健脾補腎、化濕行滯之功,可以有效緩解慢性腹瀉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運用。

    總之,慢性腹瀉多因外感六邪、飲食損傷、起居失?;蛳忍旆A賦不足而發(fā)病,病機以脾虛為本,脾腎密切相關(guān),濕滯為標,從虛滯辨治,以健脾補腎、化濕行滯為治則。藿葛止瀉湯由七味白術(shù)散化裁而來,方以補脾之藥為君,補中焦之虛,助脾氣之運,升發(fā)之品為使,以恢復脾胃受納與健運之職。本研究提示藿葛止瀉湯治療慢性腹瀉療效確切,全方藥性甘淡平和,脾腎同調(diào),虛實并治,補中有瀉,寓瀉于補,補益不致氣機壅滯,祛邪不致伐傷正氣。臨證中仍需注意權(quán)衡虛實偏重,分氣虛與陽虛之別,考量脾腎虧虛,孰輕孰重,調(diào)整藥物用量,方可精準治療,切中病機,提高療效。

    猜你喜歡
    白術(shù)散脾虛病機
    參苓白術(shù)散對初治肺結(jié)核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與不良反應的影響
    瘦成一道閃電先過“脾虛”這關(guān)
    為什么那么多人“脾虛”
    推拿結(jié)合熱敏灸治療脾虛濕滯型假性近視的臨床療效觀察
    老年癡呆病中醫(yī)病因病機及治療
    高血壓病中醫(yī)病機探討
    氣虛發(fā)熱病機探析
    七味白術(shù)散對菌群失調(diào)腹瀉小鼠腸絨毛和隱窩的影響
    參苓白術(shù)散治療泄瀉40例
    參苓白術(shù)散加味治療脂肪肝36例
    威远县| 定远县| 翼城县| 阿克陶县| 聊城市| 上杭县| 文成县| 和平区| 搜索| 任丘市| 财经| 瑞丽市| 绥化市| 平山县| 五河县| 修文县| 大姚县| 庄浪县| 安陆市| 浑源县| 五大连池市| 彭山县| 扎囊县| 岳阳市| 三江| 临城县| 司法| 惠水县| 三都| 盐亭县| 湟源县| 东源县| 邹城市| 湛江市| 若羌县| 石首市| 祥云县| 江津市| 梧州市| 延安市|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