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冰冰,趙怡璇,王 洋,呂冬梅
(1.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 超聲醫(yī)學科,吉林 長春130041;2.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 超聲科)
患者,男,68歲,3月余前右側陰囊腫大,附睪區(qū)可觸及一黃豆大小腫物,近1個月來逐漸增大至蠶豆大小,行走及觸摸時輕微疼痛感,腫物活動性好?;颊邿o尿頻、尿急、尿痛、血尿、血精子。為求進一步治療,于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就診?;颊叻裾J肝炎、結核病史,有糖尿病史18年,血糖控制欠佳。外科檢查:雙側附睪不等大,右側附睪可觸及一硬結,大小約3 cm×2 cm,伴觸痛,可推動。臨床診斷:右側附睪占位。行陰囊超聲檢查見:右側精索區(qū)回聲增強,形態(tài)飽滿,范圍約4.7 cm×1.7 cm×2.9 cm,其內部可見迂曲走行的管狀低至無回聲區(qū),該回聲與附睪關系密切;CDFI示該高回聲血流信號稍豐富。右側陰囊壁較對側增厚,厚約0.4 cm。右側陰囊內可見前后徑2.0 cm的液性暗區(qū)。超聲提示:右側附睪區(qū)體積飽滿伴回聲異常,考慮良性病變(圖1);右側陰囊壁增厚;右側睪丸鞘膜腔積液(圖2)。后因患者自身原因轉至外院手術治療。手術及病理:患者全麻后切開陰囊壁,術中發(fā)現(xiàn)腫物位于右側精索區(qū),行右側附睪及精索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附睪大小3 cm×3 cm×2 cm,切面見灰白不規(guī)則形腫物,大小3 cm×2 cm×2 cm,質韌,與周圍邊界不清。鏡檢:肉芽腫性炎伴灶狀壞死,可見多核巨細胞反應,局灶呈明顯小血管炎改變,抗酸染色陰性(圖3)。病理診斷:附睪內肉芽腫性炎。
圖2 患側鞘膜腔積液圖像
圖3 附睪內肉芽腫性炎病理組織切片(×40)
肉芽腫性炎是一種以肉芽腫形成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炎癥。一般患者表現(xiàn)為體表包塊,包塊肉眼可見或觸診捫及,質地稍硬,活動度稍差,患者多無明顯癥狀,少數(shù)可有壓痛[1]。由于其組織學和形態(tài)學的復雜多樣性,臨床上常常被誤診。肉芽腫鏡下是一種以巨噬細胞、上皮樣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為核心,淋巴細胞以及少或大量成纖維細胞為冠的炎癥浸潤[2]。其致病因素較多,多由細菌、真菌、異物感染等引起[3]。如結核病、麻風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均可表現(xiàn)為肉芽腫性炎。
肉芽腫性炎可發(fā)生于身體各個部位,若未能及時診斷治療導致反復發(fā)作,可使組織器官嚴重損傷、壞死或廣泛纖維化[4]。本例病變發(fā)生部位為附睪,比較少見,臨床上多見于40歲以上中老年男性?;颊叨嘁蜿幠覊嬅浉校加|及結節(jié)就診。創(chuàng)傷、尿路感染逆行擴散、精子外滲等均可能是造成本病的病因。有學者[5]認為無感染史而獲病者為特發(fā)性,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本例患者無感染史,病理鏡下無精子成分,因此本病例可能為特發(fā)性肉芽腫性炎。
超聲是附睪病變診斷的主要檢查手段[6]。CT和MRI雖然可對病灶范圍、密度大小、信號高低、以及與周圍組織毗鄰關系進行清楚顯示,但缺乏特異性,且價格高昂、操作不便。高頻超聲對陰囊內腫塊的定位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夠準確判斷陰囊內病變位置[7],對腫塊的形態(tài)、大小、內部血流情況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的描述更加準確,且在區(qū)分實性或炎性包塊方面更有優(yōu)勢。典型附睪的肉芽腫性炎超聲表現(xiàn)一般為彌漫性低回聲,并周圍組織腫脹,回聲增強,陰囊壁增厚。張揚等[8]對非特異性肉芽腫性睪丸炎進行了超聲造影,結果顯示未見造影劑進入病灶,即肉芽腫性炎為乏血供特征。同時超聲檢查合并細針穿刺細胞學有助于附睪結節(jié)良惡性鑒別,對臨床醫(yī)生手術方案制定也可提供依據[9]。
本例患者聲像圖表現(xiàn)為病灶與附睪關系密切,周圍軟組織腫脹,回聲增強,但病灶卻表現(xiàn)為精索區(qū)的高回聲團塊,與典型常規(guī)肉芽腫性炎不符。因此不同病因而形成的肉芽腫,由于其病理過程不同,所表現(xiàn)出來的聲像圖也有所不同,如精子性肉芽腫和結核性肉芽腫。精子性肉芽腫于1949年首次被科學家Friedman描述[10],是一種對滲漏精子的慢性炎癥反應。一般發(fā)生在輸精管手術或外傷性梗阻后,附睪管上皮損傷或導管壓力增加,致使精子外滲,中性粒細胞最先涌入,然后被組織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取代吞噬滲漏的精子,形成肉芽腫[11]。據報道,精子性肉芽腫在輸精管切除術后的男性中占40%,但在普通人群中僅占2.5%。常發(fā)生于附睪、精索,睪丸內少見。不同時期的精子性肉芽腫在不同病理進程中的超聲表現(xiàn)不同,早期:肉眼觀結節(jié)無包膜,界限尚清,鏡下觀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大量滲出的精子碎片,以及少量纖維細胞及上皮細胞增生,故早期精子性肉芽腫呈均勻低回聲,病灶內部及周邊血流信號較豐富;中期:肉眼觀多為無包膜分葉結節(jié)狀,鏡下觀精子碎片及炎細胞較早期減少,分布于間質,上皮樣細胞增生增多形成結節(jié),纖維組織細胞增生也較早期明顯,可見部分附睪管略擴張,或管壁纖維化,故中期精子性肉芽腫呈不均勻的中等回聲;后期:鏡下觀僅可見極少量炎細胞及精子,纖維組織大量增生,大量管壁增厚伴纖維化,肉芽組織甚至被纖維組織代替,形成玻璃樣變的纖維性結節(jié),故晚期精子性肉芽腫病灶呈高回聲,由于充血較早中期減少,所以血流信號減少甚至消失。另有特殊類型精子性肉芽腫,其鏡下觀為擴張的附睪管斷面,內可有精子及壞死組織小灶鈣化,故該類型聲像圖表現(xiàn)為篩竇樣無回聲。附睪結核是男性生殖系統(tǒng)結核的好發(fā)部位,一般由肺、腸、泌尿系統(tǒng)結核傳播而來。該病好發(fā)于青壯年,起病隱匿,多無明確結核病史,有嚴重的潛伏性,早期不易察覺,在晚期才出現(xiàn)癥狀,導致診斷延遲,從而造成泌尿生殖器官破壞,影響生育,甚至有以腎功能衰竭為初始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報告。所以早期診斷此病尤為重要。結核的播散可通過血行、尿液、淋巴或感染的原發(fā)灶直接播散。結核由后尿道逆行感染,病灶多發(fā)生于附睪尾,若由血行感染,則多發(fā)于附睪頭[12]。大部分病灶為局灶性結節(jié)性病變,多位于附睪尾,其他型病灶包括雙極型(累及附睪頭和尾、不累及體部),或彌漫性增大型。由于其病理變化包括炎性水腫、肉芽腫、干酪樣病變和纖維化的混合,所以大多數(shù)病例的聲像圖表現(xiàn)為回聲不均勻。結核性肉芽腫可表現(xiàn)為低回聲,高回聲或混合回聲,部分可伴鈣化。彩色多普勒血流經學者研究認為,因結核病灶干酪樣壞死及鈣化形成,血管組織結構破壞,病灶內血流信號減少[13]。病變嚴重者可累及睪丸、輸精管、陰囊壁,甚至形成陰囊壁冷膿腫[14]。膿腫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無回聲區(qū)、蜂窩樣分隔且無血流信號。當病變累及輸精管時,輸精管增粗明顯,表現(xiàn)為條索狀低回聲或大量微小低回聲結節(jié)(“粟粒樣”)。當病變侵犯睪丸時,病變呈不均質低回聲,表現(xiàn)為睪丸內單個或多個結節(jié)。孤立性睪丸結核極其罕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排除原發(fā)性睪丸惡性腫瘤可能[15]。
肉芽腫性附睪炎由于臨床癥狀輕且不典型,術前診斷困難,當伴有鞘膜積液,附睪病變較小或較大或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時,臨床上觸診很容易與附睪腫物相混淆。附睪的腫瘤少見,文獻報道其約占男性生殖系腫瘤的2.15%,比睪丸腫瘤發(fā)生率低約10倍[16]。大部分是良性腫瘤,如腺瘤樣瘤(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平滑肌瘤、乳頭狀囊腺瘤。罕見惡性病變,包括腺癌、橫紋肌肉瘤和轉移(如淋巴瘤)。通常良性腫物顯示為附睪局部的實性占位,一般為單側孤立性,多為圓形且表面光滑,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晰[17],多不引起陰囊精索等改變。聲像圖多為高回聲或等回聲,少數(shù)為低回聲。彩色多普勒良性附睪腫瘤血流信號會稍增多。若為附睪惡性腫瘤,通常呈浸潤性生長,可伴有周圍組織受累,如精索可表現(xiàn)為增粗呈串珠樣,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會顯著增加,且同時可存在腹膜后或腹股溝區(qū)淋巴結轉移。
目前附睪肉芽腫性炎行單純病變切除術即可痊愈。手術過程中盡量保留睪丸、附件等組織[18]。若患者有輸精管手術或外傷史,術前診斷傾向于精子性肉芽腫,則可嘗試保守治療。經外國學者實驗證實[19],睪酮有助于維持附睪管上皮結構的完整性,并改善炎癥相關病理,可以減少精子性肉芽腫相關病理的炎癥反應和并發(fā)癥。若術前或術中均無法判斷其性質,則應完整切除腫物,并立刻行病理檢查明確性質。
雖然附睪肉芽腫性炎的確診仍需要借助病理學檢查,但行陰囊超聲檢查,分析聲像圖特征并結合臨床癥狀,非常有助于提高附睪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及鑒別診斷。