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懷寧中學(246100)石 舢
寶雞文理學院(721013)盧 翔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教育要先行,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1999 年6 月,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并將素質教育納入教學當中;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6 年9 月13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正式發(fā)布;課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再次將教育問題擺在了國家教育發(fā)展的突出位置。從我國近幾年出臺的一系列教育方針政策可以看出,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得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至2035 年要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綜上可知,教育應擔負起時代使命,走在發(fā)展的前面,要勇于改革,善于創(chuàng)新。
當前部分地區(qū)教育改革效果不夠顯著,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師較為注重傳授課本知識,一味地追求學生成績的提高,從而忽略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心理健康關護和社會公德樹立等問題。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和關鍵問題是實踐養(yǎng)成。筆者充分挖掘社會生活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素材,經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數學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另一方面要在教學中積極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正向發(fā)展,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新時代人才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片段1】人教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師出示問題:小明是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某天他到商店購買玩具和學習用品?,F(xiàn)小明買得售價為18 元的創(chuàng)意物理玩具——紅旗升降臺一個、售價為6 元的指尖陀螺一個、售價為5 角的數學練習本兩本。小明給售貨員一張50 元的紙幣,售貨員找回小明7 張5 元的紙幣,小明清點錢數之后立即離開了商店。問:售貨員給小明找的錢數對不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上完新課后,教師讓學生再次回到導入情境中并思考其中的問題。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售貨員給小明多找了10 元錢,此時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如果小明知道售貨員多給他找了10 元錢,他應該怎么做?
【設計意圖】消費者在商店購買東西時偶然會遇到售貨員多找或少找錢的情況,教師可從這一現(xiàn)實情況引出課題,讓學生展開討論,教師再適時引導,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并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質。
【教學片段2】人教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章“整式的加減”
教師出示資料:黨的十九大指出,到2035 年基本建成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要達到新的高度。我國自2019年起倡導垃圾分類,同年7月1 日,上海作為首個實施垃圾分類的城市,明文規(guī)定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緊接著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也相繼發(fā)布了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截至2020 年年底,我國已經有46 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
師:同學們試著討論一下,為什么要將垃圾進行分類?垃圾分類處理有什么作用?那么在數學中是不是也有分類的思想呢?
待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做點評,隨后讓學生嘗試化簡多項式a2+ab2+(-2a2)+a2b+4ab2+3a2b。當學生毫無頭緒時,教師引出同類項的定義并舉例,如-ab5與3ab5互為同類項,a2b3與3a2b3互為同類項,并且它們的和分別為2ab5和4a2b3。學生受到啟發(fā)后發(fā)現(xiàn)同類項相加非常簡單,只需將它們的系數進行相加然后乘以后面的整體即可。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雖然上面式子中并不是所有的項都是同類項,但是其中某一項與另一(多)項可能是同類項,可先將互為同類項的式子找出來化簡成一個單項式,再將不同的項用加號連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該多項式中的六個單項式分為下列三類(如圖1),并得出了結果。
圖1 多項式的分類
【設計意圖】通過垃圾分類案例引入課題,不僅可讓學生掌握分類思想,使得解題思路更加清晰,為今后解決復雜數學問題打下良好基礎,而且能幫助學生樹立垃圾分類的意識,使學生懂得愛護環(huán)境,踐行“綠色中國”的理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yǎng)。
【教學片段3】人教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2019 年12 月,湖北省武漢市出現(xiàn)了新冠肺炎疫情,隨后事態(tài)越發(fā)嚴重,每日確診病例逐漸增多。截至2020 年2 月27 日,湖北省累計確診病例高達六萬。在此危難之際,全國各地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最美逆行者,全國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馳援湖北,支援武漢。全國各熱心人士向湖北運輸醫(yī)療物資、生活必需品等,各省各部隊向湖北派遣醫(yī)護人員。假設甲、乙兩單位向武漢捐贈呼吸機(如圖2)共850 臺,用7 輛貨車完成運輸。已知甲單位使用大型貨車,每輛貨車可運輸150 臺呼吸機;乙單位使用中型貨車,每輛貨車可運輸100臺呼吸機,那么甲、乙兩單位各向武漢捐贈了多少臺呼吸機?
圖2 各地向武漢運輸呼吸機
【設計意圖】以全國上下抗擊疫情為背景引入課題,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充滿著愛的國家,社會如此和諧與溫暖,人民如此友善,讓學生感受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無畏精神,使學生產生共情,樹立責任意識,養(yǎng)成樂于助人的品質,從而傳承中華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大愛無疆精神。
【教學片段4】人教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教師出示情境:2019 年9 月29 日上午10 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其中獲得共和國勛章的有于敏、申紀蘭、孫家棟等8人(如圖3)。這一榮譽的整個評選過程十分嚴肅,長達20 多天,由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經提名、評審、考察,最后進入公示階段,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個流程都要受到人民的監(jiān)督,體現(xiàn)出了平等、公正、民主。
圖3 2019年“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師:相信同學們此時已經熱血澎湃,都想象這8 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一樣,成為國家的棟梁,做人民的英雄。那么他們所獲得的“共和國勛章”是不是一模一樣的呢?(PPT展示,如圖4)在我們身邊有沒有一模一樣的圖形?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后舉手發(fā)言。
圖4 共和國勛章
生1:他們的共和國勛章是一模一樣的,這樣的圖形還有同一年生產的一角硬幣、五角硬幣、一元硬幣。
生2:還有開學時學校給我們發(fā)的課本,所有同學的數學課本都是一模一樣的。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我們稱這樣的圖形為全等形,初步了解全等形之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全等三角形。
【設計意圖】以201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引入課題,讓學生體會到中國是一個民主的國家,人民享有參與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或對國事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權利;國家處理政務的過程是公平、公正、公開的,以此引導學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做事要公平,做一個公正的人。
【教學片段5】人教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軸對稱”
教師出示情境:2019 年10 月1 日是祖國母親的70 歲生日。在這一天,我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盡顯我國雄風,彰顯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雄心壯志。其中由20 架直升機組成的空中護旗梯隊率先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如圖5),中國共產黨黨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
圖5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空中護旗梯隊
師:相信同學們已經感受到了我國的強大并為之感到無比自豪,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國的國旗圖,告訴老師整面國旗是什么形狀的?將這樣的形狀沿著某條線對折,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呢?
在學生得到答案之后,教師提問:這樣的折疊方式有幾種呢?以此引入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的含義。教師繼續(xù)追問:五角星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它有幾條對稱軸?上完課,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課后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視頻,找一找視頻中有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并思考它們有幾條對稱軸,最后寫一寫自己觀看閱兵儀式的心得體會。
【設計意圖】以慶祝我國成立70 周年閱兵式為情境引出課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國家的繁榮富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鼓舞學生奮發(fā)圖強,為使中國走在世界前列并引領時代潮流而努力讀書,爭做時代新人。
在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后,企業(yè)、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都在強調人才的重要性。新時代背景下所培養(yǎng)的新青年,一定是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能夠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能夠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的人。因此,教書育人的教師行業(yè),自然成為新時代最為重要、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向國家的政策方針看齊,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學生傳播正能量,引導學生正向發(fā)展。這并不只是思政教師或班主任的責任,而是每位授課教師都應該做的事情。思政教育的完善和發(fā)展并非一朝一夕,這必將是漫長而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各學科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中并不是硬搬、強加,要注意其內容一定要與所講的教材知識有共性,能夠進行融合?!扒Ю镏?,始于足下”,這樣的一小步,必將成為鑄就新時代教育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