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 歧紅陽 王云溪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四臨床學院消化內(nèi)科 453000
FibroScan作為一種重要的無創(chuàng)性肝纖維化檢查手段,其在肝纖維化診斷中的價值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其檢測的肝臟硬度檢測值(LSM)與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存在明顯的相關(guān)性[1]。但有研究表明急性期肝病并不適合FibroScan檢測。已有研究證明對于轉(zhuǎn)氨酶(ALT)<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LSM診斷2級以上肝纖維化的準確性可能不受ALT水平的影響;對于ALT≥2×ULN的CHB患者,LSM診斷2級以上肝纖維化的準確性降低。但ALT水平對初治非纖維化患者是否也有同樣的影響,目前國內(nèi)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觀察治療前后LSM的變化,研究不同ALT水平對CHB患者LSM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本科門診及住院治療的CHB患者195例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颊呒韧唇邮苓^核苷(酸)類似物及干擾素治療。排除膽紅素升高及肝硬化,以及甲、丙、戊型肝炎,HIV感染、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代謝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及保肝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12周肝功能恢復正常后行FibroScan肝臟彈性檢測,并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進行臨床生化及常規(guī)檢查?;颊叩腍BsAg、HBeAg,抗-HBc等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HBV DNA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進行檢測。符合上述條件的CHB患者,根據(jù)檢測的ALT分為ALT<1×ULN(組1),1×ULN≤ALT<2×ULN(組2),2×ULN≤ALT<3×ULN(組3),3× ULN≤ALT<4×ULN(組4),4× ULN≤ALT<5×ULN(組5),及 ALT≥5×ULN(組6)共六組。
1.2 方法
1.2.1 治療過程:所有患者均給予兩組常規(guī)保肝藥物應用2周,同時給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于治療前,治療后2周、4周、12周檢測患者肝功能情況,于12周檢測患者HBV-DNA下降情況。
1.2.2 肝臟彈性檢測:所有患者均經(jīng)FibroScan(購自法國EchoSenS公司)行LSM檢測。連續(xù)10次成功采集患者檢測數(shù)據(jù),取中位數(shù)值為最終檢測結(jié)果,肝臟的硬度值kPa表示,檢測成功率<60%為檢測失敗,四分位數(shù)間距(IQR inter-quartne range)≥中位數(shù)值的30%,代表LSM的測定值無效,需排除。
2.1 一般情況 共有195例患者符合上述條件而被最終納入。六組患者性別、年齡、白蛋白水平和HBV-DNA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4、組5、組6中患者的HBeAg陽性率與另外三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此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六組患者基本情況對比
2.2 治療前各組肝臟硬度值比較 治療前組1與組2間肝臟硬度均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組3、組4、組5、組6四組間肝臟硬度測定值比較也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前兩組與后四組肝臟硬度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各組肝臟硬度測定值比較
2.3 治療后各組肝臟硬度值比較 治療后組1、組2、組3、組4四組間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組3、組4、組5、組6四組間肝臟硬度測定值比較也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組1、組2與組5、組6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各組肝臟硬度測定值比較
2.4 治療前后肝臟硬度測定值變化比較 治療前六組患者肝臟硬度測定值與治療后相比,組1、組2兩組無明顯變化(P>0.05)。組3、組4、組5、組6四組治療后LSM測定值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六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硬度值比較
FibroScan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肝纖維化程度的檢測。在各種肝病導致肝纖維化的研究中,其檢測的LSM值與肝纖維化程度呈明顯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能較好反映肝纖維化的程度。國內(nèi)外有研究表明[3],LSM與肝纖維化分期的輕重程度呈明顯的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肝纖維化程度越重,LSM越高。Fibroscan診斷肝硬化的準確性高于診斷2級以上肝纖維化,纖維化程度越重,LSM診斷準確性越高[4],但隨著ALT水平的升高,LSM也出現(xiàn)升高趨勢,反而會降低LSM診斷肝纖維化程度的準確性[5],這與本研究中ALT≥2×ULN各組治療前后LSM發(fā)生較大變化的結(jié)果相一致。但治療前ALT≥2×ULN各組LSM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與以往研究有所不同,不排除患者本身肝纖維化程度較重,ALT水平對這些患者的LSM檢測影響有限有關(guān),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但肝功能恢復正常后各組LSM較前均出現(xiàn)下降,ALT<1×ULN,1×ULN≤ALT<2×ULN兩組下降不明顯,對LSM未產(chǎn)生明顯影響,這與以往研究一致[6]。并且ALT≥2×ULN各組LSM均出現(xiàn)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ALT水平的升高,治療后LSM下降越明顯,考慮為隨著ALT水平的升高,肝臟本身炎癥較重,對LSM檢測影響較大有關(guān)。
本研究中,ALT<1×ULN,1×ULN≤ALT<2×ULN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分期未發(fā)生明顯改變。但治療后ALT≥2×ULN各組肝纖維化分期均出現(xiàn)明顯變化,特別以3×ULN≤ALT<4×ULN,4×ULN≤ALT<5×ULN與 ALT≥5×ULN 三組下降最明顯,這也與以往研究相符合[7]。但由于3×ULN≤ALT<4×ULN,4×ULN≤ALT<5×ULN及 ALT≥5×ULN 三組中患者的HBeAg陽性率較高,與前三組存在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不排除病毒復制活躍,導致肝臟本身已出現(xiàn)肝纖維化病理學改變,而出現(xiàn)LSM偏高,HBeAg陽性是否對LSM值或其診斷準確性產(chǎn)生影響,目前文獻報道較少,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筆者認為FibroScan是一項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可重復性強的檢測工具,但ALT水平可能影響FibroScan對肝臟硬度值的檢測。輕度的肝損傷(ULN≤ALT<2×ULN)對LSM及肝纖維化分期無明顯影響,但明顯的肝損傷(ALT≥2×ULN)對肝臟硬度值的檢測影響較大,進而影響肝纖維化分期,對CHB患者肝纖維化分期的評估產(chǎn)生較大影響。在臨床工作中應用FibroScan檢測肝臟硬度值時應盡量待肝功能恢復正常后進行,以免對評估患者肝纖維化分期產(chǎn)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